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文面包括写字、标点和行款(修改符号也可包括在文面之内)。
文面自然不是文章写作的最重要部分,但它是为内容服务的,和内容表达有直接关系。书写合乎规范,标点使用正确,行款格式恰当,不仅反映了写作态度的严谨、精细,也直接有助于文章内容的准确、圆满的表达。相反的情况,轻者会影响内容的表达,重者,混乱不堪的文面就会把整篇文章毁灭掉。写作要了解和把握一些文面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应该把文面作为一项基本功来对待。
本章第一节写字,要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端正和美观。对师范院校学生和教师、干部来说,不仅要写正确,还要提出“字美”的要求。写字正确就是不写错别字。如何纠正错别字是语言学要讲的问题,字美是书法艺术专门研究的问题,这里只就写字的基本要求作简要说明。
本章第二节标点,一九五一年中央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各种标点的使用都有具体说明,不再重述。主要讲两点,一是介绍国家尚未作出规定而已在社会上通行的几种标点符号,一是标点符号书写位置。
本章第三节行款,从标题,署名、引文等方面说明行款的基本格式。
文面,即文章卷面的表现格式。卷面有如人的脸面,写字正确如五官端正,写字美观如人有美貌。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写文章也不能不讲文面。
写字
郭沫若一九六二年八月给《人民教育》的题词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最容易误事的……”(《人民教育》1962年9月号)这段话,对写字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都作了切中肯綮的说明。
文章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靠文字来记录,文字是记录的符号,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文心雕龙》)因此写文章要重视写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合规范的简化字。用字的标准就是现行的词典、字典。一九六五年一月,中央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推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联合通知,一九五六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一九六四年又根据这个方案,编出了《简化字总表》,到目前为止,所有词典字典都是依照上述字形表和总表用字的。我国一向对写字是十分重视的。古代教育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把书——写字,列为第五位。司马迁的《史记·石奋传》中说:“(石)建为郎中令,奏书事,事下,重读之,曰:‘误书马字,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马”字下边有四点一勾(指繁体的“马”字),四点代四足,勾代表马尾,石建大概是漏了一点,因此“甚惶恐”,怕被皇上处死,因为汉初萧何草律,其中对用字也作了法律规定,凡吏民上书奏章,字不正或写错了要“弹劾”(治罪),看出当时对用字的重视和对用字不正执法之严。
写字,首先要做到正确,进一步要做到端正,美观。
端正,就是字体整洁清楚,不马虎,不潦草,让人一看就懂。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书中曾谈到鲁迅先生批评有的青年人,“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还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的确,有人写字太草率,太不为别人着想了。有的东倒西歪,缺手断足,不成字形,有的字迹潦草,满纸涂鸦,难以辨认;有的龙飞凤舞,横出旁斜,字体不规。所谓端正的字,就是叶圣陶指出的“个个字笔画清楚,间架匀称,整幅字行款整齐。”(《改变字风》)他并且提出了六条端正的基本要求:(一)笔笔交代清楚,横是横,撇是撇,一点不含糊。(二)横平竖直,不要歪斜,这就端正了。(三)就一个字而言,各笔的距离务须匀称,不太宽也不太挤,这须相度各个字的形状,偏旁占一半还是三分之一,头和底各占几分之几,中心又是哪一笔,相度清楚,然后照此落笔。距离勾称,不宽不挤,看在眼里就舒服。(四)就一行的字而言,须求其上下连贯,无形中好像有一条直线穿着似的。还须认定各个字的中线,把中线放在一直线上。中线或是一竖,如“中”字“草”字,或是虚处,如“非”字,“井”字,很容易辨明。(五)就若干行的字而言,须求两行之间有一条空隙,次行的字的笔画触着前行的字的笔画固然不好看。(六)写一长篇的字须要前后如一,如果开头端端整整,到后来潦潦草草,这就通篇不一致,说不上匀整了。(《中学国文学习法》)
美观,汉字是形象性很强的表形表意的方块文字,写得好,不仅能准确地表达意义,还能给人以形象的美感。“书画同源”,书和画相通,古人又把诗、书、画三者称为姐妹艺术。“横竖如骨骼,撇捺如手足,点勾如耳目”,这是前人对汉字书写体态美的形象比喻。东晋女书法家韦铄,写过一本专讲书法艺术的书《笔阵图》,对笔画的书写要求作了很形象的说明;———象蜿蜒千里的阵势,若隐若现;、——象高山的顶峰上滚下石头,声音隆隆犹如大山崩裂;丿——象利剑截断犀牛的角、大象的牙;——象有几千斤力强弓射出利箭;|——象万年的枯藤那样苍劲坚挺;乙——象巨浪碰击,阵雷滚滚;——笔画转折象强弓硬弩那样遒劲有力。写字是“易为难工”,“易为”是说要达到一般要求比较容易,“难工”是说要达到美的要求就比较困难了。楷书要求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写,它是汉字的正体,学写字最好先学楷书,有了写楷书的基本功,再进一步学习行书、草书。楷书基础没打好,就急于写行、草,是造成书写潦草不规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说,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学写字就要先从学“立”入手,然后再学“走”学“奔”,如果立不稳,就乱走狂奔,必定不会有好结果。
标点
标点是书面语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表示停顿、语气等,而且能帮助准确地传达文章的内容,用得巧妙,还有助于刻划人物,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郭沫若早在一九三四年就指出:“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不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正标点》)吕叔湘、朱德熙认为,说标点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应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样看待。
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制订的《标点符号用法》,对各种标点的用法都作了举例说明,这是我们使用标点符号的主要依据。《标点符号用法》列举了十四种标点符号,就是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专名号(——)(现在多半不用了),书名号()(横版改用(《》、〈〉),这些都是常用的标点符号。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标点,《标点符号用法》没有列举的,但在公开出版物上已经通用了,这些标点的合法性还有待国家将来作出明确的规定。既然已经公开使用了,就应当遵从约定俗成的原则,承认它们的使用有一定的合法地位,我们也应当有所了解。这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间隔号(·),用于隔开年月日、书名和标题,以及外国人的姓、名、父称之间,如:1983·5·12,九·一三,《画蛋·练功》,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二、连续号(——),用于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把两个词连成一个词。连续号是短横,占二格,与破折号不同,破折号是“断”,连续号是“连”。如:伏尔加——顿河运河。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泰山——12型拖拉机。
三、波浪号(~),用于时间、地点、数字的起止,字典词典中常用于代替重复的字、词。如:青岛~济南,1949~1983年,亩产800~900斤,笔①写字画图的用具:一枝~|—管~|……
四、隐讳号(×),用于不便明说或不需明说的姓名、日期、地点等,如剧本开头介绍剧中人物;“公司的职员,毕业于大学,报刊上提到的人物不便点名也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