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500000046

第46章 “书傻子”校长竺可桢与浙江大学 (1)

从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做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其中有8年在流亡途中,还有半年出国,实际在杭州的时间不超过4年。他的故乡浙江上虞东关,离杭州不远,青少年时代出门求学他曾路经杭州,但第一次见到西湖已经是1919年,一年前他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回国。1948年2月8日,他生平第一次到西湖边的孤山探梅,日记中说:

余第一次到西湖是在民国八年夏天,在宋庄过夏三个月,把西湖统走到了,但从未记得有林和靖墓和放鹤亭,也许年久忘了。以前光绪卅三、四年虽曾经过杭州,均由西兴过江,直至拱辰桥坐轮赴沪,不至西湖也。

就是1919年的这次杭州之行,青年竺可桢在1920年写出了科学论文《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认为西湖“可以断定是一个泻湖”,西湖最初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钱塘江带下来的泥土淤积沉淀,慢慢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他推断西湖形成“至少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如果没有宋、元、明、清历代的开浚修茸,不但里湖早已受了淘汰,就是外湖恐怕也要为淤泥所充塞了。换言之,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现在我们尚能徜徉湖中,领略胜景,亦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至于“杭州附近的冲积平原,不过是钱塘江所成的一个三角洲”。此前1916年10月,他在美国留学时,曾在《科学》杂志发表过一篇论文《钱塘江怒潮》,对“世界之奇观”浙江潮作出科学解释。

1936年4月下旬,竺可桢初到杭州,5月18日正式宣誓接掌浙大,千头万绪,为经费、为校舍、为图书设备、为聘教授而苦心焦虑,除了偶尔参与集体活动,他几乎无暇顾及西湖的湖山之美,日记中留下的记录很少。当年11月22日是个星期天,浙大教职员“康乐社”组织登山比赛,爬西湖边的葛岭,共有男女老幼60人参加,第1名是物理系的王淦昌教授,登顶只用了8分钟。竺可桢是第13名,他给所有人发奖品,第1名得到郑晓沧翻译的《小男儿》,其他人是“飞机”、泥菩萨等不一。1937年1月27日,他在日记中讲到苏东坡疏浚西湖,400年后又成了桑田,苏堤以西,高者为田,低者为荡,阡陌纵横,船也过不去,到明代的杨孟璞才恢复宋时西湖。这一天他的日记中还错把“接天莲叶无穷碧”当成了苏东坡的诗。2月14日他到超山探梅,3月7日,他又带社会学家陶孟和前往,“抵宋梅亭则梅已盛开,较之二星期间大不相同,下星期则全部将落矣。”3月21日,“中国科学社”在杭州开社友会,他们16人徒步到烟霞洞,为胡明复扫墓。

浙大的13年,竺可桢没有因校务繁忙而完全中止科学研究,其中也有与杭州有关的论文、讲稿,1936年11月2日、3日,他连日早起写成了《杭州的气候》讲演稿,对杭州的气温、雨量、风、霜等都有细致的考察。1948年9月20日,他写过《中秋月与浙江潮》一文。他对物候、气象的观察几乎天天记在日记中,如今读来更觉亲切而珍贵:1936年11月18日,“近来浙大校长官舍墙上自爬墙虎已落叶(青者未落),枣树叶全落,柿子、梧桐尚未落叶。”即使游玩,他也带着研究的眼光。同年9月13日登玉皇山时,他在山半、山顶分别测量高度,下山经过满觉陇,见桂花未开,他推测“迟一周则香气满谷矣”。1937年4月14日,他从南京回来,“抵杭州则桃花均落,偶有开者极少。金枪花全落,小绣球盛开,墙上爬山虎叶已出。”

1945年10月18日,抗战胜利后,竺可桢由遵义重回阔别8年的杭州,第二天他来到西湖边,经白堤、断桥到了平湖秋月。他终日为浙大回迁事务而奔走,无心风景之胜。虽然湖山依旧,但浙大校舍已被日寇糟蹋得面目全非,华家池的浙大农学院4层洋楼本是30年代杭州最好的建筑之一,气派壮观,如今是一堆荒草石砾(被趁火打劫的本地不良百姓拆毁,拆下的玻璃钢条卖给了日本人)。校本部的图书馆也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框架,宽敞整洁的办公厅成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空架子,大礼堂仅存屋顶和柱栋。当时拍下的一组照片“浙大校舍劫后景况”就是真实的历史见证。11月11日,他返回贵州前一天,在昔日的校长办公室中徒步,8年了,当年他亲手种的一雌一雄两棵罗汉松竟都安然无恙,墙角的桃树,他以为必死,哪知也是硕果犹存,一枣一柿一梅也如故。“低廻往复,恋恋不舍”。

1946年6月,浙大终于迁回杭州,他才松了一口气。7月20日,他和同事、友人在“楼外楼”吃饭,在三楼上看苏堤、阮公墩,景致极佳,一年前在遵义时还没料到有今日,“谈笑甚欢”。8月15日,他路过苏堤,“六桥杨柳依然如故,但桃花尽去,而路面不修,故不及九年前之易走,惟风景仍佳丽耳”。是日,他在飞来峰下喝茶,再到孤山下的“楼外楼”吃饭,又在三楼看苏堤、阮公墩,日记中说“至足乐也”。

1948年1月2日是个晴天,他带着一家人到灵隐,经云林寺到韬光寺,上北高峰,45分钟到山顶。1949年1月28日是他在杭州的最后一个除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指日可待,他在日记中写下:“今日年夜,杭城闹市锣鼓喧天,而政府则和战未决,兵临城下,读宋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薰风吹得游人醉,莫把杭州作汴州’,不竟感慨系之。”此刻,他还没有想到,仅仅3个月后他就要在大雨中告别杭州。他在答应出任浙大校长之前,通过陈布雷等人向蒋介石提出的三个条件中有一条,他只愿意做半年(至多一年)。却因为抗战爆发,浙大处于危难之中,受责任心的驱使,加上他与浙大师生与日俱增、难以割舍的感情等因素,一拖就拖了13年。期间他多次求去而不得,到1948年1月31日,他已决心辞职,面对浙大教授会代表的挽留,他说自己在校12年,已是忧患余生,“抗战时期日在流离颠沛之中;抗战胜利以后物质条件更坏,同事所得不敷衣食住;再加学生政治兴趣浓厚,如此之环境,实非书傻子如余者所可胜任。”

1949年4月24日,时局风雨飘摇,竺可桢主持召开浙江大学校务会,为应付环境,亟须加强“安全委员会”的组织,讨论决定取名为“浙大应变执行会”。因为这一天“林社”要公祭晚清杭州太守林启,所以他先离席,匆匆赶去孤山,到了放鹤亭,祭典正好开始。1897年5月21日,兼讲“中西实学”的求是书院(即浙江大学前身)在杭州普慈寺开学,成为中国最早的四所新式高等学堂之一。蒋伯器、蒋百里、蒋梦麟、陈独秀、陈仪等都是求是书院的学生,邵飘萍、陈布雷、邵元冲等是浙江高等学堂的学生。热心办学的林启在杭州只有短短4年,却创办了3所新式学堂,其他两所为1898年办的蚕学馆,开了职业教育的先河;1899年办的养正书塾开中等教育的先河。有了这3所开风气的学校,林太守就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所以竺可桢在风雨仓皇之际仍不忘赶去“林社”祭奠。

此前,竺可桢在1945年11月9日的日记中说,当年毕业于求是书院、又做过浙江高等学堂校长的邵裴子告诉他,人们都说求是书院是林太守所办,其实是浙江巡抚廖寿丰创立的,林办的是养正书塾,不是求是书院,一个是省立,一个是县立。现存创办求是书院的奏折确是廖寿丰上的,上面有光绪帝的亲笔朱批,但毫无疑问林启是求是书院最重要的创办人,折子中写明“即委太守林启为总办”,从制定章程到聘请教师、招收学生等,林启无不躬亲其事,而且亲自兼任过国文教学。(当然“颇重储才崇实”的廖寿丰也功不可没。

)1947年10月7日的竺可桢日记认定“求是书院”为林启所创,校舍设在普慈寺,是因为杭籍大臣王文韶的媳妇“与寺僧通奸”,寺院被没收为官产。这是林启1896年上任伊始查办的,他提请巡抚廖寿丰以充公的寺屋办新学,因此有了“求是书院”。竺可桢还讲到求是的校风一开始就含有牺牲精神,“求是书院成立在戊戌变政以前,是时科举未废,入院者多为有志之士。辛亥革命,江北总督参谋长史寿白提兵攻取南京,与克服浙江之总司令周赤忱,皆求是学生,但功成后皆寂然无闻。即先后主持学校之人如陈仲恕(求是)、邵裴子(高等)、吴雷川(高等)、许潜夫皆彬彬君子,一介不苟,至垂老而两袖清风。此浙大之校风为可贵也。”

自1901到1903年,求是书院先后易名为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到1928年易名为国立浙江大学。竺可桢一生的事业,一是气象学、物候学等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二就是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把浙大办成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被李约瑟誉为“东方之剑桥”。他接任浙大之初,只有文理、农、工3个学院、16个学系,在颠沛流离的抗战岁月中竟成长为拥有文、理、农、工、法、医、师范7个学院、27个学系的大学,还创建了数学、生物、化学、农经、史地等5个研究所,教授、副教授由70名增至201名,学生由512名增至2171名,荟萃了陈建功、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胡刚复、何增禄、谈家桢、蔡邦华、卢守耕、赵九章、吴耕民、夏鼐、张荫麟、张其昀、谭其骧、费巩、梅光迪等在各学科享有声誉的教授。抗战胜利后,他还雄心勃勃,想把浙大办成有5000名学生的大学。

1936年2月25日,竺可桢在接受浙大校长的任命前夕,也曾有过犹豫与忧虑,日记中说,他个人的困难之一在于“不善侍侯部长、委员长等,且不屑为之”。然而经再三考虑,如果自己明哲保身,不去浙大,浙大必将陷入国民党党部之手,“而党之为人操纵已无疑义”。陈训慈在《竺可桢出长浙大由来及其他》文中回忆:“我则确记竺师母当日对我们几位同学说:‘你们的老师说是现在政治混乱,书生气的人,校长不易做得好。而我说正因为当今高等教育情况不好,好人更应出来,才有改进希望。’云云。”其时,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浙大学潮汹涌,前任校长郭任远不得人心被学生赶走,蒋介石急于找一个专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望的浙江籍学人接掌浙大,竺可桢被多人提名。他提出三个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校长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蒋介石曾予以首肯。

他一向认为“对于教育与政治总以为不应过于接近”,在浙大的13年中,他无时不以保持与发扬求是学风、不分党派门户、维持学术标准的浙大传统为荣。在1938年西迁途中,他在广西宜山确立“求是”为校训,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浙大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向来学风笃实,另一方面他对“求是”的解释即“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赋予“求是”以牺牲精神。他在浙大13年,浙大整体学术水平大大提高,学风踏实,教师、学生在学术上有成就的很多,基本上都没有走当官这条路,其中与竺可桢的影响和“求是”学风的熏陶不无关系。叶笃正从西南联大毕业、考到浙大读研究生,就是认为联大校风比较“浮夸”,浙大“实实在在”,这是他个人当时的体会。

自称“书傻子”、不屑也不善搞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竺可桢之所以办大学成功,归根结底无非这样几条:

同类推荐
  • 一起杀出个三国

    一起杀出个三国

    苍茫的天空,数不尽的人马,疯狂的厮杀。在那震天的喊杀声中有许多人倒下后就在也没能起来,也有些人起来后又倒下。一员小将手持一把丈余长的长枪,他身边的敌人不断地倒下。身上那本就破烂的铠甲上浸透鲜血,还有血正在从铠甲缓的滴下。看着战场上这无数的尸体和血腥的杀戮,那小将握紧了手中那滴血的长枪。他心中正在疯狂的低吼、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乱世!
  • 一本皇叔

    一本皇叔

    文艺简介:如果有人问你看的什么书,你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他,我看的是一本皇叔。二笔简介:这就是一本皇叔。普通简介:我是刘皇叔,我为自己带盐,听说黑我的很多,那我就让你们看看本皇叔是如何混吃等死的泡妹子的。扬州新军:52811130欢迎各位!
  • 唐朝商人学武记之武定乾坤

    唐朝商人学武记之武定乾坤

    话说武德三年刚升任太史局司历的现任太史令李淳风,在登天楼留下了十二字真言。“阴风起,夜将至,神兵现,大厦倾。”故事因此展开。
  • 房地产商

    房地产商

    本文以曾经发生在清代旧上海滩上真实人物,人称地皮大王的欧司·爱哈同为原型,全景式的展现旧中国最大、最热的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和商战,里面有昨天、今天和未来的影子,有你我他的切身感受,这就是一切,民以房子为本,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所,而这就是本作品的宗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深沉热烈的情怀关注你我他身边的事儿,说出些您的真心话、想要倾诉的话,而这就是从古到今关于房子那点事儿。房地产商,官商博弈,房价,圈地,情场风云,炒房客,海派文化,一切好看的元素都会呈现,故事只会越来越精彩...
  • 天道百家

    天道百家

    封神之后再无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寻得残存道统,重现百家争鸣,这人间天地的正统之道,究竟花落谁家?
热门推荐
  • 我的僵尸先生

    我的僵尸先生

    我是一个刚考上名校历史系的研究生,跟着业界权威的导师。没想到一入学导师就选中了我和其他两个师哥,一起到了秦岭大山中,挖出一具古棺材。在守护古棺材的时候,我因为好奇,打开了棺材,竟然发现一具面目如生的晚清男尸。头顶还有一张黄色符纸。一时脑子发懵,揭开黄纸符之后,这具男尸竟然缠上了我。男尸的行为穿着都是清代的特征,但是在一次晚宴上,我竟然发现他可以讲一嘴流利的英语。我在他的威胁之下,要帮他在白天出门办事,因为他不能见到日光。可是办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就越发的觉得他很博学,而且很神秘。他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到底有什么事情要做?随着他的节奏,跟着他的步伐,我渐渐的被他控制,当然,我爱上了他。
  • 冥冥的注定

    冥冥的注定

    一场车祸,魂归原位,安颜回归了自己的原位,恢复了原世的记忆,只是偏偏忘了自己与妖君的爱恨情仇。妖君,紧追不舍,本尊看上的女人竟敢如此不听话……看来得用好好教训教训了。“你干嘛总是追着我?”安颜看着这个熟悉脸庞的男人,恶狠狠地说道。“本尊乐意!”冥夜的嘴角微微一翘。忽然从冥夜的身后冒出来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看着安颜楚楚可怜看着安颜:“娘亲~”“这孩子我要了……你别挡道!”且看这一家人的爆笑认亲寻妻之路。
  • 荆园小语

    荆园小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三坡

    野三坡

    小孟一次荒诞的经历,但他一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又大多是友善和亲切的,即便是大娘这样的“老鸨”,都脱不了人性的善良之光。
  • 我,那个他

    我,那个他

    在学园生活中穿插明星光芒,和总裁帅气的形象,还有游戏世界的惊险刺激,女主到底会牵着谁的手,走到最后~
  • 九阳真经

    九阳真经

    天才?无论什么武学,他只需练一遍就会。其他天才用六年才能达到的境界,他只用了不到六天。叶昊随同学探险进入山洞,进入禁忌之所,进入一个神秘而浩大的古老之域,在这里,人们修炼武道、神道,探索那永生之谜,登上欲望的巅峰!这是一名得到了九阳真经的少年,在异界的逆天之旅。
  • 樱灵——穿越时空的邂逅

    樱灵——穿越时空的邂逅

    元气少女凌雪是个普通的女生,失足跌落入海,竟然穿越到异时空。这里有要妖魔鬼怪,有血族,有仙、神,各种奇奇怪怪的种族。她遇见了值得自己信赖的伙伴,遇到不离不弃的朋友。未知的世界,命运之轮缓缓转动。等待她的,是什么?背后,是谁的主宰?
  • 琉璃时光

    琉璃时光

    沪上老城区里面,王鑫鑫一家就住在这里,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时光如梭,母亲不幸去世,家里有天新成员,后妈刘沐带着素素成了家中的新客,与王鑫鑫相处甚好,对素素有些事情已经超出了兄妹之情,家中的房屋不断地被变卖,长大了的孩子们没有留在家里的。
  •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密字

    密字

    钥匙自己旋转了起来,快速旋转着像是被孔洞吸了进去不见了踪影,只听铁索硬笺咔哒咔哒,咔哒咔哒越来越响,原本是墙的地方竟然开出一道门来。夏小美盯着石门忍不住惊讶,魏云峰就趁着她脑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撸掉了她的袖子迅速从怀中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照着她细嫩的胳膊就是一刀,顿时鲜血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