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1100000021

第21章 那岂是乡愁

罗兰

我岂能不“谅之”?我岂能不感激涕零?我岂能忘记那年的风雪,那北方古老的家园!那凄凉中如爝火般的光与热,那属于中华古国传统的含敛不露而真实无比的亲情!

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

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腿上、裤子上、雨伞上。

我屏住一口气,上了37路车。车上人不多,疏疏落落地坐了两排。所以,我可以看得见人们的脚下的泥泞——车里与车外一样的泥泞。

人们瑟缩地坐着,不只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湿。这里冬季“湿”的感觉,比冷更令人瑟缩,这种冷,像是浸在凉水里,那样沉默专注而又毫不放松地浸透着人的身体。

这冷,不像北方的那种冷。北方的冷,是呼啸着扑来,鞭打着、撕裂着、呼喊着的那么一种冷。冷得你不只是瑟缩,而且冷得你打战,冷得你连思想都无法集中,像那呼啸着席卷荒原的北风,那么疾迅迷离而捉不住踪影。

对面坐着几个乡下来的。他们穿着尼龙夹克,脚下放着篮子,手边竖着扁担。他们穿的是胶鞋。胶鞋在北方是不行的。在北方,要穿“毡窝”。尼龙夹克,即使那时候有,也不能阻挡那西北风。他们是非要穿大棉袄或老羊皮袍子不可的,头上不能不像一顶毡帽或棉风帽。旁边有一个人擤了一筒鼻涕在车板上,在北方,冬天里,人们是常常流鼻涕的,那是因为风太凛冽。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猛扑着的风,总是催出人们的鼻涕和眼泪。

车子一站一站地开行着。外面是灰濛濛的阴天,覆盖着黄澄澄的泥地。北方的冬天不是这样的。它要么就是一片金闪闪的明朗,要么就是一片白晃晃的冰雪。这里冷,其实是最容易捱过去的,在这里,人们即使贫苦一点,也不妨事的,不像北方……

车子在平交道前刹住,我突然意识到,我从一上了车子,就一直在想着北方。

那已经不是乡愁,我早已没有那种近于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很动心的回忆。回忆的不是那金色年代的种种苦乐,而是那茫茫的雪、猎猎的风,和那穿老羊皮袍、戴旧毡帽、穿“老头乐毡窝”的乡下老人,躲着身子,对抗着呼啸猛扑的风雪,在“高处不胜寒”的小镇车站的天桥上。

那老人,我叫他“大爹”,他是父亲的堂兄。那年,他已经五十多了。晒黑的、风尘仆仆的脸,朴实的五官,光头上戴顶土黄色的老毡帽。在那五间的宅院里,他辛辛苦苦地支撑着那个老旧家庭的生计。对外,他要照管田庄;对内,他要照管四代同堂的三十多口家族的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而他,总是那么慢吞吞地,手揣在袖子里,微躬着背,迈着一定大小的方步。他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把声拖得长长的,仿佛字斟句酌,唯恐说走了嘴似的。其实,他只是习惯那么慢吞吞,好像任何重大的突发事件,都不会使他震惊似的。

我从小随父母在都市谋生,偶尔才回一趟老家。在老家的人们的眼里,我们已经是“化外之民”。而我对“大爹”的行动,也只觉得陌生而不惯。我不喜欢大爹,因为在他面前,使我拘谨不安,而且动辄得咎。所以,如无必要,我几乎不理他的。他似乎也不喜欢我们这几个在都市里学了新派的晚辈。我们有时无意中唱唱歌,或大笑几声、或说说从外面学来的国语,他都会一字一板地训我们几句,说我们粗野、忘本、没有一点书香人家的规矩。然后甩甩袖子,迈过门槛走开。

我每次回家,总是情愿枕在祖母房里。祖母是大爹的婶婶,大爹是长房里的。祖母似乎也不喜欢大爹。她总是责怪父亲,不该放下家当,赤手空拳地跑到外面去给工厂里做事。“这个家应该有你们一份的。”祖母叼着旱烟袋说:“你们倒慷慨!一家子到外面过去了。这家里的产业,可不就都给大房里占了去?看你大爹不声不响,老好人似的,岂不知庄上缴的、地里收的,都到了他手里。听他口口声声说穷,其实,谁有钱谁知道!只有我穷是真的。”祖母把旱烟袋里的烟灰磕掉,再去装烟,那烟叶是装在一个小小的蓝布口袋里的,发着呛人的气味。“我早就说,我们不在家里吃这几年,省下来的,也够买几亩地了。这还不都是入了你大爹的腰包?”祖母时常这样絮絮叨叨地说着。“将来分家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能马马虎虎的。你祖父弟兄三个,我们三一三十一,有钱分钱,有地分地。”

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可分的东西。除了我自幼在里面长大的这五间房子之外,我只听大爹跟父亲说过,有两个田庄,押给别人;有多少芦苇地,也当给别人了。只剩下一个“坯庄子”

,现在家里的进项,只是靠“靳庄”的收成。家里经常吃得很节省,我们每次回家,第一顿饭,大半是在外面叫饺子,只有我们这几个从外面回来的人吃。以后,我们就跟着全家一同吃大锅饭。那菜多半是咸鱼、虾酱、小干鱼炒白菜、虾酱炖豆腐、咸菜拌豆腐。夏天的时候,后园里有自己种的茄子、南瓜和豆角。粮食多半是高粱、小米和棒子面。只有过年才吃米饭、馒头和猪肉。打仗的时候,家里吃一种面条,硬硬滑滑的,人们说,那根本不是粮食,不知是用什么做的。吃多了,胃会胀痛。

家里自己养鸡,反正一切自给自足。好像人们从来也不花钱似的。据说,只有我们回家的时候,才从外面买一点东西来吃,那是拿我们当客人招待的。

“别以为他对你们好。”祖母说:“你们几年不吃家里,省下的钱,够他招待你们的了!”

大爹的太太,我们的伯母,我们叫她“大妈”。大妈是家里的“心脏”。她永远是天不亮就起床。起床之后,她自己打扮整齐,抱柴,烧水,把头天晚上浸好的秫米放在锅里煮粥。

高粱米最难煮。要费很长时间,才可以煮稠。等我们起来的时候,红红的秫米粥已经盛在乌亮的瓦盆里,炕桌上摆好自家腌的酱菜和咸鱼,等着我们吃早饭了。

大妈和大爹不同。她总是笑脸迎人的。冬天,早上起来,她总是先问我们“夜里冷不冷”,然后舀热水,让我们洗脸。我常常注意着她那鹅蛋形的紧脸,梳着光洁的发髻,她的眼睛很美,流溢着柔和的光。而她里里外外地张罗着全家的琐事,决定着每天膳食的分配,四季衣裳的添制,记着每一房大人孩子的生日,到了那天,一大早,就有烧饼油条和鸡蛋,表示庆祝。她把那一大堆煮熟的圆溜溜的鸡蛋放在过生日的孩子的炕上滚着,使人觉得那真是一种快活健朗的祝福。她说烧饼和油条是象征着腿的健康的。我很欣赏她这种祝福。她那明快、肯定而柔和的动作使我对她有无限好感。我还敬佩她每天早晚,必定按规矩到祖母房里来问问安,点烟倒茶,整理被褥,在门旁侍立一刻,闲谈几句,然后退出房门的那番礼法——那已经被我们这维新的一代弃之如遗的礼法。而祖母却说:“你大妈当这个家,只会苦我们;她自己房里是富裕的,我才不稀罕她装模作样地来讨好我们!”

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我也不喜欢去深究这些。我并不关心老家财产的多少。自幼,我就受了父亲的影响。他常说:“一个人靠祖产是没有出息的。我不在乎家里的财产,人人都该自立谋生。

那正是那样一个转变的时代,许多读“洋学堂”的青年都丢下那旧得霉腐的老家,去外面自立谋生。他们投入一种新的、工业化的生活里。他们用时钟代替了太阳。他们过着连吃一根葱也要去买的日子。他们按月领薪水,而薪水总是不够开支。但是,他们穿得一天比一天考究,妇女们慢慢地讲求时髦,而且学会了打牌。当我们隔几年回一次老家时,老家的人,都带着惊羡的眼光看我们,而我们也为自己能够自立谋生,和接触新的东西,学来新的“派头”而有点自豪。

但是,有一年,我们忽然不能自立谋生了!

那年,战争爆发,父亲忽然失业。小家庭的生活,怕的就是失业,我们没有积蓄,兄弟姊妹又多。正在彷徨无主,忽然接到大爹的信。我们拆开那旧式的印着红框的中国信封,看见大爹那朴拙的毛笔字。他写道:“……小难逃城,大难逃乡。如在外生活不易,可随时返家团聚。家中虽清苦,然粗茶淡饭,尚可无缺。……”

父亲一生好强,说:“如果我发财还乡,还有脸回去。如今落魄,情愿在外面流落,也不回去丢脸。”倒是母亲看出家里实在无法维持,暗中写了一封信回家。说决定先让我带着两个妹妹回家,可以减轻一点负担,母亲和父亲带着弟弟则暂时在外面看看情形。

不两日,大爹来了回信,信中详细说明火车开到的时刻,让我们务必搭某日某班的火车回去。

那天,天气奇寒,风雪交加。十八岁的我,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妹妹,上了火车。

火车在冰天雪地中奔驰。我们三人紧紧地挤在三等车厢里的一张椅子上坐着,茫然地望着外面的风雪。那平原真是荒凉,火车奔驰好几里,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只有冻僵的寒天、冻僵的河水、冻僵的平原、冻僵的枯树和抖颤的电线。那火车窗棂上积着高高的一层雪。车中的暖气驱不走那从四面八方袭来的严寒。我们的手和脚都冻得发痛。

那天,因为对面来的火车在路上出事误点,我们这班车在一个小站等着“错车”,等了好久,到达老家那小站时,已比平时晚了半小时余。冬天日短,车进站地,但见暮色苍茫。我们三个提着简单的行囊下了火车,那狂风吹得我们站不住脚。正在彷徨无主,却见大爹从那个写着站名的白色木牌后面跑过来。他脚下穿着大毡窝,身上穿着羊皮袍,头上戴着老毡帽。

他跑的时候,那毡窝就陷在深深的雪里,使他举步维艰。他跑得那样吃力,而又那样快,使我们几乎不相信那就是大爹,我们从来也未见大爹跑过,他总是四平八稳地踱着方步的。而这次,他吃力地跑到我们面前,嘴唇“哆嗦”地抖着,用他冻僵的手把两个妹妹搂在他怀里说:

“好孩子!好孩子!冻坏了吧?孩子?”

两个妹妹被西北风夹着鹅毛大雪灌得喘不过气,扑在大爹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在旁边把背对着风,满眼都是冰凉的泪,顾不得寒暄,只见大爹伸手接过我的箱子,说了一声:“走吧!还是过天桥。”

小站的天桥是露天的,很简陋。高处风欺雪虐,我们又是逆风,大爹走在最前面,吩咐两个妹妹说:“拉紧我的袍子!别抬头!我给你们挡着风!”两个妹妹紧紧抓住大爹的羊皮袍子后摆。我跟在最后,把围巾紧紧地裹住头和嘴。而那大片的雪和大股的风,“呼呼”地把我们一直往后推。我们连眼睛都睁不开,模模糊糊地只见大爹在前面躬着身子和寒风抵抗。走到天桥中间,忽然一阵疾风,把三妹的围巾吹飞,三妹被风吹得一个踉跄,险些从那稀疏简陋的栏杆里面掉下天桥去。大爹回身一把拉住了三妹,把他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三妹系在头上。又返过手来紧紧地拉住她们,踩着天桥上冻硬溜滑的积雪,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这惊险的一段。当我们下了天桥,走出站台之后,我才看见大爹的脸上冻得发紫,他嘴上花白的短须,沾着白白亮亮的冰花。他的嘴里呵着白气,哆嗦地说:“来来!我已经雇好了‘刘把式’

的车。”“刘把式”的车在车站转角的地方等着,他是镇上一个熟识的马轿车夫,乡下称赶车的叫“车把式”。

上了那挂着棉篷的马轿车,我们并没有停止抖颤。车被棉篷紧紧地围住,里面黑洞洞的。风雪被阻挡在棉篷之外,而大爹却跨坐在外面的车辕上。旧时的规矩,妇女才盘膝坐在车里,男子是要“跨辕”的。

我们不知道大爹有多冷。从车站到家,还有三里路,又是逆风,当我们好容易到达时,已经掌灯了。

老家还是那样,天已全黑,只有煤油灯的地方是红红亮亮的。大爹把我们带到祖母房里,祖母房里升着炭火盆。大妈带着怜惜的笑容走过来,给我们打热水洗脸,给我们用开水冲茶汤喝了,我们渐渐暖过来。大妈让我们坐在烧热的炕头上,一面张罗给我端饭,一面抱过簇新的棉被和枕头,问祖母,是让我们睡祖母的套间,还是睡大妈的套间。“他二婶(指我母亲)

那东厢房太冷了,还是让孩子们和我们住在一起吧!”她建议着。祖母带着欣慰的心情答应着,一面向我们问长问短。而大爹早又恢复了他那慢吞吞地踱方步,和那慢吞吞地说话的腔调。当我们一面吃饭,一面激动地讨论着外面的风雪时,他只“嗯嗯”地答应着,仿佛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而一直到后来,我们才想起,那天火车误点,他在风雪中更多等了我们半个钟头。老天!那样的风雪!

许多事都是这样的,在当时,觉得很平淡。也不知道究竟有多艰难,也不知道究竟有多温暖,也不知道究竟有多感激。我只记得从那以后,祖母没有再提大爹独享我们财产的事,也不再提分家的事。

过了几年,战争完了,苦日子也过去了,我们才听说,大爹那些年省吃俭用,把押给人家的庄子已经赎了回来。芦苇地也差不多都赎回来了。镇上以前一共有四个有名的大户,后来都破落了。我们是其中之一。我们也是唯一留住祖产房屋,而且赎回祖产田庄的一户。

我想,假如从那时候不再荒乱该多好!努力和节俭本来是最真实、最不会被否定的东西。亲情也是最真实、最不会被否定的东西。而我们这一代就缺少那种福分。

我到了台湾,要结婚的时候,收到大爹一封信。信里附着一个红包,里面是四千万元的汇票。信上大意说:“家中年景不好,我原为外侄女每人积存有一份妆奁,但不幸,币值贬降,这数目大约也只能给你买双丝袜了,伯伯不才,未能克尽家长之责,希或侄谅之。”

我岂能不“谅之”?我岂能不感激涕零?我岂能忘记那年的风雪,那北方古老的家园!那凄凉中如爝火般的光与热,那属于中华古国传统的含敛不露而真实无比的亲情!

同类推荐
  • 笼鸟

    笼鸟

    自从帮助警方破获了“一号歹徒”重大连环凶杀案以后,陆劲便成了警方,特别是警探岳程的破案顾问。陆劲的人生似乎逐渐明亮起来,直到……。
  •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韩国第一畅销书作家孔枝泳,写给读高三的女儿蔚宁的24封信,感动韩国千万年轻人,成为他们夜深人静时阅读的枕边书。这24封信中写满妈妈对女儿的期许和理解,无限关爱,浸透信纸。既让迷茫中的年轻人受到启示,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又让无数颗孤独的心灵得到有人在一旁加油的安慰。信中,孔枝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对女儿说着发自肺腑的话,文字亲切而贴心,字字可见一个母亲的深情。无条件支持,无止境付出,无限度理解,这是妈妈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珍惜这份此生不再的宠爱吧! 本书自出版以来,再版多次,屡创畅销奇迹,被誉为韩国版的《傅雷家书》。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 秘密

    秘密

    这里埋藏着一个隐藏2000多年的富有、成功、健康的秘诀。自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找这个秘密,这个决定人类发展的终极“大秘密”。许多次它被发现过,后来又丢失了。古代的各个种族、部落也对此都有过模糊的暗示,这一点可以从古时候传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得到证明,如阿拉丁和他的故事,或者,阿里巴巴和他的打开财富大门“芝麻开门”的咒语。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传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智者、先知,他们能够看到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当中的真理和秘密!知道这些的人,他们都有幸成为改变其国家、民族甚至人类命运的伟人。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完整的披露过这个秘密!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
热门推荐
  • 爆笑田园:弃妇耕田娶贤夫

    爆笑田园:弃妇耕田娶贤夫

    【正文已完结】一身血腥的她,穿越成为了救赎。下田挥锄,养鸡喂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穿越的日子平淡踏实。可是谁知,有一天,她下地收小麦,收回来一个麻烦精,从此她的生活不再宁静。“滚开,别让我再看见你。”某男扁着嘴,一双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盯着她,不怕死的抱着她的手臂。“不要,伦家看不见你会心痛,吃不下饭,难道你忍心看见你亲亲亲相公这样吗?”某女听到那相公二字,鬼火直冒,运量着怒火,用力的挥动被抱着的那只手臂,同时也大声的吼道:那你去死吧……
  • 独家占有:冷少的专宠萌妻

    独家占有:冷少的专宠萌妻

    一场车祸,她被迫和他做了交易,只想从此两不相欠,没成想,纠缠才刚刚开始……有情敌?宁智颂不屑一顾。“听说你有男朋友了?你记住,在你结婚前,不能和任何人发生关系,除了我!”他冷笑一声,接着说:“在我腻了之前,你如果敢结婚,我就毁了你们俩!”公司上班,听说有人欺负她,宁智颂气急败坏。“明天我就让所有人知道我是你孩子他爸。”“嗯?我什么时候有孩子了?”“今晚。”宁智颂嘴角微扬,邪魅一笑:“要不,现在?”
  • 三国之还我万夫雄

    三国之还我万夫雄

    人说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若再有一位英雄与二者争锋,岂不快哉?唯一要说明的,我的主角可是汉朝人。
  • 格斗传说

    格斗传说

    格斗,世界上练习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的强者却很少,只有悟性极高的人才能到达巅峰,才能领悟新的更强的力量。而且没有哪个人有能力不被战胜,除非他是神。而他有可能就是神,虽然他并不是全胜。
  • 深渊之瞳

    深渊之瞳

    亚伦出生时便有一只黑暗的左眼,他在古老城堡长大,谁也不知道他身上同时流着黑暗之主和光明之主的血液......黑暗世界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一统三界的计划,杀戮总在不停地上演,亚伦是如何平息三界之争冠绝三界的呢?......(本书描述人界,暗黑界,光明界之间的杀戮与反杀戮,战争与反战争。诠释世界末日的另一版本!)
  • 我手中有个世界

    我手中有个世界

    别人只看他猥琐了石像,没看到他手中已掌握了一个世界,看看一个宅男在仙侠世界中凭借手中一个三无世界怎么闯荡仙侠世界。。。。。。。。。
  • 神上大陆

    神上大陆

    做为穿越者,他决定成为像小说主角一样的人,一定要过上狂拽酷炫吊炸天的生活。
  • 巨星贵公子

    巨星贵公子

    娱乐圈耽美文。主CP:兄弟年上——明曦X明彻副CP:经纪人攻明星受——夏方宁X叶程
  • 欢喜小萌仙

    欢喜小萌仙

    芙蓉宗里来了个最会害羞的仙娥。益仙门里来了个最爱耍萌的仙娥。阿狸照着镜子,“不过是脸小了点,皮肤白了点,身材好了点,没这么夸张吧?”你说她是清尘脱俗的天仙?你说她是天生丽质的美人?no、no、no!她身世离奇了点,经历诡异了点,好运多了点,却绝对是一枚不会撒娇不会卖萌的女汉子哟。
  • 剑灵俏皮王妃

    剑灵俏皮王妃

    帝级杀手云惜摆脱了前世木偶般地生活,依靠自己体内的灵石穿越到了修灵的异界大陆—瑰灵大陆。但却穿越成了剑灵!她失去了记忆,与异界美男签订了契约。唯一与其它的剑灵不同的是:她拥有自己的智慧。她身藏银珑空间,组精英战队,炼神丹,斩妖魔…看她如何得美男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