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3000000017

第17章 相见以诚(4)

一到晚饭后,寻乐的伴侣成群地从桥的那端姗姗而来,沉静的灯光,照着行人得意之色;蓝黛的长天疏星点缀着,如眉的新月,映出林木的轮廓,顿增加黑夜的神秘性。夏蝉已成为哑巴,只寻死地扑向灯光而来,土地下的雌雄蟋蟀,在得意地歌唱,也不似了解未来的命运。远处的火车汽笛声如魔鬼尖锐之音,投进满怀秋思失恋者之心曲,比塞北胡笳更凄清。城之南的天空,映出淡淡的桃红色,不消说那边是车水马龙的繁华世界,许多公子哥儿,正在酒绿灯红中谈着情话,不曾有半点水旱天灾的痕迹在他们梨涡里,大人先生也正在兴高采烈地,在觥筹交错,说着虚伪的官话,或在作揖啊。

到了九点钟时分,游人兴尽走光,提篮的卖葡萄人,也已收盘,湖畔顿成一片静寂,一点足音也听不到,只有时枝头的斑鸠扒翼的声音,或蚯蚓威威的长鸣。那时月儿已复隐到地平线下去,园中黑漆一团像有阴森的景象,使人心头有些惧怯,只好借口疲倦,自己欺骗自己逃到睡乡去。

九月六日灯下

相见以诚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郭沫若

“事实胜于雄辩”,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当然这并不是说雄辩就毫无必要,根据事实的辩论是绝对必要的,要这样的辩论,也才理直气壮,真正“雄”得起来。不根据事实,或甚至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竟骗不了人;即使能收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愈花巧,逆效果来得便愈大。

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例如医生为求病人精神上的安静把实际的病情瞒着,或甚至把相当重的病情说得很轻。又例如父母对于小儿问到自己的来源,每每扯些无稽的小诳。但这些严格地说时,不能认为是欺骗。前者是一种治疗的方针,后者是一种延宕的教育,教育施行过早有时是有严重的患害的。

谈到军事或作战上来,似乎欺骗便有绝对的必要了。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

但这也只如根据事实的雄辩之类。尽管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拉对苏联背信负义,突然发动了闪击战,他是多么“巧”,多么“速”。1941年岁暮打到了莫斯科的大门,1942年又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在当时希特拉的小胡子不知道会心地微笑了好多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

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战,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决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中国搞政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是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事实上只要懂得几套纵横捭阖的,居然也就是政治家或甚至大政治家了。我们只感觉着中国的老百姓可怜呵。

就说苏秦、张仪吧,他们似乎也有“巧速”与“拙迟”之分。苏秦巧,张仪拙,苏秦速,张仪迟,然而张仪成功而苏秦失败了。今天的苏秦、张仪,自己周身都是脓疮,满头都是癞痢,却专门拿一枝粉条在别人背上画乌龟,以为这样便把别人骂倒了,自己得意得不亦乐乎。在可怜的中国老百姓眼里,谁又不感觉着这些小丑们的可怜相呢?

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来,大胆地照明自己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老老实实地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来一件堂堂正正的事,说不来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要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但他们也有一项外来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自己有一毫私心,你有一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

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自己的身上了。动也不敢动,活活地便被奸污。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来,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己的事。

论老年

不管60也好,70也好,反正我已经毫无问题地老了。中年、青年、少年人的一切思想、感情、观念,都遗弃了我,我也遗弃了它们。

施蜇存

西塞罗是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和散文家,他有不少著作留传下来,著名的政论文、演说稿、书信、杂文,不下几百篇。可惜中文译本只有梁实秋译的一本《西塞罗文录》,还是30年代的事。最近听说又有了新译本,内容还是梁实秋译的那几篇,我还没有见到,不知译笔会不会比梁实秋好些。

《西赛罗文录》中有一篇《论老年》,是一篇著名的散文,我当年读了很感兴趣。不过,西塞罗只活到68岁,就被人暗杀。他论老年,恐怕只是一个五六十岁人的体会,在今天看来,这还不算老年。

我国今天的法律上规定,男子60岁退休,女子55岁退休,这样说来,60岁才开始进入老年,他还没有老年人的思想、情绪、经验、体会呢。

老年,老人,这个老字,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概念有过几次变动,有一个现象,大可注意。汉代以前,一个人,过了70岁才算是老了。孔夫子叙述自己的一生,从“十有五而志于学”讲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下面就不说下去了。另外,他还说过: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见在孔子的时候,70岁以后,才算进入了老年,所以汉代的字典《说文》注释这个“老”字,明确地说:“七十日老。”可是,这个标准,到了后世,似乎只有做官的人可以保持不变。“七十而致仕”,从周朝到清朝,没有改变过,大大小小的官员,一律到70岁退休。老百姓呢,老得早了。皇侃注《论语》说“五十以上为老”。《文献通考·户口考》说:“晋以六十六岁以上为老,隋以六十为老,唐以五十五岁为老,宋以六十为老。”这样看来在人民中间,老的概念,曾经在50岁到70岁之间,游移不定过。汉朝以后,只有做官的人有特权比老百姓迟老10年。不管60也好,70也好,反正我已经毫无问题地老了。中年、青年、少年人的一切思想、感情、观念,都遗弃了我,我也遗弃了它们。我和中、青、少年之间,显然存在了不同广阔的代沟,我已主动又被动地进入了另一个意识形态王国。我的一切观念,如果不赶紧自己交代,现在和将来的中青少年不会理解的。于是,我也来谈论老年。

说起老年,就想到晚年。根据传统的修辞用法,晚年不一定是老年,老年也并不年年都是晚年。太阳即将落山,夜幕尚未降临,这时候叫做晚。一个人的生命即将终尽,还没有死,这年龄叫做晚年。

晚年这个名词,并不表示固定年数或年期。一个在50岁上逝世的人,他的四十八九岁就是晚年。四十四五岁,就不能说是他的晚年。我第一次退休,是在1975年,“工宣队”送我回家,祝颂我晚年愉快。

我心里好笑,你以为我过两三年就死吗?到今天,15年过去了,我还活着,有这么长期的晚年吗?现在的青年人,经常以晚年安乐、健康祝颂老年人,却不知道老年人心里难受。这不是祝颂,简直是咒诅他快死啊。在我辈老人的词汇里,“晚年”这个语词仅仅在讲到一个已故世的人的最后几年才用到,从来没有当面对生存的人用的。

记远不记近,这是老人十拗之一。我在青少年时,和老辈讲话,他们对10年、20年前的事,会说得清清楚楚,对十天八天以前的事,却想不起来。我当时也想不通,以为这是老年人的古怪。现在我自己明白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许多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年纪越小,这种深刻的印象也越多。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五六岁时,住在苏州,父亲带我到虎丘去看迎神赛会。一尊巨大的“老爷”(神像)由许多人抬着走过,那老爷的眼睛会闪动,十分威严。我非常害怕。这是第一次看见,印象最深,永远记得。以后还看过几十次迎神赛会,都不很记得了。到了老年,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平淡无奇。昨天和前天一样,前天和大前天一样,没有特异的情况,因而也没有深刻的印象。所谓记远不记近,也并不是说,凡年代久远的事或人都记得,凡最近的事或人都不记得。只是过去的生活中,印象深的事情多;老来的生活中,印象深的事情少。这就是老人记远不记近的理由。说穿了,也并不古怪。

老人饶舌,说话滔滔不绝。他愈说愈高兴,听的人愈听愈厌烦。

这情况也确是有的。不过,这并不是一切老人的通病。有些老人恰恰相反。他们沉默寡言,似乎很不愿意开口。这等老人,我们留着耽一会儿再谈。且说饶舌的老人,也有好几种。一种老人是长久孤独地耽在家里,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也没有机会说话。忽然来了一个客人,老朋友,老同事,多年不见的亲戚,双方都有许多可说的话。于是,老人的话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这种情况的老人饶舌,客人不会厌烦,因为客人知道,是他自己引逗出来的。在老人这方面,其实也不能说他饶舌。也许他已有好久不说话,今天只是并在一起总说罢了。

如果来了一个普通礼节性拜访的客人,原来只打算向老人问候一下,坐一会儿就走。可是,他想不到给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使他没有站起来告辞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总是讲他平生得意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客人绝没有引逗他,他会自己搭过去。有些客人,可能已经听他讲过了好几遍了。可是,老人自己不记得,客人也不便说破,只好恭听下去。这种老人,确是饶舌得可厌。不过,青年人,我希望你们理解他,容忍他,静静地听他讲,千万不要打断他。老人讲他平生得意的事情,是他的孤独的退休生活的兴奋剂。

让他自我陶醉一下吧。

至于那些沉默寡言的老人,也有几等。一等是体力已经非常衰弱的老人。他的肺功能已经不能说话。偶然应对一句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对于这一等老人,做客人的最好尽快告退,不要伤害他所余无几的体力。另外一等沉默寡言的老人,大多是胸有城府的哲人。

有些是世故人情阅历得多了,他知道“言多必失”,既已退出社会,犯不着再冒风险,于是他守口如瓶,一言不发。无论你问他什么,他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或则笑笑。如果你要追问他,硬要他表态,他总是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不清楚”,“我没意见”。这是一种非常谨小慎微的老人。另外还有一种悲观厌世的老人,他们是犬儒主义者。你去访问他,他招待你,客气得很,显得很殷勤。但是,他只听你讲,绝不搭话。而且对你讲的话,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你不知道他同意不同意,你也不知道他听清了没有。有时他忽然对你微笑,你也无法理解,这是他感到兴趣呢,还是讽刺?

我宁可面对一个饶舌的老人,不愿意面对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

老人怀旧,这和记远不记近不同。怀旧是对无论什么事物,老人都以为从前的好。物价是从前廉平,饮食起居是从前考究、舒服,人情是从前厚道。社会是从前安定,生活是从前富裕……所谓“从前”,都没有一定的年期,10年前是从前,20年前也是从前。六七十岁老人所怀念的从前,总在二三十年之前。八九十岁的老人,怀念的常是四五十年之前。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每一个人,从20岁到50岁,是他的黄金时代。饮食服御的享受,世故人情的经验,亲戚朋友的交际,事业知识的发展,乃至财富产业的累积,成败升沉的阅历,都在这30年中。这30年间的社会和生活,是属于他的,他知道得很清楚。过了50岁,一步一步走入老境,社会渐渐地远离了他,生活境界渐渐地简单、缩小。他失去了活力,不会增加新的知识。于是,他说:一切都是从前的好。因为他无法享受现在的好。

碰到一些固执的老人,他还要拒绝享受现在的好。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还有不服老的老人,他们还能精神焕发地跟上时代,不甘落伍。扬扬自得地和大伙儿一起跳老年迪斯科。也有人带着老伴坐咖啡店,听音乐,挤在年轻人中间卖弄他们的鸡皮鹤发。这一等老人,大约不会怀旧,不会说一切都是从前的好。不过,我想想,还是要劝他们回去,坐在沙发上,喝一杯清茶,追怀从前的好。老人怀旧是正常的,趋新是变态。

有人提醒我,老人还有一个特征:嘴馋。不错,老人确实嘴馋,常常想吃。我自己就是这样,不过,青年人不会发现,老人想吃的是什么?我自己很明白,老人的嘴馋和青少年不一样。老人嘴馋,并不是食欲亢进,而是多少和怀旧有关系。老人并不想吃他没有吃过的东西,因为那种东西,不在他的知识和记忆里。老人尽管嘴馋,想吃,可是,把他想吃的东西办到,他也不会狼吞虎咽,只吃了一点点就满足了。从怀旧的感情出发,我常常想吃年轻时以为好吃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现在还可以吃到,我也总以为从前吃的比现在的好。例如,1938年暑假,我在越南河内,吃到很好的香蕉、椰子、芒果。50年了,似乎余味犹在。上海虽然也可以吃到香蕉,偶尔也可以吃到椰子,但我总是想吃河内的。至于芒果,上海已多年不见,见了也不会嘴馋。黄鱼、带鱼,向来是中等人家餐桌上的日常菜,从来不上筵席;现在呢,一盘松子黄鱼,比从前一大碗鱼翅还贵,带鱼的市场价格反而比鲭鱼贵。我现在只得多吃鲭鱼而懊侮从前没有多吃鱼翅。老人的嘴馋,大概如此,是一种怀旧感情的透露。饮食方面,尽管有新时代的新产品,一般老人都不会趋新。青年人非喝可乐、雪碧不可,老人却宁可喝一杯郑福斋的冰镇酸梅汤,或觉林的杏酪豆腐。吃得到,当然很高兴;吃不到,嘴就馋了。

孟子和他的学生告子忽然谈到人性问题。告子脱口而出,说了一句“食色性也”。从此以后,一部中国文化史,哲学史,生理学,心理学,永远把食与色连在一起,好像贪嘴爱吃的人必定好色。我讲到老人嘴馋,就有人提醒我:老人也好色。那么,好吧,我们就来谈谈老人的好色。

许多人都以为嘴馋不丢脸,不妨承认;好色是见不得人的事,非但不可承认,而且必须否认。其实,也不用大惊小怪,在我们儒家先圣先贤的世界观中,好色也的确和嘴谗一样,不过是人性之一端而已。“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寡人好色”,“国风好色而不淫”。

君臣、师生公然谈到好色,而且有人记录下来,写入煌煌经典。孟夫子还说过一句:“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简直骂不好色的人是瞎子。这样看来,好色又何必讳言?

同类推荐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人生的开始就像人们赞美迷人的春景那样开始了旅程。满怀着希望开始播洒幸福的种子,通过辛勤的耕耘来完成美好的心愿。本书撷取了必知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涵了成功者的经验教训,饱含了智者的睿智豁达。也有平凡人的深刻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良好读本。
  • 世界最美的诗歌

    世界最美的诗歌

    《时光文库:世界最美的诗歌》收录了150余首中外最美的诗歌,囊括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流派的最好作品。这些诗歌富有意境,语言精练。于短小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启迪心智,开阔胸襟。在体例编排上,本书设置“诗人小传”、“品茗赏诗”两个小栏目,简明扼要地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 燕知草

    燕知草

    “当年” 一例是要有多少感慨或惋惜的, 这本书也正如此。“ 燕知草” 的名字是从作者的诗句“ 而今陌上花开日, 应有将雏旧燕知” 而来; 这两句话以平淡的面目, 遮掩着那一往的深情,明眼人自会看出。书中所写, 全是杭州的事; 你若到过杭州, 只看了目录, 也便可约略知道的。
热门推荐
  • 婚前婚后

    婚前婚后

    婚前一片旖旎,婚后才发现,之前种种百般柔情不过一场假象。像如那平静湖面,谁能得知,其下却有波涛暗涌?婚前婚后,他或她,故事正绵长。
  • 誓不为妾:世转之调教夫君

    誓不为妾:世转之调教夫君

    一场命咒,将她带来这异世。一个预言,将她带入争霸中心。本不欲再权谋御世,奈何天不容我逍遥。那就看最后到底是谁覆了谁?美人如花,江山如画。谁主天下?谁得她?还是一无所有?抑或皆纳?混世偷转,流年暗换。魂兮梦兮,是实,是虚?是真,还是梦?早已无法言清。
  • 爱卿有宠

    爱卿有宠

    每逢月圆之夜,皇帝的圣旨就会准时到我府上,赐我美人六十人。五年积累下来,也就造成了如今坐拥三千美人的局面。难怪长安人士都说满朝文武,唯我圣眷最隆。我常对月感怀,无耻的骂名贴在脑门,又有谁知道都是皇帝这个老狐狸的阴谋?我——顾浅墨,官居三品,在家斗美人,在朝斗政敌,上得朝堂,下得花楼,眼看着即将成为一代旷世宰辅,然而,我的红鸾星却迟迟不动,连我师父这样的世外高人都忧心忡忡,最后大笔一挥,传书:速寻徒婿来见!我无语凝咽。
  • 夫君心机重

    夫君心机重

    如果人生是一场戏,俞乐泉觉得自己一定得罪了这场戏的编剧,谁能告诉自己,为毛自己总是躺着也中枪。俞乐泉:女王,前一晚我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明星,没想到今天我竟然就火了,果然,帅哥的魅力是无穷的,可是,为毛我的终极目标是蒋允达,我的终极目标明明是他旁边的那位混血小帅哥!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懒神

    懒神

    当传说中的“懒神”降世,并重生到一个天生的废物身上时,那该是怎样的存在呢!是借着废物的名义继续懒下去呢,还是不在懒中死去,就在懒中爆发呢!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个好事者,发誓要将她扶正喽!哦卖嘎!废物也能发光?
  • 女杀手不寂寞

    女杀手不寂寞

    很多人以为女杀手的任务都是在床第之间完成的,但并非全部。比如本书主人公,她的功夫师承峨眉派的武学奇人,一招之内取你性命易如反掌。一个有着美丽容貌的女子,竟以杀手为业,本书为你展现她的日常和心路历程。
  • 错爱之伤

    错爱之伤

    爱情原本没有道理,她喜欢自己喜欢的,爱自己所爱的!缘起缘灭,那个时候已经注定了吧!我和果冻的书友群是73353164,欢迎多多交流~~~敲门砖是我和果冻的作品~~
  • 《属于我的爱》

    《属于我的爱》

    本文讲的是在一个校园里恋爱故事,纯属胡编乱造~(~ ̄▽ ̄)~前方狗血满天飞舞,请注意!
  • 魔帝神妃

    魔帝神妃

    她,是天地万物之灵幻化而出的灵体,灵秀清雅,无心无情。他,是灵界帝后双生子之一,自小被弃凡间,为魔尊所拾,他们每年一见,情愫心底暗生。那一年,他们相见,他已不认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