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1900000025

第25章 佑文仰武

从周世宗柴荣身上,宋太祖看到:想当一个好皇帝,仅凭自己的辛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挥其他人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才能治理好国家。

周世宗是历代帝王中比较有思想的一位政治家。他在即位第二年,便下令朝中诸官员,每人写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从百官的建议中寻找治理和统一国家的良方妙策。对内,周世宗继续推进并深化周太祖实行的改革,修明内政,改革军队;对外,致力于统一大业,数次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但是,周世宗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事无巨细,太多亲自过问,对于百官不太信任。这样一来,势必牵扯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时间一长,身体便吃不消了。终于,在他39岁那年,便因操劳过度而撒手西去,将江山事业留给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也没有能够实现。

宋太祖即位后,他吸取周世宗的教训,重用一批文臣武将,将自己肩上的担子与他们分担,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压力。虽然宋太祖也有疑心,唯恐手下的文臣武将权力过大而威胁到他的皇位,但他深信,只要控制得好,便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如果没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为自己办事,统一天下和治理国家的愿望将永远不可能实现。

用人问题一直是当权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才,对统治者来说,尤其是对那些锐意进取的统治者来说,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有了他们,自己治理下的国家才会繁荣稳定,走向强盛之路。

任用一个人才,在政治上可以辅佐君主治理好内政,使国内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军事上任用一个良将,可以为君主驰骋疆场,杀敌卫国。但是,一旦用人失察,负面的效果很快就会显露出来,小则搅乱政局,贻祸百姓;大则丧权误国,导致亡国之恨。

对人才的使用,需要不拘一格,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造福。而对于那些善使诡术的小人,则要远离他们,切不可被他们的伎俩所迷惑,阻塞视听。否则,就会出现“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后果。

宋太祖对文人的态度,有一个从看不起到尊重,继而到重用的转变过程。

宋太祖是武人出身,看不起文人。他认为文臣起草皇帝的诏书,不过是用前人旧本,略加改动而已,依样画葫芦,并非真有多大学问。一次宋太祖到太庙,见到里面陈列不少笾豆礼器,便问:“这都是些什么东西?”有人告诉他这是在太庙举行祭祀时所用的礼器。宋太祖说:“我祖宗谁认得这些东西!”命人尽数撤去,只用一般的食器,向祖先祭祀。儒家认为,国家的大事,莫过于打仗和礼法,而在务实的宋太祖眼里,礼法没什么作用。

不过后来宋太祖也确实感觉到,儒家的学问对自己治国有用。因为封建国家、皇权制度,总是需要进行礼仪活动,于是有关的种种规定与讲究,就非要儒家人士为之操办不可,所以逐渐地宋太祖就觉得儒生文士还是皇权这部车子上不可缺少的一个车轮。而且,宋太祖还发现重用文臣更有抑制武将的作用。他问赵普,文臣中有没有精通军事和武略的,赵普回答说,左补阙辛仲甫就是这样的人,宋太祖就任用辛仲甫为四川兵马都监。

宋太祖对赵普说:“五代的藩镇非常残暴,人民深受其害,我现在任用了一百多名文臣中能干的人去治理各地的大藩镇,他们就是贪污卑浊,也不及武臣的十分之一。”从不喜欢到养士重用,正是宋太祖克服自我,服从治国规律的表现。

转变了对文人的态度后,宋太祖开创了自宋代以来的“养士”之风。优待文人,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这股风气在他孙辈仁宗时见了回报,出现了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品学兼优。

对内政,宋太祖重用读书人,让他们担任中央及地方的各级官员。他知道,文人都是长期受儒家学说教育的,深知忠信仁义等美德,而且大多聪明机敏,能够胜任所担负的责任。武将们则不然,他们的思想单纯,目光短浅,只知道使用蛮力拼杀疆场,对治理地方缺乏经验和能力,而且一旦地位升高,便会产生异心,导致变乱,危害国家的安定。所以,宋太祖不仅将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权交给文臣,而且将地方的兵权也一并交由文臣负责。

宋太祖对人才的重视,从识人、运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爱护手下人才和提防小人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用人首先必须识人。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明白无误地认识一个人的本性和能力,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工作交给他,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倘若所用非人,或是被他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那么,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宋王朝与其他王朝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文轻武,以文人治国。在选拔人才上,宋太祖尤其重文。他一方面诏令翰林学士、文班常参官及诸州县长官向朝廷举荐,另一方面加大科举力度,希望从科举中选拔出一批有用的人才。

虽然宋太祖对人才的渴望如饥似渴,但也不是良莠不分,一并收纳。

为了更真实、更有效地甄选人才,宋太祖恢复了武则天创立的殿试制度,亲自考核中举的进士,以防舞弊之举。

在人才选拔上,宋太祖有自己的眼光和方法。他识才别有慧眼,并不看谁和他走动亲近,也不看谁是哪个派系的,而常根据一些细节评判人。

曹彬是宋太祖手下第一儒将。不过,曹彬发迹前只是个管茶酒的小官,又是后周皇妃的亲戚,似乎有些裙带关系。赵匡胤统率禁军时,曹彬不怎么接近他,没有公事从不拜访。有一次,身居高位的赵匡胤家里办酒席,向曹彬要酒。曹彬拒绝了:这是官酒,不敢给你。但随后又自己出钱买酒送给宋太祖。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赵匡胤却非常感动。即位后不久,他在一次公开场合说:“周世宗的旧臣中,不欺主的只有曹彬一个。”太祖个性豪迈,却很喜欢这个清廉谨慎的人,因此让他掌军权。曹彬最终成了一代名将。

对于特殊人才,宋太祖打破陈规,破格擢用。宋初文坛上有一位大家柳开,博学多才,尤其在古文上有极高的造诣。但由于命运的捉弄,柳开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头发都快白了,仍然只是一个举人。有人向太祖推荐柳开,说他才华出众,只是因为篆书写得不好,所以考试屡次落第。太祖听后,立即召见柳开,并对其学识之广博极为赞叹,破例扌瞿柳开。

宋太祖爱才、护才,他的理念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再用法制、君威等约束限制他们的缺点。如果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也会视性质、情节加以回护。毕竟,因为一些小事而失去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对统治是不利的。人无完人,用人者如果求全责备,那么没有一个是入眼的人才。

宋太祖起于草莽,兴于行伍,周围武人居多,身边缺少能规划天下,崇文兴礼的人才。加之五代时期,世风堕落,很少出有品德、有才能、有学识的治世之才。所以,宋太祖初得天下后十分爱惜人才,对臣下优厚,绝少滥杀,并注意从下层选拔优秀的人才。

同类推荐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贪臣

    贪臣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一次意外的失足,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宁海县一名知县——贪官知县。没背景,没靠山,这倒不成问题,既然继承了这贪官的路,没法子改变,何不就此走下去。贪点小钱,打发一下上面的人,怎么着也得保住这顶乌纱帽,然后顺道培养一点属于自己的势力,在这大千世界中,方能干出一番丰功伟绩来。打倭寇,制皇子,平定西北叛乱,勇斗莫卧儿帝国勇士,一步步,逐渐走向辉煌!
  • 三国枪神

    三国枪神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十六岁的马征,怀着重建家园、建功立业的豪情,来到幽州。刚想和做都尉的父亲团聚,哪知全家就面临灭顶之灾。乱世人命薄如纸,年幼的马征如何在乱世中立足?是战场上又添了一具白骨,还是天下又多了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三国枪神》群:124056350
  • 蜀汉之征战天下

    蜀汉之征战天下

    黄衍十分费力的睁开双眼一道强光直射眼球,不由的伸出右手挡在眼前直到眼睛能适应为止才放下右手;却发现自己即不是躺在宾馆客房的床上、也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躺在一张有罗娟轻纱笼罩的软床上;心中不由的嘀咕:这是那里呀!怎么我的身体也“萎缩”哪?
  • 贼寇

    贼寇

    揭竿而起沦为寇,失面失语失忆,浪迹漂泊,居无定所。被官府重重追缉,遭江湖层层封杀,险境厄运,如影随形。且瞧他,孤身只影,铮铮铁骨,走南闯北,奔东走西,冠绝笑傲天地间!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吸星大法

    重生之吸星大法

    生在修真的仙魔异界,他本来是天之骄子,由于被二弟舒炎暗害成了修行的废人,重生后的舒烽在美女佳人的相伴和帮助下,重新修补这个曾经天才的身体,焕发修行第二春的舒烽,用《吸星大法》横扫仙魔两界。
  • 终将别离

    终将别离

    这是个简短的故事,献给每个爱过的女孩,也献给每个正获得幸福的女孩:顾晓菲18岁那年遇见了那个叫党辉的男人,19岁爱上他,20岁被迫离开他。不忍别离,又终将别离。最后,她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地球强者去修仙

    地球强者去修仙

    中华长城组织的成员来到了一片纷乱的世界,原本无欲无求,但因为一场变故,踏上寻找大罗之路,从此天地间少了一个闲客,多了一个强者,只因为一块石碑,一个预言,‘变者自来’
  • 逍遥天下:王妃不二嫁

    逍遥天下:王妃不二嫁

    未来特工一朝穿越,成为了一个寡妇,而且是后娘!虽有刁儿123456789只,幸得身有异能。不怕不怕。丞相月下吟诗,将军夜半爬墙。管家抄起棍子:夫人说了,哪儿个敢把腿迈进战王府,打断他的第三条腿!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千人故事

    千人故事

    你天生就是一个故事,既没人替你讲述,我便行个打字之劳。
  • 仙恋之紫情殇

    仙恋之紫情殇

    莽莽苍世,执念三生,踏破轮回,只为寻你!………终南山畔,追忆泉中,三生石旁。你可曾忆否?我碾转三世,一世又一世,探寻你的踪迹,你又曾感受到?无尽蚀境,九幽铩魇,凡道,遍布了我的身影,你又曾触到?血厄之劫,天谴之身,禁忌之体,命运的不公,苍天的不平,谁又哀怜于我?无情的血剑,冷漠的背影,你可曾在乎过我?………我只想要保护你,即使你并不知道我爱你,但我真的只是想要保护你。你……………人性的交织,善念与恶念的抉择,是摒弃善念还是恶念?无尽的杀伐,漫天的血海,你无情挥出的剑,斩灭了情念。也斩去了……
  • 极速王冠

    极速王冠

    “激情是什么?”“夜深人静时的男女之事,你懂得!”“不对,不对。”“不会是,鞭子跟蜡烛吧?”“哈?你有病吧。”“你怎么知道,我最近有一点感冒!”“干!激情是竞技,是超越,是漂移,是风,是光,简单来说就是速度!”“真的假的?难道他会比***还要激情?”“那是当然,不信你就自己去看→”
  • 界心路

    界心路

    只因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少年毅然踏上了漫漫长路。明明是凡界凡心,却偏要与天争命!
  • 憎爱君惜别

    憎爱君惜别

    她,曾是冥皇手下的白无常,因为刺杀他不成功,被贬至人间成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她恨他,却止不住爱上他,她问:“茫茫人海怎么看上你?”他答:“我有魅力呗”其实…当个人还是很好的…来生还愿和你在一起(渣文,是个坑,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