登陆注册
10079000000029

第29章 1978之恋

文/王陆

1978年是光荣的,却难以恢复。

年,我18岁,考到辽宁师范学院(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入学那天,下小雪,我戴着小瓜皮解放帽,想找中文系的楼。我看到有一个包着破头巾的妇女在我前面走,我就先喊她一声阿姨,问她知不知道中文系的楼怎么走。她说她也在找中文系,她也是新生。我们俩就一块儿签字报到,一块儿走进教室。我们俩同班,我们俩差十四岁。后来我一直叫她孟大姐。她是班里最大的,是一个母亲,我是班里最小的,是一个中学生。在我们俩中间的同学是各种年龄各种职业,下乡知青最多,工人其次,还有卖水果的、修理自行车的和军人。我们的第一堂课是英语,一个刚从俄语系毕业的工农兵学员教了我们八个字母,从A到H。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字母旁边标上汉字,跟老师很努力地读。课间休息的时候,很多男同学都聚在一起卷旱烟抽,走廊和教室里乌烟瘴气,满耳粗话和尖锐的话。在宿舍也是一样。那时我很愿意挤在他们堆里,听他们讲。在他们中间,我什么都不如他们。记得教我们鲁迅课的张老师开玩笑说:这里哪像大学?这里就像工农革命讲习所。那时我们都渴望了解文明的东西,伟大的文学是一个,自由的思想是另一个。我非常幸运,我什么都不懂,但我能和这些比我年长的比我有思想的青年们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1978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坐在大学课堂里。

年的校园很破,教室也很破,图书馆更破。图书馆的书库是刚刚揭开封条的,每一本书都落满尘埃。但仍有一些书逐没有完全解放,要借阅是有限制的,是供批判用的,比如沈从文的书、肖洛霍夫的书,等等。记得有一位俄苏文学老师,他姓杨,他讲高尔基讲得不多,讲得很有敬意;但他讲肖洛霍夫讲得很多,先是绘声绘色地讲,然后是大声批判,说肖洛霍夫拍过赫鲁晓夫的马屁,也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但他第二天又积极组织我们看根据肖洛霍夫作品改编的苏联电影,有邦达丘克主演的《一个人的遭遇》,有《被开垦的处女地》和《静静的顿河》。这些在当时还是禁片,他把它们作为批判资料让我们看了。我们整整看了三天,把其他作家的课都占用了。看完了,我们都很热烈,他却什么也不说。考试的时候,他只考高尔基,不考肖洛霍夫。我们在上大四时,这个杨老师就得癌症病逝了。现在回想,杨老师那时是中年,对“文革”后的现实仍然是小心的,知道怎么曲折地表达认识。现在我也到了中年,才理解老师,他有文学的良心和世俗的苦心。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像他那样,其实在1978年和1979年的大学文科讲坛上,说假话,搞形而上,摘一家之言,仍然是主要风气。这种风气是“文革”的灵魂的延续,我们对此都深恶痛绝。记得那时有一位讲授政治经济学的老师,他是刚从“五七干校”解放出来的,是受了很多的苦的,按理说他对这个专业应该是有思考的,但他讲课完全是“文革”师爷的路子,讲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经济问题时,就像讲梦话一样。我们开始还给他提醒一些现实的情况,想与他有一些科学争论,但这个老师很不习惯这样,他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训斥我们的信仰有问题。后来我们根本不搭理他,甚至当着他的面走出教室,他的课就没有几个人听了。那时,我们不在乎考试成绩,我们很在乎科学的东西和自由的东西,我们很怀疑讲义,也怀疑那些在政治上四处讨巧的作家和作品。那是一个思想破土而出的时代。我们都拥到了图书馆。1978年的辽师图书馆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开禁的书籍和杂志是我们的中心,我们再没有别的欲望。那时的图书馆是多么小啊!我们往往一早就跑到图书馆门口排队,等着开门能占一个座位。大学四年,我们在图书馆的时间比在教室的时间要长。自由的阅读燃烧了我们。当时背过的讲义和所作的笔记现在都是一堆废纸了。而当时读过的好的作品,现在还在心里。虽然1982年我们毕业的时候,还有一些思想和文学禁区没有打破,还有一些书仍然贴着封条,像爱伦堡、索尔仁尼琴、胡风等,他们的书依然不能见天日,但是,“左”的东西毕竟不像以往那样专横了。我工作以后就陆续读到了他们。现在和以后的大学生可能不能想象那样的事情,但1978年就是这样。

年是一个阵地界限,有人负隅顽抗,有人吹起号角。《光明日报》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政治号角。实话说,我们当时年轻,对这篇文章的认识还非常浅,真正的认识还是在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回头反复读才领悟到了一二。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就不一样了。它一发表,就在我们中间爆炸了。这是当时最激越的一声文学号角。那时,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从文学到政治,从写诗到办杂志,那时我们真是不怕天高地厚。记得当时我们的教室仍然挂着华国锋的领袖像,下面还有一个标语“你办事,我放心”,但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的陈洪迪上去把这个像给扯下来了,把标语也给撕了。这在当时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们很兴奋,我们的思想都在刚刚解放的火头上,但那个上课的女老师给吓跑了,她把院系领导和保卫科的人都给找来了。就在陈洪迪等待处理的时候,中央发生了大的变化,邓小平出来了。我们系一位领导事后说,陈洪迪是顺应了政治潮流,要不然,他这个反革命是没跑的。这句话很有政治经验。但这句话不对!不是陈洪迪顺应了政治潮流,而是政治潮流顺应了人心,这才是1978年。大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陈洪迪。陈洪迪年长我很多岁,现在也快有五十了吧?他现在做什么呢?我在心里一直很念及他,因为我那时有很多新东西都是先从他那儿知道的,如果尔仁尼琴的《伊万·杰民索维奇的一天》和叶文福的长诗。我记得有一天中午他在班里朗诵叶文福的诗。他的声音并不好,但他有激情,我们一边吃午饭,一边静静地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情与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谁还知道叶文福的诗呢?这位写下新时期第一个反腐败作品的勇敢诗人好像是彻底地消失了。书店有这么多的诗选或诗集,我都没见到叶文福的名字。我不知道这是有意而为,还是风气使然。1978年,作家和艺术家是做得最多的,是他们首先说了真话,是他们表明我们这个时代完全能够战胜虚假和愚昧!他们在前面顶着风雨,后面是政治、经济和各行各业在悄悄跟进。

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大连是下着大雪的。那天我们中文系搞了一个晚会。其实,那算不上晚会,那只是一个会餐。在大食堂里,很冷,我们同学都在猛吃炸肉丸子和炸刀鱼,还喝一点啤酒。七七级有一个男生拉着一个女生的手走到大厅中间摆上跳舞的姿势,这让我们的心一下子动了起来,我们把他俩团团围住。他俩不会跳舞,但他俩非常想跳。那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场舞会,有《送你一朵玫瑰花》的音乐,有美丽的感情,有先锋的意气。现在,天天弦歌袖舞,宝马香车,那时的一切都不算什么了。这就是发展。这对我们是一个逼迫。我们本来是有1978年的根基的,但这个根基很薄,我们只是一片苇草,无法成长为树林,所以,我们慢慢出现了问题:精神越来越小,越来越干燥;手越来越长,越来越湿黏;能做的不肯做,不能做的偏要挣扎着去做。有一个女同学,在学校的时候曾经演过《娜拉》,很有风头。最近听说,她在国内办完了离婚手续,去日本嫁给了一个很老的日本老头儿,还在那边生下一个孩子。她比我大好几岁,现在应该是四十四五岁的人了,这样的大龄还要努力为绿卡而生育应该是很不容易的。我想,不管她是什么原因做出这个选择的,她的心一定是很艰难的。还有一个在机关工作的男同学,他原来是很有修养的,热爱莎士比亚,能用原文背诵《奥赛罗》的大段台词。最近听说他出事了。他有一个青春健康网站,他利用那里做掩护卖黄碟,拉皮条,卖白粉,结果让公安局给抄了,给了重判。某次酒醒之后,我想:1978年的显性思想统统都蜕变成暗物质了吗?1978年的自由飞翔,现在都要服从这样的栖息方式吗?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有一种悲观:我们不可救药坏消息不断地有,最近,杨大健同学病逝了。他也是年长我好几岁,是我们班在专业上很努力的同学。想到他中年病死,我有一种飘零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延伸出一个疑问:我们在精神上还有回旋余地吗?这个疑问让我非常难过,我甚至不能控制自己。今年春天我离开大连,一个人去俄罗斯旅行。其实,去了俄罗斯又怎么样?从贝加尔湖到圣彼得堡,一路都是庸俗的眼神。我想找到某种情绪资源或者是某种思想遗址,但我找不到。我只好一路思考,想到精神生态问题。二十多年来,我为什么没有长成一棵树?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为一片森林?这种思考没有答案。我在圣彼得堡时,听说谢斯特罗列茨克镇有大作家左琴科的墓地。我找到那儿,看到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墓碑。我记起了左琴科的话:“我们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堕落负有责任。”

我问墓碑:我的责任在哪儿墓碑答我:你贩卖了你的器官。你参与了对公共精神的猥亵,你讨价还价,你纵欲,你萎靡不振,你勾搭权力和金钱,你形而下,你对人类的痛苦幸灾乐祸,你为罪恶的勾当添枝加叶。

我抚摸墓碑,左琴科一动不动,我却在摇荡。我终于往回走,我回到主题:1978年是光荣的,却难以恢复。如果1978年成为遗迹,那样也好,总会有一些残简断章传下去。但是,如果1978年成为遗迹后又被夷为平地,甚至在这平地上面盖上了私人别墅呢?其实我这个想法很偏离主题了,说出去,会惹人嘲笑,不合时宜。

同类推荐
  •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我们有太多的挣扎和压抑想去远方奔走发泄,也有那么多不忍挥去的从前想躲起来珍藏。可是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和勇气那么洒脱,说离开就离开。希望我们的心智能如年龄一样成熟,承担得起每一次决定后的代价。如果,旅行是为了释放,为了找到一种淡定自在的感觉,去哪里,还重要吗?一个人,不用太长时间,不必走太远,甚至不用行李,就是随着心情去走,去认识那些每天都能看见却从未走近的地方,就像到了一个全世界都找不到你的小天地。让所有包袱,统统被安静的自己消化。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

    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

    本书在优雅的文字中洋溢着一种正能量,在甜美的阅读中,得到人生和情感的滋养。本书为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百余篇精品文章,其中多被《思维与智慧》等刊物转载。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家不仅仅是存放财富的地方,更是存放情的地方、多想和庄子一样做一个蝴蝶梦、你是微笑便是我的春暖花开、人生快乐品牌、在梦最高的地方、遥远有多远,一篇篇精美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一幅幅场景。本书以美丽、婉约的笔触,感悟人生、思辨哲理,文笔优美清新,读来赏心悦目。
  •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热门推荐
  •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军旅争斗:腹黑军官机智女兵

    军旅争斗:腹黑军官机智女兵

    痛心的失恋,让她从内心诅咒那个男人千百遍;酒吧中,她想好绝计报复那个男人。可惜莫名穿越,她竟变成女兵,那个和死男人有相同面容的居然是她长官,什么鬼?好在她智商超人,扮猪吃虎,惊得众人五体投地。不过······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中,智商不如人有何办法?好吧,她只好放下仇恨,他们重新开始。
  • 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力、电、光、热等物理现象无所不及。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无法延续;没有光和热,我们便无法煮饭,清洁环境;力更像我们的影子,时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特别是高新科技异军突起的今天,电更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神秘的电、永恒的力、奇特的光、有趣的热,正是我们这里所要讲的主要问题。伽利略的望远镜奇趣无穷。大象和羽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种物体,若摒弃地球引力,自由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都相等。钢铁与水泥激战、两颗子弹并驾而非齐驱。登月令人神往,而要考虑“粉尘”,静电似阴魂,时时缠绕着我们……一切都很平常,一切又很神秘。激光与海市蜃楼,带我们去遨游梦幻般的物理世界。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血皇归来,邪冥七小姐

    血皇归来,邪冥七小姐

    宿命轮转,终将归来——游戏人生下是对世间绝望的厌弃;灵动纯净的背后是看破生死浮屠的大智;她眼中的无情与游离,谁又能改变?“我以命来逆苍穹!”手中长枪挑万物,战九天灭四海!“宿命又怎样,我不服!”片段一:“你这个鬼女,竟意图挑起乱世大战!”众人看着某个云淡风轻的女子愤恨道。某女眉头轻挑,笑的意味不明“是么,这个世界,太无聊了不是么…”片段二:某女看着面前一脸委屈的某男,眸光一冷,朱唇轻启“小无痕,谁说你坏话?”某男委屈道“他,她,还有她!”不知情的某女转身掐掉自己的桃花,某男一脸无耻的奸笑。二十一世纪商界鬼女身穿异世,是巧合还是命定?——许你盛世繁华,只愿人间静好——
  • 深夜,出现在枕旁的头颅

    深夜,出现在枕旁的头颅

    校园深夜,枕旁竟然出现血淋淋的头颅,同时莫名的歌谣便会在耳边吟唱。名为“双眼凝眸”的校园协会抖露出来的校园诅咒慢慢苏醒,究竟是无意识的碰触,还是轮回的抉择……歌谣,诅咒……那一席白衣的女子想要告诉的,究竟是什么……深夜,出现在枕旁的头颅,是要在耳边述说什么……
  • 剑道之君

    剑道之君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没有炫丽的魔法,也没有神奇的道术,有的只是形形色色却又殊途同归的真元和武技!被家人认为“废体”的少年何归,怎样不断努力,一路突破自我,在刀枪拳流行的大陆上闯出自己的剑道威名,创出适合自己的强悍功法,证自己的道,使得剑道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被人们所认可??新书《剑道之君》,以励志和感动为主,若不适合您的风格,请将它轻轻忽略。
  • 千金的美好生活

    千金的美好生活

    金晚玉:除了嫁人!我什么都愿意!金丞相:也行,那你准备准备,明日娶夫君。成婚以后——金晚玉给哥哥夹了一筷子菜,一转眼,新姑爷去荷花池边忧郁了。金晚玉约了赵大人郊游,一转眼,新姑爷去荷花池忧郁了。金晚玉成婚半年还没怀上,一转眼,新姑爷去荷花池边……以水为镜,检查身体!“来人,给老娘把那荷花池给填了!”暴走的金晚玉命人抗走了忧郁的姑爷,进了卧房。总之,这就是小姐和姑爷一起生活的那些事儿!
  • 城市猎人之包装的流氓

    城市猎人之包装的流氓

    玩家杜明,凭藉自己高超的武功以及不错的体格,在游戏里过得如鱼得水,杀BOSS、买装备,还与两个兄弟乐在其中。在游戏世界里,他恰巧救了个天真可爱的妹妹,这个缠人的小家伙是谁?将会为他的游戏生活带来什麽样的改变?就在买装备之时,杜明他莫名接下个任务,这是怎样的任务?在招募队友的时候,杜明又阴差阳错的认识了脾气刁蛮的美女隐形猫。在一同练级的途中,她居然提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