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900000007

第7章 旅馆业大王:希尔顿

康拉德·希尔顿

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伙子,在茫茫新墨西哥沙漠中从小本经营开始,逐渐建立起遍布全球的旅馆帝国。他以其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奋斗克服战争、经济萧条和屡次濒临破产的危机,最终在一个任何神话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创造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作为对美国最有影响的十大财阀之一,希尔顿的名字享誉世界。

人物简历

1929年,在西部大城市埃尔帕索中心的拓荒者广场开始建造一家耗资175万美元的大饭店。

1930年11月5日,希尔顿大饭店正式落成。

1949年购买了被誉为“世界酒店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

1954年10月用1.1亿美元买下了有“世界酒店皇帝”之称的“斯塔特拉酒店系列”,这是酒店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兼并,也是当时世界耗资最大的一宗不动产卖卖。

传奇语录

“站在时代前沿,这就是我的诀窍。”

“我认为,完成大事业的先导是伟大的梦想。”

“在我认为,错误就是一种进步的象征,这表示你已经在做你的工作。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一个拥有纯真微笑的小学毕业生,比一个脸孔冷漠的哲学博士更有用,因为微笑是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司最有效的商标,比任何广告都有力,只有它能深入人心。”

“假如我们大家都怀有一种伟大的理想,又都能脚踏实地地工作,为自由而奋斗而祷告,那么我相信世界和平这一天一定会如期到来。”

把家安遍全世界

以5000美元起家,在短短十年间,将旅馆开遍美国以及世界其他著名城市。“希尔顿”的名字早已成为旅馆与餐饮的代名词,他所创立的国际希尔顿旅馆有限公司,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200家旅馆,资产总额达数十亿美元,每天接待数十万计的各国旅客,年利润达数亿美元,始终雄踞全世界最大旅馆榜首,而希尔顿本人也成为享誉世界的旅馆业大王。

经商路上的银行家梦

19世纪80年代在新墨西哥干旱贫瘠的土地上,格斯?希尔顿和玛丽?希尔顿建立了家庭。1887年圣诞,在圣安东尼奥镇的一座堆满杂货的土坯房里,希尔顿家里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格斯给儿子取名叫做康拉德·希尔顿。格斯是个既精明又受人尊重的商人,拥有镇上的一家百货商店,还常常亲自到深山中去同矿工、牧场主和猎人交易。小希尔顿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和讨价还价的本领。母亲玛丽是德国移民的后代,有着坚定的信仰,,她给儿子灌输了对天主教的虔诚奉献的观念。童年的希尔顿只是个相貌平平、智力一般的男孩子,商人家庭的出身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为其走上经商之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小希尔顿开始上学后,便在父亲的百货店里做起了助理店员,并且按月发薪水。在希尔顿帮助父亲卖商品的最初几年里,最成功的一次卖卖使父亲对他大为赏识。那次买卖是与一位刻薄的西班牙老寡妇就一双鞋子讨价还价。面对这位可以“用买邮票的钱买去一口棺材”,连父亲都望而生畏的顾客,小希尔顿学着父亲的样子,以一位成熟商人的方式,在和这位顾客经过半个小时激烈而琐碎的讨价还价后,成功地将鞋子售出。事后,父亲夸赞他“真像个地道的买卖人。”

1904年,年仅17岁的希尔顿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独立经商,此时的希尔顿已经成为那一地区有名的商户了。1907年希尔顿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简单的家庭式旅馆。然而,希尔顿的理想并不是开旅馆,他想要开一家银行,做一名风度翩翩的银行家。1913年,希尔顿开始实施这项计划,他筹集了3万美金,在故乡开设了第一家银行叫做新墨西哥州圣安东尼奥银行。在作为副董事长的希尔顿的经营下,银行在两年后资金已达13.5万美元。

西斯科的第一艘大船

1917年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希尔顿应征入伍。1919年,父亲遇车祸身亡,希尔顿从军队退役回家。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希尔顿怀揣着5000美元,带着被战争中断的银行家的梦只身来到因发现石油而兴盛的德克萨斯州。在这里,希尔顿连续跑了两个城镇,问了十几家银行,没有一家要卖的。当希尔顿来到第三个城镇——西斯科时,刚下火车的他就得知当地的一家银行正待出售,他迫不及待地给卖主发了电报。没过多久,卖主出尔反尔,将原先7.5万美元要价涨到8万美元,希尔顿非常失望。

碰壁后的希尔顿来到马路对面的摩布莱旅馆准备投宿,他站在旅馆前厅里思考着如何让那位卖主将银行的价格降下来,突然注意到自己身处的这个旅馆生意非常火爆。希尔顿忽然灵机一动,他想如果不能成为银行家,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名旅馆经营者呢。希尔顿了解到,这家旅馆老板想把旅馆卖掉到油田去发财。希尔顿花了4万美元,买下了他的第一家旅馆。希尔顿考虑到旅馆的大部分住客是油田工人,为了使旅馆的每一尺地方都产出“金子”,希尔顿以他后来称之为“挖掘黄金”的原则对旅馆进行改造。在旅馆的人事管理中,他引进了军队的团结精神,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希尔顿特别注意尊重客人,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希尔顿的战略取得了成功,利润滚滚而来。

随着摩布莱旅馆的成功,此后的几年,希尔顿与合伙人一起又在德克萨斯州购买了华斯堡的梅尔巴旅馆、达拉斯的华尔道夫旅馆等好几座二手旅馆。由于经营得法,这些旅馆的生意都很好,希尔顿的旅馆业开始蒸蒸日上,希尔顿的财富也逐渐积累了起来。然而,此时对接收二手旅馆感到厌倦的希尔顿,开始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他要建造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希尔顿大饭店。

建造自己的饭店

对经营二手饭店已经不感兴趣的希尔顿,决意集资100万美元,盖一座以希尔顿命名的新旅馆。当时手头只有10万美元的希尔顿看上了达拉斯城中心的一块地段,经过谈判最后以每年租金3.1万美元、租期99年的协议租下了那块地产。经过千辛万苦,1924年希尔顿以无比兴奋的心情主持了饭店大厦的奠基仪式。建造大楼期间,希尔顿又做了许多生意,他甚至买下了一家戏院。1925年8月4日,“达拉斯希尔顿大饭店”终于落成,希尔顿以主人的身份主持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以10万美元建成了百万美元的大饭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希尔顿的冒险成功了。38岁的希尔顿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希尔顿大饭店”。随后希尔顿又陆续利用租借的地皮在阿比林、韦科、马林、普莱斯维尤、圣安吉诺和拉伯克等地建起了一批“希尔顿饭店”。

1925年在饭店大楼建设期间,希尔顿在教堂遇见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玛丽?巴伦。从肯塔基州来访友的玛丽拥有一头栗色长发,她那欢快的微笑和蓝色的眼睛深深吸引了希尔顿,希尔顿开始了对玛丽的苦苦追求。1925年10月19日,希尔顿与玛丽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在玛丽的操持下幸福而充实,几年后,他们就有了3个儿子,而一直努力为事业奋斗的希尔顿,很少给家庭生活留出时间。希尔顿的事业越做越大,为了统一饭店管理,希尔顿于1929年成立了“希尔顿饭店公司”。此时希尔顿又有了一个计划,他要建立一个豪华而独具风格的大饭店。1929年秋天希尔顿来到具有西部色彩的艾尔帕索城,在其“拓荒者广场”上,他以175万美元的巨资建造了一座19层豪华壮观的“艾尔帕索希尔顿饭店”。“达拉斯”、“艾尔帕索”饭店的建成是希尔顿前期事业的标志。40岁的希尔顿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的经商投资和无线热情闻名于整个德克萨斯州,希尔顿的旅店大楼也成为了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希尔顿取得了同行们的尊敬,成了一个富翁。

在危机中挣扎

1930年11月5日,就在艾尔帕索的希尔顿大饭店揭幕庆典后的一周,纽约股市崩溃,美国经济几乎完全瘫痪,饭店生意也开始衰退。大萧条迅速吞噬了整个美国,并且很快波及全世界。希尔顿的事业也受到了残酷的打击。面对骤然而临的经济危机,希尔顿只能通宵达旦地与同僚们一起研究挽救饭店经营的对策。他鼓励员工发扬集体精神,面对危机,每个人都尽量节省一切开支,而收益却依然在下降。那些日子里,希尔顿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不断有借贷方向希尔顿提起诉讼,他的律师根据饭店业务和债务情况建议希尔顿宣布破产。经济危机洗清了这位富豪的口袋,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救济。

1931年成为希尔顿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年,因无力偿还到期的贷款,希尔顿迫不得已只能拿几家希尔顿饭店抵押给莫迪家族。这个既经营银行,又经营饭店的财团主动邀请希尔顿主持由希尔顿饭店公司和莫迪饭店公司合并的“国家饭店公司”的经营工作。在这场莫迪对希尔顿饭店的兼并中,希尔顿作为执行总经理,掌握1/3的股份。虽然只有1/3,但希尔顿至少保住了自己重振事业的资本,他努力支撑着“国家饭店公司”。

1932年底,一度濒临绝境的希尔顿开始为消除资金困难,他孤注一掷,做起了石油生意。他借钱和莫迪联手投资石油开采,在借据上签字时,希尔顿的口袋就只剩下8角8分钱,希尔顿明白,这一次的投资万一失败,他将再次一无所有。就在他投资没过多久,大萧条结束了,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由于投资比别人早一步,希尔顿获得了巨额利润。三年后,希尔顿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旅馆生意也逐渐好起来了。

借收购走向巅峰

危机终于过去了,希尔顿打了一个胜仗。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希尔顿看到了饭店业的光辉前景。1935年,很快恢复元气的希尔顿买下了艾尔帕索的北山旅馆,接着又买下葛莱格旅馆,并将其更名为朗佛希尔顿旅馆,后来他将这两家旅馆转让出去,挣了一笔钱。到1936年,希尔顿拥有的旅馆又恢复到8家。如今的希尔顿已经不再满足于德克萨斯州的发展了,他要将生意做到全国。1937年夏天,希尔顿来到旧金山,他看到一家名为“德雷克爵士”的旅馆急于出手,他果断筹集资金在1938年1月将其买下。1939年,希尔顿又买下了长堤的“布雷克尔斯饭店”。在新墨西哥州,希尔顿也买下了几座旅馆。紧接着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饭店——芝加哥的史蒂文斯大饭店。一直暗中关注这家饭店的希尔顿终于在1945年等到了他的机会,在与史蒂文斯饭店老板经过3次讨价还价之后,最终希尔顿以150万美元买下了这家饭店。不久,他又以194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芝加哥另外一家最豪华的饭店——帕尔默饭店。

在芝加哥的成功让希尔顿开始转移目光,他决定向纽约发起挑战。1943年,希尔顿来到纽约,他瞄准了当时被誉为“世界旅馆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这家世界上最豪华、最著名的饭店曾接待过许多国家的国王、王子、皇后、政府首脑和百万富翁。其实早在1931年在杂志上看到这家饭店的照片时,希尔顿就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拥有它。如今,在18年后的1949年10月12日那天,61岁的希尔顿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拥有了这家饭店。然而希尔顿并未就此停下脚步,1954年,希尔顿又一次出击,他用1.1亿美元买下了有“世界旅馆皇帝”之称的“斯塔特拉旅馆系列”。对这个拥有10家一流饭店的连锁旅馆的兼并是旅馆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交易。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不动产交易。从此以后,纽约和芝加哥的这四家旅店为希尔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希尔顿实现了他独霸旅馆业的美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国旅馆业大王。

面向世界的希尔顿版图

称霸美国之后的希尔顿依然雄心勃勃,没有人知道他的事业要到什么地方终止。1945年,为追求更大的发展,他成立了“希尔顿旅馆公司”。与此同时,希尔顿的事业开始向国外扩张,他成立了希尔顿国际旅馆公司,正式开展起了国际业务。在希尔顿国际旅馆公司成立不久,美国六七家大旅馆的老板都收到了波多黎各官方的信,他们希望美国的老板们能够帮助波多黎各建立现代化的大旅馆。面对波多黎这样的小市场,很多大老板都拒绝在那里开展旅馆业,相反希尔顿却非常感兴趣。在他的坚持下,位于波多黎各的“加勒比希尔顿”建立起来了。它的出现带动了波多黎各的旅游业,加勒比的名气也是从那以后传开的。此后,希尔顿又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他建立了“卡斯特兰那希尔顿”;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他建立了“伊斯坦布尔希尔顿”;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他建立了“大陆希尔顿”。

希尔顿在海外组成一个个投资集团,在世界上建立一个个希尔顿饭店,从而在全球形成了希尔顿饭店体系。在古巴的哈瓦那、德国的柏林、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埃及的开罗,还有伦敦、东京、罗马、巴格达、雅典、香港、布鲁塞尔……一座座希尔顿饭店巍然耸立。除了南极洲外,几乎各个地区都有“希尔顿”。难怪有人曾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南极洲可以开发交通旅游业的话,那么首先出现的肯定是‘南极希尔顿大饭店’了。”在人们的眼里,“希尔顿”的形象始终都是庞大华丽而又真诚可信的。希尔顿的事业终于跃上了新的巅峰,他也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旅馆业大王。

宁静安详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希尔顿,逐渐将“希尔顿帝国”的大权转交给了长子尼克?希尔顿,自己却依然马不停蹄地为实现他的梦想奔波着。1957年,他写了《欢迎惠顾》,1963年,又写了《旅馆业者经验谈》。在这两本书中,希尔顿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经营思路和原则,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1969年3月31日,一件不幸的事让希尔顿的晚年光景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与遗憾之中。作为希尔顿王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大儿子——尼克?希尔顿死于心脏病,尼克死时才只有42岁,这让当时已经85岁的希尔顿震惊不已。尼克的去世使得昔日精力充沛、乐于社交的希尔顿行动变得迟缓起来,然而他却每天依然在办公室工作。87岁时,希尔顿没有像以前一样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迎娶年轻漂亮的好莱坞女星,而是娶了60岁的弗朗西斯?凯利——他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在其富丽堂皇的别墅中,希尔顿度过了心满意足的晚年生活,1979年,希尔顿在加州的圣摩尼卡与世长辞,享年92岁。

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希尔顿的一生都十分活跃。在他的一生中,希尔顿几乎没有过过几天风平浪静的日子,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不懈拼搏的精神,他从战争、磨难、经济萧条中走出来,创造了世界旅馆业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旅馆业大王。希尔顿在遗嘱中规定,将他价值3亿美元的房地产的1%赠给希尔顿基金会这个旨在消除人类苦难的慈善机构。在他去世时,“希尔顿饭店”已遍布全世界。希尔顿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幢幢华美的饭店建筑,还有他宝贵的经验和他热心的慈善事业。

同类推荐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这本书介绍了杨宪益传奇的一生,杨宪益是一位德披天下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还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于一身。他娶英国妻子戴乃迭,成就了一段异国婚姻佳话,本书还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展现了杨宪益性格中的热情、勇敢与真挚。他德披天下,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品质于一身。他译遍中国,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娶英国妻,成就一段异国婚姻佳话。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他是怎样用那一支笔译出一篇篇精彩的作品?翻译大师的五味人生和经典译著的诞生过程。《五味人生: 杨宪益传》会告诉你答案。"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热门推荐
  • 魅影随形

    魅影随形

    7月15的鬼节,一个大雨瓢泼的夜,一条幽深萧条的小巷。李悦晴在充满诡异气息的老房子下避雨,却鬼魅般的遇上了一个陌生的红衣女人。似鬼非人的红衣女人神秘莫测的引导悦晴去一个叫“晴幽苑”的地方,让悦晴此后噩梦连连,一直被那个红衣魅影所纠缠!离奇的遭遇,神秘的女子,诡异的故事,错综的谜团!真相,究竟是什么......
  •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的娇萌妻

    总裁的娇萌妻

    第一次见她,她喝醉酒误跌入她怀,他想推开怀中的女人,却发现她居然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一个是呆萌迷糊又不失调皮的校花,一个是帅气多金的高冷的总裁,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总裁的娇萌妻》欢迎阅读。
  • tfboys—天使美少女

    tfboys—天使美少女

    当tfboys遇上了Angelgirls会发生什么?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仙道至尊

    仙道至尊

    千万界,谁与争锋仙纪元,谁主沉浮至尊路,万灵皆拜不朽真仙,天地……之巅万般修仙皆下品,唯吾仙道至尊高!!!
  • 魔神逸闻录

    魔神逸闻录

    一个结界里的民族!人磨神之战的幸存者们走到一起在神秘的东方张开了结界,并在结界里建立了新的民族——魔神族.他们靠吸食世间万物的灵气维持生命,而结界也需要他们灵力的支持.为了守护这一片净土,魔神们在修炼圆满的时候,自身灵力会自动化为巩固结界的力量,使其可以维持下去.失去力量的魔神会化为灵珠子回到花坊重新孕育,这在魔神族已经成了自然的法则.历经千万年,这个民族早已消失在人类的记忆里.后世的魔神族人们也许早已忘记了最初的牵绊.他们以他们的方式继续演义着变化无常的人生.故事始于人类世界,而故事的发生与魔神有直接关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复仇女王末世降临

    复仇女王末世降临

    在末世熬过三年,本以为苦尽甘来,怎知一次丧尸围城,未婚夫和好闺蜜双双背叛了她,还把她推入丧尸群中。夏北北怎能甘心,涅槃重生,复仇女王归来,渣男贱女,不虐没道理。【催更加qq:1718948613】【群:433467739】
  •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问就问吧全集

    问就问吧全集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 神财富,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 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尴尬的经历,多 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却又不能平息自己浮躁的心, 静读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历史典籍。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 且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幻却仍可鉴古知今的古代文化,尽可能地 提高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摈弃枯燥乏味的传统说教,以独特的提问形式将历史文化常识活泼有 趣地呈现出来,是本书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