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5600000004

第4章 化学原子学说的创立(2)

道尔顿原子学说的提出和原子量概念的建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研究化学定量关系的大门。论文一发表,就立刻震动了英国科学界。许多地方都纷纷邀请他去做学术讲演,但他没有一一答应。他只接受了伦敦皇家学会的邀请,在那里做了“关于原子的相对重量”的讲演。这一课题,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人们不再认为原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小球了,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量,这就需要一一测定出来。于是,测定原子量,便做为当时一项热门工作,在世界化学界迅速展开了。

世界上最早的原子量表

在测定原子量的工作中,走在最前面的,不是别人,正是道尔顿自己。他在1803年宣读的论文中,就附有一张原子量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子量表。在这张表里,他列出了6种“简单原子”和15种“复杂原子”的原子量。如果你仔细看看这6种“简单原子”的原子量的话,就会发现,跟现代化学课本上的原子量相比,除氢以外其他原子量都是错误的。也许你会感到奇怪,创立原子量概念的人怎么不能准确测出原子量呢?这除了跟当时的测定技术条件有关外,还跟道尔顿原子学说本身的缺点有关。

大家知道,原子是一种极小的微粒。如果把一亿个氢原子一个接一个地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那么长。6023000000000000亿个氢原子的质量也只有一克。原子如此之小,如此之轻,不用说是在道尔顿的时代,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无法称量。所谓原子量,并非某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将某种原子的质量定为一个整数并当作基准,然后,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而得出的相对质量。如果把甲原子的质量定为1,乙原子的质量若为甲原子的2倍,那么,乙原子的质量就是2。道尔顿当时就是选定最轻的氢原子质量为1作基准的。

在选定氢原子量为1作基准后,其他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多少倍怎样确定呢?这也是个难题。道尔顿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什么呢?他想到当时许多物质的重量组成,已被化学家们测定出来。例如,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水,其中氢与氧的重量比,拉瓦锡已经测定出来。

如果知道了水和氢与氧的重量比,再知道它们的原子个数比,那么,氧的原子量就可确定了。

但是,道尔顿所确定的氧原子量是不正确的。其错误来自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当时测定技术落后,拉瓦锡测出的水中氢与氧的重量比是1∶55(应是1∶8)。主观方面是道尔顿又武断地假设了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1(应是2∶1)。这样,因为氢原子量已规定为1,那么,氧原子量就是55了。按照类似方法,又定出了其他一些“简单原子”和“复杂原子”的原子量。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原子量表的由来。

为了减少因测定技术造成的误差,1807年道尔顿又亲自进行实验测定物质的重量组成,纠正了一些测定的错误。但是,他对自己的有关原子个数比的假设,却没有重新考虑。因而他在1808年发表的原子量表,仍然充满了错误。

道尔顿原子量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缺少实验事实为根据的情况下,错误地确定了“复杂原子”(如水)中的原子个数比。这个错误不久便被人发现并提出了纠正意见。

对道尔顿的原子个数比给予纠正的是年轻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阿佛加德罗(Amldlo Avogadro,1776年~1856年)。他是从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体积定律中得到启发,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1805年,盖吕萨克就做了这样的实验:用100体积的氧气,跟氢气充分反应生成水蒸气时,所消耗的氢气为19989体积,即约200体积。这说明,化合成水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他认为,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条件下,相同体积中所包含的原子数目应该相同。

既然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的体积比是2∶1,那么,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也应是2∶1。

这样看来,原子个数比的难题,不就完全解决了吗?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按照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物质都是由原子所组成。单质是由单个原子所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复杂原子”所组成。如果水中氢与氧的原子个数比是2∶1的话,那么,就是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化合生成1个水原子(“复杂原子”)。这个过程如果用现代元素符号(H代表氢,O代表氧)表示的话,就是:

2H+OH2O

原子个数比:211

根据盖吕萨克提出的规律,原子个数比就应该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即氢气、氧气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比,也应是2∶1∶1。但实验结果却是2∶1∶2。水蒸气的体积比理论推算增大了一倍。

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是阿佛加德罗于1811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使问题迎刃而解。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则是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如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O2),化合物分子则由不同原子组成(如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组成,分子式为H2O)。他还提出,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包含的分子数是相同的。据此,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蒸气的化学反应就是:

2H2+O22H2O

分子个数比:212

气体体积比:212

这样,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跟气体体积比是相等的,跟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毫无疑问,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弥补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不足,对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是个重大贡献。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学说提出后,却受到了包括道尔顿在内的许多名家的冷落和反对。道尔顿坚持认为相同原子互相排斥,不可能结合为分子。后来的科学实践证明,道尔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阿佛加德罗的理论是正确的。

这件事在告诫人们,一个成就非凡的科学家,他的观点,即便是在科学领域中的观点,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永远正确的。科学总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是一个没有错误和缺点的人,而在于他对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奉献,在于他献身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道尔顿正是这样的人。

奋斗终生

道尔顿从一个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农村少年,到后来成为在世界科学界都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时,他的回答就是:“不懈地努力!”

道尔顿在他一生不懈地努力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还处少年时代的道尔顿,就开始独立谋生,在穷困中生活。后来,他为了有充分时间搞科学研究,竟辞去了收入较多的大学讲师的工作,做了家庭教师。在他成名之后,如果想谋得一个收入多的职位,是轻而易举的。可他没有这样做,依然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1818年,英国政府曾用重金聘请他做一个考察队的专家,一年只需工作三四个月,就可拿到四五百英镑的报酬。可是,道尔顿谢绝了,他依然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原子量的测定工作。为了节省开支,在他的实验室里,许多仪器都是他自己用玻璃吹制的。

由于道尔顿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受到美国及欧洲科学界的极大的赞誉。许多名人、学者都跟他建立了联系。当这些名人、学者来到道尔顿的实验室和住处时,无不对其简朴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感到意外。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生都是在这样一种让人感到意外的简朴环境中度过的。

在这里还要提到的是,道尔顿为了科学研究,不仅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还要克服自己是个色盲这种生理上的困难。由于色盲在化学实验中就难以辨别反应的颜色变化。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化学研究,而且把色盲当成了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还在一个刊物上发表过关于色盲症的论文,阐述了色盲的遗传规律。近代生理学家都认为,色盲症的科学研究,是从道尔顿开始的。在生理学的发展史上,他也是一位令人怀念的学者。

道尔顿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终生过着独身生活,没有结婚。他曾对朋友说:“我没有时间谈爱情。”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早年研究的是气象,后来的研究虽转向物理学和化学方面,但对气象的观测,他从未间断过。从21岁开始,直到去世,每天进行气象观测并做记录。时间长达57年之久,观测记录竟有20万次之多。

这充分表现了道尔顿对于科学事业的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高贵品质。

道尔顿一生完成的著作有50多种,仅在曼彻斯特文学哲学学会所作学术报告就有100多次。1816年,道尔顿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17年,被选为曼彻斯特文学哲学学会会长;1822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26年,英国政府授予金质奖章;1832年,牛津大学授予最高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此外,柏林科学院和慕尼黑科学院也都选他为名誉院士。

道尔顿是个一心一意搞科学,从不追求名利、从不追求享受的人。以他的科学成就而论,早应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可是,1810年当有位著名科学家推荐他为会员时,他拒绝了这个荣誉。12年后,是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才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的。1833年,曼彻斯特市政委员会通过决议,为表达全体市民对道尔顿的崇敬心情,要在市政大厅竖立道尔顿的雕像。对此,他曾表示:如果我不是怕伤害曼彻斯特市民的好心的话,我就一定不能同意这样做的。

1837年,道尔顿的健康状况已明显下降,行动坐卧都不便利,但他依然坚持做实验、写论文,请人代为宣读。1842年,年已76岁的道尔顿,抱病参加了英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在会上他对大家说:“我还能做化学实验,只不过做实验所费的时间,要比过去多三四倍。”他的话使大家很受感动。从这里,人们看到,这位年迈的科学家,在健康受到严重损害难以工作的情况下,所想所做的仍然是科学事业。

1844年的7月26日,道尔顿的生命已经垂危。但是,他仍然竭尽全力作了最后一次气象记录。他用颤抖的手,艰难地记下气压计和温度计的读数,并写下了“微雨”两字。次日清晨,道尔顿就在他那简朴的卧室里,与世长辞了。

这位伟大科学家的逝世,震动了曼彻斯特城和整个英国。川流不息的各界人士在市政大厅里向道尔顿的遗体告别,持续了两周。8月12日,人们在肃穆的哀乐声中为他举行了公葬。

道尔顿用他那坚实的脚步,走完了78年的艰辛路程,带着人们的无限崇敬离开了人世。但他那杰出的业绩和他那高尚的品格,将永远留在人间。

同类推荐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推理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推理

    本书作者精心选编了内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古今中外精彩的推理故事奉献给小读者。作者想让小读者在书中体会大侦探的感觉,希望他们认真揣摩悬念丛生的案情,查找狡猾嫌犯的蛛丝马迹,巧妙地揭开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案件真相,成为福尔摩斯式的“侦探高手”。
  • 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普知识大博览)

    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白色污染”,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提倡我们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和篮子,减少生活垃圾,让地球更加美丽!
  • 人类健康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人类健康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资源,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在人类的早期,由于人口稀少和能力的限制,人类的生存主要利用现成的食物,如以狩猎获得的动物、植物的果实、树叶等为食物,此时对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和破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热门推荐
  • 武道昌隆

    武道昌隆

    这是一个武道的世界,宗门林立,强大的武者弹指之间可以翻天覆地,一念之间可以断数百万人生死。
  • The Alkahest

    The Alkah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产鸡蛋

    自产鸡蛋

    这是一组为说话而写的话,为我的后面的小说铺垫,言止于此,而意深远。
  • 凤倾天下:皇帝拽照样甩

    凤倾天下:皇帝拽照样甩

    適呮湜①畼唍羙哋邂逅·························
  • 锥命

    锥命

    纯正都市生活之作,没有异能,拒绝重生。每天稳步更新,绝不间断!杀人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田家古族又有怎样的秘密?长生的传说来自何方?执迷的人们又有怎样的下场?揭开层层迷雾,你看到的是强者的不屈精神!不管生活给你的是什么,你可还曾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写我所想,活我自己的人生!睁开你的眼睛,精彩不容错过!支持我的亲们请加群111579192,注明起点昵称哦。相信我早晚必定成神!
  • 甜宠萌妻:男神养成记

    甜宠萌妻:男神养成记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有记者采访童意。“陆天王,我从小就是他的真爱粉……”童意双眼冒心地答道。新晋国民男神立刻打电话给导演:“陆XX刚接的那部戏不想我撤资男一号给我。”晚上,男神在将她压在身下,强势霸道地疼宠不已……第二天童意腰酸腿软的从床上醒来看微博上深扒洛以深的话题: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集团首席?他是万众瞩目的偶像天王?他是高冷淡漠的国民男神?……童意心中咆哮:你们造吗?他其实是个把我吃干抹净的霸道腹黑男!!!
  • 《若有来生定不负君》

    《若有来生定不负君》

    丫的,别逼我,不然,老娘发飙就把你一巴掌拍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看看这彪悍的语气,是谁????废话,不是女猪是谁?女汉子的你们不打,坏笑中。。。
  • 神医皇子妃

    神医皇子妃

    一朝穿越,却成了宰相府最不受宠的四小姐,可是真的是不受宠吗?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大量的珍奇古玩送进来,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颐养天年了。还有,来到这里一年,她居然从来都不曾见过她那对便宜爹娘,看来,这个女儿还真是不受待见。毛?她娘死了,她爹疯了?不会吧,她有那么倒霉吗?本以为爹不疼娘不爱已经是够凄惨了,如今,这一死一疯是个什么节奏?更重要的是,还整天有只花孔雀时不时的想要去揩她的油,该死的,她的油是那么好揩的吗?
  • 一片幽情冷处浓

    一片幽情冷处浓

    她穿过一面墙却穿越了几百年的历史,附在梅花上的灵魂辗转反侧寻得前世今生的缘分,邂逅了清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和康熙大帝,在红楼里度过了前世的半生,看懂了历史的兴衰成败,知道了曹雪芹的真正身份,红楼为谁写,红楼带着的是她前世的影子,半生浮沉,一世缱绻,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前世今生,缘分注定了,就要匆忙赶来相聚。最后她终于回到现代,前世的记忆挥之不去,再读红楼,读着自己过去的血与泪,三十五岁突然在枫林里遇到了纳兰的今生,四目相对,他念着写给她的词,了却了前世未完的姻缘,又相守了半生,终于了却相守一生的心愿。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