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6100000001

第1章 幼少年时代

1844年10月25日凌晨,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洛肯镇,一个小男孩呱呱堕地了,这个小男孩是卡尔夫妇婚后的第一个儿子。看到他可爱的脸蛋和圆滚滚的四肢,夫妇俩心中充满了喜悦。

卡尔是路德派虔诚的教徒,就在离家不远的教区当牧师,在当牧师之前,他曾经在阿腾堡住过几年,在那里他是一个家庭教师,负责四位公主的教育。这四位公主是赫赫有名的汉诺威皇后、康士坦丁女大公爵、奥登堡女大公爵和泰莱莎公主。他尽心尽现地教育她们,她们对他也深怀敬意。

卡尔的祖先是波兰贵族,但他本人却受到德国文化的熏陶,他不仅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在政治上也非常忠诚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并得到了国王的信任。他被指派到萨克森州的洛肯镇去做一名乡村牧师,在就职前,他从国王那里得到了一笔钱,作为在洛肯镇时的生活费用。这笔钱数目还算比较大,所以他搬到洛肯后,经济上从未出现过困难。卡尔的妻子名叫法兰斯卡,是一位典型的德国人。她性格温柔、和善、慈祥,而且非常能干。也许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卡尔夫妇儿子出生的日子正好是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日。他们为儿子出生在举国为国王欢腾喜庆的日子感到吃惊和兴奋,于是他们就给孩子冠上了霍吞索伦王朝弗里德里希·威廉这个名字,这个孩子就是我们书中的主人公,日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尼采的父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人,他对尼采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希望和爱。父亲非常热爱音乐,常常即兴弹奏钢琴,使年幼的尼采受到极大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尼采也开始爱好起音乐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不断浓厚了。

不幸的是,尼采接受父亲的爱总共还不满五年,由于文弱、多病,他父亲在1849年7月死于脑软化症,当时年仅33岁。几个月后,尼采刚满两岁的弟弟约瑟夫又夭折了。亲人接连不断的去世,使尼采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摧残,他犹如一棵刚刚吐芽的小苗,还没有充分地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就感受到了人世的凄惨和无奈。从此他幼年的平静生活被打乱了,他本来就脆弱的心变得更加敏感、忧伤,这也铸成了他日后抑郁寡欢的性格。后来他曾自己回忆道:“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最真实的快乐。一场雷雨时常会给我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满天轰鸣的雷声和闪亮的电光更增添了我对上帝的敬畏。”

父亲死后的第二年,在祖母奥德姆丝的帮助和支持下,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到瑙姆堡,去和祖母和两位姑母住在一起。要离开自己生活了6年的洛肯镇,尼采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恋恋不舍。在他14岁时写的自传里,他这样描绘迁居时的心情:“忧郁的晚涛钟声传到前厅,夜色笼罩大地,天空一轮明月,繁星闪烁,我久久不能入睡,夜半时分,悄悄走到院子里,这里停着许多满载的大车,车夫们朦胧的脸庞在小屋里隐约闪现,我简直不相信要去另一个地方安家。这里,我曾品尝过欢乐和痛苦;这里,安葬着父亲和小弟;这里,居民们始终和睦亲切相处,离开这个村庄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天朦朦亮,大车穿过乡间大道,把我们运往瑙姆堡,我们将在那里安家,别了!别了!亲爱的父宅!”

在瑙姆堡,尼采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读完了小学和文科中学(相当于初级中学)。在读小学的时候,尼采可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举止文雅端正,从不做冒失无礼的举动。有一次放学后,尼采正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天空中突然阴云密布,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小伙伴们都发疯似地朝家里狂奔,但是尼采却仍然不紧不慢地走着,他用帽子遮盖着写字用的书写板,又把自己心爱的小手绢盖在上面,生怕雨水淋湿了写字板……回到家里,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不赶快跑回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的尼采一本正经地说:“妈妈,学校的校规说,在离开学校时,孩子们不得在街上乱奔乱窜,他们必须安静地、举止文雅地走回家中。”小尼采的这番话弄得妈妈哭笑不得。

少年时,尼采的身体很孱弱,经常生病,眼睛又近视,更可怕的是,他小小年纪,却经常莫名其妙地头痛,母亲常用冷敷和淋浴的方法给他治疗,让他少一些痛苦。有时,母亲带着小尼采到野外去散步,让他在大自然的清新环境中忘掉头痛。

在学校里,他性情孤僻,很少与人交往。除了偶尔和性格开朗的妹妹伊莉莎白做游戏、溜冰、游泳外,他几乎没有和别的小伙伴尽情地玩耍过几次。在他以后出版的自传《瞧!这个人》中,他曾对自己的孤僻进行了解释,他说自己有“一种完全不可思议的清洁本能”,这种本能使他“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些隐秘在许多人性深处看不见的污秽”,正因为这种清洁感使他难以容忍一般人,这给他与人的交往带来了许多障碍。平常的时候,他总是躲开同学们,抱着一本厚厚的《圣经》独自阅读,并且瞑思苦想,其神情活像教堂里的耶稣,因此同学们在背后都称他为“小牧师”。

虽然尼采的性格不合群,但是他的头脑相当聪颖,学习成绩很好,做事也很有主见,除此之外,他对诗歌和音乐也情有独钟,并表现出了令人称羡的天赋和才华。他在10岁时,便爆发出了创作诗歌的强烈愿望。在这一年里,他一共写了50首诗,还作了一曲圣歌。他自己在后来曾回忆说,14岁那年,他已经有过三次写诗的高峰期,这些诗歌总体上都带有一种浓厚的忧郁成分,这其中有不少诗是对故乡和父亲的追念、对孤独的歌颂。由于尼采从小已习惯了乡村的宁静生活,所以他并不适应小城瑙姆堡的窄小街道和嘈杂的人群,他总是思念着童年时的阳光、鱼塘和草坪,希望回到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去。他在一首《回乡》诗中这样写道:“我凭吊父亲的坟墓,/哭了许久的时光。/许多凄苦的眼泪,/流下来滴在冢上。/在我尊重的老家里,/我觉得寂寞而伤恸,/因此我常常出去走往阴暗的林中。”在读中学时,尼采还构思过一部题为《死亡与毁灭》的中篇小说,这说明死亡和悲观主义在他幼小的生命中早已播下了种子,从那时候起,他敏感的心灵就对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朦胧的忧思。

此外,少年时代的尼采对音乐一直非常热爱,这种热爱一直伴随到他去世。尼采对音乐的热爱主要是早年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在瑙姆堡上小学时,母亲还带他去结识了一些当地的音乐家,他们的学识和才华使小尼采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在他11岁时,母亲专门为他买了一架钢琴,并请了当地最好的女钢琴家亲自来教尼采演奏。所有这些,都为尼采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音乐后来成了尼采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

尼采喜欢的音乐家主要有:莫扎特、海顿、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贝多芬、巴赫、亨德尔和比才,其中他最崇拜也最迷恋的音乐家是瓦格纳,他把瓦格纳视为心灵的知音,虽然他最后与瓦格纳的关系因思想观念的分歧而导致决裂,但是瓦格纳的音乐确实使尼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点,并对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使他有信心和勇气向孤寂的生活大胆挑战,奋力拼搏。

尼采还谱写过不少曲谱,并对自己的音乐作品倍加欣赏,在他精神失常前夕,他还自称自己是一个老音乐家,并希望他谱写的一首管弦乐合唱曲《赞美生活》能够传世,以此作为人们对他的永久纪念。

除了对诗歌和音乐特别喜欢外,少年时的尼采还很喜欢画画,他喜欢别出心裁地用各种颜色构成多种图案,然后对着这些图画自我欣赏,似乎他画画不是为了表现什么,而只是一种寄托或发泄,后来当他进入普夫达学校后,由于功课太繁杂,他对绘画的兴趣才慢慢淡化了。

总之,少年时代的尼采是一位沉静而多才的孩子,他幼年的性格和爱好对他以后的哲学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这一点,他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威廉·宾德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威廉·宾德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总结少年尼采的:“他基本的特点是忧郁。从童年时起他就喜欢独处和深思,他心地善良而深沉。虽然还是个孩子,他当时就已经在思考许多大多数与他同龄的孩子们从不去注意的问题了。他从不做任何未经思考过的事情,而且不论他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理由。此外,谦虚和知恩也是他的两个主要特点。”

同类推荐
  •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他为人类的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不乖
  • 李贺之后再无校草

    李贺之后再无校草

    这本书写的是我遐想中的一个女孩儿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李贺的时光,那时他还叫李贺。
  • 破天神印:逆仙传

    破天神印:逆仙传

    身世坎坷,富家子弟却沦为一介村夫。历经磨难,落魄少年却得到诸多奇遇。走南闯北,坚强男儿却为爱为情所困。上天入地,傻帽汉子却又能敢作敢当。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无数次的化险为夷,为了家,为了情,为了长生,为了他心中的执念,他只能一次次去直面所有不公,或喜或悲,或笑或怒,踏上自己的一生孤独却又不寂寞的旅途。“自古修士欲破天,奈何天地未封神。”——叶言。
  • 中国队长

    中国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德国科学家伯尔曼流落到中国,与国民政府合作,进行超能血清研究,郭云作为被俘的红军士兵,和许多俘虏一样被选作试验者,最终超能血清在郭云身上试验成功。六十年后,一艘中国北极考察船,发现了冰块中的郭云,送到第七局解冻。极限体能,最强搏击,卓越的指挥才能。他叫郭云,中国版的美国队长。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鬼夫大人缠上身

    鬼夫大人缠上身

    我不过就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为了救人,却没想到被一只男鬼缠上身。他喊我娘子,吸我精气,日日夜夜缠着我。他逼着我拜堂成亲,告诉我,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死方休。从此后,那双冰冷的手夜夜在我身上流连。我以为这是结束,却未曾想才刚刚开始……
  • 穿越之紫玉情缘

    穿越之紫玉情缘

    十二岁那年,司徒紫冰的父母在出国旅游时遇到空难,她成了孤儿。“我做了那么多,好最容易有了现在的规模,却要让我让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只要那丫头死了,就都是我们的了!“轰隆隆……咔嚓”一棵树被雷击断了,正要砸在躲闪不及的司徒紫冰身上时,她手上的紫玉手镯发出了耀眼的紫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卧底后妈的腹黑儿子

    卧底后妈的腹黑儿子

    宠文+女强+腹黑+搞笑+火爆当富有血性的狼女碰上狡猾腹黑的狐狸,会有怎样惊心动魄,啼笑皆非的故事?苏小沫,刚从学校毕业的菜鸟,怀着满腔热血进入工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去当五个男人的后妈?OMG,这…任务有些艰巨!但是,苏小沫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神秘的古堡,住着世代以窃取各国重要机密,以此得到各国高额报酬而生存的家族。当苏小沫平生第一次穿着裙子,踩着别扭的高跟鞋进入这传说中神秘的古堡,自此,她的噩梦开始了…精彩花絮:关于夜晚潜入王子房中计划:第一夜,苏小沫穿着一件白色娃娃睡衣,长发飘飘,像极了贞子,蹑手蹑脚的潜入二楼老大的房间…只见落地镜子上出现一个长发飘飘,一身白衣的影子,正勾着冷笑看着她,“你是来找我的吗?”苏小沫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做目光呆滞状,举着双手,转身,飘出了房间,还淡淡地飘来一道声音,“我只是梦游而已。”第二天,同样是夜黑风高的夜晚,苏小沫穿着一件低胸连衣裙,像极了梦露,姿态妖娆的勾开老二的房门…只见大床上摆放着一位老头的遗像,一道冰冷的声音响起,“老头子说过,如果后妈敢红杏出墙,他立马从墓地里跳出来,带你走。”苏小沫吓得花容失色,大叫出声,“我没有红杏出墙,我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吃了窝边草。”第三夜,…第四夜,…第五夜,…亲们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果断的跳坑吧,O(∩_∩)O哈哈~嘻嘻,亲们,柠檬新文终于开坑,乃们喜欢记得收藏,支持哦!么么哒!
  • 如果岁月不悲伤

    如果岁月不悲伤

    那时花开,飘落成泥;那时花落,芳香满地;那时花败,山林鸟语;那时花凋,不落言语;那时花生,嫣红我心;曾经记忆,不过回忆;那些美好,在我心底;挥之不去,不能忘记;原来爱情,两人事情;只有一人,无法继续;可是我已,病入膏肓;你是解药,无人可比;我的花园,长满野草;你的离去,布满灰烬;多年时光,只是过去;南风未起,念你成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诉讼法的理念与运作

    诉讼法的理念与运作

    法学是追求正义的学科,而程序是保障公正的前提。本书从法讼理念的角度,以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诉讼法实践,对诉讼法的理念与运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反映了诉讼法学术界讨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