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8200000026

第26章 民族意识与近现代民族运动(4)

民族原本只有自然的文化属性,而当它走向自觉,追逐各自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直至企图以国家的形式来表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时,它就不能不涂上政治的色彩,成为一种政治的实体了。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宏观民族过程进入自觉阶级的第一轮民族运动,在这一轮运动中,作为运动主体的民族从自在实现了自觉,也实现了从纯粹文化意义上的民族(ethnos)向政治意义上的民族(nation)的转变。民族自觉以来民族运动发展的共有特点是,民族意识和社会变革意识相互渗透、相互转换;民族斗争和社会政治斗争相互渗透、相互转换;民族从文化属性向政治属性不断发展,而变革中的社会政治力量又努力造就和培植自身的文化属性,力图推动社会政治力量实现文化民族基础上的统一和凝聚。这些特点,从这里所述民族自觉阶段的始初即已显现出来了,而在其后的民族过程中仍然不断地显现。

三、民族意识与民族解放运动

由民族自觉导发的第二轮民族运动是绵亘约两个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运动不再以争取民族统一为主要内容,而是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主要特征。第一轮民族运动是西欧各民族在已有的民族自在状态下,由民族认同和民族利益感悟引发的自我凝聚并在政治上由民族国家巩固下来、表现出来的过程;而第二轮民族运动则是被压迫民族由被压迫而引发认同和感悟,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压迫和控制,建立自己独立国家的过程。

(一)被压迫民族走向自觉的历史原因

被压迫民族的存在是以压迫民族的出现为前提的。从近代世界历史来看,压迫民族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世纪封建帝国的统治民族,另一部分来自第一轮民族运动造就的民族国家演变成的殖民帝国的统治民族。前类国家以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为代表,后类国家以早期的西、葡、荷和后来的英、法、德、日、美等新老殖民主义国家为代表。

奥斯曼帝国是公元14世纪由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原为中亚西突厥族的一支,他们于11世纪至13世纪迁至西亚,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素帝国。在奥斯曼一世(1282—1326)统治时期,他们脱离了罗姆素帝国,并在罗姆素帝国衰败过程中占据其大部分领土,创建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存续了600多年,最盛时地跨欧、亚、非三洲,包括前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沙俄帝国源出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1462—1505)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兼并了周边的一些邻国,脱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开始崛起。而至伊凡四世(1533—1584)执政时期,正式确立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并西进、南下、东向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至17世纪时形成了横跨欧亚二洲的强大封建帝国。奥匈帝国也是17世纪时在中欧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形成的由奥地利阿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封建国家,它以奥地利为中心,包括了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西里西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系列中欧国家。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分别终结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为1922年由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奥斯曼、沙俄和奥匈帝国的存在把欧洲东部、南部和亚洲的大多数国家都囊括在内,它们的控制和统治中断了这些地区原来和西欧基本同步的民族过程,使得这里的民族全部沦为被压迫民族。因此,推翻三大帝国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就构成这些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内容。

西班牙国家完成统一的过程和新大陆的发现几乎是同一时间。随着这个发现和新的国家的出现,西班牙和它的近邻葡萄牙一起成为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殖民大国。其后,民族运动中较早完成建立民族国家任务的欧洲国家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以及欧洲以外的美国和日本都先后加入了开辟和争夺殖民地的角逐。欧洲的意大利曾经历过长期的民族分裂和民族压迫之苦,流传于19世纪中叶《意大利复兴马赛曲》唱道:“我们有多少世纪,被蹂躏被嘲弄的经历,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民族整体;因为我们被人肢解分离。”但正如英国学者巴兹尔·戴维逊(Basil·Davidson)所说:“然而意大利统一之后仅仅20年,意大利军队就竭尺全力地去蹂躏其他民族,急于去嘲弄其他民族。”①其实,上述国家中至少德国和美国也曾有着和意大利相类似的经历。这里,民族国家的建立似乎成了殖民主义生长的助推器。因此,及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领土被这些殖民帝国瓜分完毕,从此世界民族被区分成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早期民族国家向殖民主义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民族国家原本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的必然表现。国家原本就是服务于阶级统治的。于是,当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以后,利用它去满足自己的无穷领土欲也便成为必然了。

由于世界为殖民主义列强所瓜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沦为被压迫民族,所以当民族过程要求这些民族走向自觉,建立民族国家的时候,也必然面临的是推翻压迫民族的统治,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了。

近代以来被压迫民族走向自觉、形成民族意识的原因可概括为三点:

1.殖民主义的民族压迫。殖民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和民族掠夺和杀戮联系在一起的。早在公元15世纪殖民者探寻东方航路时,葡萄牙人就在非洲西海岸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用以劫掠黄金、贩运奴隶。非洲居民成为他们经营种植园和开采矿产的奴隶来源。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美洲过程中,大肆屠杀土著民族,摧毁印第安文明。在取得统治地位后,又把侵占的土地分给西班牙贵族,同时赋予他们奴役当地民族的各种特权。无数的印第安人死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和奴役。西班牙入侵海地时,当地有人口6万人,到1548年时只剩500人;1503年西班牙入侵牙买加岛时,岛上有30万印第安人,而到1548年几乎全被消灭。早期殖民国家的荷兰以及英、法等西方国家同样给他们的殖民地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南非开普殖民地是17世纪中叶由荷兰殖民者建立的,而这一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征服、剿灭当地土著民族科伊桑人和科萨人的过程。这种剿灭和屠杀使得这一地区的土著民族几近灭绝。到1806年时,当地的霍屯督人仅剩下两万人,19世纪以后已不成为一个民族,而是与其他人种混血,变成了开普有色人。而和霍屯督人同属科伊桑族系的布须曼人,则基本上被荷兰人灭绝了。

经17—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乃至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资本的本性使得西方殖民主义对被压迫民族奴役的野蛮程度并未收敛。巴兹尔·戴维逊认为: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以前,殖民主义者在非洲长期实行的是普遍性掠夺和原始的榨取政策,而在此之后,则实施以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现代榨取政策。而事实上,殖民主义不论在“大萧条”之前还是在其后,对非洲的榨取都是极其“原始”野蛮的。如1921—1932年期间殖民者建造的法属赤道刚果——大西洋铁路是靠强制征用12万多名“强壮成年男子”完成的,而根据保守的数字估计,期间至少有1.4万人死于工地。意大利30年代在索马里实行的劳役制其残酷程度超过奴隶制。在奴隶制下,一个奴隶还会得到照料,“犹如车夫照料他的毛驴一样,因为买奴隶要花钱;一个奴隶死了,其主人还得再买一个。但是在这里,一个索马里土著人死了或不能再干活了,其雇主只需要求政府再给一个,而用不着破费o”在安哥拉也是如此。“在奴隶制度下,土著人毕竟还是被当作牲畜买来的,其主人要他保持象牛马一样的强壮。但在此地(安哥拉),土著人不是买来的——他是从国家手中雇来的,尽管他被称为自由人。他的雇主根本不关心他是病是死,只要他干活,因为他生病或丧命,雇主不过再要一个罢了。”索马里和安哥拉是非洲的缩影,而非洲又是整个世界殖民地的缩影。

殖民主义对被压迫民族的奴役表现在各个方面。政治上,殖民地虽有着直辖殖民地、自治殖民地、“被保护国”、租借地等不同的形式,但其共同的特征是殖民主义直接掌握殖民地的国家政权,使其在法律上完全丧失独立,成为宗主国的一部分。各殖民主义国家对其殖民地的政治统治不尽相同,但多实行的是总督制,即由宗主国委派总督实施全面统治。这在西方国家是这样,在日本也是这样。日本在1910年将朝鲜并吞以后,实行所谓“武断政治”,由直属天皇的总督独揽朝鲜的立法、司法和军政大权。总督声称:“朝鲜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日本宪兵、警察和其他常备武装力量常驻朝鲜,随时可以镇压朝鲜人民的反抗,并通过一些法律完全剥夺了朝鲜人民的自由。而半殖民地在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在财政、外交甚至军事上都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控制,实际上仍然从属于帝国主义。经济上,20世纪初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服从各宗主国的经济需要,各殖民地按分工形成了种植殖民地、工业原料殖民地、商业殖民地等专业殖民地,帝国主义在这些国家可以随意开发矿产、垄断内外贸易、收取各种苛捐杂税,甚至可以随意推行各种劳役,无偿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半殖民地的经济由于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和不平等的竞争,其经济命脉也完全或部分地被帝国主义所掌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和“租借”了中国大片国土,他们在这里强行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特别是通过《辛丑条约》将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负担强加于中国,从而使其操纵了金融财政大权,完全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我国近代历史的经济状况是半殖民地经济的典型写照。

伴随着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掠夺,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也实行着野蛮的文化奴役和民族歧视。奥匈帝国在其统治的捷克、匈牙利等国长期推行德意志化政策,以德语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无情地摧残被统治民族的语言文化。法国在其统治的殖民地内实行的是文化“同化”政策,在语言上强制推行法语教育,“以致于连身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利亚人都不能接受除《古兰经》之外的任何阿拉伯语教育。”19世纪的印度,英国统治者不准印度人进入为英国人专设的旅馆、俱乐部和公园,不准印度人进入军队和官僚机构的高级职位,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日本殖民者在统治朝鲜期间,禁止朝鲜人说朝鲜语,而必须说日本语,在学校不准开朝鲜历史和地理课程,却要接受朝鲜人民是劣等民族,日本对朝鲜有“恩德”等愚民奴化教育,妄图摧毁朝鲜文化,消灭朝鲜民族。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时期,对中国人民实行的也是这种奴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配合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战略,日本帝国主义在其侵占的东南亚国家大肆宣扬“东方”文化(实为日本文化),灌输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存共荣”思想。并规定日语与当地主要语言为官方语言,大力普及日语,由日本教师讲授日本的地理、历史、伦理等各种文化课程。日本的法定节假日成为被占领国的正式节日,日本的昭和皇纪取代了公元纪年,日本的东京时间成为当地的标准时间,举行集会、仪式时人们要向东京皇宫遥拜等。

上述情况说明,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实行了长期、全面的奴役,这些奴役伴随着的民族之间的社会地位、文化和种族上的强烈反差必然深刻地在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认同上反映出来。因为我们已知,认同发生的强弱首先取决于交往各族反差的大小,反差愈大,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的认知愈清晰;同时,也取决于交往各族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冲突愈大,各自的利益感悟愈鲜明,民族意识的发生和增长也愈强烈。所以,殖民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必然强烈地刺激被压迫民族民族认同和民族利益感悟的发生,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意识必然形成。

同类推荐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行销美国30年的经典教材,一本关于“职业谈话”的必备手册。作为人际传播与交往的重要手段,本书对访谈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次着眼于访谈的一般规律(第1章到第4章),从宏观方面对访谈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访谈的基本理论、人际传播过程、提问的设计和应用、访谈构架作了简练深刻的论述。从第五章开始.八种主要访谈类型.包括探查性访谈、调查性访谈、招聘式访谈、面试访谈、绩效访谈、说服访谈、咨询性访谈、医患交谈,都在书中得到了切实而生动的阐释。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韩国中小学教育概述,全力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改方向等。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热门推荐
  • 飘渺神医

    飘渺神医

    吸收他人的寿命占为己用!他上过古今四大美女,杀过西方的吸血鬼帝,抢过无数仙魔宝典,拥有如山的法宝灵丹,天仙地魔都会扔仙桃蛊丹送上,风流不羁的他却拥有无穷的生命!修真曾经是他的梦想,但宿命告诉他,修真不算什么,时间能量才是他的真谛!自远古以来,他便存在!神秘的他来自何方!
  • 心门

    心门

    在美国电视台工作了七年的李乐因为抑郁症的困扰返回故乡,在一年的时间里他需要找回丢失的记忆,打开那一扇被锁上的心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当地电视台做起了临时工,李乐在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适应着相同的工作,渐渐的他发现自己的那道心门有了将要被打开的迹象……都市写实流小说,初到创世的新人新作,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支持和关注!
  • 韩娱之韩流始祖

    韩娱之韩流始祖

    他的演绎生涯,就是我们大韩民国娱乐圈的发展史---《首尔日报》在韩权佑宣布退出娱乐圈之后,在写给韩权佑的专题最后,写下了这一句话。(新人,实在是不会写简介啊——)
  • 欢乐小冤家

    欢乐小冤家

    中美混血儿汤米,来到深圳上学后,不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汤米跟中国的妹妹花小朵又矛盾重重,让他很烦恼,让花小朵也很痛苦。他们战胜了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痛苦,其中还有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中美教育方式的PK与融合,汤米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成长着。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 忠心:甘洒热血铸忠诚

    忠心:甘洒热血铸忠诚

    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忠诚于很多东西,这是毋庸置疑的。忠诚,是一种信仰,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我们之所以保持忠诚,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有目标,是对信仰的不懈追求。忠诚于理想,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忠诚于信念,可以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理由;忠诚于美好的情感,可以享受心绪的宁静祥和。当然,忠诚于贪婪,最终的收场必然不会是阳光灿烂的。一起来翻阅《忠心——甘洒热血铸忠诚》吧!
  • 逃不开的孽缘

    逃不开的孽缘

    最长不过是梦一场,为何我爱的人都要互相伤害,逃不开的爱是顺从还是挣脱!
  • 异世最强过客

    异世最强过客

    一场意外的车祸,一段离奇的故事;究竟是一梦千年,还是千年一梦。究竟该何去何从.一个全新的大陆,一段动人离奇搞笑坎坷,充满悲欢离合的曲折故事,徐徐展开.
  • 孽缘之重头再来

    孽缘之重头再来

    失去,死去。失去了,还不如死去了。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真的就这样失去了吗,我你不想,但是我要怎么样才能找回你,我的爱人…………真的就这样离开了我的世界了吗?如果是真的,那么就让我一个人静静的等待着黎明的来到吧!!就请让我一个,独自进入那传说中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