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400000034

第34章 折戟库尔斯克——“天鹅临终前美妙的歌声”(1)

折戟库尔斯克

“天鹅临终前美妙的歌声”

斯大林格勒一战,苏德两军攻守易位,强大的苏军兵团对德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库尔斯克,两军装甲部队精锐尽出,展开了一场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德国的“虎”式坦克顶不住“T-34”坦克的强大火力,一辆辆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化为废铁。是役,德国军队的装甲铁骑精锐尽失,元气大伤,苏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42年末至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之战,使一向纵横天下的德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有“德国陆军的金戒指”之称的精锐之师第6集团军,葬送在斯大林格勒那可怕的废墟之中。经此一战,德国陆军元气大伤,昔日不可战胜的神话已被无情地粉碎。更重要的是,整个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了苏军的手里。

1943年1月至3月间,大反攻中的苏军一面对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德军进行包围和肃清,一面对支离破碎的德军正面撕开了一个长约250公里的大口子,使穷途末路的B集团军群顷刻瓦解。在向纵深突入了200多公里之后,苏军于2月15日夺回了战略要地哈尔科夫。

随着整个南线的崩溃,乌克兰东部的门户大开。如果此时的苏军乘势进击高加索的咽喉要地罗斯托夫,则困顿于高加索山地的德军A集团军群也难逃灭顶之灾。遗憾的是,苏军统帅部忽视了罗斯托夫的重要性,从而使A集团军群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撤出了高加索。

乐观的苏军在夺占了哈尔科夫之后,无视自己因长途进击而带来的后勤供应困难、侧翼暴露等巨大隐患,不顾一切地向西卷击,希望能借此造成德军更大的混乱。

有“天才战略家”之称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看出了苏军的致命弱点。他不慌不忙,且战且退,并集结从高加索撤出的A集团军群的部队,在拼命西进的苏军侧翼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拳头。

2月22日,正当苏军沉浸在大举西进的快乐之中时,曼施坦因指挥4个精锐的装甲师突然斜刺杀出,狠狠地击向苏军薄弱而绵长的侧翼。

猝不及防的苏军无力应战,顿时全线动摇,哈尔科夫得而复失,而冲杀到哈尔科夫以西的两个集团军则是全军覆没。

曼施坦因漂亮的“左勾拳”,一举在苏军战线的西南部砸开了一个大坑。此战不仅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制止住了德军自斯大林格勒之战以来的雪崩般的溃退,弄得希特勒感激涕零地对他说:“您在战役和战术方面的天才是首屈一指的。”

曼施坦因的成功反击,使德军又夺回了哈尔科夫,并且成功地稳住了南部战线。在苏德两军都因解冻期的到来而停止作战之后,驻守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两翼暴露在德国两大集团军的面前,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

面对军事地图上标示出来的苏德两军态势图,还没从斯大林格勒的沉重打击中清醒过来的希特勒精神为之一振。他那自认为是“天才般的直觉”告诉他:库尔斯克突出部值得一战。他要在这里与苏联红军再来一次较量,以决出谁是真正的强者。他信心百倍地向他的将军们断言:“俄国人也已经筋疲力尽了,我们应该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库尔斯克狠狠地打击他们。”

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出现了暂时的沉寂。随着1943年春天的到来,在沉寂下酝酿已久的战争风暴,也越来越呈现出一触即发的态势。对于希特勒和德国来说,1942年无疑是灾难性的一年。“台风”战役止步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格勒之战又大败,就连战无不胜的传奇元帅隆美尔,也和他勇敢善战的非洲军团一起,被赶出了北非那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不毛之地。随着1943年的到来,被失败和挫折折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希特勒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他不能再犹豫了,苏联人在拼命反扑的同时,一直催促美英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妄图东西夹击,一举击败他的第三帝国。更为可怕的是,种种迹象表明,美英两国正在为此战局作大量的、精心的准备工作。一旦美英在西线开战,事实上这场战争就输掉了。

在苏联人极力谋求美英两国仗义援手的时候,第三帝国所面临的却是因为巨大的失败而变得惊慌失措和丧失信心的盟国。曼施坦因虽然以他的才华制止住了德国军队的崩溃,但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就整个同盟国和轴心国来说,军事力量的对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用古德里安的话说:“我们所面对的是拥有无比丰富资源的冷酷的敌人,在1941年的闪击战没能让俄国人屈服之后,这场战争的形势就不太妙了。”

为了在美英动手之前先击败苏联,以避免德国两线作战的窘境,也为了给他那日渐动摇和丧失信心的轴心国同盟打气,希特勒决定在东线发动一场进攻。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安慰和鼓励他的盟友,也需要重新刺激和振作一下德国军队日渐低迷的士气。

看到库尔斯克一线的两军态势,希特勒仿佛看到久违了的胜利女神在向他招手。在这个呈反“S”形的突出部的南北两翼,两个战斗力强大的德军重兵集团正在虎视眈眈,作势欲扑。北线,是以奥廖尔为中心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在南线,则是英勇善战的曼施坦因元帅的第4装甲集团军,而苏军据守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就位于德军这两把巨钳的中央。

“必须像切面包一样切掉这个库尔斯克突出部,只要能在此消灭大量的俄国人,我们就能重现1941年的辉煌。”希特勒把他的将军召集起来,和盘端出了自己苦思冥想得出的结论。

对于元首的宏伟构想,早已习惯于言听计从的大本营军官们唯唯诺诺,齐声赞叹。倒是从前线回来的、对战局有更充分了解和把握的战场指挥官们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曼施坦因元帅认为:对于1943年的战局来说,德军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实施大纵深的机动防御。把进攻的主动权让给苏军,而自己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利用东线广阔的战略纵深,诱使苏军拉长战线,然后伺机反击,充分发挥德国军队的质量优势和机动优势,最大限度地杀伤和俘获苏军,“逐步让俄国人把血流干”。二是在特别有利的地区发起有限的进攻,以很小的代价,重创苏军的主力兵团,以求夺回和保持东线战场的主动权。

曼施坦因不愧是德国最优秀的战略家。他的两套方案,准确地勾勒出了德国军队的最终目的和近期目标。尤其是在发起有限的进攻方面,他和他的元首取得了难得的一致。但他认真地向希特勒提出,要想在库尔斯克发动进攻,必须越早越好。最好在5月份的解冻之初便开始行动,他相信这个时候动手,俄国人一定会被他打个措手不及。

按照希特勒的旨意,德军总参谋部很快就拿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对于一支极擅纵深揳入,两翼钳击的军队来说,库尔斯克突出部是一个相当理想和完美的战场。所以按照德军的计划,南北两路大军应同时沿突出部底线向库尔斯克展开向心突击,一举切除库尔斯克突出部,包围并歼灭据守在突出部内的大量苏军主力,以报斯大林格勒的一箭之仇。

单从两军态势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合乎实际的、理想的方案。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但令人费解的是,希特勒给这个进攻计划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堡垒”战役。对于一个进攻者来说,最不愿碰到的恐怕就是对手的堡垒了。希特勒为自己的进攻计划冠以此名,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了这将是一场无法取胜的进攻。

为了获取发动这场进攻所必需的坦克,德国的各个军火工厂都开足了马力,夜以继日地生产着令希特勒寄予厚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从而也使曼施坦因所关心的进攻之日一推再推。“直到俄国人从容不迫地挖好了坟墓,我们才稀里糊涂地走了进去。”——这是战后曼施坦因对丧失这次战机的痛苦反省。

“虎”式坦克是一种安装有88毫米大炮的重型坦克,它的前装甲厚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10毫米,这使得包括可怕的“T-34”在内的所有坦克都无法直接用炮击穿它。“豹”式坦克则是一种堪与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T-34”相媲美的中型坦克,它大大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的同级别坦克。其漂亮的流线型外形,宽敞合理的布局,一直影响着战后坦克的发展。它的最大时速可达43公里,最大装甲厚度为80毫米,采用新式的倾斜式装甲,并安装一门长身管的75毫米加农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豹”式的各项战术性能都超过了它的对手“T-34”。

希特勒把扭转东线颓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两种新式坦克的身上。他坚信俄国人的坦克在他的“虎”和“豹”面前就像奶酪一样软弱,他甚至认为一个“虎”式坦克营足可以抵得上过去一个装甲师的战斗力。因此他决心要等到拥有足够数量的“虎”式坦克之后才发动进攻。

时间就这样一周一周地过去了。到6月底,德军才初步完成了进攻的准备,而曼施坦因原本计划的作战先机,早已从希特勒的指头缝里悄悄地溜走了。

按照曼施坦因的设想,如果“堡垒”战役能在4月份或5月份发动,德军几乎可以肯定能取得胜利。因为那时候苏军刚刚受挫,惊魂未定,立足未稳,德军只要进行一次勇敢的突击就可能打垮他们。而到了7月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意识到库尔斯克突出部正面临着巨大危险的苏联人加强了准备,他们在德军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上构筑了好几道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布设了大面积的地雷场。同时,大批的苏军援兵也源源开到。种种迹象表明,库尔斯克正在变成又一个可怕的“凡尔登”。

面对已经失去了战机的不利局面,曼施坦因元帅向希特勒提出了取消“堡垒”战役的意见,并就发动这场进攻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及可怕后果向希特勒作了详细说明。他引用一战时期一位将军的名言,来说明取消这次毫无意义的进攻的必要性:“你可以缴获大炮,俘虏人员,占领地盘,但是代价极高,而且毫无战略价值。”

同时,任装甲兵总监的传奇将领古德里安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库尔斯克地区防御坚固,德军的进攻将没有任何便宜可占。”针对希特勒和其他一些人对新式坦克的盲目信任,这位有“装甲魔鬼”之称的上将更是直言相告:“元首所器重的新型坦克,也像其他的一切新装备一样,将会遇到在初用时所必然碰到的麻烦。它不一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厉害。”

受命指挥北线德军集团的莫德尔元帅,一位德国陆军的后起之秀,用他自己的方式,向他的元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拿来一大摞库尔斯克地区的航空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人在突出部两翼都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在远离突出部的地方,俄国人还集结了大量显然是装备“T-34”坦克的机动部队。而这些部队毫无疑问将会在德军进攻之后发起反突击。种种迹象表明,苏军已对德军即将发起的进攻有了察觉,并且卓有成效地做好了迎击这次进攻的准备。

将领们的频频进言,使一向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变得犹豫起来。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两次惨败,使他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一听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的意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古德里安和希特勒就“堡垒”战役的实施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谈话。

希特勒:“古德里安将军,我怀着深深的敬意读完了您关于坦克战的著作,并深深地被您所阐述的理论所打动。库尔斯克之战也许将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我很想听听您这位坦克专家的意见。”

古德里安:“我可以直言吗?亲爱的元首?”

“当然,您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希特勒诚恳地说。

“我认为,我们所要发动的,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也是毫无取胜希望的进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知道还有个该死的库尔斯克。我们能否控制它,并不对整个战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之后,去夺取一个毫无意义的库尔斯克,我认为不符合第三帝国的利益。”

古德里安的直言一针见血。

“您说得很对,古德里安将军。但出于政治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必须在东线发动攻势。否则我们的盟国将会背叛我们,他们给我们添的麻烦已经够多的了,但是决不允许他们把枪口调过来对着我们。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第三帝国都需要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

希特勒顿了一下,忽然用忧郁的声音说:“事实上,我们别无选择。”

对于希特勒对库尔斯克所发动的丧失理智的进攻,战后的德国军史家们是这样评述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又犯了一年以前的错误,那一次我们攻打的是斯大林格勒,现在我们又来攻打已变成堡垒的库尔斯克突出部。这两种情况,德军都丧失了发挥机动作战特点的条件,而在俄军选好的地点与之交锋。前两年的作战证明,如果让我们的坦克部队在俄国的辽阔大地上纵横驰骋,事实上是所向无敌的。但德军统帅部却奇迹般地想出了一个让德国军队自杀的绝招,就是让我们那些精锐的、宝贵的装甲师去硬攻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的库尔斯克。”

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执行“堡垒”战役计划的德军南北两个突击集群都进入了进攻出发阵地。北路是莫德尔元帅指挥的7个装甲师、2个装甲步兵师和9个步兵师,南路是由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10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和7个步兵师。如此强大的兵力,尤其是装甲兵力的集结,预示着库尔斯克将爆发一场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

进攻发起的时间定于7月4日。但手握步枪在战壕里跃跃欲试的德国士兵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天竟然成了德国末日的开端。虽然他们准备以勇敢的牺牲精神去完成赋予他们的使命,但不幸的是,赋予他们的任务是灾难性的和错误的。

事实上,和希特勒一样,随着1943年春天的来临,斯大林也在积极地筹划着新的攻势。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使他认识到了红军战斗力的提高和德国人的日渐衰落。虽然曼施坦因的反击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对于人口资源丰富的苏联来说,这点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和容易弥补的。

针对斯大林关于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朱可夫及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据大量的情报和迹象表明,德国人极有可能在库尔斯克地区策划一次规模巨大的行动。为此,朱可夫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个富有建设性和远见的形势分析及对策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德军在经过近两年的苏德战争,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之后,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为了保持局部的主动权,他们将利用库尔斯克的有利态势,依靠其强大的航空兵和坦克,发动一场目标有限的攻势。因此,朱可夫根据形势作出了如下判断:因德军有生力量消耗巨大,他们的进攻将不得不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德军将力求消灭突出部内的苏军,第二阶段是向苏军各方面军的纵深进行穿插迂回,力求扩大战果,第三阶段是在歼灭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之后,再次会攻莫斯科。

在报告的最后,朱可夫坦率地提出了他与最高统帅截然不同的战略方针,即先进行有效防御,利用坚强的防御消耗德国的装甲部队,然后组织强力兵团转入反攻。朱可夫的这一设想,与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提出的战略构想完全一致。但由于是面对截然不同的顶头上司,所以他们的见解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对待。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可夫无疑是幸运的。

朱可夫提出的防守反击主张,事实上是把进攻的主动权交给了德国人。而他则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这种策略具有很大的弹性,但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这种危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准确地判断德军的进攻时间和进攻方向,二是防御部队能否经得住德军坦克的巨大冲击。假如这两个方面有一个地方失误,就意味着这次战役的失败,意味着战争初期的巨大灾难会重演,也就意味着战场的主动权将是被剥夺,而不是有目的的主动让予。

关于第一个问题,主要依赖于情报部门的出色努力和前线指挥员们的准确判断。应当承认,苏联情报部门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不但探明了库尔斯克地区德军的兵力部署及装备,还准确地探明了德国人发起进攻的时间。

关于第二个问题——苏军能否挡得住德军坦克的冲击,坦率地讲,斯大林也毫无把握。对于这种担心他一点也不掩饰。1941年开战之初,苏联红军被德国人的坦克打得一溃千里,不可收拾;1942年想先发制人,结果弄出了一个哈尔科夫惨败和克里木半岛失守。这一次将如何是好呢?

针对斯大林的疑问,朱可夫作出了果断而自信的判断,他坚定地认为苏联红军能挡得住德军坦克的巨大冲击。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判断,朱可夫完全是出于对对手的深刻了解和对自己部队的充分信任。

朱可夫认为,1943年的苏联红军已经不同于1941年或者1942年的红军了。优秀的“T-34”坦克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制造出来,开往前线;KB型坦克经过重大改进,性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T-34”坦克作为苏联红军的主力战车,在数量上与拥有少量新式坦克的德军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从苏军坦克部队的经验和作战能力来看,他们已经在战火、挫折和胜利中成长壮大起来了。随着指挥和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再也不必用旗语来进行联络,指挥战斗了。现有的5个坦克军中,装备的都是清一色的“T-34”型坦克,坦克军内的坦克数量也从原来的168辆增加到257辆。坦克军内还有相当数量的自行火炮,随着大量的美国卡车和吉普车运抵苏联,苏军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完全实现了摩托化,其编成内的炮兵完全告别了骡马的牵引。可以这样说,与1942年以前的苏联红军相比,1943年的苏联红军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其训练水平、装备水平还是作战能力,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经过耐心而合情合理的解释,终于使斯大林彻底放弃了先发制人的想法,同意把进攻的主动权让给德国人,而自己则在库尔斯克地区深沟筑垒,以静待德国人自己送上门来。

为了把库尔斯克变成要塞堡垒,苏军开始在这一地区聚集大量的兵力。在突出部的北部,是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南半部是瓦杜丁大将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这两个方面军的总兵力达133.6万人,拥有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火炮1.9万门,飞机2900架。其中,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中央方面军下辖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及2个独立坦克军,总兵力达71万人,拥有各种口径火炮5282门,迫击炮5637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783辆,飞机1092架。它所面对的是德军北部突击集团,共有第9集团军的22个师、第2坦克集团军的4个师,总兵力达46万人,拥有各种火炮约6000余门,近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显而易见,苏军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根据多年的战争经验,老练的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判断出处于方面军右翼的奥廖尔将会是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为此他把方面军58%的步兵师、70%的炮兵、87%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集中在这里,并把方面军的预备队也配置在了这一关键地域。

瓦杜丁大将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包括第38、第40和第69集团军,近卫第6、第2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空军第2集团军,以及近卫步兵第35军,近卫坦克第2、第5军。共有兵力62.6万人,各种口径火炮4029门,迫击炮4150门,坦克及自行火炮1661辆,飞机1080架。它所要面对的是德国第2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南方集团军群的24个师。共有兵力44万人,4000门各种火炮和近1500辆坦克。从兵力和火力上来看,苏军略占优势。但由于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防守地域长达240公里,且德军有三个主要突击方向可供选择,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德军将在任何一个主突方向上形成绝对优势。

除了在突出部内集结重兵,苏军还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深远后方组建了强大的预备队,以备发起全面反攻时之需。到7月10日,担任库尔斯克方向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组建完毕。由在莫斯科之战中立下功勋的科涅夫大将任司令员,下辖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近卫集团军、1个近卫坦克军和10个其他的军。共有兵力57.33万人,3397门火炮,4004门迫击炮,155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针对可能受到的进攻,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内共构筑了8道防御屏障,总纵深达300多公里。在每道防御地带内,苏军构筑了大量的掩体、指挥所和观察所,埋设了总数达63万颗的地雷,挖掘了4000余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经过苏军的艰苦努力,库尔斯克突出部逐步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堡垒。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坦克大战,苏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针对性训练。他们为了克服步兵对坦克进攻的恐惧心理,专门开设了坦克“碾压”训练场。即让步兵蹲在堑壕里,让“T-34”坦克在堑壕上开来开去,以消除步兵的恐惧心理。对炮兵则进行快速变换发射阵地训练和对运动目标的射击训练,对坦克兵进行从坦克掩体中进行精确射击训练和运动中的遭遇战训练。

通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苏军的战斗力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和半年前相比,苏军不再惧怕德国人的凶猛的进攻,而是担心他们不发动进攻,至少在1943年7月份的库尔斯克是如此。

在战线的另一侧,德国人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受命指挥这场“堡垒”战役的两位将领——曼施坦因和莫德尔越来越感到不安。很显然,苏军已在突出部内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并构筑了相当完备的防御工事。对于进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如果德军无视这种巨大的危险,依然盲目地发动进攻,那么等待他们的几乎肯定是头破血流的结局。

为了第三帝国的长远利益,也为了挽救千百万德国青年的生命,曼施坦因和莫德尔于6月底又一次来到了元首大本营,他们试图以详实的资料和准确的判断,来劝说希特勒放弃这次自杀性的进攻。

面对两位前线指挥官的忧虑,希特勒说:“作为一名一次大战时的老兵,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在库尔斯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也深信你们两位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但是,我更对已经拥有了大量新式坦克的德国陆军有信心。俄国人在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这是他们在遭受了一次次巨大失败之后而不屈服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在军队的质量方面,他们根本无法与第一流的德国陆军相比。这也许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场关系到整个东线乃至整个战争的较量。”

看着两位元帅敬畏而专注的神情,希特勒一字一句地说:“两位元帅,库尔斯克正在等待着你们。该不该发动攻势是我决定的事,怎么样取得进攻的胜利才是你们所要考虑的问题。你们的态度和意志将决定着前线将士的士气,我真诚地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和全德国人民失望。”

听了希特勒的一番话语,两位元帅表情复杂地互相对望了一眼,一起向希特勒行了告别的军礼。年轻的莫德尔元帅握着希特勒的手说:“亲爱的元首,我以一个普鲁士军人的名义起誓,我们将竭尽全力,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德意志军队的荣誉和对第三帝国的忠诚。”

“谢谢!祝你们好运!”希特勒也动情地说。

曼施坦因元帅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元首办公室。从希特勒一反常态的平静当中,他看出了元首本人对这场难以预料的进攻也缺乏信心。面对不同的建议他能耐心地听完,而没有像从前那样歇斯底里地咆哮,并动辄以解除职务来威胁拒绝执行他命令的将军,这使曼施坦因感到意外。他在后来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写道:

我坚信,库尔斯克是我们的地狱。在我们行将灭亡之前,我们残忍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我们能打死或俘获大量的俄国人,但这种拼消耗的战法应该是每一支聪明的优秀军队所力求避免的。在进攻当中我所做的一切,都将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德国士兵的生命为前提。胜利就像一个挂得太高的苹果,我们尽力跳了,但不知能不能碰到它。

1943年7月4日,希特勒终于向早已盘马弯弓的德国部队发出了他的进攻命令。他在临战动员令中信心十足地说:

“今天,你们将开始一场伟大的进攻战,这次作战将对整个战争的胜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你们的胜利将比以往更加有力地向全世界证明:对德国武装力量的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我们将粉碎任何可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抵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你们即将展开的强大的突击,将大大出乎俄国人的意料,他们将在勇敢的德国军队面前惊慌失措,逃之夭夭。前两年他们就是这样干的。无论如何,一切将取决于这次会战的结局。愿战无不胜的帝国军队旗开得胜,全德国人民都在注视着你们!”

同类推荐
  • 中华神兵

    中华神兵

    “你虽然有了绿卡,但你永远是中国人的代表,如果有困难,也要咬牙坚持下来,要学有所成。你明白我的话吗?”王聪深沉地点点头:“我明白!”一手拥着父亲,一手搂着母亲,眼望蓝天。作为一个华夏后裔,西点军校能向他发出第一张通行证——这本身就更令人终生难忘!而他的离奇身世,则改变了他的一切。华人兵王热血传奇由此开始……***纯属幻想。本书又名:《中国龙》!
  • 虚拟战线

    虚拟战线

    这是一个有关爱、荣誉与信念的故事。莫怀雨,一个迷恋VR网游的高中生,阴差阳错成为军队某部一项虚拟现实项目的网络测试人选。由此开启了一段亦幻亦真的人生之旅。这里有香艳高冷的异域公主,泼辣干练的美女军官,温柔单纯的同窗小妹,还有游走于网络之中的AI精灵。然而战争的阴影却从未远离,虚拟世界中的爱恨情仇也会在现实中悄然重演。面对爱人挚友的生死别离,他该何去何从……本作稍有烧脑虐心,天性追求轻松快乐的少男少女慎入。好哭的女孩子请在50章以后开始准备一副手帕。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唐心怡的醒来也唤醒了何晨光的斗志,一代兵王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在以后的作战任务中也越战越勇,尽显军人的铁骨军魂,若干年后何晨光之子何晨心也毅然参军,之后进入特种部队,一代更比一代强。
  •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品鉴,意在为广大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广大读者阅读的兴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
  • 龙起三国

    龙起三国

    为何陶谦死不瞑目,为何文丑屡屡叫冤,这一切的一切谜团又是怎么?让我们走进龙起三国的世界,一起探寻三国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大仙你的猫

    大仙你的猫

    一个傲娇但整天“沾花惹草”的千年大仙。一个耍宝但整天被大仙“欺负”的猫妖半仙。他成天以欺负她为乐。她以为他讨厌她,于是她向他请求想要离开他。可是殊不知,在他心里她是她的唯一。一白一粉,永生永世,永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大仙大仙,你能不能喜欢我啊”“……理由““大仙,你的猫!”
  • 双生恋之赤焰炙瑾

    双生恋之赤焰炙瑾

    她辜负他的情意,只为那区区几面的男子,他真心以待,却承受她的背叛之痛,他疯狂愤怒无法挽留那个心有所属的女子,哪怕万劫不复,哪怕隐忍待发,他也要将她困于身侧。
  • 离天长恨

    离天长恨

    逆天,还是顺天,看你怎么选择,多多支持,
  • 乱世英雄

    乱世英雄

    一次震惊九州的偷盗,带出了五营全力的追击。一路上追击,阴谋,围城,死战,接踵而至。九鼎,一个所有乱世英雄都趋之若鹜的东西,神秘,甚至没有人见过九鼎是什么。却引发天下人不顾一起的争夺。九鼎到底是什么?九鼎到底是做什么的?一切的一切都随着萧离的坎坷命运而真相大白。
  • 最强之英雄系统

    最强之英雄系统

    【玄幻精品】【免费热销新书】这个面具是如此的狰狞,以至于只是看着它都会陷入疯狂的状态。一旦戴上这个面具,持有者就会变成无法控制的好战分子,只有不停的战斗,不停的战斗,永不停歇,直至死亡。宅男黄晓天带着一款英雄系统穿越而来,杀怪升级,杀人也升级,打爆诸天万物。读者群:537097459【已有700W完本作品,请大家放心推荐收藏!】
  • 仆街徒

    仆街徒

    奥雷斯王国,人口1000万的大陆型国家,那里是文学的世界,小说作品被普遍地创作和贩卖,并且也有操纵各种文字作为生存行业的人群存在,人们称他们为写手,又名仆街徒。写手们各自属于不同的写作公会,接受工作委托,完成小说创作。这种写作公会有很多,大大小小覆盖了整个奥雷斯王国,吸引着无数热心的人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既然有小说世界的存在,与之对应的便有职业的小说猎人。他们能自由进入小说里,将隐藏在小说里的文字精华提炼成各式各样魔晶石并带出到现实世界里来。(注:魔晶石是奥雷斯王国魔法力量的来源,与整个社会关系紧密。)而能够进入小说世界里狩猎的仆街徒则是精英中的精英。
  • 茶经·茶道

    茶经·茶道

    本书是一本中国茶经茶道的百科全书,高度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让您文白对照,图文并茂。最后还有唐史关于陆羽的记载。既让读者了解了茶,又轻松而全面地了解中国茶道,达到识名茶、学茶艺、行茶礼、通茶史、解茶经、修茶道的境界。
  • 恶魔行记

    恶魔行记

    从地狱归来的复仇者,从坟墓里爬出的哈姆雷特!一个被放逐的“弑父者”,一片神秘的岛屿,一群传说中的生物,一段复仇的传奇。*****如果速度慢,大家不要骂我。只保证质量,尽量保证数量。*****唯一的群:60848514(蜀歌的窝)
  • 我们远在时光之外

    我们远在时光之外

    夏末的落叶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寂寞的躺着,从容地在湛蓝天壁上呼啸而过的飞鸟,翅膀扇动的声音,将时光映衬的格外憔悴。我只是想说,在很久的以后某天,当校园里的铃声响起时,你是否还会在我身边。但这一切却都是早已注定的预言,没有人能够改变.........
  • 洛克王国奇幻之旅

    洛克王国奇幻之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小说。里面的故事又生动又精彩,是非常值得看的小说。先声明一下,此小说的宠物都是洛克王国的宠物。此小说的正面人物都是本作者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我把他们写进小说也是经过了他们的同意),其中幻影逍遥这个人物就是本作者。此小说的中立人物都是洛克王国的人物(其实是恩佐军团的所有人)。此小说有三个反派人物,也是最终Boss,有一个是本作者现实生活中最讨厌的人,其余两个都是本作者原创的。此小说的其他龙套人物部分是洛克王国的人物,部分是本作者原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