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0800000031

第31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事业(2)

战后文物的接收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变接收为劫收。抗日战争胜利时,国民政府尚远在西南,鞭长莫及。行政院、军委会、教育部曾三令五申,要求光复区内敌伪产业中的文物由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统一接收,但是对于靠近受降区域的国民党部队及空降而来的“接收大员”来说,接收工作无疑是他们扩充实力和捞取好处的良机,特别是价值不菲、易于携带的珍贵文物更成为多头接收的焦点,国民党党、政、军、情各类单位均先下手为强,特别是潜伏在沦陷区内的国民党情报、特务机关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查封汉奸产业为名趁火打劫,将许多珍贵文物据为己有。如沈阳博物馆伪满时期有藏品27832件,经过接收大员的劫收后,损毁流失了17975件,到教育委员会正式点收时仅余9857件。蒋介石在沈阳视察时,曾“借”去沈阳图书馆藏《奉天备志》一部(系手稿善本),后未归还;国民党沈阳警备司令部以给蒋介石祝寿为名,曾从沈阳图书馆强行索走乾隆武英殿版《回城回文志》24卷。周之风:《沈阳博、图两馆接收记》,载《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政协沈阳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63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对沦陷区文物的接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多年来日伪对沦陷区文物的破坏、掠夺、盗卖及保管不善,幸存的文物在光复初期的混乱环境中又遭到“劫收”和人为损毁,故战后有关部门所接收的文物数目并非落入敌手文物的真实数字。

三、对日文物追索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国耻初雪。对日索赔,讨还公道成为包括文博界在内的国内各界的共同心声,许多文博界著名专家学者以至驻外使馆都强烈呼吁加大对日文物追索力度,“注意收回前失去古代宝物及书籍等,一洗国耻而维国粹。”孟国祥:《大劫难:日本侵华对中国文化的破坏》,第27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郑振铎亦撰文疾呼:“抗战的十四五个年头以来,国家和国民的损失,简直难以数字来估计。其中,尤以文物的损失为最不可补偿。……文物一被毁失,便如人死不可复生一样,永远永远的不会再有原物出现,而那原物在文化上、在艺术上、在学术上却是那么重要,不仅是中国先民们的最崇高的成就,也是整个人类的光荣与喜悦所寄托。它们的失去,绝对不能以金钱来赔偿。”郑振铎:《敌伪的文物哪里去了》,载《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第545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战时文物保存委员会”拟出了归还被劫文物的初步意见,11月,国防最高委员会又拟定了《关于索取与归还劫物之基本原则及进行办法》。教育部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还赶制了《日本公私机关收藏中国古物之详单》、《见于著录在日本之中国古器物目录》、《日本应归还我国及应作抵偿甲午以来我国学术文化损失之文物简表》等追索参考资料,详细列出了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掠夺之中国文物的清单。孟国祥:《大劫难:日本侵华对中国文化的破坏》,第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由此可见,当时无论国民政府还是民间舆论,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挟抗日战争胜利之余威,彻底清算和弥补日本侵略给中国文化遗产所造成的损失。

但是,由于对日赔偿归还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远东委员会,其执行机关实际上是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由美国一家独断包办,包括中国在内的、受损失最严重的其他战胜国的意见影响力微乎其微,加之战后美国基于防御共产主义的战略考虑,对日采取姑息纵容政策,在包括文物追索在内的对日索赔问题上形成了一种暧昧的态度,不仅盟军总部主管对日赔偿归还工作的机构一再降格,甚至到了1949年初,东西方冷战气氛紧张时,已经开始准备结束赔偿工作。这就就决定了对日文物追索工作从一开始就是漫长而艰苦的工作。

1946年夏,中国驻盟军总部军事联络官办事处改组为中国驻日代表团,下设办公厅和四个工作组,其中第三组主要负责对日索赔和物资归还工作。“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派李济、张凤举赴中国驻日代表团负责办理文物追索事宜。1947年9月,又在日本成立了专门的“日本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吴半农为主任委员。在中国国内,国民政府设立了相应的赔偿归还物资督运委员会和归还物资处理委员会,制定了《接收及运输日本赔偿及归还物资办理原则》、《日本归还被劫物资处理原则》。

追索文物首先要查清被劫掠文物的具体下落,根据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编《我国历年被日本掠夺文物清册》记载,仅有据可查且公开展示中国被劫文物的日本文物收藏机构就有东京帝室博物馆等63家之多。派驻中国驻日代表团的中国学者在战后混乱的日本城乡四处奔走,于日本国内各博物馆和公私文物收藏机构查找文物下落,同时向盟军总部情报机关查询乃至向日本文博界学者进行调查,这项工作虽然繁重,但是难度相较于文物追索还不是最大的。追索工作从一开始,中方就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远东委员会毫无道理地规定中国文物及其他物资损失的计算时限自1937年“七七事变”为起点,除个别文物因证据确凿和中方的据理力争而得以归还外,中方对许多甲午以来被以各种方式运到日本本土的中国文物典籍的正当追索要求竟不被盟军总部支持,无果而终;其次是追索工作遭遇了美国式的文牍主义和官僚作风,申报索赔程序极为复杂,相对于当时中国国内混乱的局势,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滞日中国文物因无法满足此等苛刻要求而无法按程序追索;第三是盟军当局对于文物追索工作不尽热心,敷衍塞责。如著名的“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失踪一直使无数中国学者魂牵梦绕,1946年春至1949年8月,中国驻日机构曾多次向盟军总部查询并请求协助调查,还按照美方要求填报了合乎规范的申请归还表格,送交了详细的证明材料,但除1947年夏盟军总部交还了部分周口店考古发掘资料和化石标本外,此事再无下文。对于中方提出的其他文物追索协助请求,美方也一概不予理睬。正如张凤举在1946年4月致郑振铎等人的信中感慨道:“觉收回古物事尚须经过相当时日,妥慎进行,且希望不能过奢。……即明知某物在某处或某人手中,美人亦不肯让我就地收回。……深切感到国家力量不足,各事依人,此种情形战后与战前无多大改变;美军今日在此主宰一切,一如日军昨日之在我沦陷区域……。”

1946年7月,远东委员会通过了所谓“劫物归还政策”,不仅就对日索赔的物资种类做了严格限制,归还期限也很仓促,甚至规定接收后的一切费用由申请国负担,引起各国不满,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遂于1948年8月执行新的劫物归还政策。在此期间,中方经过艰苦工作和据理力争,在文物追索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侵华时期,中国被劫文物种类繁杂,主要有字画、拓本、佛像、家具、刺绣织品、珠宝首饰、杂项等。截至1949年9月,追索成功并运回国内的文物古籍主要有:归还中国图书158873册,其中属于中央图书馆的部分古籍善本107箱分两次空运、船运回国;1947年8月,以海运方式运回文物229箱;1948年9月,以海运方式运回文物773件;同年11月,日本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派专人押运回国珍贵文物一批,包括翡翠屏风、白玉壶、翠玉花瓶等。这些文物归国后分别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机构签领。这些文物中包括汪伪和伪满政权赠送给日本皇室的中国文物精品及日本宫内省秘藏的自中国劫夺的珍贵文物。将追索回的文物数量与《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中所列的已经十分保守的中国文物损失数字相比较,前者仅是沧海一粟,由此亦可见中国文物因日本侵华而蒙受惨痛损失之巨。1948年3月28日,中方在驻日代表团养正馆大楼举办展览会,陈列了部分追索回的珍贵文物,招待盟军总司令部和各国代表团人员参观,以资纪念。

古往今来,战争对于文化遗产的破坏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战后文物的追索与归还也往往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正如西方学者评价二战时期及战后欧洲艺术品命运时所说:“在历史上,艺术品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浩荡的迁徙奔波、无所顾忌的争夺、意识形态的游戏、贪婪的欲望和劫后的生存。有许多失去了,许多还在隐藏之中。但奇迹般的事实是,它们有许多得到了保护,这要归功于所有国家的那些数量有限的文博工作者。”〔美〕L·H·尼古拉斯:《欧洲的掠夺——西方艺术品二战蒙难记》,第56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同样,我们也应感谢所有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日文物追索归还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文博工作者。他们孤悬海外,克服各种困难,尽量追索回了一批珍贵文物和古籍,虽然这项工作最终虎头蛇尾,与国内各界过高的期望有很大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民族挽回了因战争造成的文化遗产损失,其功不可没。

§§§第二节国统区的文物事业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建设停顿,社会动荡,国民政府当局忙于戡乱“剿匪”,政局糜烂,军事溃败,根本无暇顾及文物事业。1946年12月25日由伪国民大会通过,次年元旦公布,12月底开始施行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中第十三章第五节第166条规定:“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然而此时这部宪法的寿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受内战影响,战区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混乱,文物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有报道称,1948—1949年,洛阳附近还有万人规模的盗墓活动,致使许多文物流失。国统区广大爱国文物工作者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做了一些基础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使国统区文物事业在风雨飘摇中勉强不至于中断。

一、考古调查与发掘活动

除1946年石璋如在杭州古荡、良渚等地对史前遗址进行的调查外,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屈指可数的几项考古工作侧重于偏远的西北地区,尤以史前考古调查发掘为重要,所取得的成绩如同黎明前黑暗中不熄的薪火,照亮了中国近代考古事业的最后时代。

1947年7月至10月,裴文中、米泰恒、辛树帜等在甘肃进行考古调查,历时三月有余,所涉及范围包括渭河上游、西汉水流域、临洮临夏及兰州附近,所调查的遗址达93处,并做了部分试掘,在天水、甘谷、陇西等地出土了彩陶、石器等文物,在礼县西山石碑堡出土了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在临洮辛店、寺洼、临夏等地发掘史前文化遗址多处,出土石器、陶器甚多,在甘肃史前考古学史上代表一个重要的阶段。裴文中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认识,如齐家文化的提出,突破了安特生的“六期”体系,洮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坪文化石灰住室的发现亦为前所未见。《甘肃史前考古报告》,载《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第254—255页,文物出版社,1987年。在兰州停留期间,裴文中、何乐夫等人还调查发掘了十里店、西果园、中山林等地的史前遗址和古墓葬多处。调查结束后,裴文中编写了《甘肃史前考古报告》初稿并由地质调查所油印数十本分送全国各学术单位。

1948年5月至10月,由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南京所、北平分所和兰州分所组成西北地质调查队,南京总所新生代研究室杨钟健任队长,北平分所新生代研究室裴文中为副队长,成员有贾兰坡、刘宪亭、米泰恒、刘东生、王曰伦等五人,计划以兰州为起点,分四条路线在甘肃境内的兰州、陇东南、河西走廊及青海湟水流域开展考古调查,实际上重点对甘肃河西走廊的大部分、甘青交界的享堂峡恐龙化石及旧石器时代遗址和青海湟水流域进行了田野调查,对这一带史前遗址的分布、分期以及史前时期的“丝绸之路”的存在等学术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在河西走廊张掖、民勤、永昌一带的考察,提出了沙井文化类型的命名,是对安特生“六期说”的又一次突破。《中国西北甘肃走廊和青海地区的考古调查》,载《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第273页,文物出版社,1987年。

1948年的甘青田野考古工作,是由北平一位“希望能得到关于中国早期文化起源的若干新知识”的匿名人士捐款才得以成行。裴文中先生在《中国西北甘肃走廊和青海地区的考古调查》序言中写到:“勿庸讳言,没有这种财政上的支持,在中国内战时期,现在的南京政府决不可能有多余的钱来给我们提供田野经费。”《中国西北甘肃走廊和青海地区的考古调查》,载《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第256页,文物出版社,1987年。由此可见内战对中国文物事业的影响和当时开展考古工作的艰辛。

二、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实施的文物保护维修工作主要集中在北平等地。北平光复后,国民政府组织文物整理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并在北平市工务局设文物整理工程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1947年元月,文物整理工程处移交给文物整理委员会,由委员决定文物整理项目的选择及编制工程预算,文物整理工程处负责组织实施。期间,相继组织实施了天安门及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颐和园围墙、永定门城楼、箭楼、东西长安街牌楼、颐和园辉王宇牌楼及香海真源、智化寺智化殿、西配殿及天王殿、北海四角亭、天安门石桥、碧云寺钟鼓楼、安定门箭楼、故宫午门东雁翅楼等近20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作为中国古建筑调查研究领域的领军机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营造学社“社员泰半离职”,只余梁思成、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等人北上,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设中国建筑研究所,历时仅一年。因“学校根本无调查经费,又乏助手制图,对于社务,无所建树”朱海北:《中国营造学社简史》,载《古建园林技术》1999年第4期。,辉煌不再,终于停办,中国营造学社至此走完了它17年的光荣历程,在中国近代文物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类推荐
  • 君不闲

    君不闲

    算是非典型的穿越吧,基本上是关于一个很莫名其妙的人物如何向所谓的九五之位奋斗的过程,因为是关于“君”的故事,而主角的奋斗之路又会比较艰辛困难,所以叫“不闲”,合起来就是书名“君不闲”,这也算文如其名吧,其实我最初的想定,君不闲指的就是“每个人都不容易”……
  • 革命1792

    革命1792

    一个大时代的开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来,我见,我征服。
  • 大明执政官

    大明执政官

    穿越培训?高智商职业穿越者经过十年穿越训练,内容包罗万象。集体群穿?糟糕,敌国的穿越者们抢先一步。大明已经被瓜分殆尽。笨鸟先飞?一举死诸敌国的八位穿越者,从此只需凭借自己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能力,带领大明收复河山,逐鹿天下。地方军阀?凭借着机缘巧合控制的辽东八县起家,他练就一支精兵,横扫欧亚。大明执政官?不!同时他还是罗刹的远东伯爵;日本的摄政王;普鲁士的保护人。。交流群号:178810462
  • 卿覆天下

    卿覆天下

    昏君如何,明君如何,历史在朕的手中,朕想要是明君就是明君,想让谁是佞臣就是佞臣!君庸,是我公孙家辅佐无才;君昏,乃我公孙家进谏无能;君无道,乃我公孙家监督无方。无双挥舞着西潇枪法,时而迅若惊鸿,枪法之快,非常人可寻其锋;时而猛若大虫,招式之霸,虽猛虎不可阻拦;时而力若奔牛,气势之宏,纵万夫而无法匹敌。喜欢本小说以及和即墨一样的新人作者也可以加群546642737
  • 开城安西王府:史迹·史识·史册

    开城安西王府:史迹·史识·史册

    本小册以介绍作者主持的国家文物局批复“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调查、钻探”项目的收获情况为基础,探讨了元代安西王府建置背景,勾勒出陕西西安和宁夏开城两处安西王府之间的交通路线,将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借鉴古建筑学和蒙元都城等调查发掘研究成果,就开城安西王府宫城与蒙元时期北方路城、投下城、西安安西王府城和元上都宫城、大都宫城、中都宫城在城建规模格局等方面作了比较研讨。
热门推荐
  • 神国闪光

    神国闪光

    在宇宙之上,存在一个更加高级的世界,在那里,生存着一群“造物主”!在人类眼中至高无上的“神”,也不过是他们的造物,他们是亿万宇宙中最高贵的种族!
  • 刀破九天

    刀破九天

    少年燕七不得不感叹自己运气太差,想练武,没灵脉,差点被人打了个半死;想当兵,却做了贼,差点没掉了脑袋;好容易做了次英雄,功劳却归了人家,仇恨却归了自己;总算当了个小队长,拣了个仆人,也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看小小少年破圣殿,平法门,破王朝,对抗天道。看小小山村少年,华丽转身,我让神笑神就笑,我让妖哭妖就哭。美神,来给大爷笑一个,不笑就不笑,你打我干吗,唉,你不是淑女吗,说的好好的你干吗拔剑。
  • 易经养生全书

    易经养生全书

    解密了群经之首——《易经》中的传统养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经》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本书从内外调理、内病外治入手,讲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常见病调理、脏腑健康、节气养生、饮食养生等生活各方面养生的法则和技巧,告诉读者健康长寿的秘密,告诉女人养颜美容的诀窍,告诉读者求医就要找老中医的求医之道。
  • 懒人美食妙方

    懒人美食妙方

    本书分为三章,讲述了懒人吃懒饭法,内容包括就地取材做美食、懒人美食速成法、懒人养生美味。
  • 那段时光我的伤

    那段时光我的伤

    多年以后,你还会记得那个在你面前大哭的女孩吗?你还记得对她说的话吗?“丫头,别哭了,难看死了…”“丫头,你要坚强点,这样别人才不会欺负你。”我也能放心。“夏清,我的小丫头,真的不想离开你……”
  • 剑武九州

    剑武九州

    一代武侠绝剑称天下,匡扶正义为江湖做出很多有益之事,可众武林中人很多人不解,甚至阻碍与相争。众多事且看全书。
  • 泪墨心笙

    泪墨心笙

    【已完结】新文《女配归来;腹黑阎君请放手》她是大燕公主,他是皇城太子,本该不会有交集的两人,竟意外成了师徒。红妆十里,倾城为聘,她成了他的妃,他的后。那时的她,竟忘了一生一世一双人又哪里是君王能许的呢?本该是一场倾城的爱恋,到最后却成了一曲哀歌……
  • 乱世魔宗

    乱世魔宗

    蛮荒大陆,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等待着这片世界上的人是无尽的未知。矮人族,人族,巫妖族,龙族,海灵族,神人族,究竟这个世界上面还有多少未知。有人修炼成神,有人创造改变种族命运。炼气,炼体,制造火器,这个世界究竟多么的复杂。冰霜之地,魂域,无尽海域,赤炎王国,上古神山,升天岛,世界很大,等着你去闯。上古凶兽,神,仙,多少出类拔萃的人主宰这个世界。让我们跟着主角的脚步,踏遍整个蛮荒大陆,看一部真正的史诗级的玄幻小说。
  • 宇内传

    宇内传

    我这辈子没见过花,但是我摸过,所以我能想象出花的样子来,可是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听大家都在说月亮如何月亮如何,可是,月亮到底长什么样子,为何大家都如此夸赞它呢,我觉得我睡着的时候一定要多做些梦,因为,一生那么短,偏偏欲望又那么长。月亮好圆,映的好亮,坐着好冷。。。。睁着眼睛走路让我如此不自然。。
  • 天荒神域

    天荒神域

    极于荒残,天之一端,时间之始,谓之为——天荒!一座狱,镇压万古青天,锁尽无穷神与皇。一把刀,破天裂地斩虚妄。莫张狂,莫嚣张,且看在下成神皇!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一个只以‘心’为基础的世界。相传,人心有七窍,而在这里……讲究的却是‘心若玲珑十八窍’、窍窍皆通通神台。我本张狂,动手不骂娘。我本嚣张,打架不叫娘。我本善良,杀你没商量。看什么看?没见过帅哥吗?!瞪什么瞪?分分钟钟弄死你个崽子。眼珠子转什么转?信不信给你挖出来,踩爆了?闭嘴!否则打残你!就是要这么狂,就是要这么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