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9900000023

第23章 记叙文基本知识(4)

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会随着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中要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出人物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达到刻划人物的目的,必然要写“人情化”的景物,所写景物必须是大自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茅盾指出:“一般风景描写,不论写得如何动人,如果作家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关于艺术的技巧》)很明显,同一处景色,不同的人去观察,感受和理解,就会显出不同的景物特色。马克思曾说:“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一八四四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阿·托尔斯泰也指出,假如一个心情非常阴郁的人在街上行走,你就应该用那心情阴郁的人的眼睛来刻划大街的景色,“这是因为他是决不会在大街上看到什么令人感到愉快的情调的。即使有着绚丽的阳光,然而在他看来,都是一片迷蒙、阴暗和泥泞。”他认为只有“十分明确地知道,这是谁在观察,是谁的眼睛在看”,那才会“取得既精确而又鲜明突出的效果”(《向工人作家谈谈我的创作经验》)。比如写春,春天是美好的,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朱自清《春》),春天的风吹到人身上,“仿佛是一只祖母的手,或母亲的手,温柔的摩着脸庞……”(沈从文《春》)但在一个走头无路的弱女子的眼睛中的“春”却是:

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的心中是个凉死的东西。(老舍《月牙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或触景生情,或移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景物描写必须渗透着人物浓重的感情浆液,必须反映出景物和人物感情的必然联系,达到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三、景物描写要真实

景物描写首先要做到真实,“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况周颐《蕙风词话》)这就必须在拿起笔来之前下功夫,仔细观察,深入调查,根据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景物的真实面貌,决不能凭空想象和任意杜撰。雨果描写壁虎“沐着阳光,在大粪堆里跑着”,《巴黎圣母院》曾出现用面包喂燕子的细节,王安石“点金成铁”的轶闻,都是违背了景物的真实,以至被后人传为笑柄。再如写蝉叫,蝉夜晚呜叫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了夜晚蝉叫。有位叫陈少白的人指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并引王安石《葛溪驿》诗中的一句:“鸣蝉更乱行人耳”说此诗谈夜晚蝉子叫,曾受到后人的批评。为此,朱自清曾向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求教,刘因为没有亲自听过,也未作明确答复。朱自清还打算再版时,删去月夜蝉叫的句子。后来他经过自己的多次实地考察,终于得到了真知灼见:平常夜晚蝉是不叫的,但在月夜有时它会叫。他在《关于“月夜蝉叫”》一文中谈了自己的深刻体会:

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夜晚蝉子不叫。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只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地解释。……新的观察新的经验的获得,如此艰难,无怪乎《葛溪驿》的诗句久无定论了。

抒情

抒情是指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

抒情应用得很广泛。诗歌不能没有抒情,特别是抒情诗,“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郭沫若)。散文写作,无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要情意交融,散文中还有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散文。议论文要说理,但不是冷冰冰地说教,也要“议论风生”,“笔下有春温”。甚至通告、广告、说明词等应用文,也少不了使用某些带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曾有人对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说:“你有这么高的才能,不去讲学,编写什么戏,真太可惜了。”汤显祖答道:“我写戏就是讲学,不过,讲的内容和你们不同,我讲的是一个‘情’字。”这回答是很深刻的。推广说来,写文章都是为了寄情达意,刘勰就认为“五情发而为敌章”(《情采》),要求“为情而造文”。象作家左拉所说的:“我看见什么,我一句一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我留给道德家去做。”(《让·弗莱维勒》)这样毫无感情倾向的作品是不存在的。特别是记叙文,“以情感人”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高尔基甚至说:“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一些优秀的篇章为什么有那样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有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无一不是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和感情熔铸而成的。李密的《陈情表》,历数作者和祖母形影相吊的骨肉深情,慎恻缠绵,哀惋动人,才深深感动了晋武帝,不仅准予他暂不出仕,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古文观止》注)请葛亮不是文章家,他的《出师表》虽然“文彩不艳”(《三国志·诸葛亮传》)却是传世的名文,也主要是他以非常诚挚动人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君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深情。难怪后人评论说:“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正说明文章感人力量之所在。有人说,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的确,一篇激情腾越,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就如同插上了感情的翅膀,会把读者灵魂引领到美好的感情境界中去,从而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

记叙文的抒情方式,从表现形式看,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无所假借地直接抒发不可遏制的激动感情,即平常说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多用一些带有感叹词语的句式来表示(如啊、呀、呜呼等),这种抒情多数是在感情极度强烈时,无可遏制,从心底喷涌出来的,具有极强的抒情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就是把要表达的感情依附于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之中,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间接抒情的主要形式有:

即事寓情。清人刘大櫆说:“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论文偶记》)这是把抽象的感情寓含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让感情通过事实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读者在了解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教育。

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了。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朱自清《儿女》)

这是朱自清写他的孩子润儿走路的姿态,特别写了润儿学父亲踱四方步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润儿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儿子的欣喜欢愉。这是叙述,也是抒情。这样即事寓情的叙述和一般的叙述不同。一般叙述要求事件的完整、精细,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客观存在,而这种叙述不要求再现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只要求有个粗略的轮廓,叙事是抒情的工具、手段,叙事中洋溢着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借景言情。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下面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一段文字: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情和景是分不开的,如王夫之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老舍的这段写景也是真正达到了“景中情,情中景”,“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作者对泉水喜爱和赞叹的感情是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就把作者感到绿的特别可爱的心情表达出来了。泉水有情,在草木泛绿的季节里,它不轻易施展绿的本色,贮蓄着,贮蓄着,到万木凋谢的时刻,它心有灵犀,就“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泉水可真讨人喜欢啊!又说水藻的绿能显出精神,水也因此受了感染,“不忍得冻上”,还有那垂柳,也是争妍斗艳,要在泉水里凑热闹,照个影。草木无情,作者就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到它们身上,使花木也能通人情,解人意。这里是在写景,但目的还在于写人,以景为媒介,抒发人的感情,这就是借景言情的文章不同于一般景物描写的地方。古人说:“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即景生情”就是通过写景巧妙地抒发情感。

寓情于理。通过阐释事理来抒情。议论是议论文的表现方法,一般记叙文也离不了议论,即使文学作品也不能完全排斥议论。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拉法格说过这样的话:“发议论——是人的特点和他精神上的快乐。不发议论的作家——只是个手艺匠。”记叙文常常通过议论表现主题思想和深化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的《故乡》对于地上有没有路的阐释,都是非常精彩的议论。左拉的《陪衬人》开头就是一段议论:

在巴黎,一切都能出卖:愚笨的姑娘和伶俐的女郎,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

……大眼睛和小嘴儿可以买卖;鼻子和脸蛋儿都标有再精确不过的市价。某种酒窝,某种痣点,代表着一定的收入。……

记叙文的议论有别于议论文的逻辑论证,记叙文的议论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以睿智的形象化语言,富有哲理的论辨色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深沉的思想见解。《陪衬人》的开头就是通过这样形象的议论文字,描绘了一副惨无人道的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本质面貌,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商品世界的黑暗与罪恶。

抒情要具有感人的力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情必须是进步的健康的

这就是要抒人民大众之情,作者抒发的感情必须喜人民所喜,悲人民所悲,和人民大众息息相通。要抒社会主义之情,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是时代的主人,要抒发的必须是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感情,决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要抒中华民族之情,有民族自豪感,爱我们民族的一切,要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大唱赞歌。要提倡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感情是文章的生命,感情健康、崇高,是一篇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表现出来的正是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如果感情是健康的、崇高的,那艺术就会是优秀的、崇高的,否则就相反。如果艺术家是个有操守的人,他的艺术也就会是符合道德的,否则就相反。”

二、要强调抒发真情实感

“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狄德罗),文章要求真,其中包括感情要真实,即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不能伪造。古人言:“唯乐不可以为伪”,“以千金之珠易鱼之一目,而鱼不乐者何也?目虽贱而真,珠虽贵而伪故也。”抒情要有感人的效果,首先感情必须真实。朱自清注重“至诚”和“写实”,巴金要求把心交给读者,艾青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体会得最深的一句话;诗人要用自己的心去写作。……粉碎‘******’以后……我才写出了‘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这样的句子。”“至诚”、“交心”、“用心”,都是强调要写真情实感。当然,要抒情必须自己先有情,先动情,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胸有真情,发而为文,才感人至深;无病呻吟,矫揉做作,只会叫人作呕。

三、要写出感情的独特性

感情真挚动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抒情有独特性。托尔斯泰指出;“因为每一个人都和其他人不相似,所以他的这种感情,对其他任何人来说都将是很独特的,艺术家愈是从心灵深处汲取感情,感情愈是真挚,那么它就越具独特。”(《艺术家》)朱自清是从“背影”这个独特角度去写父子之爱,才写出了那样一篇至诚至爱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也是写父爱,他把父亲的被囚禁比做“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猛虎”,他此后就不爱去动物园了,每当“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逗弄铁笼里的老虎时”,就想起父亲,于是“一种触动隐伤的痛苦常常催我泪下”。同样是因怀念父亲而流泪,各有各的特殊感情,都是表达了他们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叶圣陶要求:“不仅是一种意见,一种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若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象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人的。”抒情就应当达到这样的独特的境界。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凡间琐事,无不包含其中:民之生存不可缺少的“面包和盐”;你我终生寻找的“吻颈之交”;世人永不厌倦的话题“男人眼中的女人”……一如将油盐酱醋,苦辣酸甜搅在一起,五味杂陈,细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 听面包唱歌

    听面包唱歌

    收录了尤今20则在袅袅炊烟里完成的美食散文,与读者一起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大家感受——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 尤今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阴性书写

    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阴性书写

    讲述了综观中国古典诗词,由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与女性语言来创作的现象就颇为普遍,《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及其阴性书写》大量援引唐宋词来说明这一现象。若就美学的观点言之,很多唐宋小词确乎体现了一种“双性人格”的特质。当然,古之作者未必有意追求这种特质。这些男性的作者,竟然在剪红刻翠、无边风月的游戏之作中,无意间展示了一种深隐于男性心灵中的女性化情思。与其他言志载道的诗文大为不同的是,这种表达更加细微幽约,更显阴性势态。
  •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短篇惊悚恐怖小说

    短篇惊悚恐怖小说

    收录宓婠的短篇惊悚恐怖小说合集。这世上有鬼,鬼就在你心里......
  • 琦清天下

    琦清天下

    2012世界末日终究降临...天翻地覆,风云变色...人类在自然面前如此渺小,惨遭横祸,几乎灭绝...不料他一个无名小卒,不知何世积德,竟逢高人相救...神奇穿越东汉,结识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更与荆州公子刘琦结作莫逆,从此纵横天下,风生水起...不知英雄年代,将是谁家天下...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戏曲、中医、文字、书法、诗词文赋、香茗、俗词俚语……悠悠千载,中国文化莫不徜徉在易儒释道的玄妙境界里,诉说着千载岁月中的至情至景至人,追寻着至真至纯至美的心灵胜境。在字里行间感知人生欢喜,在烦扰的尘世间修得一颗清净空灵之心,饮足幸福之泉,畅然游于红尘俗世间。
  • 谁来拯救中国大学生

    谁来拯救中国大学生

    编著者从2002年至2004年的《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多家报纸杂志采集、整理出了一些相关内容,并结合了个人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编写了此书——暂定名为《谁来拯救中国大学生》。针对书中的一些现象,编著者提出自己的陋解拙见,为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真知卓见,共同关注扩招前后这几年的中国大学生,及时解决一些关键的或被忽略的问题。
  • 男神九十九次追爱,萌妻哪里逃

    男神九十九次追爱,萌妻哪里逃

    腹黑晨:冠我之名,宠你爱你一生一世,无论你在何方,我都会找到你,你,是我的全世界……萌兔菲:每次的逃离只会更放不下,那索性不逃了,真心接受吧!不过,是谁说我是小白兔子的,拖出来,保证不打死你……如:五岁的风晨过生日,收礼物顺便把邻居家的三岁娃收走了,长大后,某腹黑男斜倚在门旁,一脸邪笑的望着坐在床上不知所措的小白兔。终于,小白兔爆发了,“你,风晨,你,你再看,我就,就就……”某腹黑挑眉:“就什么?”小白兔气得把小脸涨的老红,一气之下,话语不经大脑思考蹦哒出来了,“就不嫁给你了。”某腹黑邪笑:“不用你嫁,我娶就行。”“……”不知廉耻……
  •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杜月笙与梨园冬皇孟小冬之间的婚恋故事,更是一部爱情传奇大戏。在孟小冬的身上,杜月笙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真正魅力,更折服于小冬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华;在杜月笙的身上,孟小冬看到了她所扮演的一切舞台形象所具有的戏剧元素,感受到了上海“皇帝”、三百年来帮会第一人的独特魅力。或许,杜月笙与孟小冬的婚恋,没有才子佳人般的缠绵,没有风花雪月般的浪漫。但是,人世间所有爱情故事里能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他们的爱情故事里一样不缺,值得你我好好咀嚼品味。
  • 树娅不寂寞有我陪着你

    树娅不寂寞有我陪着你

    我喜欢你,很喜欢很喜欢可是你不喜欢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了那个女人把我丢在那里....
  • 漠然走过

    漠然走过

    他的青春没有格调华丽的隆重出场,没有催人泪下的生离死别。有的只是璀璨阳光下盲目自大的高傲和目空一切的无所事事。流年盛火中,他们用自己心中价值的标杆一起干着力所能及的好事与坏事。他们貌似喧嚣却无比沉寂,貌似邪恶却朴实。于吵闹中虚无的编织着不切实际的梦想,挥霍着余光尽数的叹息。当一切归于平静,怀念就是最好的记忆,忏悔就是最真的感情。请关注本人新作----《漠然走过》叙写一个普通人的平凡青春
  • 七十年后战场见

    七十年后战场见

    一款游戏,一场穿越。谱写成一曲宿命的挽歌。这是关于人类行走在灭亡的边缘,挣扎求生的故事。这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也有快乐。因为战场不只有热血,同样也有柔情。
  • 神秘契约:租个男神回家过年

    神秘契约:租个男神回家过年

    前世,他是体弱多病,官拜洗马的玄学家卫阶,而她,只是晋书上寥寥一句的存在。今生两个人在同一地点再度相遇,时隔千年,两个灵魂还能认得出对方吗?她好像闯入了一个很不得了的世界,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奇幻,瑰丽,不可思议。这里每一个男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或阳光,或美型,或斯文,或冷酷,样貌不凡,别具绅士品格。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是得了选择障碍症,不知该选哪一个。“欢迎成为我们的一员。”某女被直接打包扛走:“唉???不是,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是来应聘打杂的啊——”喂,不要这样,我是女的不是男的啊——【欢迎光临,请问需要租借一个什么类型的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