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7300000012

第12章 文学欣赏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和意义

1.文学欣赏的性质

文学欣赏就一般的性质而论,乃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全心灵的审美享受活动。

首先,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和普通的读书活动区别开来。普通的读书活动,读的是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人们读它是为了求知,带有明显的认识目的。因此,普通的读书活动,说到底是一种认识活动。而文学欣赏,读的是文学作品。人们读它,首先是为了审美,在审美中求得精神的愉悦,因此,文学欣赏说到底是一种审美活动。

其次,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活动。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和文学创作区别开来。文学创作作为审美活动,更多地偏重于创造。作家所面对的,是社会生活的审美特征,是一种未经加工的,粗糙而且分散的审美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必须通过创造,通过构思和传达,把社会生活的审美特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转化为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创作主要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而文学欣赏作为审美活动,更多地偏重于享受。读者所面对的,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是一种经过加工的精致而且集中的审美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要尽情地享受就行了,无须进行很多的创造,即便是多少有所创造,也是再创造,只是停留在脑海里,无须用语言文字把它传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欣赏主要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活动。

再次,文学欣赏是一种全心灵的审美享受活动。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和其它艺术欣赏区别开来。其它艺术欣赏,如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等,欣赏的是以音响和颜料等用物质的感性材料构成的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首先作用于人的眼睛、耳朵等外在感官,更多感觉的直接性。而文学欣赏,欣赏的是用语言文字构成的文学作品,而语言文字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它们在对人的心灵起作用时,更多理解的深刻性。基于以上区别,我们把其它艺术欣赏叫作某一个感官的审美享受活动,把文学欣赏叫作全心灵的审美享受活动。

2.文学欣赏在文学中的意义

所谓享受,就是消费。我们说,文学欣赏是全心灵的审美享受活动,实际上,等于说它是高级的精神消费和艺术消费活动。文学欣赏在文学中的意义,正是由它的这种消费性质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学欣赏作为消费对于文学作品作为产品的意义。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满足人的需要,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文学作品也一样,只有通过文学欣赏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发挥其审美作用。这是文学欣赏在文学中的第一个方面的意义。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文学欣赏作为消费对文学批评作为产品的评价的意义。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对它的价值作出合适的评价。文学批评也一样,只有通过文学欣赏,才能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文学欣赏在文学中的第二个方面的意义。

再次,我们再来看看文学欣赏作为消费对于文学创作作为产品的生产的意义。任何产品的生产,它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它的动力都是来自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目的,没有动力,也就没有生产。文学创作也一样,只有通过文学欣赏,把审美信息反馈给作家,才有目的和动力,才能推动作家方向明确、信心百倍地进行审美创造。这是文学欣赏在文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一个读者要想使自己的审美能力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置身于文学欣赏的审美活动的实践中,反复地加以阅读和感受。只有这样,审美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2.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

在文学欣赏的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是文学作品。从作为审美主体,具有审美能力的读者方面去要求,这个审美对象应该可读、耐读,具有相应的审美形态。

根据构成文学作品的三个要素:情感、形象和语言,所谓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从外到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审美形态,即语言应是具有规范性、表情性和造形性的文学语言;二是情感的审美形态,即情感应是具有独特性、普遍性和形象性的文学情感;三是形象的审美形态,即形象应是具有具体性、概括性和情感性的文学形象。

以上三个方面,作为内容和形式,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构成文学作品总的审美形态。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面,如那些或者在语言上、或者在情感上、或者在形象上有毛病的作品,因为它们总的审美形态是残损的,所以,这些作品即使在某些局部不无可取之处,也很难成为文学欣赏的审美对象。

3.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审美关系

有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读者,有了具备一定的审美形态的文学作品,论起来,造成文学欣赏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可以进入文学的欣赏过程了。但这只是开始而已,要从头到尾完成文学的欣赏过程,还必须使读者与文学作品挂起钩来,结成审美关系。

我们在这里讲审美关系,是指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应该有一种相互的适应性。一方面,文学作品要适应读者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读者也要适应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只有在这种二者趣味互相适应的时候,才谈得到审美关系,也才谈得到文学欣赏。否则,如果文学作品不适应读者的审美趣味,或者读者不适应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文学作品本身是具有审美形态的文学作品,读者本身是具有审美能力的读者,也还是谈不上审美关系,无所谓文学欣赏。

三、文学欣赏的过程

1.文学欣赏的大概过程

一旦在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结成了某种在趣味方面互相适应的审美关系,文学欣赏的过程就可以从头到尾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大家都知道,文学创作是从情感与形象内容的构思到语言形式的传达,而文学欣赏则正好相反,是从语言形式的观照到情感与形象内容的复现。根据这个顺序,我们可以把欣赏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语言形式的观照,即所谓的阅读阶段;一是情感与形象内容的复现,即所谓的感受阶段。

先看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读者首先为语言的形式美所吸引,产生了审美愉悦,然后,通过语义、语音、语气、语调等,感知语言所包含的表情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自身需要相联系,酝酿出一种隐隐约约的情感。与此同时,读者又通过语义和语音等,感知语言所包含的造形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类似经验相联系,复合成一种模模糊糊的表象。这是文学欣赏过程的第一阶段。

再看感受阶段。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的情感活动和表象活动也在深入。如果说,表象活动深入的标志在于,读者对作品内容有了由表及里的认识,那么,情感活动深入的标志则在于,读者对作品内容有了由此及彼的想象。通过认识和想象的交互作用,读者的情感逐步由隐约变得明朗起来,表象也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构成为对于作品的情感和形象内容的一种复现。但说是复现,读者的情感与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只是基本类似,而不是完全类同;读者的表象与作品所创造的形象也只是大体相近,而不是完全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中的原因是,读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有他的与作家的需要不完全类同的自我需要,有他的与作家的经验不完全相等的自我经验。因此,当他在复现作品的情感与形象内容时,就身不由己地要增加进去一些自我需要和自我经验的成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读者在欣赏中的情感活动,区别于作家在创作时的情感活动,而叫作情感的再体验,把读者在欣赏中的表象活动,区别于作家在创作中的表象活动,叫作形象的再创造。

以上两个阶段,是前后衔接、彼此交叉的。把它们统一起来,我们认为,所谓的文学欣赏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在语言观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情感再体验和形象再创造的过程。

2.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

我们说,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进行情感的再体验时,常会产生一种与作品的情感基本类似,而又不完全类同的情感。这里,多少已经涉及到了共鸣问题。

所谓共鸣,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某一发声器发出声音时,引起另一个或另一些发声器的应和,也发出同样频率的声音。文学理论把它借用过来,是为了说明文学欣赏过程中作家和读者、读者和读音在情感体验方面的基本一致。这里,实际上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作家和读者通过作品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是说,读音和读者围绕同一个作品也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后一层意思,往往为人所忽视,而实际上,它的普遍性更大。

过去,有人以阶级分析为理由,怀疑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作家和读者、读者和读者之间会产生情感共鸣。我们认为,这种怀疑是站不住脚的。情感共鸣作为复杂的精神现象,它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是带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存在。所谓文学欣赏,除了形象再造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共鸣,就是读者受了感染身不由己地去爱作家之所爱,恨作家之所恨。离开了这一点,再谈什么文学欣赏,谈什么文学的社会作用,纯粹是一句空话。

我们说,共鸣是普遍存在,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学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引起的共鸣都是完全相等的。由于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其广度和深度各有区别,所以,共鸣的波及范围和深入程度也就随之各有不同。从范围上看,作品所引起的共鸣,有局限于本阶级之内和超越于本阶级之外的区别,有局限于本民族之内和超越于本民族之外的区别:从程度上看,作品引起的共鸣,则又有局限于同时代之内和超越于同时代之外的区别。一般地说,一个作品其共鸣的范围越是广大,共鸣的程度越是深刻,就说明这个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越是深广。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一切伟大作品,之所以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广及四海,深入人心,原因正在于此。

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证明共鸣是客观存在,或者像以上那样一般性地去说明共鸣现象,而在于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对共鸣及其产生的根源,作出合于规律的阐释。

为什么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会有共鸣的产生呢?这里牵涉到一个审美情感的普遍一致性,即所谓共同美感的问题。

我们知道,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读者在欣赏中产生的情感也是一种审美情感。作为人的美感,它们都是具有二重性的心理结构。一方面,它们都要受制于每个人的自我需要,是一种各自有别的个体心理结构;另一方面,在每个人的自我需要中,又都多少包含有社会需要的成分,因而,在各自有别的个体心理结构中,也都多少体现着阶级的、民族的、以至于全人类大体相通的共同心理结构。作为各自有别的个体心理结构,人的美感是因人而异的,有个别差异性;作为大体相通的共同心理结构,人的美感在阶级、民族、以至于全人类的范围内,有程度不同的普遍一致性。把人的美感的这种二重性与文学情感的再体验过程联系起来,问题就清楚了。如果说,由于作家和读者、读者和读者的美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由此决定他们各自的情感体验不可能取得完全一致的话,那么,由于作家和读者、读者和读者的美感存在着普遍一致性,由此又决定,它们各自的情感体验可能而且必然会取得基本一致。这也就是共鸣所以产生的根源所在。

同类推荐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绿岛揭秘:一个传奇囚徒的采访手记

    绿岛揭秘:一个传奇囚徒的采访手记

    1910年,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浪人横行,远离台湾18海里的绿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监狱岛;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经蒋介石批准,派出军队重新修复绿岛,建立了世界上防御体系最完备的岛屿监狱,这里前后进出了李敖、柏杨、陈映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小说的出现的确显得有些异样,陈思和先生言“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的发表,使赵树理迅速地成为闻名全国的作家,在解放区、国统区批评家的高度赞扬下,赵树理被树立为“方向”性的作家。然而,在被树为“方向”的同时,“农民作家”的称呼也部分传递出一些批评家对赵树理作品价值的疑虑,由于没能塑造出阶级新物、不擅长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等“缺陷”,赵树理的作品在建国前后都不断地受到批评。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往事宏图

    往事宏图

    【王都】群号:451308027永嘉十二年秋,随着一位身份神秘的青年政客孟泽抵达魏都晋阳城,魏国持续十余年的暗潮涌动终于逐渐浮出水面,朝廷里,大魏唯一的太子离宫十年生死不知,太子昔日部下好友初心不复,世族大夫纷纷韬光养晦不惹尘埃,武将势大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朝廷外,新近崛起的江湖势力“元祐”敌友不分,当年掳走太子的靖王郑昭时隔十年再度现身,孟泽旧部“南营”意图反叛另择新主。究竟谁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冒名和亲的太子生母突厥公主?是贪得无厌的大魏世族武将?是年少失孤被送往突厥做人质的陈国靖王?是大魏太子施政不当咎由自取?又或者,是那不可窥测的人心在作祟?【双主角,身份有转换】
  • 异乡人

    异乡人

    战争结束后,亚汉从美国来到巴西的一个海滨小镇,在这个全新陌生的环境里,他成了一位日本裁缝的学徒,开始了全新的行业,学习新的语言,适应新的生活。同时,他必须摆脱的,是过往经历带给他的沉痛创伤和梦魇。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到了孤独,也感受到了和善;他从痛苦中解脱,也开始体会喜悦的感觉。就这样,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亚汉这个异乡人终于开始迎接新的梦想。这是一部温暖疗愈的寓言式小说,字里行间充满建立在孤寂生活之上的美丽而又动人的沉思,将会为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与世界温柔相处的答案。
  • 青山接流水

    青山接流水

    女扮男装的蓝徽容在徽水河边祭奠母亲时,偶遇微服出巡的东朝帝国四王子宁王以及慕王府的小侯爷,却将自己卷入一场尘封多年的江湖恩怨。
  • 荣宠

    荣宠

    云朝,乾德八年,帝大昭天下,按祖制广招秀女充裕后宫,繁衍皇家子嗣。她本无心,却一朝得幸,卷入后宫波谲云诡的争斗之中。庭院深深,多的是明眸善睐的虚伪、尔虞我诈的纷争。直到情爱错付,姐妹反目,她才真正明白,深宫之中,唯“权宠”而已。且看锦绣朱门之中,平凡宫妃沈云衣如何从一介不入流的宫嫔成为一呼百应的旷世宠妃,演绎古代版宫廷升级记,成就后宫女人传奇。驭皇帝、斗诸妃、除异己、惊艳后宫,步步荣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之美女征服系统

    无限之美女征服系统

    主角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得到了美女征服系统,于是主角开启了无限旅游,恩?第一站爱情公寓?
  • 巫人手记

    巫人手记

    其实俺想先写小巫2再写小巫1的……可怕你们看不懂人设关系……就先看小巫1吧,个人感觉小巫2要比小巫1好……放心,小巫2也会尽早出来哒~不要看标签,我写的是一个巫人进了一个奇怪的异世界的故事,男主微冷,不过小巫2的时候就变了。
  • 人国

    人国

    当你不知道你所面对的敌人是谁的时候,你只有每场战斗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 限时妻约:裴少,我们不约

    限时妻约:裴少,我们不约

    结婚当日,新郎忽然换人。男人宛如天神般从天而降。“你是谁?”她惊慌失措。被问到的男人嘴角勾起一抹邪笑,“连我,都不认识了?”“你疯了?!今天是我和尚阳的婚礼!”她拼命挣脱男人魔性的大手,却被他死死压在墙上动惮不得。“媛媛,我说了,你的男人,只能是我,而你的婚礼,少了谁,恐怕都不能少了我……”三年前,她是骄傲的公主,拒绝了身为穷小子的他。三年后,他是这座城市的主人,俾睨天下。白色头纱被他掀起,男人扯起一抹优雅邪魅的微笑,“潘媛,你以为你还能逃得掉吗?”
  • 超能校草拽校花

    超能校草拽校花

    “没错,就算我是校花又能怎么样?”“…………”“你咬我啊……”“咬嘴还是脸?”“不要脸!”“那就是嘴喽——”
  • 古老诅咒

    古老诅咒

    吴家村遭受诅咒,全村人一夜之间暴毙身亡,侥幸逃难的吴楠后得知父母身亡,悲痛欲绝,跳崖轻生竟奇迹生还。后见崖底碑文发现诅咒之事,遂为解除咒语,踏上旅途。途中遇上一位倒斗青年,两人结伴而行,共同探索神秘的古老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