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9300000008

第8章 灵台农民赶着牛羊奔小康

走进甘肃省灵台县,一股清风便扑面而来。一件件新鲜事,让人感到又惊又喜。

灵台县什字塬,方圆600公里。千百年来,这里的农民以种麦为生,他们把粮食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

店子村的潘军喜老汉,祖孙三代7口人,种了21亩地,到头来,还是和乡亲们一样,粮食满囤,但是手里却没有钱花。

随着党的政策放开后,潘军喜在2001年开始养牛。饲草不够,于是,潘军喜盘算着把麦苗割了喂牛。

种一亩麦子,纯收入不过百元,割了苗喂一头牛,纯收入最少也有1200元。而且,割麦喂牛,不但牛膘色好、上膘快,而且,春天小麦返青之后,还能割第二茬苗。

在2002年,潘军喜种了7亩小麦,给4头牛预备了两亩,其余的地全种上了苜蓿草。

在2001年时,刚给牛吃青麦的时候,一些老农说,祖祖辈辈哪听说过牛吃麦哩,老潘种了半辈子地,如今是种糊涂了!

后来,村里人眼看着潘军喜拿麦苗养出了好牛,也都跟着割麦喂牛了。

坐在敞亮的屋子里,潘军喜乐呵呵地对客人说:“你看,这电视机、新家具,都是拿牛换来的。就连儿媳妇,也是靠养牛,娶进家门的呢!”

说起牛吃青麦,村民柳兆奇算了一笔账:2001年,他用一亩青麦喂牛,精饲料用得少了,成本低了,牛还不生病。

2002年,柳兆奇家出栏两头牛,收入4000多元,供儿子上大学的钱也够了。

现在的什字塬上,四邻八乡的养牛户,都开始割麦喂牛了。他们说,牛多了,粪也多了,种地也就不用化肥了;牛吃了没有化肥、农药的麦子,还正经是个绿色产品哩!

什字塬的农家院落,多是四合院,上房高大宽敞,是老人和尊贵客人的住处,东偏房一般是用来养牲口用的。

吊街乡庙背村青年农民巩晓亮,用上房养羊,也成了当时灵台的一大新闻。

已经在兰州开店,娶妻立业的巩晓亮,毅然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回到了家乡。随后,巩晓亮从山东买回了96只小尾寒羊,干起了畜牧业。

家里的东偏房窄小,容不下这么多羊。小两口合计,眼下这价值7万多元的羊,可是金贵。于是,人就搬到了东偏房,让羊住进了上房和西偏房。

邻里们看到后,私下里说:“这娃没斯文哩,上房咋能给牲畜住呢!”

秋天,小尾寒羊产羔了,巩晓亮以低价卖给乡亲们。不到半年,大伙儿都发了“羊”财。

村民薛海平,在2001年,用130元买回的一只羊羔,2002年,羊的身价就提到了900元。薛海平还舍不得出手了。

吊街乡党委书记曹亚平,得知巩晓亮在上房养羊的事后,协调农户,给他兑换出16亩地。

巩晓亮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6间温棚羊舍,48间温棚牛舍,巩晓亮的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又成立了种业公司,繁育良种,带动农民致富。

新集乡是灵台县最偏远的纯山区乡,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许多农民早在几年前,就迁到了塬上。

在灵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赶着牛羊奔小康”的口号后,“牛经济”闹得红红火火。

种惯了粮食的农民,开始把目光转向新集乡,当起了“草农”。

朝那镇的农民边志城,前几年就离开了塬上的粮地,到新集乡柴朝村,承包了42亩山地种草,养了13头“平凉红牛”,每年都收入8000多元。

2001年,边志城又把弟弟从塬上叫到山里,和他一起干。

2002年春天,饲草短缺,边志城组织大伙,卖给陕西18吨苜蓿草,效益比种粮好得多。

草多了,牛也多了。时任乡党委书记冯纯禄说:

现在乡里是牛比人多。全乡3138口人,养牛1.26万头,年出栏3700多头;农民靠养牛换回了“铁牛”,在塬上买了商品房,让娃娃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上学。

“牛经济”改变了灵台县农民,几千年来“种地为吃粮、养牛为耕地”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农民调整结构,奔小康的积极性。

田阳县走建设小康新路

2002年初,在广西田阳县尚兴村,获得全国扶贫状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村党支部书记莫文珍,刚刚率村民代表,从江苏省华西村参观学习回来。

莫文珍说:“跟华西村比,尚兴村差距太大了!我们要不甘落后,不断创造新业绩。”

尚兴村原是坐落在大石山中的特困村,为生存和发展,部分村民在几年前,在莫文珍的率领下,迁到右江河谷边上的丘陵地带,搞异地开发。

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不花国家一分钱,不避艰辛建新村,大种芒果、甘蔗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异地开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早在1997年3月,李鹏来到尚兴村视察,他走进芒果园,对村民们敢为人先、异地开发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鼓励村民们要巩固好扶贫成果,争取更快发展。

多年来,尚兴村群众牢记嘱托,艰苦创业,在大量种植芒果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甘蔗、荔枝、龙眼、木薯等多种经济作物。

同时,大搞地头水柜建设和家庭沼气池建设,实现了“生产不愁水,煮饭不用柴”,形成良好的生态立体种养互动发展的格局。

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0元,成为全区和全国异地开发脱贫致富的典型。

时值春耕大忙季节,而龙河村的村民,却不是在忙种,而是在高兴地忙着收获:翠绿的青椒、鲜红的西红柿……

这是龙河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出现的新景象。

龙河村的村民,忘不了朱镕基总理视察这里的情景。多年来,村民们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出部分良田,种植优质高产秋冬菜,抢占市场空间,取得了明显效益。

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8元,成为百色地区的30个首富村之一,获得自治区和地、县“文明示范村”、“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村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劳动模范覃剑征说,龙河村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县高效农业的发展。

龙河村的园田化建设、节水喷灌工程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成效喜人。

在龙河充满丰收喜悦的田野里,满眼都是连片待收的各类优质蔬菜,掩映其中的是建起的新农村。

琴华村地处僻远的田阳县南部石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早在1993年,李瑞环来到该村视察,提醒该村要创出一条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新路来。

多年来,琴华村群众以兴建村公路为契机,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全村种植甘蔗面积达1100亩,成了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

到200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元;贫困发生率由8年前的95%,下降到4%,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全村基本实现了屯屯通自来水、通电、通路,有了闭路电视,新建楼房1169栋,建有生态地头水柜92座,生态沼气池83个。琴华村正在走出贫困,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

时任田阳县委书记于开林和县长张良,笑着说:

再过三五年,整个田阳县,一定会变得更美、更富、更文明!

羌族农民带富羌族山寨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大山深处,有个名叫刘永光的羌族农民。

多年来,刘永光靠把握市场脉搏,来调整自家地里的农产品结构,不但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还带富了左邻右舍的乡亲。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茂县偏远的大山沟,靠做小生意起家的刘永光,一下子承包了本村130亩荒坡地。

刘永光到县城内外市场,考察了一番之后,打消了按传统方式种植的念头,回到家里,勾画出种植苹果树的蓝图。

在迎新春的鞭炮声中,刘永光带领全家老小,并率200余名民工,上山挖树坑,齐刷刷地种了几千株苹果树。

为了保证果树的肥料供给,刘永光随后办起了饲养场,养猪数量从80年代初的30头,发展到90年代后期的330头。

苹果从挂果那年开始,一连7年,每年现金收入不低于10万元。

刘永光种苹果,声名鹊起,但是他却喜中有忧。看到市场上的苹果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刘永光断定,用不了几年,苹果市场就会饱和。

于是,刘永光把家人召到一起,说:“现在种地要看兆头,走一步看三步。”于是,刘永光又向村里承包了140亩荒地,开始发展多个果树品种。

阿坝州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早已注意到了刘永光。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送品种、送技术上门,把国外的樱桃树、李子树等优良品种,推荐给刘永光,请他进行试种。

刘永光为了掌握栽种新技术,天天跑县农技站,还乘车到雅安四川农业大学,拜师学艺。

刘永光善于根据当地气候,嫁接国外大樱桃,头一年,嫁接3.8万株,成活一万株。第二年,嫁接7万株,成活5万株。

刘永光善于观察市场风云,获得的新思路,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了1999年,当地果然出现了苹果滞销的现象。

这时,刘永光毅然决然地砍掉130亩苹果树,全部种上在新承包地里嫁接好的国外大樱桃,当年就使樱桃树发展到220亩,其他果树50亩。

刘永光种的樱桃,不仅色泽诱人,口味宜人,而且个头挺大,平均一个12克,头年上市就成了抢手货,价格连续两年直线上涨。

在2001年,樱桃每500克卖到20元,刘永光一家老小,乐得合不拢嘴。

刘永光成了当地的水果种植大户,还办起了种苗基地,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附近农民。对有的购买户,刘永光还包教栽种技术。

茂县凤仪镇,现已成了有名的樱桃生产基地,产品畅销成都、重庆、广州等城市。

刘永光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羌寨的知名人士,在他的带领下,茂县的乡亲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南疆军区开展扶贫显成效

疏勒县尤卡克可其其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文化落后。全村400多户人家,年人均收入只有55元钱。

在20世纪90年代初,驻地某部按照南疆军区开展的“百部百村”扶贫帮困计划,与一墙之隔的尤卡克可其其村,结成了共建对子。

土地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风沙肆虐,土地沙化,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尤卡克可其其村人。

为防风固沙、整治盐碱、改良土壤,官兵们利用冬春训练间隙,帮助村里进行挖渠引水排碱、造林防沙等10多项农田基础工程建设。

在春寒料峭的戈壁滩上,官兵们铁臂挥舞,汗流浃背,有的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被石头划伤了手脚,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乡亲们都被官兵们的行动感动了,纷纷送来热乎乎的煮鸡蛋、香喷喷的奶茶和烤馕,慰问官兵们。可是,大家一个也不肯接收。

村支书乌斯曼急了,一次次地从渠头跑到渠尾,焦急地吼道:“解放军同志,休息一下,吃一点吧!你们再不吃我们的东西,我就让村民把你们赶走!”

3载春秋寒暑,该部队先后投入兵力4500多人次,帮助村里挖出一条5公里长的主干渠和35公里长的支渠,种植沙枣树4万多棵,培育经济林65亩,新垦良田450亩,形成了一条纵横长达10公里的防护林带。使全村的绿化覆盖率,由过去的8%提高到了65%,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

棉花是尤卡克可其其村的经济支柱,但以前的棉花亩产只有40多公斤。部队领导从《新疆日报》上,看到地膜植棉的经验后,准备在该村推广。

然而,当官兵们请来农技员,到村里推广这项新技术时,全村却没有一个人响应。

“把地膜盖在地上不透气,咋能长出苗来?”不少人听了直摇头。无奈,部队向村里承包了40亩棉田,搞试验。

为消除疑虑,部队还与村里达成协议:在试验田旁边,由村民按老方法种两行,看谁的棉苗出得快,长得好,就留谁的。

半个月过去了,试验田里的棉苗已长出了两片嫩叶,而按老方法种的还不见苗影儿。

村民们终于认输了,纷纷拜官兵们为老师,给自己的棉田也盖上地膜,当年就创亩产皮棉100多公斤的纪录,成为全县种棉模范村。

乡亲们的日子富了,观念也变了。在官兵们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文化夜校,村民们逐步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养殖专业户、皮毛加工厂、机械修理厂、民族服装厂等村办和个体企业,相继发展起来。

村民阿不都,以前是村里的“特困户”,官兵们帮他建起了养牛厂。几年时间,阿不都就成了有名的养牛专业户。

如今,村里像阿不都一样存款20万元以上的,就有40多户,全村人均收入达2850元。

尤卡克可其其村,先后被喀什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奔小康示范村”。

滨湖村抓林业促进小康

江都市真武镇滨湖村,地处渌洋湖畔,与高邮市八桥镇隔河相望。

自1984年以来,滨湖村坚持因地制宜,把林业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充分利用滩涂、防洪民圩、村民老宅基地、京沪高速两侧、八边隙地等资源,全面发动村民植树,先后共植树1200亩,人均植树0.5亩以上,其中成片林750亩。

在林木管理上,滨湖村订标准、订责任、订报酬,全面落实管护措施,促进了村内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滨湖村植树造林,既重视生态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该村积极调整林业结构,在单一水杉树种的基础上,引进栽植意杨新树种,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滨湖村先后通过间伐林木的方式,获得资金300万元。在2006年底,一次性拍卖林木,获得资金120万元。在2007年,间伐收入100万元。在2008年,又间伐80多万元。

滨湖村按照小康村创建的6大类19项指标要求,先后实施了农田节水、安全用水、道路建设、卫生服务设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村部建设、卫生户厕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9大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滨湖村负责人说,当前,全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硬质化公路实现户户通,农田节水渠覆盖率100%;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8%,电话普及率96%以上,宽带互联网入户103户,村办列统企业职业社会养老保险达96%,适龄劳动力基本保险达50%,全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

与此同时,滨湖村还实施了惠民“四免”工程,即免除农民大病合作医疗费、农田水电费、两工费和涉农负担等。仅此项工程,滨湖村每年就投入资金达10多万元。

村民徐正栋说:

过去“七架梁、斗字墙”,就算是好房子了。如今,我们农民也住上了别墅。

五保户秦来喜说:

我的房子是村里给砌的,自来水费、电费全由村里负担,正常生活费用也有了着落。

感谢村里对我这个孤寡老人的关怀,让我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村民殷有梅十分高兴地说:

村里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学习有书屋、休闲有去处,这日子越过越精神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之一,就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滨湖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滩涂、空闲隙地,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栽下一棵棵树苗,播撒一片片绿色,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新农村画卷。

老练村实施云岭先锋工程

云南省景东县文井镇老练村,地处川河腹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名符其实的“粮仓糖库”。

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老练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党支部一班人结合村情,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总目标,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建制度、强措施、抓载体、树典型、求实效,积极带领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全村形成了以粮、蔗、茶为传统产业,以蚕桑、蔬菜、亚麻为新兴产业的新格局,全村呈现了争先恐后调产业,你追我赶比发展的勃勃生机。

新当选的村“两委”,又雄心勃勃的制定了千亩甘蔗,千亩蚕桑,千亩亚麻的产业大调整规划。

尽管村干部费尽了口舌,村民们硬是不买账,竟然出现了白天种下的桑苗,晚上便不翼而飞。几个新兴的产业,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夭折了。

2004年8月,“云岭先锋”工程在老练村启动,村党支部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五好五带头”的大讨论。

大讨论认真热烈,他们联系思想,联系实际,找出了本支部存在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是群众中有“党员不党员,区别两角钱”的评价,说明了党员带领致富能力弱,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二是人们常说勤劳致富,我们勤劳了为什么不致富,说明了传统观念太深,科技意识淡薄。

三是村“两委”一心谋发展,喊破嗓子调产业,群众就是不买帐,说明了群众思想有顾虑,强扭的爪就是不甜。

党支部专门为全村党员逐一分析排队,结果有四分之一的党员生活,低于全村平均水平。

通过大讨论,内外对比,促使了党员大觉醒,从而增强了危机感、时代感和责任感。

随后,党支部趁热打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切入点,相继成立了蔬菜瓜果和蚕桑种养两个研究会。配置了电教设备,请来技术人员,认真对党员和村组干部,进行科技培训。

村“两委”切实转变领导方法,变指挥型为服务型,变给我干为跟我干,积极营造带头干事谋发展的氛围。

时任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王和振,带头种桑1.6亩,当年取得了亩收入1600元的好效益。

以后,王和振不断摸索种养新技术,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2007年亩收入达4800元,创下景东蚕桑单产之最。

党员张邦祥,种桑4亩,2007年亩收入3800元,被聘为村蚕桑辅导员。

党员沈海波,全家4人,他和父亲是残疾人,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党支部根据沈海波身残志不残的决心和毅力,为他提供技术和信息,帮助他建立了两个蔬菜大棚。沈海波每年仅出售蔬菜,收入就一万余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2006年,沈海波又新植蚕桑3亩,年收入5000多元。通过科技培训,沈海波从贫困户,一跃为致富带头人,在2007年村支部换届中,沈海波被选为支部委员。

党员们在支委的率领下,一个个在种桑养蚕的实践中,获得了成功。由此,带动了全村蚕桑产业的迅速发展。

村“两委”还根据村民土地分散,难于统一种植的现状,积极引导土地流转。

到2006年底,全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由福泉糖业公司种植甘蔗,村民们又转过来为公司打工,既消除了风险,又赚了钱,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双赢。

由于党员带了好头,村民尝到了甜头,全村出现了争先恐后调整结构,你追我赶大干产业的新风气。

千亩甘蔗,千亩蚕桑,千亩亚麻,千亩茶园的计划,终于变成了现实。

84名党员,除8名年老体弱者外,生活均高于全村平均水平,成为科学致富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人。

老练村党员们自豪地说:

党员不党员,请看我的示范田,党员不党员,致富路上走在前。

广大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但要确保每户村民增产增收,取得真正实效,这是摆在党支部面前的首要工作。

为此,党支部把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作为常抓不懈的一件大事,认真落实。

他们借助蚕桑养殖和蔬菜协会的成立,在会员中进行相互交流,认真探讨,共同提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把着力点放在党员、团员和村组干部队伍的培训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措施,对他们进行致富能力培训,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根据产业发展重点,他们每年举办三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专门聘请县、镇农牧技术人员讲课,实地指导。

通过几年的强化培训,凡55岁以下的党员,都基本上掌握了两门种养殖技术,从而增强了带头致富的本领。

着力培养广大团员青年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他们有文化、有技术、年轻力壮的优势,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鼓励有技术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他们还认真实施“三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组干部。

党支部在村组换届选举中,重点培养、引导年轻的致富能手成为村组干部。

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老练村共发展党员16名,其中14名为35岁以下的青年致富能手。

正因为借助了科技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老练村产业调整止步不前的新窍门,促使几大产业根深叶茂,健康发展。

通过构建一件件民心工程,老练村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

同类推荐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该书收集了著名作家程树榛和妻子郭晓岚及女儿程丹梅、程黧眉、程湘梅发表过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后人,这部内容跨越时代、题材迥异、辈分不同、却洋溢家庭文学之传统的著作,为文学书籍的新样式开创了先例。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爱恨晴雯、神秘妙玉、知心紫鹃、花香袭人、淡定岫烟、诗意死亡、豪放宝琴、清醒鸳鸯等。
  •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

    我们当然可以爱一个人爱到不要命,但是绝不能爱一个人爱到不要脸。五十七篇文章,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亲人、同事、室友、同学、恋人等等,有爱恨情仇、柴米油盐、现实和梦想,充满人间烟火,是普通、平凡、真实的,同时又是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我们谈论或者不屑他们,我们羡慕或者嘲笑他们,同时,我们都是他们。暖小团的文章,简单粗暴、一阵见血、犀利、颠覆、有趣、精准、透彻、真诚。书中的数篇文章在韩寒监制的「一个」APP获得无数点赞,《致未来丈夫的一封信》、《致前任男友的一封信》等文章发表时都曾经刷新「一个」app文章点赞数量,成为当时的历史点赞第一名。
热门推荐
  • 重生农门骄

    重生农门骄

    这是一个男人穿越成家族嫡长孙之后宅斗官斗一把抓的故事!穿越后计划安排表。第一:接回被送出去的亲妹妹;第二:努力读书,在古代,当官才是硬道理;第三:摆平撒泼老太太,心狠亲四叔;第四:抱对大腿混官场,为后代子孙不用缴税而奋斗;第五:找个美娇娘——这条有点难,是听从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要庶女还是嫡出,貌似有的磨……
  • 另一个平行世界没有你

    另一个平行世界没有你

    这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如有虚构,或为真实。故事的主角叫王梓晨,她说过:你不能期待平行世界的你就是现在镜子里的那个你要求你复制出来的那一部分。为了搞明白这句话到底几个意思,关于她的一切得从她的世界开始说起。
  • 花葬轻弦

    花葬轻弦

    你可以当游戏看可以当轻小说看,写给群里的人看的一本小说。
  • 超品兵王

    超品兵王

    低调小商贩,邂逅逃婚千金大小姐,无奈卷入是非中,再掀世界雇佣兵之王荣耀:颤抖吧,我来了!
  • 穿越之庶女逆袭

    穿越之庶女逆袭

    已改名:无上天灵师。她是一名特工,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死了”,穿越到古代,当时这具身体的主人是一个废柴,她偏就要当天才。群号:147259667
  • 超级高手在校园

    超级高手在校园

    一代高手降临都市,本准备低调生活,奈何一个个妖娆多姿的美女纷纷闯入,让他很难低调!纯情校花、冷酷总裁、霸道警花、娇柔美妇、刁蛮小姐,还有一个相处了十几年的姐姐!他只能高呼:就不能低调点?
  • 黑袍马修斯

    黑袍马修斯

    当炽烈的爱转化为刻骨的恨,世界将重新开始,如同永恒的预言。然而,只有爱才能永恒。
  • 不忘初心:永爱易烊千玺

    不忘初心:永爱易烊千玺

    她第一次来到北京便遇上了小小可爱的他她看他第一眼便喜欢上了他(ps:这么小就喜欢太早熟了。)也许这就叫做一见钟情吧(ps:小小年纪还是说喜欢吧等到了打了再说爱!)上天开眼吗?她跟他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甚至一个初中这是不是太有缘了呵呵也许这也能叫做青梅竹马吧但是她一直暗恋着他他却不知但是他那懵懂的心开始…………
  • 清穿之伊尔哈传

    清穿之伊尔哈传

    修真者夭娘夺宝失败受人击杀,落到了无法修炼凡人星球。阴差阳错之下她成了四阿哥胤禛的福晋。原本以为会永远被困在这个凡人星球的她,却发现自己遇到了个老熟人。宫斗?朝斗?不,我们中间隔着一座冰冷的山,一个闪耀的火球。
  • 王爷可别太腹黑

    王爷可别太腹黑

    一夜醒来,摇身变成了丞相府不受宠的嫡女,被皇上告知要嫁给一个暴力的不举王爷,爹不疼娘不爱,看上辈子作为顶级杀手却因为失足跌落高楼至死的乐悠然如何反转局面。假面王爷如何独宠腹黑妻!敬请关注柠果新作《王爷可别太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