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3300000009

第9章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河西教育(3)

1935年以后,河西地区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局面。在抗战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相继沦陷,重庆国民政府以西南、西北作为“抗战建国”的大后方,并以开发大西北的名义,把部分官僚资本投向甘肃实业界。玉门油田动工开发,纵穿河西走廊的甘新公路整修完备,河西走廊作为战略大后方和国际交通要冲,地位极为重要。外来过往人口不断增加,外地文化不断流进,不愿做“亡国奴”的知识分子西迁涌入河西,使得新思潮、新技术、新制度逐渐引入河西,弃旧图新成为必然趋势,河西走廊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交互作用下,当地政府、军阀官僚以及各阶层群众纷纷创办学校,从而使中小学教育急剧发展起来。

抗战前,河西地区只有2所中学,皆初级中学,2所师范皆简易师范,招收高小毕业生,相当于初中阶段。抗战之初,甘肃省教育厅为改变过去中等学校分布不均、“偏枯偏荣”之弊,根据各地人口、交通、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分别划定10个中学区,12个师范区,14个职业学校区,每区分别设立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至少1所。在兰州以外增设省立中学,以便利辅导各县地方教育,增设地方高中,以便利初中毕业生升学,并为发展高等教育之预备。

根据省教育厅的规划,1939年在酒泉设定国立河西中学;1941年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改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同年在张掖创设省立张掖师范、张掖农业职业学校,同时在武威中学、张掖中学增设高中班。至此,河西地区有完全中学4所,师范学校4所,农业职业学校1所,共9所中等学校。民国33年(1944年)山丹县、民乐县建立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4年(1945年)高台县建立初级中学。翌年临泽县建立县立初级中学。与此同时,古浪、民勤、永昌、金塔、玉门、安西、敦煌及玉门油矿都相继建立了县立初级中学。连同1936年以前建立的在内,全河西地区共有各类中等学校22所,共设116个班,学生达到4000人,教职工达到370余人。与1935年相比较,学校数增加4.5倍(18所),班级数增加8倍(即103班),学生增加9倍(即3600余人),教职工增加4.7倍。除鼎新和肃北外,其余各县均已有中等学校设置。武威、张掖、酒泉三县各拥有3所中等学校。据民国36年(1947年)2月出版的《甘肃统计年鉴》记载,至民国35年(1946年),今张掖地区各县已有大学生129人,初高中毕业、肄业生2940人(初中2261人,高中679人),在校学生538人,教职工74人。是年,全区各县有60513户,380567人,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毕业、肄业生3人,中学毕业、肄业生78人,在校中学生14人,中学教职工14人。在当时的条件达到如此水平,也算是一个奇迹,折射出河西教育快速发展的程度。

河西中等学校中,普通中学发展最快,吸纳的学生较多,在“奖助升学”政策指导下,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所以省立完全中学发展更快,备受关注。省立和私立中学,师资、设备一般较县立中学要好,教学质量也比较好,并逐年有新提高。职业学校因受经费、设备、生产实习设施以及毕业生出路等方面制约,发展较慢,但与战前原有基础比较,还是有了明显增长,做到从无到有。

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基本维持战前旧制。普通中学实行初、高中三·三分段制。中学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1940年颁布的初中、高中教学科目及各学期每周教学时数的规定,初中设有公民、童训(童子军训练)、国文、算术及数、理、化、音、体、画等14门课程,各学期每周授课3l学时,高中无“童训”,增设军事训练、外语、矿物、生物等17门课程,每周教学时数与初中同。按照国民党的教育方针,中学教学在“坚定信仰”,培养“民族精神”的前提下传授科学知识,达到“德术兼修”。中学(尤其高中)教育基本上为考试而学,为升学服务,忽视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劳动教育。

师范学校除设有教育专业课和不修英语外,其他课程与中学略同。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教育通论、教材与教法、教育心理以及“地方自治”、农村经济与合作、实用技艺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师范、简易师范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并以参观见习、试教为实习的基本形式,但由于经费不足,再加上组织者、指导者态度不一,学校之间各有差异。总的看敷衍应付者多,理论结合实际的真干者少,实习效果不理想。

职业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高级、初级“两极分化”,高级职业学校基本上实施战前旧制,重理论传授,不太重视技能训练,虽设有几门专业技术课和试验实习,但实际与普通中学无异。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教师缺乏,试验实习设施简陋而不全,再加“鼓励升学”的诱惑,致使职业学校为发展当地经济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受到极大影响。初级职业学校,又是另一种倾向,强调“即学即用”,为当地生产培养徒工,忽视必要的科学知识的教学。因此,培训的学生虽能学到一定的生产技能,但一般只充当“小工”,降低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抗战期间河西地区的国民教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0年以前,增加短期小学,逐渐普及一至二年教育任务为主要目标,计划用五年时间实施普及。实施结果是学校大幅度增加,仅张掖县就开设短期小学25所,高台县设20所,但新增学校校舍设备简陋,设在庙宇、祠堂,面积狭小、光线昏暗,桌凳是群众捐送的,大小高低不一,颜色五花八门,有些学校还用泥台作桌凳。师资质量差‘,教学水平低下。第二阶段,从1940年起,开始实施“国民教育”,并与实施新县制结合推行,将儿童教育与民众补习教育合并进行。6—12岁的学龄儿童受义务教育,已逾学龄未受义务教育的失学民众受补习教育,把两种教育对象,合于同一实教场所——国民学校,以图达到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由于实行“政教合一”的方针,熔管教养卫于一炉,乡镇保长兼任国民学校校长,实行了强制性义务教育的政策,适龄儿童不上学要处罚家长,再加上地方人士和民众热心支持,以政治动力推动教育,以教育动力服务政治,因此国民教育发展非常快。抗战胜利前,河西地区基本达到了一乡、一保、一校的标准,学龄儿童入学率也达到“五年计划”目标(90%以上)的五成多。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酒泉县共办小学达142所,在校学生7932名,其中男生7402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51.84%,有教职工236名。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武威县办小学183所,学生11800人,教员356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张掖地区各县共有小学443所,学生26203人。在地广人稀的河西走廊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可观的。但学校猛增,师资缺乏,经费困难,又制约了国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抗战建国”的旗号下,河西地区各阶层人士和民众办学热情极其高涨,在抗战期间,张掖县商人和宗教人士纷纷集资办学,山西商人办三晋小学,陕西商人办三秦小学,民勤商人办民勤小学,两湖商人办文襄小学。地方人士还创建祁连、益垄、松峰、金城、五凉等小学。此外天主教教会、佛教会、道教会分别创立明德小学、佛光小学、道德小学等。抗战期间,武威商人创办私立小学4所,宗教界人士创办小学2所。

抗战时期的边疆教育,即指少数民族教育。国民党当局历来实行民族歧视、压迫的政策。抗战开始后,迫于当时形势和抗战、建设、施政的需要,政府对边疆教育作为战时教育的一个方面有所重视,有所加强,并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其目的是“对于边疆同胞,当以各种方式普遍施教,统一语言,增进国家民族意识,借收道一风同,巩固边圉之效”。这是政府推行边疆教育的动因。

河西是个多民族地区,汉族以外,还有蒙、藏、回、维、裕固、撒拉、哈萨克等多种少数兄弟民族。抗战开始后,为了适应开发大西北,巩固国防之需要,加强了边疆教育,积极筹办边疆学校。1936年在永登县的窑街四渠村创办民族小学一所,这是河西第一所专设的少数民族小学,接着于1938年,张掖驻军师长韩起功在张掖城木塔寺南院创办回民小学一所,命名为祁连小学,设一个班,学生15名左右。在1939年到1940年间,河西地区创建的边疆小学有高台县红湾寺小学、西沟寺小学、西藏寺小学、慈云寺小学、酒泉县莲花寺藏民小学、明海寺藏民小学、张掖县新丰乡边疆中心国民学校、玉门县靖边乡黄花营国民学校。接着于1941年之后,又陆续在永登、天祝区、永昌县的河沟寺,民乐县的马蹄寺等藏民地区设立藏民小学。在永登、武威、酒泉、安西、敦煌等县城关设立了回民小学,并在肃北设置局设立了蒙族小学。据1947年教育部编印边疆教育概况中记载,河西地区(包括永登县)共有少数民族小学36所,其中回族小学11所,藏族小学24所,蒙族小学1所,在校的汉族及少数民族学生1619人。从以上数字来看,抗战期间,河西地区边疆教育确实有大的发展,少数民族小学增长很快。但是千里河西没有一所专设少数民族中等学校,36所小学中,只有3所完全小学。有些小学名为专设边疆民族学校,实则少数民族学生寥寥无几。张掖县新丰乡边疆中心回民学校,全校102个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十几人。有些学校也是有名无实,例如,据边疆教育概况记载,1941年,在肃北明水乡设立中心国民学校1所,设1个班,4个教师,有学生23人,年开支经费38380元。但解放后该自治县政府调查报告,历史上就没有正式设立过这个学校。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经费无着落,常处于时办时停的状态。1938年韩起功在张掖县设立的祁连小学,创办仅一年,因经费困难而停办。

抗战期间,河西地区的社会教育也有所发展。社会教育主要通过民众学校来实施,1935年,据武威等13个县的统计资料,共设立民众学校26所,学生1000余人。1939年在各县成立战时民众教育推行委员会,将民众学校改为战时民众识字班,并按行政区划分施教区,强迫推行战时民众补习教育,一时班数和学员有所增加。1940年根据教育部令,将失学补习学校和小学合并,实行国民教育。自此,实施场所由国民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推行。民众学校实行强迫入学,规定凡16岁以上30岁以下的男女失学群众,一律分期入学,应入而未入者,施以劝告、示警、罚款等处分。民众学校一般一保设一所,也有相近的几个保联合设立。内分高级班和初级班,一般每日两课时,初级班授课总课时200课时,高级班为300课时。高初级班都设国语(包括公民及常识)、算术(珠算和笔算)、音乐、体育等内容。河西失学民众补习教育,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所设学校不多,并多设在城镇,且只能招收一些失学儿童,成年群众参加学习者甚少。

民众教育馆是实施社会教育、民众教育的中心机构,抗战期间,河西各县都设立了民众教育馆,并订有民教馆规程:工作要项和经费标准。其他如图书馆、阅报处,各县颇不一致,大多徒有虚名。

抗战期间,是河西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是解放前教育发展的顶峰。究其原因:一是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甘新公路修复,玉门油矿开工,水利兴修,以及工商业在“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影响下,空前繁荣。二是外来文化流人。内地上万名知识分子西迁,流人河西,带来了新鲜“空气”,带来了人力支持。三是各界人士和当地民众热心支持。四是教育界人士的无私奉献。当时教师待遇微薄,物价飞涨,生活艰辛,忍受困苦,工作上以一当十。许多农村小学只有一个教师,既当教师又当校长,且包教全校各门课程。

(二)内战爆发,教育事业发展被迫中断

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全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八年抗战,渴望和平民主,要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企图篡夺全国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恢复在全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在美国政府帝国主义政策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于1947年公然发动内战,对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

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河西地区经济走向崩溃,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流落街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加上灾荒连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乞讨者到处皆是。由于内战,教育经费更加困难,被迫采取限量发展的方针,使教育事业发展中断,甚至倒退;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军政当局对教育的整肃和控制,国民党、三青团及其特务组织,监视迫害进步师生,甚至动用军警,公然捕杀进步师生,教育环境迅速恶化;由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教师生活更加困苦,难以养家糊口,迫使不少教师改就他业或兼营“副业”,从而加剧了“师荒”的严重性和对教学工作的影响。1948年后,河西各县,许多小学关了门,无法开学,中等学校学生流失也极为严重。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青春会散场,时间会变成流水,流水会带走记忆。即使无法牵手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却很庆幸,我们曾经拥有同一段青春。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热门推荐
  • 机智宝宝:护卫腹黑妈咪

    机智宝宝:护卫腹黑妈咪

    本来他是没有爹爹的,可是后来他竟然有了十个爹爹?虽然亲生的不知道是哪一个,但是十个假爹爹也不错的。只是,爹爹在好都不如一个娘亲好,娘亲是我的,谁都不许抢!亲生爹爹怎么了?不给面子!
  • 废材逆天:杀手女神穿越记

    废材逆天:杀手女神穿越记

    她是死亡谷的杀手女王,整个死亡谷都掌控在她的手中!一次叛变让她穿越沦为人人耻笑的废材七小姐!斗气?没有。习武?不能。身子?无能。模样?丑得惊人!当废材拥有天姿绝色,锋芒渐露,伙同小宠物,闯遍这个世界,踏遍万水千山,势不可当,所向披靡,上穷碧落下黄泉皆无人能挡时!这个异世谁主沉浮,谁成王者?这个世界谁来操控,谁又成神?
  • 倾世绝妃:说好的,执手不离

    倾世绝妃:说好的,执手不离

    二十三岁,一切都让她心如死灰。本该是国际闻名冷血杀手的“沉默”,因为男友的背叛,最亲的孤儿院里所有人的丧失,让她崩溃到极点,选择了自杀。星辰十二年,“沉默”重生在整个星辰大陆最具实力的王朝——北玄王朝中洛丞相府中最受宠爱的痴傻六小姐,虽然受宠,却常常遭受嫡姐的羞辱。这一切,都因为“沉默”的到来而彻底改变了。仇恨,随之诞生,她,“沉默”。惊艳重生,她发誓,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羞辱她的人,万劫不复!
  • 软实力决定职场成败

    软实力决定职场成败

    本书分别从职业规划力、学习力、沟通力、人脉力、执行力、发展力、情绪管理力和人品力等八个方面入手,讲解了职场素养和软实力的提升方法和经验。
  • 官家嫡女

    官家嫡女

    她是手攒大钱的官家嫡女,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亲戚虎视眈眈,姐妹落进下石,她执意逃出官宅寻觅她的良人。她不是哀怨的林妹妹,而是二十一世纪重生而来的白领丽人,古代这点困难怕什么,为了墙外的帅哥们,拼了!
  • 罂花粟开

    罂花粟开

    “我消失了,你会后悔么?”“是的我爱你,可是我不能去爱你”“是,尹浩然,我恨不得你去死,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死的那么轻松,我会让你感受我曾感受过的恐惧,我会让你承受我曾经承受的所有。怎么?对于我们的重逢不满意么?你以为我会满心欢喜的冲进你的怀抱?抱歉,让你失望了。
  • 妈呀有鬼

    妈呀有鬼

    一顿饱饭后,宋冉歌死了。怎么死的?撑死的!!身为一只有节操的鬼,宋冉歌坚守着三大原则:一、坚决不惊吓小盆友!(反正也没小盆友能看到自己)二、坚决不偷不抢!(反正鬼不能吃喝)三、坚决不偷看别人洗澡!可尼玛,为什么自己洗澡被偷看了!还鬼清白啊你!
  • 感动中学生的300篇励志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动中学生的300篇励志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及心态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对青少年心态的呵护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怀。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要引导他们对真善美的积极追求、要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兴趣。
  • 末世之希冀

    末世之希冀

    世界末日论出现时,有人坚信,有人质疑,有人嗤笑,有人无视,有人将信将疑……当这一天真的来临,只剩下一种态度--不想死!身具一半塞尔人基因,拥有塞尔星球高科技产品空间耳钉,是不是可以天下无敌?我不想做救世主,只想活着,好好地活着,自在地活着!
  • 二十一世纪的驱魔人

    二十一世纪的驱魔人

    二十一世纪,二零一一年。一个不起眼的村庄中,住着天师宗的最后一名天师:清风子(张宗炼)。清风子带着同门师弟清云子,与六年前收养的徒弟朱诚威,过着清贫的隐居日子。然而九月的一天,四具死尸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平静而安详的生活......。当妖爱上天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终的结局又会怎样?天师?僵尸?鬼魅?斗法?妖人?人妖恋?尽在《二十一世纪的驱魔人》!《二十一世纪的驱魔人》本是影视剧本,因剧组内部出了些问题,所以造成拍摄延迟。故而将剧本改成小说,进行发布,为各位带来小说形式的抢先版。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我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大家龙年吉祥,身体健康,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