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15700000007

第7章 人情篇(7)

不知晓声是否如叶楠老说的那样什么都有办法,但是在文学创作上他是多面手。他的小说自八十年代初、新时期开始,以众多知青小说而文名远播,他在电影、电视,以及纪实文学创作中,也是多面出击,他的散文虽写过往生活,有亲情的如父爱母爱,以现实性和思想性见长。他的随笔杂感,直面现实触及时弊,有时对体制上的弊端,人文精神的缺失,都给以坚决针砭,而且,也为一些民生问题呐喊,为底层人的状态鼓呼。他对文人的虚假、沉湎自我自恋,有严厉而坚执的批评。为此,他的直率,也让有些人不快。他在《人生真相》《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和《梁晓声语录》等中,论及思想、爱情、友谊,对生活中假恶丑,以及人性的偏失,进行发言。有时不顾情面,好像一个文学愤青的激昂,而自己大快胸臆,活脱出一个坦率不做作的梁晓声。我想,他从《今夜有暴风雪》、《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泯灭》再到散文、随笔,他的文学轨迹由青春的祭奠,到现实的呼唤,再对于民生的关注,时有呼啸奋进。他是一个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激昂不失赤诚、本真的人。

不知是否因为他多在沉思和思考之故,晓声是一个不太爱说笑的人,有时,不苟言笑,矜持得有点木讷,这或可为保持着对社会人世一种有利的观察方式吧。

让我惊异的是,他二三年前,还不用手机,也不用电脑。在现代化技术汹汹之势下,他有老僧入定的淡然,保有原始状态的写作和交往,在文人中,特别是中青年小说家中不多见。可是,他却开了博客,我不知他是如何把文字传上博客的。即使我等用电脑多年,也不习惯这博客方式。以这样一个现代信息的平台与社会交往,这不是作家们都能做到的,无疑,可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的手书,是较为规范的那种。新时期以来出道的小说家们,虽也有书写较为劲道有样的,但不客气地说,多半是没有太多手书练习而急速成名后,在写字方面先天不足,尤其是年轻一点的。当然,时间也许会助他们成功。梁晓声不是这样,他的字是有格有体的,硬朗而流丽也练达,自成体格,一张那个时期商店常见的信纸上,他写来是好看有样的。十多年前,文人们雅集,还不太时兴会前会后写字画画,可是,那么多的作家朋友,书法上也算精进有为,像梁兄这样子的,直接可以在书法上独当一面的,我想,经过这多少年的研习,其书艺会更为可观。

关于散文,梁晓声认为:

文如其人——于小说未必,于散文定然。散文是最近性情的一种文体。散文最是一面镜子,最能映出为文者的形状……于狭义言之,散文常能代表文学的一种“质”,于广义而言,散文常能代表文化的一种“魂”——一个时期刊发着怎样的散文,印证一个时代的糜朴之痕……

我个人喜欢魂清质朴的散文……可惜这样的散文如今不多……散文尤其需要为文者有文人的性情、心智和灵魂——目前,中国之文人普遍缺的是这个。结果我们在散文的海中却难觅散文了……

性情、心智和灵魂,这是个高标格的要求,梁兄言简意赅,直点穴位。

“三刘”再说

“三刘”,是三位刘姓小说家,即刘恒、刘震云、刘庆邦是也。

“三刘”之说,是十六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三刘”小说》(发表于《作家》1993年)中,对当时正走红的他们以此名之。“小说”者,稍稍说说之谓,或理解为说三人的小说。他们三位同在北京,在写实一路,小说风格有些相近,其出道时间也大致相同,我就此打包捆绑,好像还得到了认可。

其实,散文方面,“三刘”好像不着意经营,或者说不太突出。“三刘”的散文,一如他们的小说,在文气文风上,各不相同。刘恒的锐利,震云的俏皮,庆邦的温润。收入本书中的分别是,刘恒的《立誓做个严父》《火炕》;刘震云的《轮船》《童年读书》;刘庆邦的《儿子是什么》。

他们散文有相同的题旨,描写的是亲情和家事,也有过往的经历和记忆。这是散文的传统路子。不同的是,刘恒的语言实沉而锐利,有板有眼的,不乏小幽默;刘震云的简洁叙述,刘庆邦的温婉表达。他们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亲情,尤其是儿子的描述。有意思的是,刘恒的散文《火炕》开篇,说到约他作文的就是刘震云,他在任职的农民日报开了专栏,约请各个名家写稿。

我在当年的《“三刘”小说》中,已谈及了与他们的交往。几乎也是差不多的时间,也是在他们即将走红的当儿,与三人渐渐熟识起来。遗憾的是,当年“三刘”为编散文选给我的信,仅存刘震云的一封。

为了统一,我从刘恒和刘庆邦其他的信件中,找出两信,展示三位小说家的字迹书法,也说及到他们的文学或文学的往事。

刘恒的信是在1991年2月写的,早于这批作家的书信,这是一封控诉而愤怒的文字,起因是副刊转载某报一篇文章,不点名批判他的电影《菊豆》,获得国际提名奖,说“那里面有通奸,有谋害,有少年儿童的精神分裂,有中国形形色色的愚昧与落后,有放在任何年代都可以存在的时空……床上动作,谋夫通奸,把诸如女人小脚之类视为家珍,奉献到国际上任人玩味与品评,是对中华民族的丑化与污蔑”……虽未指明,也可看出是说刘恒由小说《伏羲》改编、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大帽子,上纲上线,这架势,刘恒兄如何承当得了。他当时就住在报社大院宿舍,常到我那儿,不由分说,刘兄激愤难平,写有三大张纸,连同剪报,趁我不在,留我办公室:“请向有关人士口头表达《伏》作者之不满,并同时表达他作为一个顺民的无奈”,刘恒说。当然,毕竟那是文艺高压期,阴云如磐,毕竟我也无能为力,“我也不想与该作者论短长,因我有更有意义的事需要做。”他也自嘲,“你我就当此事是个玩笑吧”。还在信尾“摘录影片俗语”——一句外国电影尽人知晓的口号,说是“与君同乐”,气愤之余也相当无奈。

实话说,多次看他这封信,我犹豫再三,这里还是隐其内容,不是为他讳,如今这位文坛大腕,贵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名家,这信的内容,极有保存意义,那就留着以后再找合适方式披露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狗血淋头”(刘恒信中的语句)的批判,随着政治清明,已成为荒唐的过往,而如今的他,成为好多主流电影,如《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铁人》等,还有话剧歌剧的原创者,好评如潮,在主流评奖中屡有斩获。如果说,那个批判风波,对于他有什么影响的话,只是,激励了他,也有如司马大师的隐忍韧性,十年生聚,终有所获,是他自谓的“更有意义的事”的成就。

后来,我们见面也偶有提及,但却没有影响他的创作。两年后,他应我之约自荐了两文,于5月29日专写有千五百余字的《难见辣笔》一文,感叹散文的境遇,也是对文学现状的思考,这里摘录如下,可窥其刘氏风味:

……

不出老例,一样东西万一时髦,便勾得众人纷纷凑过去。几年来的文坛,先是虚构的文字发虚,让看客们读着倍感虚妄,索性弃之不顾。随后是纪实的文字不实,无论甜言蜜语,更无论慷慨陈词,都散发着可疑的铜臭气……曾经浩浩荡荡的文坛,遭了时代和大众的白眼,几乎溃不成军,横竖是打不起精神来了,文学的冬天除了冷,还是冷,却独独热了散文……

米饭上来先不吃,先要数米粒,研究它是怎么来的,哪儿来的,不弄得大家饿着肚子吵起来,绝不罢休!所谓散文,是摆定了的东西,因而也是熟透了的东西,吃就是了。一个人坐下来写散文且自我感觉不错的人,没有读过散文,我不信。既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喋喋不休地说些“形散神不散”之类的话,有什么用!真能救命的,只有笔,只有笔力,还有便是天数了——这是一切文章和一切文人永难逃脱的宿命。

散文热起来,是因为真切,能测出一星半点深藏腹底的念头,昏话和淡话听多了也说多了,谁都乏味……此外,这文体适合锻炼文字,使文人们易于彼此较量……

散文少见辣笔,常想是为什么?想不出。有人恨不见屈原,恨不见鲁迅以此归咎于当代文人无骨。殊不知,他们并非无骨,他们中太好面子……

有意思的是,五六年前吧,他的《张思德》影片走红,我们单位的政工部门力邀主创人员来大院为职工放映,开映前请他上台讲了话,陪他去会场的我,看他那镇定的目光,却不免心里琢磨: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他不会不记起那十多年前的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听他讲话看他电影的人中,有几人会知道眼前的这位作家,曾经被当做“罪人”遭到讨伐?世事如棋,今是昨非。我欣然,也惑然。

再看他的书写。刘恒是我见过的作家中,以最原始的工具写作的,一是他当年用的是人们不太用的蘸水笔,写一下,再点一下墨,这恐怕已绝迹的东西,是他当年的最爱;二是在一个普通的大32开的日记本上,简陋的书写工具,他驰骋纵横,笔走龙蛇,成为一代小说或影视的高手。多年后,他还是不用电脑。用这类墨水笔,他的字粗大圆实,多是没有笔锋断尾的笔,这不经意间也形成了风格。

现存的刘震云来信,是1993年5月4日的,他写道:

必胜兄:

遵嘱将三篇散文和一篇谈散文的文字寄上,不知合您的要求否,如不符,请扔掉就是。即祝安好。

震云5.4

与刘恒不同,刘震云的字写得较大众化,当然还算是流畅俊逸的。他早就以电脑写作,电脑用得十分熟练,算是“维新派”。他是较早有车的作家,汽车档次与时俱进,先吉普又轿车。那时,他好像还是开富康车,我们同去开一个会还是有个什么活动,他说顺路来接我,自愿当回司机。在我附近一个商店对面,他以惯用的客气来迎接你,真像是一个司机似的让你不知自己是何身份。这就是刘震云,会调动气氛,让谦恭变成客气,让客气成为正常。你反而觉得就这样子也好。他也是个“复古派”,爱好看起来像是唐装又不像是唐装的衣服,在我少见的几次见面中,他这身打扮也有点俏皮的。最近一次是2006年,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快开始前,大厅里见到铁凝和他先后走来,我抓拍了几张他们的合影,与刚当主席的铁凝优雅而鲜亮的衣着不同,他的一身黑衣,而且是老年对襟式的,活像一个五四青年装束,配上一头长发,稍土点却也很酷。这是我们最近的一次会面。想起来,他已经少有散文随笔的文字问世,在影视方面,他不时地会调动影视迷们的情绪,而文学的事,好像倒成了他的副业。所以,他多年前的这篇关于散文的感言《我对散文有点发怵》,就很珍贵的了。他说:

我不会写散文。我对散文有些发怵。因为相对其他文字来讲,散文与人最直接,人与散文最坦白、最真诚,要心甘情愿地给它献上一束红玫瑰。而这对于东方人,恰恰是最困难的。我也见过许多束玫瑰,这些玫瑰的枝叶大部分枯萎变形、养分不足,且下边一般不带泥土和滋养它的粪便。玫瑰与捧着玫瑰的人,都像影子,而不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东西。别人是这样,我想当我面对粪便和玫瑰时,我肯定不会比别人好到哪里去。所以,我对它敬而远之。

“三刘“中的刘庆邦,年岁稍长些,而字迹却秀气、清丽,年轻人的笔体。倒也是因了字如其人之说,他的温和派的书写,有如他的为人,不急火,不张狂。与他交往,包括读他小说的感受,我在那篇《“三刘”小说》一文中写有。这多年,与他还时有见面,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刘庆邦温和中有坚毅,委婉中有执拗、坚持。每见他,无论是什么会上,即便庄重北京的大会堂里,还是出差到外地,发达的南方东莞,老工业地带的沈阳,他从来就是一个军用挎包走天下,随身跟,在大会上有人可能是电脑一摆,而他却多是绿军包上肩,很见个性的。大概从我认识二十多年始,这习惯依然,真不知他老兄这个坚持,是什么理由。有时我想,真是难为他啊。且不说,这个包现在还从哪里能找到,也不说这也装不了多少东西,还有长年如此,洗涤什么,多不容易。即是有好多条理由说它好用好带什么,但按常理常情,似乎不可思议。如此的不弃不离,像对待恋人,也就是他刘庆邦。有时看他这一细节,真想约他写一篇文章,那将是很有意思的。

他的性格是柔软的坚硬,比如,玩扑克,有两次会议后他召集大家,我不太爱这些,天性愚钝,被拉上架,可后来愚钝竟能小赢,他却很当真,虽不是输不起,也不是要面子,是他的执著,和对一件事的认真。这样子的性格,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改变自己的。

有了这韧性,他的创作日益精进成熟,九十年代以来,成为短篇小说的高手,似有共识。当年,我们约他的散文时,他说没有像样的,出于友情,出于他对文学的态度,专门赶写了两篇。这在书的后记中我有提及。对散文,他认为,是作者交出的心灵,所以,他说《逃不过的散文》:

作者写小说,可以写得云山雾罩,扑朔迷离。人们看完一篇小说,可能连作者的影子也抓不到。散文就不同了,作者交出一篇散文,同时把作者心灵的缰绳也交了出去。人们看罢一篇散文,等于顺便把作者也牵出来遛了一遭。换个比方,作者是一只兔子,各种文体是一道道网,兔子逃过了小说,逃过了报告文学,逃过了……可一到散文这道网前,就逃不脱了。

……

我不大写散文,是因为对散文这种文体太看重。不得不写一篇,也写得诚惶诚恐,生怕对这种重大的文体有半点不恭。

周到的铁凝

写下这小题,有点拿不准,现在,已任职近四年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我这样定义她的信函,合适吗?如不妥也算聊备一说吧!

周到,是周全而到位。从铁凝给我的信中,看出她的这种礼数。她在收到我的约稿信后,也算较早,大约半个多月就回信了,一笔流利而见棱见角的字,排列的齐整,尤其是她的签名,有点艺术讲究的。她写道:

王必胜同志:

春天好!几封来信均收到。前些时赵立山从北京回来,他转达了你的问候和约稿之事。

遵嘱,寄上两篇散文,“我的散文观”我选用了散文集的一篇自序,因为这自序实际谈的也就是我的散文观。三篇东西一并寄你,请收。

欢迎有机会来石家庄做客。

祝愉快

铁凝93.3.26

其实,我的这篇记忆文字,以时间为序,按当年来信早晚排列。而铁凝是个例外,我这里拿铁主席殿后,纯粹是一个写作技巧。

说她的周到,从信的抬头就可以看出,称我全名并同志,这称谓在这批写信的年轻人中,再无他人。像何士光先生也是不太熟没交往过的,他也以常见的先生之称。而铁凝有一两次的见面,为礼数起见,以此称谓,表示了必要的客气和尊重,甚至有点严肃的。在文坛圈内,作家们即使是贤士淑女,也多性情中人,这样客气和讲究,多是在不太熟悉的朋友间。而铁凝的注重礼数周全严谨,约略可见。

她在信中,提到的赵立山也是小说家,当时在《河北文学》当编辑,他们同事也较熟,常来北京公干。立山是个热情张扬的人,每到北京,抽空就来我这里,为了这本书,我请他几次带口信给铁凝,约稿问候。

同类推荐
  •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本书收录了2007年在中国兰州召开的“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几十篇论文。论文主要围绕“中外文化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就“生态与关怀——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与西部文化发展”、“交流与过滤——中西文化镜像中的西部文学与异域文明”、“挑战与机遇——中国西部地域作家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格局”等议题进行了集中交流与深入研讨。主要关注: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生态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关怀、生态文学的文本分析、关于西部的文化关怀与生态关怀等问题。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组织与公共突发事件、SARS期间的中国NGO、农村公共卫生中的NGO、社会性别与社区健康促进等。
热门推荐
  •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的豆蔻年华是女孩们含苞欲放、亭亭玉立的美丽年龄,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习惯基本上形成于这个阶段,所以,女孩们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她未来的前途。本书采撷了伟人、名人在成长和成才历程中的小故事,收录了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发人深省的现实生活故事,让女孩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学习和养成好习惯。
  • 妃常抢手:邪王的绝世宠妃

    妃常抢手:邪王的绝世宠妃

    她,一朝穿越,成了她。病秧子?体弱多病?看她如何扭转乾坤。世间的繁华,终扰了她的心,遇上他,不知是福是祸?他,云翊皇朝皇子,冷酷无情霸道,不能于其争锋,又传,他杀戮成性,世人避之不及,却独独对她宠爱有加。既然控制不了自己的心,那就顺其自然。他如天上的谪仙,可远观而不可亲也。他似危险的罂粟,美艳,妖娆,亦毒。他,冷静而又沉默,默默的守护着她,他的付出让人心疼。今生何德何能,能让她遇上他们。一次强者的聚居,她该如何应对。【宠文外加美男】
  • 阴人勿扰

    阴人勿扰

    傻子娶得新媳妇儿真好看,死了之后,为了看个明白,我们不惜挖坟掘墓。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汉途

    汉途

    但凡穿越,无不是将历史逆流,用特别的手法去演绎一段生活在历史的朝代却不改变历史的时代。但那种架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既‘架空’,就应该有新的尝试。我不保证我的尝试会成功,或者是本书扑的一塌糊涂,但是我觉得必须去改变架空,改变传统,在不违反历史潜规则的同时将故事的空间拓宽、改变、发展,那样才能给读者意想不到的结尾。比如说,初始的架空历史类小说应该是黄易大师的寻秦,的确风靡一时,成为架空类的祖师。但是想想,如果我们读者看书一看这段故事就知道了历史的结尾,似乎没有什么劲头。所以,我要改变,改变的同时在为自己的大胆祝福。阿门!我可以失败,但是小说的思路一定要无限扩充,读者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 屠仙少年

    屠仙少年

    是培养还是算计?是关键还是棋子?各种奇遇是运气还是暗藏玄机?成长中,韩风被各路神仙围追堵截,他只能一路屠仙!不管你是哪路神仙,挡我者,屠!算计我者,屠!!····本书将和你一起走进一段热血沸腾的修真岁月!跳跃的数据是作者码字的动力,尤其是新人,哪怕是看到多出一个点击也会动力倍增,感谢您的光临,来了希望您能留下一个宝贵的痕迹,一个点击或者一个收藏亦或是一张推荐票一个评论,大叔感激不尽!!
  • 冒名狂少在都市

    冒名狂少在都市

    只不过接了个任务,凭嘛让我当孙子?三十年前的约战?管我毛事!啥米,有美女?警花,大家闺秀,女忍者,小秘书,女总裁,黑道大姐大,小萝莉……丫的,这个任务谁敢跟我抢?三十年前的约战谁敢不让我去?
  • 唐宫美人夺天下:武媚娘传

    唐宫美人夺天下:武媚娘传

    为救初恋李牧,14岁的少女武如意入宫,在净初池畔畔遭遇当朝天子李世民,武如意的一句话竟改变了李家王朝的江山,从此她成了霍乱宫闱的妖女。死亡、酷刑笼罩着她,疏离、谎言包裹着她。她被赐名武媚娘,一步步在宫中行走,韦妃的残酷、杨妃的伪善、徐慧的背叛、长孙无忌的忌惮、李世民的选择……这一切差点将她逼上绝路。和当朝天子分分合合的虐恋让她明白爱情不能保护自己,要活下去,唯有权力,从此,她走上了不归路。但她忘了,身边还有一个守护她多年的李治。再次遭遇爱情,如今,要在江山和真爱中做出选择的是她自己,武媚娘该何去何从!
  • 悠游幽蓝

    悠游幽蓝

    森林一族的孤儿蓝,无意中救了被人类研究的同族垠。不想他竟会读心术!逃跑不成又遇上苏醒的魔族女王,她竟不听老人言,不避不躲,一剑在手,魔族又如何?欢迎大家阅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 蓝河世纪

    蓝河世纪

    这是一个充满着冰冷的大陆,在这里,同情是一种废弃品;奢望是一种没用的情绪。人们每天最期待的一件事,我还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