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8900000025

第25章 衣衫拂拂(1)

储福金

一个大大圆圆眼睛的少女,坐在房门口拣菜。一颗颗毛豆从她的手中滚到白磁盆里去。她穿着一条宽松的长裤,裤腿拉上去,她的双肘压在腿上,她露出的腿肚白净白净的。

我默默地看着她。我坐在后门口。风从弄堂里流过来,轻翻着我手中的书。我坐在后窗口,我的双腿在床上蜷着。我低头看书。她眼垂落着。我一直看着她。我看着她低着头,我想她知道我一直看着她。她的眼垂落在一点上,静静地垂落着,嘴抿着。偶尔她抬起脸来。看一眼支弄口上。她的侧面脸没有表情。她的表情也让我清楚,她知道我一直看着她。

她的眼朝向我的时候,我和她的眼神凝定了一下。很短,也很长。她的眼睛圆圆大大,眼珠黑黑亮亮。

我从记忆中看她的角度,也是斜着的角度。她静静地低着头。知道我看着她的神情。我看到她圆圆大大的眼睛,和略瘦显平的脸。

很长时间,我一直想写出我以往真实的情爱史。我用感觉的眼去看心里留下的记忆。我清楚,印象已在封存的记忆库里褪变。不管我是不是常去翻看,它总在褪变着。褪变的速度愈慢,印象四周的背景愈发模糊。单那一条支弄,对于我来说,在那个年代,在那时的社会,在远离市中心的下层地段,在那背景影响下的人的活动,以及照射它之上的光与色,都具有着特定的、浑然一体的自我。包括我能记得的支弄里的人所说的那特有的苏北口音的话。我是苏南人,我受那话的影响很深,以致我日后生活中多次迁徙,依然夹着那口音,自然那口音也已变了调。

我清楚,记忆的印象无法确定下来。想到确定下来的并非是真实的印象,还要打些文字描绘的折扣和表现需要的折扣,我便迟迟动不了笔。同时,让我犹豫的是,同样我的记忆也还在流动。我的一个朋友曾撰文说:艺术就是“凝注着”,表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瞬间的印象。他说的是飞矢不动的道理。另外,随着我自身生活的变化,心境的改变,再去感觉记忆中的印象,那印象自然改变着。许多自传体的作品,都显现着一种夸耀。也许艺术正是一种夸耀。而我却希求着时光的一层层剥落,显现出那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印象。我明知那是徒然的。一切不可避免地要受落笔时心境的左右。在落笔以后的将来,再重新翻看记忆的心库,再读落笔时的表现,也许又会有大不同的感受。正因如此,我越来越觉得落笔的困惑,同时也感到无可奈何的落笔的渴望。

在对那个叫英的少女的记忆之前,我曾对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关注过。那还是初中一年级。一群情欲将萌或初萌的中学生,都有同一的单纯可笑的假正经。男女界线划得泾渭分明。班上有一段时间悄悄地流传着我说的一句话:我将来肯定要找一个漂亮的女的结婚。流传面之广,大概只有我一个人蒙在鼓里。以致所有的女同学都对我侧目而视,所有的男同学经常对我起哄,而我却不知为了什么。我承受着一种瘟疫般的隔离,如同当时阶级划分的隔离。后来我还是想不起是否我说过这样的话。我想我应该会那么说的。正是隔绝使我对女性生出朦胧的情欲来。我默默地偷偷地老是心神不宁地用眼角去看那个女同学的身影。中午午休的时候,我伏在课桌上,从两手缝去看她。她坐下来时,用手拉一下裙子,裙子里忽然闪露出她的肌肤,使我心跳得厉害。我回到家里,把我的名字和她的名字并排写在纸上。我用火柴点着了纸,烧成了灰。我伸出手掌,伸到窗外,让风把掌中的黑灰吹开去,吹得飘飘扬扬。窗下斜角的门口也许正有着一双大圆的眼睛注视着我。我记不清究竟那是不是我最早情欲的萌动。我甚至记不清那个女同学的名字了。我只记得她的个子矮矮小小的,她的颧角高高,眼鼻挤得很近。从后来记忆的印象来看,她长得一点也不漂亮。很长一段时间,我弄不明白女性美丑的区分。

我的中学生活实际上只有大半年,大的社会运动就来了。以后一年多的时间,我都在家里沉湎在书中。家的住房是租的。胖胖的房东老太太独身住在楼底下,墙板壁上糊着旧报纸。楼上板壁隔着两家租户。弧壁那一边往着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女儿。父亲说那女儿是领来。不知为什么,我觉得那姑娘不好看,她天天经过我家房间的门下楼梯去,我从来不注意她。我只记得她个头高。她读的是高中。那时,对高一级的女生,我就不把她们当女性去注意了。

有几个月,我家从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居室搬出去,搬到一间新楼的房里住,就是那种很常见的水泥楼房。那是“抢”住的。称之为公房的那些楼房正空着,搬进去的住户宣传自己的行动为抢房革命行动。抢房革命行动多了就形成了抢房革命运动。新公房里几乎每日都有抢房与反抢房的大辩论。那些日子也淡忘了。记得旧日隔板同住的姑娘,也抢搬到同一屋楼上。就在楼门前过道上,进行过一次大辩论。人与人挤紧了,我被挤到了墙角。我身后是同一朝向的那个姑娘。我肩背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柔极软的感觉。她一动不动。我听任自己被往后挤紧。她只是一动不动。人群散时,我回房间。我不敢去看她。似乎听到她在后面长长地一声喘息。我怕是我把她挤得太紧了。我也有所怀疑,那一声叹息是不是后来我加进记忆中的。

我和她同乘一辆车到区里去,参加抢房运动的大会。车也挤,这一次是她站在我身侧。她挤着我。我顶着座椅背。她伸手抓把手时抓着我的手背。从开始到下车一直抓着。我也有所怀疑,我那时的个子还未能够到车杆把手的。但我记得她抓着我的手。她的手比我的大。

抢房革命行动转化为抢房反革命运动。我家就搬回了旧居,依然向胖老太太交房租。姑娘家没有搬回。回到旧居里,我才开始许多带有情欲的回忆想像。从极柔极软的感受延化开来。每次想像,我都忽视她的脸和整个身体的形象,只留下那一份感觉。

英少女坐在后门斜角的形象,是若干年之后,可能是在我结婚后的记忆中凝定的。有关英少女形象的周围前后,都像在摄影光圈焦距之外一样显得模糊。青少年时情感的外部记忆是紊乱的。看到一些把少年情感写得清晰动人的作品,我就露出微笑。我清楚那些作品是如何虚构出来的。外部印象的紊乱正与我内心紊乱相同。前楼搬来一户眼睛有点斜睨的女人。她带着一个幼小的女儿。她在建筑队的男人经常外出。她下班回家就拉着小女儿串门。她经常用手捏捏我的脸,说我脸白得像牛奶。她的男人回家后,薄薄的板壁那边的动静便十分烦恼人。我脸上由此冒出许多青春痘来。我经常照着镜子去捏它们,我相信,它映着我内心中不堪的丑恶。

英少女形象凝定之前,那一个早晨,我在生煤炉,用扇子扇着炉门,青烟摇曳着散在巷子里。她从后门口进来,穿过板隔的壁弄,从我身边走过去,她倚在隔壁人家的门口,身子侧着朝向看我。隔壁人家住的是一个拉三轮车的老头,常和老太用浓重的苏北口音争闹。她在那儿站了好一会。我能感到她的眼光。一瞬间中,我突然想到:她是为了我。她站在那儿就是为了我。这一知觉令我兴奋。事后,我反复想着她的举动,她和拉三轮车老头家没有任何来往,拉三轮车家对她没有任何吸引力。那么,她站在他家的门口不是为了我,又是为了什么?这一发现,使我把眼光投向她。一旦知觉,她的形象印入我心中。我“看”她的时候,她的形象就长久地凝定了。以后的经验往返重复,女性对我的倾慕,总在我无动于衷时。一旦我有动于衷,我很少有把握主动权的能力。用二十年以后的话说:我极力想得到呼应,一旦我投入,我就失去了主动。

当时,我的脸上正不断地冒着丑恶的青春痘。我自惭形秽。有好些日子,我遮着自己的脸去朝向她。有好些日子,我又躲着偷偷地看她。我想她是知道了我的主动。她不必穿过楼下的板巷,她只是静静地坐在她家的门口。

我都记不得和英少女说过什么话了。要说过什么,那也是一些简短的无聊的话。在小说中编出一些简单无聊的对话,能表现出少年爱情的单纯清新的美。但我不想破坏真实。在我以后独身生活时,有一段时间,我曾怀疑那朦胧的爱,觉得那只是少男少女的一种相互吸引。想到她那时可能还在读小学,最多是刚进中学吧。一切举动自然是幼稚的。我不相信那是爱。然而与女性具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后,往往使我生出失望来。失望的时候,我又觉得朦胧单纯的爱才是真正的美。

英少女对我说的话都是简短的,带着赞颂。赞颂我的聪明。在前后几条支弄里,都知道我的聪明。下棋打牌,小技小巧,我显得聪明外露。她赞颂的词是“贼”。在支弄里的苏北话“贼”的意思就是聪明。我没赞颂过她。我是不敢,学校里班上女同学压抑我的力量太强,以致我见到女性,就有点张口结舌。这影响我一生对女性总感到有一种距离,一种生疏。同时轻易把对象偶象化。一旦有女性之爱便受宠若惊,便变主动为被动。

英少女在支弄里大声说话,操着苏北口音。她的话其实很俗。人生的经历多了,回忆起来,对单纯少女的话,觉有一种朴实的感受。她有一个哥哥,很粗宽的身材。很宠英。他们的岁数相差不大。他常和她说笑。有一次,他对她发了火,她躲到楼上去哭。她贴着楼上矮矮的木栅窗,把眼哭得红红的。她不看我。我却觉得她是朝向我哭的,我只用眼光默默地安抚着她。后来她哥哥去拉她,笑着拉她。她只管扭着身子。我觉得她挣扎的样子很好看。我有点嫉妒她的哥哥。

我已忘了矮小的穿裙子的女同学。偶尔一次复课时见到她,她老是在我面前走动,我却不再注意她。我和男同学粗声说笑,动手打闹。我感到她们都在看着我,那年头满脸长着青春痘的我。在楼道的走廓上,有两个结伴的女同学迎面而过,我听到其中一个咕哝了一句什么,我知道她是针对我的。那是一种旧情绪的延续。我朝她看了一眼。我只是勇敢地迎着她看了一眼。那个女同学的眼光却退缩了。我觉得我长大了,是成人了。班上许多女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个矮小的女同学还真是个女孩子。那时候我并不懂要看女性的胸脯,注意成熟女性的胸脯还是在后来。女孩子成不成熟,我是以感觉作依据的,那依据自然并不可靠。

我长大了,我面临着上山下乡。那是我命运的必然。少时父亲指着我肩上的一颗黑痣,说那是扁担痣,长大要种田挑担的。那颗痣平平的,暗黑不亮,似乎是印在皮肤里,我从痣认识到下乡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宿命,宿命带来的是无奈。那以后,宿命的感觉时不时来缠抚我,二十年,它就有了一种习惯的力量,使我整个人生的基调都显着无奈。

十七岁。应该还是虚岁的十七岁的我,常常独自从支弄走到弄堂,从弄堂走到尽头。面前是半截墙似的水泥河堤,河堤边倒着煤灰、废纸和垃圾。河水溢着一股腥臭,我尽量放慢脚步。我慢慢地踱着步。当我意识到我踱步的时候,我的心就有一种悲怆。我自品这种悲怆,觉得悲怆使我与众不同。我便更加放慢脚步。我心有所待,而又无所待。只有一次,英少女从桥那边沿着堤走过来。我远远地看到她,我感觉她也看到我。那是一团熟悉的身影。我面朝前方,尽量放慢脚步踱过去。悲怆的感受就成了一种形式。她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扭过了头,我面朝河中,我无什么可见。我能见她低着眼略瘦显平的脸,我感觉到我与她之间流动着无言的悲怆。

上山下乡时,我还从来没离开过故城,我还从来没乘过火车。我本应该分到边疆去的。我本应该去乘几天几夜火车的地方去的。父亲给家乡去了信。那里是我的血缘之根,是父亲常常提到的地方,经常有乡下的人到家中来,说是搭船来的。有一次,母亲给客人包馄饨,她把表脱下来放在一边,客人走后,表也就消失了。父亲赶到河边,船已开了。那印象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我很不愿意去乡下,我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父亲给我安排了这一切。似乎是匆忙地安排的。以后我曾多次埋怨过这一安排,但我的内心早已宿命地接受了它。我注定要到那个地方去的。围绕去与不去,家里人的态度,乡下人的态度,我的态度,我在这儿都省略了。写那个是不适宜的,会破坏这篇作品的调子。

我怀疑我是把踱步河堤从后面搬到了这里。其实插队后的第一年里,我回故城回了七次。七次在故城的时间比在乡村的时间要多得多。每次我都提着乡下的水产土产,吃力地挤着汽车,挤着火车。年底的时候,常常乘着闷罐子棚车。那是一种运货的火车。我挑着满满的一副担子,前面是大米后面是猪腿。那一次,扣在猪腿上的绳滑落了,站台上几乎只有了我一个旅客,车就要开了,车上的人堵到了车门口,我使劲把一袋米托上车,又使劲把一条猪腿从高高的棚车踏板上拉上车。那一刻我想我是应该哭的,然而我只是满头满身是汗地庆幸着。

乡村生活的场景,在我以往的作品里,或者淡化,或者美化了的。我想只有经过了那些真实的场景,我才有堤边踱步的人生悲怆感。只是写作的习惯告诉我,我应该对英少女有一段告别的沉重。

乡村的太阳暖洋洋的。在城里,我从来对太阳没有这一点感受。乡村暖洋洋的太阳下面,青蝇嗡嗡地飞,草蓠笆上爬着蓝色的小喇叭花,山墙边的一块土场上,靠桑树田边积着筛落的粗砻糠壳,猫在门口的青石上懒懒地睡。

一旦写到乡村景色,我就有一种习惯的笔调,其实那都是不真实的。我从来只沉湎于我的心中,我总是忽视外在的景色。到结婚成家以后,妻子还常常不留情面地纠正我对绿、蓝、青的色辨。

我初下乡时,一度住在堂兄家里,那是两间半被烟熏黑了的暗蒙蒙的旧瓦房。半间还隔养着猪。整个房子里都充溢着猪屎味。我和堂侄睡一张床,很快我带去的一床被子上,就混有房里的气味与堂侄身上的体味。

味道还不是主要的感受。我整天觉得饿。另外我深感寄人篱下。总是稀粥。几天中一顿胡萝卜饭,我满上一海碗后,不好意思再添。堂兄对我说,一碗有半斤多米。第一年我有定量每月四十斤米。堂兄的话使我感到那总是不够的。我越发忍着不敢多吃。

我穿得简单。我想成为一个乡下人。我还是被当作城里人。我被小看,也受注目。那一刻我觉得什么也不是。我无法再是城里人。城里人有工资,使乡下人仰着头看。我又无法是乡下人。他们都会干活。他们看我干活的样子便笑。我有所倚的是我有城里家中寄钱。我用这个支撑着我的生活。比我大两岁的堂侄深有远见地对我说:你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你不能靠小爷爷一辈子,你将来是要靠我们的。

说十七岁的少年,说十七岁的少年到一个陌生的从没到过的乡村,说举目无亲,说生活不惯,说干活累乏,说严炎冰寒,连同说存在的痛苦,说人生的悲凉。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我都觉得意义不大,那不只属于我。自然有比我在城里更舒适,比我更年幼更柔弱的知青,走入这类处境中。那是一个社会的潮。那样的事,我们都已经听得多了。

有时我怀疑,我所遇到红娣的情节,也不只属于我。我有时会觉得,我,这个我是凭空浮来的。以前一切流动着的生活,都不只属于我。我只存在我意识到的这一瞬间。连这一瞬间的我,也是浮着的。

红娣叫我名字的那一瞬间,我确实是有浮着的感觉。

我从没和女孩子打过交道。学校班上的经历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对女性,我内心压抑,有时自尊,有时又自卑。

红娣就站在斜对角她家的后门口。她站在青石门槛上。她斜着脸,朝向我,露着笑。在我以后记忆的印象中,她的笑便有一种女性自来熟的意味。自来熟的女性往往是不自重的。但她当时根本只能算是一个女孩。她才十四岁。她站在那里,梳着两条长辫子。她朝我笑。那笑是一种含有好玩的神情。纯粹是好玩。十四岁乡村女孩子的笑,是少有其他的意味。她的那一声叫,叫得很短促,很清脆。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把她那一瞬间的形象重新梳理了一遍,我认为那是一个幼稚的女孩幼稚的举动。我尽量诋毁其中的情调,我尽量诋毁其中的美。然而我诋毁完了,依然还感受到其中的色彩。

十四岁的红娣,长着细高个子。她比英少女小一岁,个子要比英少女高。而在我的印象中,英是个少女,她却是个女孩。

对英少女的形象,我能描绘出个轮廓,对红娣的形象,我记忆模糊了。似乎她的眼也是细长的,下巴有点尖。多少年后,在我的梦里,总会出现她的模样,几乎从来没见过英少女。而醒着的我,却总是跳过红娣的那一段记忆,去凝定英少女的形象。

描写少年初恋的作品,往往都少男少女,一见钟情,瞬间印象美如图画。那时我不懂美,后来我的心境改变,又不觉得那其间的美。当时的红娣还在读农中,她的皮肤不白,但走进城里,和城里姑娘的肤色没多少区别。这也只是我的想像,她从没和我一起进过城。

我站在堂兄家的房檐下,房檐矮矮的。她站在门槛前的青石台阶上,青石台阶有三四级。她家的房檐高高的,在那个年月,她家的房子是村上最高的瓦房。

她穿着一件深红的春秋衫,是灯芯绒布料。下面是蓝布大裤腿裤子。这多少已经掺入了我的虚构。当时我不可能注意她的穿着。她的两条辫子很长,一直挂到腰上。我是被她吸引了,我说过,当时我并不懂得女性的美。但她绝对是不难看的。对我紊乱的内心来说,红娣形象的出现,显现着一种单纯的色彩。另一方面,我立刻深切地感到,乡村女孩子全新的异性表现,完全没有城里学校女同学的假模假式。在这里,我在女性前面局促不安的形象可以改变,我受女同学鄙视的历史可以改写,我有一种解放式的喜悦,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很快接受女性主动表示的人。我总是投之以桃,报之于李的。

从她第一声叫我开始,我就想着要接近她。对接近女性,我常常暗下里生出一套想像的计划,梦一般的计划。待见到真切的人时,我才觉得我的计划是如何地不合实际,是如何的不现实,我便失去了勇气。几番蓄谋计划,几番丧失勇气,于是我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

红娣使我想像的计划第一次得以实现。几乎是出乎意料的顺当。在一个春雨歇工的牌桌上,我轻易地以赢牌赢彩,用手指刮了她的鼻子。牌局便是一种计划。我顺着心意设局,不但让自己赢,还让她一个人输,以使我一次次地触及到她的肌肤。牌桌上的几个人都不是对手,要不是有惩罚的刺激,我简直可以不费任何神思。刮她第三次鼻子时,我得寸进尺,嬉笑地变换了刮的手法,把鼻子那一段距离拉长到额上,把那一段时间放慢延长。随后我变刮为勾,从上嘴唇处滑上去。再下面我把手指悬在了她的眼前鼻前,慢镜头似的不往下去,于是受惩罚带有了受辱。她开始逃避,笑着晃着头,伸手去掩脸。惩罚也就变出情趣来。我有了进一步动作的正当理由。我得到同牌桌人的怂勇,那两根长辫便捏到了手中。不给不给,她笑着扭着身子。她的头到了我的怀中。我的手掌从下面抚过她整个的脸。我的手插在了她的手脸之间。不给不给,她依然晃着头,我的手指在她的鼻子上一松一紧地用力,口中数着数。刮鼻子变化成揿鼻头。女性的整个头和脸都在我的感觉中。坐回到桌前,我的心剧烈地在跳,我为我的算计的成功而笑。她伸手抓着牌,依然叫着:不给不给,我就是不给。

二十年以后,我走入中年的那个时代。大城市的学校里,初中生偷偷地恋爱,已经在学生之间成风。所谓偷偷的,也就是瞒着保守派的教师。许多开明的老师就是发现了,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西方的宣传自由连同性爱自由的带点色情的影视片,绝不可遏止。那些频频出现的男女肉体暴露并接触的镜头,已是寻常意味。一曾严肃正经的社会正无可奈何地听任把风气腐蚀掉。年轻的男女,只要有可能,便迫不及待地不加选择地接吻、抚摸、脱衣服、上床。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的性爱史,值得对五十来岁的人夸耀。他们看到为刮两下鼻子而设陷阱的情节,全觉得不值一谈,会觉得可怜可笑。那种循序渐进的肉体接触,是多么令人不耐烦,令人无聊。

其实,就是在当时的年代,我也不止一次地听说过:那些群体插队的知青,特别是在偏僻村子里落户的知青点里,说说谈谈,搞搞玩玩,是平常事。男青年动不动便说“开”说“支”,开她,支她。一间土坯垒的大茅棚里,七八张床,挂着布满黑灰的帐子。帐子放下来,里面一对男女开啊支的,弄的云天雾地。其他床上单个儿的人照睡,忍受地听着那边床棚滋滋的动静声。而在城市的学生们,已感到将要插队的阴影,他们开始预支那些后来的乐趣。有一次我回城,借用一个朋友家,写我所谓的作品时,正听到朋友读高中的妹妹和她的几个女同学,就在板壁那边的床上,嘻嘻哈哈的。只听朋友的妹妹笑着叫着:我又不是他的屁股,你摸什么摸!

再推溯到上面一个进代。我在乡村的时候,常有隔着几里地或十几里地的老人,相见一处了,聊着陈年烂谷子的事,说到一个个熟人的名字,往往都在后面加注一句:努,和某某人姘着的喂。于是印象深刻地记忆起来。脸色深红带黑满是皱纹晒成硬皮的老头老太,坐在小竹椅上,说早年的风流事,是那么自然。那时我便想,男男女女之间,本也是互相吸引着的。女人同样充满着情欲。无所谓陷阱与猎人,无所谓被动与主动,无所谓需要与奉献。运气不好的是我与我以上十多年前那一辈人。被压抑了情欲的男人,和同样被压抑了情欲并显着假模假式假正经的女人,以致压抑成了习惯,成了天经地义。

社会的面目是正经的,社会舆论的惩罚形成了一种禁忌,使男女之间的事儿变得污秽可憎。然而那性爱自由的空气,依然偷偷地流动,暗暗地腐蚀着。根本的是我,是我自己,是我的性格和我的心理。我老实而胆小,我怯弱而无用。也就以一种小陷阱的得手而沾沾自喜。

如此叙述一番,我也就省略了许多后来同样设置陷阱的小情节。我有一度认为,只有在那种小情小态的表现中,文学才显出柔和的美来。然而我清楚,在我落笔的时代中,人们对那些已显得很不耐烦了。他们需要快的节奏,需要快地知道结果。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而需要,而是他们有的才需要。文学变成了一种认同的需要。我无可奈何。这使我常常在想,我整个作品的情节是应需要而虚构出来的。我的主体性变淡,同时,完全失去了对于自我记忆的价值。

我的父亲到乡下来,他刚获准能离开故城的住所。我记得我是和红娣一起去十里外的镇上去接父亲的。我和她有十里路单独相处的机会,但我记不得我说什么做什么了。也许我什么也没有做。她领着我,穿着田埂。她身形轻盈,笑语快步。天空一片湛蓝,田野一望无边。我充满着喜悦。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接近她,但我心里有这种感受:她是我的。

唯一使我不安的,是她和我同宗。她姓我同样的姓。她的祖辈和我的祖辈过去曾在一个祠堂祭祖。我心中有兄妹乱伦的禁忌。也许我和她已隔了五服。没有人在乎这一点。堂嫂已不止一次拿我和她开玩笑。她并不顾忌地笑着抗议,她根本不懂得假模假式,而我则显得一本正经。

父亲立刻有所察觉。父亲老了。那时父亲就老了。使我每一次离开城里,都怀有一种永别的恐惧。一路上父亲默默地让我和红娣有靠近的机会。父亲年轻的时候是风流的,这是我落身到乡村以后,落到他年轻时生活的乡村里,才确定的。关于父亲,我可以写一本书的,但我不会去写。古人写到父母的姓氏,往往会略去一两笔。我心中深爱我的父亲,我也就略去了父亲的态度。那一路上,我对与红娣同姓的顾忌,多少是消除了。

父亲的到来,使我有了一间自己的住所。父亲说,堂兄家现在的两间半瓦房,有一间半是祖上留给他的。这明白无误。村上年长的叔伯一辈的人,都能做证明。堂兄自然也清楚。堂兄说,他根本没想到。堂兄说,父亲离开这么多年,要没有他家来居住,房子早坑了。堂兄说,难怪村上的人笑他,说他为我插队起那么大的劲,最后是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乡村里,我才真正地懂得,世上的道理是各种各样的,听上去都是对的,确凿无异议的。父亲要回了一间房。他给了堂兄一笔钱,让他另搭了一间属于他自己的草屋。父亲找了一个瓦木匠来,把朝南的一面墙拆开,立了一扇门,并把那间窄窄的小屋隔成了两半。里间正好放一张床一个木柜一张凳子。外间放着饭桌又支起两眼的灶来。比起城里的家来,要亮堂宽敞得多。我感到满足和幸福。

下乡来的父亲出门便和人打招呼,到处有迎着他的笑脸。许多曾有宿怨的乡里人,也都和他笑嘻嘻地说着话。也许是几十年相隔的岁月,使那些宿怨都淡化了,另一方面,在城里不久还被批判的父亲,到了乡里,多少显出是衣锦荣归。虽然在堂兄嘴里,我多次听过说父亲在村里口碑不好的传闻。

我有了自己的房子。红娣和我单独相处的机会多了。许多细小的陷阱不再需要设置。父亲在的一段时间,红娣的到来不受拘束。只要有空,她就进门来,坐在灶前烧着火,用当地的土语和父亲说着话,同时带着调皮地用眼瞟瞟我。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看绿

    看绿

    这是一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散文,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纯朴的心意和愿望。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热门推荐
  •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是传统社会最后一位成大事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在他身上集中反应了中国五千年传统谋略精华。八字箴言是曾国藩官场、战场的独特心得,是他阅历了人生、事业后得出的黄金定律,并以深刻的洞见力著述于后人。
  • 重行人间

    重行人间

    苏步青:男,汉族,未婚,小人物集团创始人,劳疾而亡,享年35……当苏步青再一次回到这个大殿,阎王变得恭敬了许多。他知道,一切都会回到原点,而这一次,他发誓一定要抓住那唯一一个在他冰冷的身体上哭的呼天抢地的女子,还她一世笑颜!
  • 仙武世界随我行

    仙武世界随我行

    林凡,一个注定碌碌无为的二十一世纪青年,家中算是小有积蓄,谁料结婚的前一日,林凡便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无迹可寻。
  • 妃本无双:盛宠嚣张废柴妃

    妃本无双:盛宠嚣张废柴妃

    她,觉尊组织领袖,风云册第一杀手,穿越到一个废物花痴上。曾经辱我、笑我、讽我、虐我的人,风水轮流转,自当被我打、被我笑、被我嘲,被本姑奶奶一报还一报!他,地位尊贵,神秘莫测,却宠她上瘾。你要万里山脉,我取,你要邪龙火山,我取,至于你……也来乖乖让我娶!看一代废柴如何扶摇直上,驭万兽、聚灵丹、炼神器,傲视群雄,凤霸天下!
  • 呆萌神仙日常录,霸气狐妖快扑倒

    呆萌神仙日常录,霸气狐妖快扑倒

    想她歌清暖在作为天魔两界对抗历下大功的上仙,神话中的传说,却是个华丽丽的是个健忘?终于在宴会中摔了所有稀奇花草后,遭报应了。一不小心嗝屁着凉,穿到一个七岁小男娃,还是个有儿子的小男娃?不可能,你一定是在骗本上仙!在她终于在悲剧情书满天飞的十六年后成为一位独领者,背着斩魔剑带着小包子一起去斩魔。包砸,因为你,你爸上一世自杀肿么办?狐狸!上一世,你又奇虎本上仙该肿么办?阴谋,你最近挺闲,别来找本战神啊!当一切切如茧剥开,是终点还是始点?正常点说,这是一个不懂事故的神仙一步步变成邪魅有爷范儿的贵少爷过程,也是为解开谜团斩妖除魔的经历……
  • 桃花潭水深千丈:浅潭

    桃花潭水深千丈:浅潭

    盘古开天之时,扭曲的空间分裂而来。织的守护者千年前忽然消失,陪伴他身边千年的赤蛇下界寻找。识桥谷少女云端奉师命出世,哥哥云旋随之前往。乱世中,她遇到怪气老头,温柔少年。他遇到邪魅和云端生的同样相貌的精怪,一朝间,竟连养育自己十六年的母亲都说喜欢自己。身世之谜逐渐清晰,爱情,亲情,友情,名利,生命,苍生,到底孰轻孰重?
  • 荡之什

    荡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 侠与将军之乱世烽火

    侠与将军之乱世烽火

    真正的江湖,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记得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我就想写我认为的江湖。小天第一次写书,有可能不定时断更,但我真想把这本书写完,谢谢。
  • 霸道总裁的逗比小宠妻

    霸道总裁的逗比小宠妻

    她八岁,便没了爸爸和妈妈,看着爸爸无情地抛弃自己,妈妈为了救自己躺在血泊里,她被抛弃了,被迫无奈住在外婆家。虽然妈妈叫她不要恨她那所谓的爸爸,但她是真么也忍不住恨那所谓的父亲。当知道那个父亲已经结婚了,还生了个女儿,她是忍不住在心中种下了仇恨,是无法抹去的伤。当他出现,原本一直在演戏的她是忍不住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人人说他是高冷总裁,可是她不那么认为,因为他腹黑又坑爹,而且傲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