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500000042

第42章 陈布雷为何“悔之晚矣”? (2)

1926年元旦,当《商报》创刊五周年,布雷执笔写下《五年来之回顾与前瞻》时,只有36岁,已誉满报界,他满怀信心以新闻事业终一生。然而,《商报》很快就走到了它的尽头,虽然发行1.2万份,却因经济拮据,几次易主,这时已转到以亲孙传芳的傅筱庵为靠山的方椒伯之手。当北伐军攻克武汉时,《商报》以大字号标题详细报道,报社一些董事认为开罪军阀吴佩孚,很是惊慌,傅筱庵派人来审查新闻和言论。陈布雷正好请病假,他抱病出来,“一切由我负责,如要另外派人,等我病愈后面商,此时派任何人来编辑部,使报纸解体,我就概不负责了。”

此前,蒋介石曾托邵力子给他送来签名的戎装照,表示仰慕之意,自称“弟蒋中正”。1926年冬天,蒋又托人邀请他去南昌,再次表达了盼望见面的诚意。陈布雷的南昌之行,成为他报业生涯的结束,也是他整个幕僚生涯的序曲。

1927年是陈布雷生命的分界线,从此他开始了追随蒋介石的22年,当然这22年实际上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27年到1934年,他不愿当官,只是有时替蒋介石写写文章而已。他曾对熟人说:“我最初并没有想到丢掉自己的本行,所以只是有事就去南京住几天,经常还是住在上海,搞自己的新闻事业。”他辞谢了总司令部秘书长的任命之后,蒋曾问他愿意担任什么职务?他回答自己的初愿在以新闻事业为终身职业,若不可得,愿为蒋的私人秘书,位不必高,禄不必厚。所以,这一阶段的前期,他在上海主持《时事新报》笔政,撰写了大量评论,1929年之后才脱离报界,出任浙江省教育厅长。陶希圣在《记陈布雷先生》文中说:

他每次进南京,中枢就有一篇重要文告发表,而政局即为之转移。

他守口如瓶,持身谦抑。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谈说过任何文告草拟的经过与政治背景,甚至从来没有透露过任何文告是他执笔。但是他每次有由杭州到南京之行,政界与新闻界人士立刻推测政局将有变动与发展。看吧!大文章就要出来了吧!

第二阶段从1934年到1948年,他历任第二侍从室主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教育部次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央宣传小组召集人等一系列职务,官位并不显赫,却是蒋身边的红人,号称蒋的“文胆”。蒋深知他的谨慎、廉洁和自持,对他向来尊重,他的进言都是从善意出发,蒋也多有采纳。1945年10月22日,他在重庆对杨玉清说:“我接近委座,愧无积极贡献;仅在消极方面,曾作善良之建议而已!”《鲁迅全集》能在1938年顺利出版就与他和邵力子不无关系,鲁迅旧日学生荆有麟托人请陈布雷向时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邵力子等人通融,邵不仅尽快做了审核,而且特别指示:“对此一代文豪,决不能有丝毫之摧残。”鲁迅去世8年后,在重庆举行纪念活动,1944年10月19日的唐纵日记说,“晚上丙种会报,对于鲁迅纪念会事,(郑)介民主张发布新闻,指出鲁迅曾受日本浪人内山完造之津贴以破坏之。归与(陈)布雷先生谈,布雷先生认为不应由中央社发布此项消息。布雷先生乃一极端慎重之人,所见亦远!”

在为蒋介石代笔捉刀的20多年中,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隐痛一直苦苦地折磨着陈布雷。用他自己的话说,笔在他的手中,说的却不是自己想说的话,他无一日不想着退出,终于退不出。这当中包含着他对蒋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他一直身体不大好,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瘦瘦的,看上去就是病怏怏的。在重庆,宋美龄每天给他送一磅牛奶补充营养。对此,他感激于心。学生时代的他“面孔是圆圆的、胖胖的,像个面包”,他在杭州对记者黄萍荪说:“我的瘦下来是从事新闻工作后,因熬夜而渐起的。”

1931年,他在南京,“意常不乐,每思引退,重作记者,或教书自给”,所以连房子也不想租,而住在旅馆里。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想到、提到重返新闻界,去做他的记者,当然,实际上做不到了。他身上有浓重的“士为知己者死”、“从一而终”思想,抗战时期,他在写给《大公报》王芸生的信中说:“我如同一个已经出嫁的女人,只能从一而终。”这种内心的挣扎、痛苦最终导致他在大厦将倾时选择自杀。

陶希圣在回忆文章中说,陈布雷起草的每篇文告,意思都是蒋介石的,蒋对于文告修改再修改,“至少两三次易稿,至多有十八次易稿之事”,为此布雷“竭尽了脑力和精力”,不仅要保密,还有字斟句酌的细密。当然,在山河破碎的抗战时期,他代蒋起草的文告中也有他的得意之笔,其中蕴涵着他自己的爱国之情,所以文字淋漓,笔墨酣畅,如《抗战建国纲领》《八一三告沦陷区民众书》《胜利须赖久之奋斗告全国军民书》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作,也成了抗战的历史文献,他特别得意的是1938年7月在武汉写的《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

……我们同是中国的国民,黄帝子孙,稍有天良,如何能不引为切身的耻辱?如何能不急起直追,援救那些告诉无门的同胞们,使重复自由,再见天日?……凡是中华民族的敌人,自古以来,就没有不被我中华民族消灭的……就是一兵一弹,也要与敌人拼命决斗到底,而且必能得到最后胜利……如果我们今天还不下“拼民族的生命来争民族的生存”的决心,就要蹈从前以苟安心理来鼓励侵略疯狂的覆辙。

全文6000字,由5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同时海内外许多报纸都在头条刊出。此文和张子缨起草的《抗战周年纪念告友邦人士书》、郭沫若起草的《抗战周年告日本国民书》被誉为“三联璧”。他在回忆录中说,此文蒋介石没有口授大意,并且引录了张季鸾的评价:“淋漓酣畅,在统帅昭告全国之书中当不能更详尽于此,篇幅虽长而不觉其冗,气势旺盛,通体不懈,是抗战前途光明之象征也。”

相反,那些强逼、硬编出来的文字,比如《西安半月记》,不知戳断了多少毛笔,熬断了几许青丝,文章更是干枯,不堪卒读。1937年春天,蒋要他写一本《西安半月记》,他本来随蒋住在奉化溪口,却怎么也写不下去,蒋于是让他到杭州去写。在里西湖新新旅馆包了一个房间,在这里,他常常难以下笔,心情烦躁,经常将笔头戳断,掷笔长叹。他在日记中说:“每当与家人游荡湖山,方觉心境略为怡旷,但接侍从室公函,辄又忽忽不乐也。”“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与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终日面对西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却怎么也驱不走他心中的难言隐痛。

1941年,郭沫若50岁生日时,陈布雷在贺信中说:“至今先生在学术文化上已卓尔有成,政治生活实渺乎不足道,……弟虽一事无成,然自信文士生涯,书生心境,无不息息相通。”贺诗中也有“文士心情脉脉通”之语,确是语出真诚,不是客套。郭沫若的答谢诗中也有“湖海当年豪气在,如椽大笔走蛇龙”的句子。然而,陈布雷身上的豪气早已消磨殆尽,再也没有笔走龙蛇、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他后半生的痛苦和矛盾,内心的复杂、挣扎不断地流露出来。1946年3月,他写信给外甥翁泽永说:“我自从脱离报界以来,就不能舒畅自如地用我的笔表达我所欲言。我事实上不过是一个记录生,最多也不只是书记生罢了。”他回到新闻界的冲动从来没有终止过,1940年,他在《商报》时代认识的晚辈程沧波离开国民党《中央日报》,到监察院做官,他在“九一”记者节那天写长信给程,为重庆少了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而惋惜。1947年,程辞去江苏监察使,专办《新闻报》,他又专门写信道贺:“兄今真为独立与自由之记者矣!”程固然成不了真正独立、自由的记者,但他内心对记者生涯的向往是真诚的。

程回忆,1939年11月,在重庆为陈布雷庆祝50生日,饭后有人提议陪他雀战一番,自他离开记者生活后,就极少有此娱乐。银行家钱新之提议,由张季鸾、邵力子、程沧波陪他,戏称“四位记者打麻雀”,推老记者于右任观战,打了八圈,再喝咖啡谈天。那天晚上,陈布雷的神情“真是和谐而愉快”,多年未见他那样“轻松而活跃”。1941年,张季鸾去世后,陈布雷追忆往事,季鸾曾一度北上短暂离开新闻界,他很着急,写信劝说:“今日政治之事,得先生一人不加多,然舆论界万不可无先生。援招隐之义,敢以重回故业为请。”季鸾回信说:“且请拭目俟之,中国必须有终身之新闻记者,舍我辈其谁。”最后,季鸾以言论报国终其身,而陈布雷没能做到,所以他说自己“愧负死友多矣”。

同类推荐
  • 三国梦之吕布

    三国梦之吕布

    内容介绍:【愿回溯时光到公元一八四年】【摘方天画戟在群雄逐鹿之前】【看斜阳余辉洒落汉末帝王殿】【看赤兔在虎牢内外惊世绝艳】【走过严馨蔡琰貂婵三女身边】【在众人面前垂下虔诚的双眼】【许下生生世世不了的钟情缘】当人中吕布,不光拥有着天下最快的赤兔,天下最利的画戟,还拥有了二千年后的见识。那么,曹操!还会是他的敌手吗?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书包记事

    书包记事

    学校是我的梦魇,我不愿在现实中见到的却在梦中不断浮现,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驱赶它
  • 精武魂

    精武魂

    历史的车辙印,缓缓压过武夫的末时代。扛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入侵的鞑虏打开了满清闭关锁国的大门。一心向武的赵子龙带着无双的胆,来到这个激荡的武夫末时代。马永贞的力,霍元甲的拳,黄飞鸿的腿。普普通通的武夫,无力煽动历史的洪流,却能用拳头改变民族的精神。以我之拳,铸民族精武之魂。
  • 雪酿

    雪酿

    前世..已经将那份唯一的爱深埋心底的剑修像往常一样去找青楼红牌殷玫艳,但是却与真爱伊素雪重逢。还来不及再续前缘,素雪就死在玫艳嫉妒的毒酒下。剑修念及三年来的恩情,无法对玫艳痛下杀手。今生世修面对着人人称羡的女友,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惆怅。明知道自己该爱她,她也爱他,但是为什么心灵的最深处却像少了一角,时时觉得空落。
热门推荐
  • 卿本特工:拽后朝野天下

    卿本特工:拽后朝野天下

    想看本书,请换坑,《绝杀女特工:拽后朝野天下》
  • 欢喜冤家:腹黑竹马呆萌妻

    欢喜冤家:腹黑竹马呆萌妻

    阮绵绵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温柔、不舍得伤害她半分的温柔竹马居然将她压在墙上要了,还要的那么彻底。虽然她是很想把他吃了,可是……他这反映、这速度、也太快了点吧?“绵绵,你爱我么?”他问道,薄凉的嘴唇贴着她的小香肩,轻轻的啃着。“不爱!你这个披着羊皮的狼君!流氓!腹黑!无耻!”她指着他鼻子骂道。容城微不可见的挑了挑眉,一一点头,低头吻住她喋喋不休的小嘴,既然都已经流氓了,那就继续流氓吧。事后,他追问:“绵绵,你爱我么?”她小手抵着他的胸口,小声的抽泣着:“呜呜……容城你这个坏蛋……”他锲而不舍,不说?再来!他再问:“你爱我么?”她抽泣,小肩膀一抽一抽的,看起来可怜巴巴的,“呜……爱,爱你……”
  • 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一个在读大学生,意外穿越到了清末年间,该怎样去面对历史,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北洋舰队的命运会怎样?《马关条约》还会不会签订?割地赔款是否还在继续?主角怎样凭着一腔热血和一份上苍的眷顾,去洗雪百年屈辱。甲午之耻,永不能忘!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 我的青春叫初中

    我的青春叫初中

    我叫杨光,不叫杨过。所以我讨厌我的名字,可我妈说,她希望我的生活可以充满阳光,可以离那些疾病和危险远远的,最好是不受一点伤害。也许是她的愿望太过于真切,所以让一向不爱多管闲事的上帝听见了,他笑了笑,于是我十岁那年,我没了父亲和爸爸。有一段时间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凡人一认真,上帝就发笑。我讨厌杨光,也讨厌阳光。可我在那一年碰到了一个女孩,她喜欢笑,她也喜欢阳光。我依然不喜欢阳光,但我喜欢上了她的笑,那种很阳光的笑……
  • 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的豆蔻年华是女孩们含苞欲放、亭亭玉立的美丽年龄,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习惯基本上形成于这个阶段,所以,女孩们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她未来的前途。本书采撷了伟人、名人在成长和成才历程中的小故事,收录了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发人深省的现实生活故事,让女孩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学习和养成好习惯。
  • 封魔少侠

    封魔少侠

    混沌时期,盘古开辟天地,释放出一头上古神兽,巨大无比,力大无穷,有改天变地之能,飞天遁地之术,一身金甲,万器难入。盘古恐其于天地无益,故与之交斗,恶战七七四十九日,终将其毙于巨山脚下,但其肉身经久不腐,盘古恐其再生,故使用盘古神父,开山劈石,挖出万丈深渊,将其推入,使出移山之术填满深渊,更将肉身化为大地,以求永远镇压巨兽!千万年后,一年轻少侠横空出世,战名门,斗名师,凭借一身本领响誉武林,欲求一人之力,平息正邪之争,然殊不知人心不古,阴险小人作祟,道貌岸然者阴谋,本想一身逍遥,游戏人间,却偏偏偶遇各种女子,因此也惹得了许多红尘俗事,纠缠其中……
  • 呆萌遇腹黑:十八岁的你和我

    呆萌遇腹黑:十八岁的你和我

    他,一个富家大少爷,衣食无忧,有众多佣人伺候。她,一个穷女孩儿,靠自己打工挣的一些钱养着自己和她的妹妹。他们之间,一个不经意的小事情,让他们认识彼此,虽然印象是不好的。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谁也不知道。他,资助她上学,是个暖男。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他喜欢着她,他不会说出来,因为他怕。他和他的竞争,谁最后会和她在一起呢?
  • 三国之白马将军

    三国之白马将军

    既然是公孙瓒,那便不能不杀胡,待俺追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马蹄踏处,尽是我汉家疆域。既然是乱世,那就不能不战,战鼓震苍穹,长枪握手中,直杀他一个血染戎装,血雨现天边。既然是三国,美女佳人怎能少?策马千里路,独身月明中,为的就是揽你入怀,弹剑自狂歌。总之一句话,江山美人俺全要,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虽强,亦必诛之!
  • 落魄狂妃

    落魄狂妃

    意外穿越,现代杀手竟成了落迫公主,臭名远扬是其次,还属于典型的有胸无脑。既然让她来了,看谁还敢随便欺负,更另她意外的是,这本尊的生母竟然跟自己的妈妈长得一模一样,只可惜昏迷不醒。救母心切,她自然会不择手段,害我娘者,一律百倍还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