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15700000045

第45章 书品篇(12)

也许德理的诗多是抒写社会主题,其风格则是激昂、凝重。但,因题旨不一,也有变化。像爱情诗章,既有比类兴喻,委婉曲致,也有直白简明,如泣如诉,但篇幅上多是短制小章,灵动而好读,有些感觉细腻,如风行荷上的柔情。有些短章富有哲理韵味,有如歌词精致。像《心是一棵树》、《假如》等,可以填曲传唱。不过,他的诗作,让我感受最为强烈的是,那数篇大句式、长制作、繁复回折式的政治抒情诗,比如关于《关于会议的若干问题》、《对刑法修改的若干建议》、《某些人的官场经验》、《某些官场一把手》、《废墟边的悼念》、《给真理以自由》等等诗作。他热烈而激情,不拘成法,把一些政治性强的内容纳入诗题,以近于执拗的长篇句式,来抒写社会现象,批判丑恶,描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心态做派,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这类诗,有的近乎马雅可夫式的内涵意蕴,也有郭小川式的排比句式。黄钟鸣大吕,高歌唱大风。在现如今,很少见到这类政治抒情诗了,而德理也许是他以为表达强烈的感受,攻击所非,褒扬所是,只有这种长句式的叙事体,是最为恰当的了。当然,他的这种执著的写作姿态,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可爱,又一方面,多了(有时似乎在故意直白地宣示着什么)、重复了,就容易流于程式化。

如今,诗歌并不被看好。文学不再风光、不再受宠,而诗又将何为?一个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眼下,诗与文学不再是宠儿,也许并非坏事。但对于一个诗歌爱好者,一个业余诗人,这个文学的大环境,于他是生不逢时。但是,作为业余诗人,难得有这份执著的文学之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地体味作者那颗多情的诗心,这就是他的热烈地是其所爱,执著地非其所恨。他并非严整地按诗歌创作的成法,提炼诗的蕴涵,修饰诗的语言,描绘形象。这些都不重要。如果用一句话来为他的诗歌行为作注脚,那就是,德理所要表述的,是社会和人生的责任,尽管他自谦地以“樵言”为笔名。野夫村言,随意为之。也许他并非想要用诗歌来担当什么,但是,他要让诗成为自己人生的心灵记录,个人精神和情感的心理表达。因为,他看重文学,或者说看重诗的童心、良心与爱心的简便叙述方式。无论如何,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和艰难的人世中,文学总可以使人精神得以慰藉,诗总该可以让人变得可爱和可敬。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有过坎坷的追求、艰辛的奋斗,一个曾经爱过的人,更是如此。我想。

2005年末

邓拓生平与文学

在灾难性的“文革”初期,邓拓作为最早的受难者,离开我们已有十五年了。他生前兴趣广泛,博学强记,工诗擅文,“笔走龙蛇”近四十年。在史学、政论、文学和新闻诸多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不幸的十年动乱,一场政治“瘟疫”夺走了他手中的笔。他人当盛年,却匆匆含冤而去,还没有来得及收集整理自己的作品。

1979年邓拓平反后,他的作品出版的有:《邓拓诗词选》、《邓拓散文》、《邓拓书法选》、《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两合著),以及两本早年撰写的历史论著《中国救荒史》和《关于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他作为一个党报总编辑,为报纸宣传撰写的社论、短评等,有的因年月久远而散失,有的因署名不详尚待查清,还有的在“文革”中当做“黑材料”被收缴抄走,付之一炬。

这里,就我们现在收集到的邓拓有关文学方面的著作,并结合他的生平史略,作一些回顾。

“吾儿未冠即能诗”

1912年2月;邓拓出生在福州(原闽侯)市乌石山一个叫第一山房的地方。邓拓的父亲邓鸥予是清朝的最后一科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即1903年)。民国成立后,他在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员,生有五男三女。据邓拓的二姐邓淑彬回忆,邓拓出生时正值清晨时分,旭日刚刚升起;父亲很高兴,给儿子取乳名叫:旭初。后来进学堂改学名为子健。上大学时,他的名字是邓云特。邓拓是他进入了晋察冀边区后取的。

邓拓的童年生活很清苦,一大家人口,全靠父亲微薄的教薪来维持生计。他和哥哥们从小分担家务,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打草拾柴火,有时跑到附近的河塘边,钓小鱼小蟹,捉蟛蜞,到屋前屋后的竹林里挖笋,给家里做菜吃。当教员的父亲对子女们管教严格,规定他们黎明即起,第一功是“晨课”,在这个时间里背诵古诗文。念完早书,还得练习写大字。父亲有时在一旁指点做示范。邓拓用心好学,写大宇时,常常用一枝自己捆扎成的“扫帚笔”蘸着清水在砖头上反复练习,悬肘而作,借以锻炼腕力。直到后来,他在写有关文章时还提到儿时“清水砖头”的悬肘练字法。在全国解放初期,他在给父亲的诗中,还写有“猛忆儿时课读虔”的诗句。

由于父亲的博学,教子有方,在书法上,他让儿子师承前人,训练有素,找来二王、颜、柳、欧、苏各家之体,楷书狂草,不拘一格,让邓拓临摹、鉴赏,还不断以古人“临池”精神激励他,使他学而不辍。这种扎实谨严的儿时训练,使邓拓在书法艺术上很见功底,并奠定了他日后在学业上谨严求实的作风。

上中学后,邓拓开始了大量地阅读文学书籍。高中时他就读的学校分科明细,他上的是文史地系,涉猎了各种文史书籍后,开阔了知识的视野,他除在学校学习之外,课外还进行大量的阅读。家中有个藏书柜,绝大部分是线装书,他下学回来就翻看。“四书”、“五经”、子部、诗集,古典小说,近代文人的作品,他都读,他喜欢屈原、杜甫、苏东坡、陆游等人的诗文,特别是闽籍文人的诗章,更是兴味盎然。后来他常去家附近的书摊上用钱换书看。当时,福州城里一些文人经常组织“诗会”,在一间大庙里摆上一排桌子,点上蜡烛或高香,备有文房四宝,人们吟诵自己即兴写好的诗句,雅兴极盛。因这个活动有时间限制,香尽钟响即交卷,所以又叫“做诗钟”,是延续了老辈传统的一项雅事。邓拓对此颇有兴趣。每逢假日得闲,相约几位学友来到家中,点上香烛,命题赋诗,香烛烧完,判定输赢。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把笔成趣,间或父亲鸥予先生也被吸引过来,参加评点。看到那带稚气童心的诗作,父亲欣然地笑道:“吾儿未冠即能诗”也。这样的锻炼,使邓拓很早就得到了良好的古诗文的修养。

福州城郊有风景秀丽的小西湖,城中的于山有明朝抗倭英雄威继光的古迹,乌石山东面建于唐代的七层乌塔,城西佛经古书的收藏地“西禅寺”,常常是邓拓和同学们游踪所至的地方。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丰富了他们课余假日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崇尚艺术和自然的情致,他们结伴游历于山水之间,写诗作画,从大自然天然妙成的艺术中,得到诗和画的启迪。

邓拓的家在古树森森乌石山,这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不少石刻,为历代文人所作,这些对邓拓的课外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他爱好临帖和写生,对青松和古柏最有兴趣。有一次,他在自制的折扇上,画了青松图并题上“抚孤松而盘桓”的诗句,寄托对艺术和人生的抱负;中学时一次作文课上,他曾以“咏蜂”为题,写诗抒发了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辛劳勤奋的崇敬之情,这是他较早的诗作,邓拓十分珍视它,后来写作《燕山夜话》时还引用过。最使他们流连忘返的是去城外鼓山观摩石刻。鼓山悬崖峭壁上布满了自宋至清各代题吟石刻二百多幅,有民族英雄李纲、文天祥等名人的题刻,汇集了篆、隶、真、草、楷各体书法,美不胜收,吸引着邓拓。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增长了知识,又把一颗艺术和历史的种子,播在年青的邓拓心中。

高中时期,邓拓所在的福州三牧坊福建中学,因北伐军入闽进行了调整,他进入福建省立第一高中。这一时期,社会革命的思潮在福州洪波涌起,随着大革命形势高涨,一些进步的书刊渐渐传入青年学生手中,《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上,宣传社会革命理论的文章是邓拓的思想启蒙老师。这时,他又读了鲁迅、郭沫若以及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等作品。高中的第二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大搞清党运动,搜捕革命者,围剿“赤色”刊物。一次福州军阀王永泉以发现《中国青年》为口实,派军警包围了福建一中,并逮捕了几个学生。这件事对关心时局的邓拓是个很大的震动。

面对着这严酷的现实,邓拓认真地思索一些问题。他和同学傅衣凌、李拓之等人组织了文艺社团,自刻自印过一期刊物《野草》。在这个园地上,他们作诗写文章,发表对时局的见解。动荡突变的社会情势,常常吸引着年青人对一些新的问题进行探索。二十年代后期,邓拓对当时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论战很有兴趣,他找来有关文章进行阅读,有时还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对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他十分留意,曾在福州《国民日报》上写文章发表对时局的看法。除了早年诗词唱和的随意文字外,这是他写作生涯的第一步。正因为他是带着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探索开始写作的,又是在攻读文史地系,这就影响着他思想发展,沿着一条深沉开阔的方向前进,表现出对史学和政论方面的兴趣浓厚来。

“西方有巨人,吾将往从之”

高中毕业后,邓拓考入了上海光华大学。时值1929年秋。由于蒋介石的叛卖革命和陈独秀右倾投降路线的破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大地布满着肃杀郁闷的云霾。在一个秋风萧瑟的下午,父亲从城内雇来一辆人力车,停放在第一山房的路口上,一家人忙着给即将远行的邓拓收拾行装。在夕阳晚照里,家人目送着邓拓远去的车子,把牵挂和祝福,都付于这缓缓前行的车子中。

离开家园,告别亲人,举目前行的路是陌生的。面对着这种境况,邓拓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别家》诗,抒发了当时的心情:“空林方落照,残色染寒枝;血泪斑斑湿,杜鹃夜夜啼。家山何郁郁,白日亦凄凄;忽动壮游志,昂首天柱低。”第一次远行,从诗中看到他心情是复杂深沉的。既表达了种向往和追求,也有对故国家园的忧思。家山何在?天日凄凄,杜鹃啼血,不仅仅是别离家园故土的愁绪感怀,也是对当时肃杀严峻的政治氛围的真实描绘。诗句末尾,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和无畏的气概。诗句工整,寄意深邈,崭露出作者早期古诗词的才华。

邓拓到上海后,入光华大学攻读社会经济学和英文。上海当时是中国现代文学界人才荟萃之地,1928年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文入学者们思想改造的进程。同时,上海出版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这对于勤奋好学而在思想上勇于求索的邓拓,仿佛跨入了一个书海浩瀚的新天地,如同坐拥“书城”。写于1930年《书城》一诗,描绘了当时刻苦攻读的情景:“两间憔悴一儒生,长对青灯亦可惊;不卜文章流海内,莫教诗酒误虚名。得侔前辈追真意,便是今生入世诚;白眼何妨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诗是写给家人的自励:寒窗苦读,追寻前贤,轻薄世俗,不误功名,其时邓拓才十八岁,从诗中看出他的成熟的思想脉络。

1930年初,“左联”在上海成立。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团结联盟,壮大了队伍,开辟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新局面,影响着大批青年学生们。是年六月底,邓拓加入了“社会科学家联盟”,一同加入的还有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等人。同年冬天,十八岁的邓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丁丙根,参加了一些地下活动。1931年初,邓拓为参加转学考试回到福州。他利用这个机会,致力于古典诗章的阅读和研究工作。他经常到乌石山图书馆去看书,对闽籍诗人谢甸男进行了研究,准备写作有关评述文章。

1931年夏天,邓拓回到上海,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当时著名的教授李达、周新民等在该校任教,给邓拓的思想很大启发和教育。这时他在法南区委和南市工委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他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在亭子间里写宣传标语,办壁报,并组织上街游行,开演讲会,造成强大的宣传声势。1932年冬,在纪念广州起义的游行活动中,他不幸被捕,先是押解到南京,后又转到苏州国民党反省院关押,他在狱中身体受到摧残,患了肺病。到1933年秋天,由父亲托人保释出狱。半年多的铁窗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在囚牢里,他以烈士的“题壁诗”(一种写在墙壁上的绝命诗)勉励自己,在碎纸片上写诗寄怀。出狱后他把这些诗手订成册,用明末反清诗人夏完淳著名狱中诗集《南冠草》为自己诗集冠名。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没能看到诗集的原貌,但从残留下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作者忧虑家国惨遭蹂躏:“血迹殷半壁,雷声动一阿”,“大地沉沉寂,人间莽莽迷”。怀念战友,向往战斗:“征侣应无恙,新猷倘可长”,“今朝穷插棘,来日矢披荆”。也有表达了他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铁窗风雨急,引吭且狂歌”,“万众摧枯朽,神州定铲平”……出狱后不久,他立即投入了当时开展的思想文化界的关于科学观和批判叶青、张东荪的讨论。1933年10月,他在上海出版的《新中华》半月刊上,以云特的笔名发表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对张东荪批判辩证法、攻击马克思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地批驳,是他最早的论辩文字,时年邓拓才二十二岁,显露了年轻作者的思想朝气。

1933年冬,驻守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率领下,成立了人民政府,公开反蒋抗日。这时,邓拓已得释回到福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文化委员会的工作,并改名为邓拓洲。第二年一月,由于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内外夹攻,福建人民政府终因寡不敌众,“闽变”失败,邓拓匿迹在家读书。他曾致力于把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张际亮(字亨甫)的诗作研究,整理收集了一些资料。与此同时,他对开始于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以及史学和经济问题的论争十分关注。这对于日后他撰写有关文章做了先期的资料准备工作。

1934年秋,邓拓从上海到了开封,大哥伯宇在开封为他找到了一个中学教书的职业。在上海,邓拓还没有念完大学,来到开封后,他一面在中学任教,一面去河南大学旁听。当时的开封,救亡活动已逐渐展开,邓拓积极参加了活动。这一时期,他结合一些实践,思考一些政治经济和国际问题,重新研读了中国历史书籍,并写文章参加了当时十分活跃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和“中国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他在《新世纪》《时代论坛》《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等刊物上,先后多次以邓云特的署名发表了历史论文。五十年代,这些论文结集为《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出版。参加这样的论争,促使邓拓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磨砺了他的思想,逐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研究学术问题,使他的写作和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类推荐
  •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不敢说是诗,只因为生命的音符,在时空里跳荡,偶尔捉几只,铺排在平面上,就成了这,似连似断的长短句,空灵的真实,意象延绵嘈嘈急雨,韵律源于天地,智慧敲击宇宙的秘密,情,融化在阳光里,携心灵共振,是恒久的魅力。
  • 江南词典

    江南词典

    如果将江南看成是一首诗,这至少会得到杜甫、白居易、张若虚、杜牧、柳永、苏东坡等一流诗人的支持。同样,在张继、寒山等一些次要诗人的作品中,江南也还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我相信江南就是由这些诗人用一些特定的语言发明出来的。这个可以触摸的江南大抵由以下的语词构成:塔、杏花、春雨、满月、杨柳、旧桥、寺院、石板弄、木格子花窗……当然还有少不了碧绿的水。这是一个名词的江南,她完全可能是一次语词的盛宴。
  •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是史小溪的散文作品集。作者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机电系,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为陕西省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最后的民谣》收录了《信天游浸泡的陕北 》、《高原和她最后的民谣》、《乡村的忧伤叙述》、《大地有光》、《 捍卫人的价值》、《旷世的西部高地》等作品。
  • 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

    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

    《红楼读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以一名记者在荣、宁国府和大观园中采访的口吻,借着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访谈对话,让她们自己说出关于其自身的一些争议和未解之谜。在交谈中,还使她们道出对红楼梦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世事人情的感悟等,其中更包含了为人处世、经营管理、官场权谋、道学伦理、爱情真谛、生活艺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智慧精华,可谓是自《红楼梦》成书以来,独具风格与才情的一本好书。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热门推荐
  • 秦陵地宫

    秦陵地宫

    几个人以盗墓的方式进入秦始皇陵,你可能说我是痴人说梦,如果我告诉你,利用着最超前最尖端的科技支持和掌握了秦陵的秘密的话,就能有震惊世界和考古界的结果,你还不相信吗,下面就向你全面地展现一个世界上最大、最神秘的地下宫殿。
  • 东亚帝国在起

    东亚帝国在起

    权势,美女,称霸爽文。喜欢碾压,铁血的看看,学究慎入。21世纪普通宅男穿越过去到了明末时期的台湾。看他如何与西班牙荷兰殖民者抗争,在微末中成长,横扫东南亚统一中国,最后称霸世界。获得至高权势和各色美女。
  • 心劫

    心劫

    杨珂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却偏偏遇到了沈赫钧。情丝缠绕,百转千回……一步步的走入情渊之中,才发觉,前无出路,后无退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总裁的贴身狂龙

    女总裁的贴身狂龙

    出狱兵王,化身保安,为救妹妹,和女总裁斗智斗勇。可女明星、极品警花、学生妹的乱入,让他头痛不已。姐姐妹妹们,我今天真的不方便!各种二代要踩我?老子踹爆你们的卵蛋!各种武学门派要干我?老子废了你们的武功!各种美女要扑我?好吧,快——上——来!不要怂,就是干!我是叶辰,我为自己代言!
  • 夏默秋蹙

    夏默秋蹙

    青春,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件挥之不去的东西,在我还没有察觉之时,它如期而至,并且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会想尽办法来构筑一个属于我的时代。但我知道,我是被骗了,这所谓的我的时代并不属于我。我的青春被葬送了,成了我道不出名来的时代的祭品,没有什么夸张绚烂的仪式,就这么一声不响的祭送了。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因斯坦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因斯坦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宋晓晓天真浪漫的生活

    宋晓晓天真浪漫的生活

    这篇文章谨先即将来临的二十四岁青春,也献给同样年华的童鞋。宋晓晓,闷骚女,24岁,青春美少女,本科,无业,无配偶,上有二老,中有一姐一弟,下无小。晓晓从懵懵懂懂到大学毕业,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识破天机,是大多数人都经历的平凡事情。从中了解到在不同阶段,晓晓对朋友的认识,对亲人的认识,对路人甲的认识,对学习的认识,对工作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对性爱的认识。
  • 影响你一生的选择与放弃

    影响你一生的选择与放弃

    本书通过把握好人生的脉博、选择生活读懂生活、在奋斗中选择你的希望、放弃你心中的垃圾等五个部分,阐述“人生处处充满选择与放弃,懂得如何取舍是成功的关键”。
  • 重生之至尊庶女倾绝天下

    重生之至尊庶女倾绝天下

    她是安靖王府的庶三小姐,因听信奸人谗言而替自己嫡姐代嫁费懦皇子。新婚之夜,他将她深拥入怀,承诺,只要自己登上大位,她必是他的皇后,且一辈子都待她不离不弃。十年以来,她倾尽全力为他赴汤蹈火,仅是为了助他登上大位,以实现当初许下的承诺,却不料,为他十年以来含辛茹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自己另嫁他人的姐姐成为了他的皇后。直到至死的前一刻,她才明白,什么贤良淑德的嫡母,什么温柔可亲的长姐,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原来一直都只有她是个笨蛋,为别人制砖铺路最后惨死至悲。这让她怎能甘心,在死前,她狂吼暴怒:“你们这些奸诈小人,我秦寄薇死后愿为厉鬼,诅咒你们生生世世不得好死!”老天开眼,让她一朝重生,回到了十二岁那年…
  • 凯玺源和筱栎瑶

    凯玺源和筱栎瑶

    因演唱会而开始,因缘而聚齐,因时间而分离,因梦而加入,因规矩而散,因绯闻而成名。这一切的一切,是命运还是安排?没人能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念念不忘?是什么让她们不会甘心?这一切,有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