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1400000022

第22章 西方的净土

有一方净土,它能让人超脱生死,永享极乐。

在这里,天空镶满了琉璃,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地面铺满耀眼的黄金,像洒满了金秋的银杏叶,风一吹,金蝶飞舞;空气洁净得没有一丝杂质,所有的土壤均为莲花泥,芳香四溢,随处弥漫。生活在里面的众生,长相端正,极其富有智慧,且个个长寿,永无疾病之苦,也没有贫穷和富贵之分。男女之间,相处和谐,无生育污秽之事,无幼小衰老之别。他们所住之处,皆为琼楼玉宇,宝山楼阁,雕梁画栋,翡翠碧玉;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坐的是龙车凤舟;里面景色宜人,四季如春,仙鹤在莲池里漫步,朱雀在白云间翱翔,整个大千世界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

佛教把这个地方称为“西方净土”,又叫“极乐世界”。是所有众生无限向往的“天堂”。

这龛造像,即是表现西方极乐世界里的生活的,故称“西方净土变”,或叫“观无量寿佛经变”,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而刻。这三经的基本结构和内涵为:故事的缘起《未生怨经》;十六观想;西方净土的妙丽;佛、菩萨的愿力、众生业力与三品九生四个方面。本龛雕像,主要是在反映第四方面的内容。

正中为阿弥陀佛,左边为观音菩萨,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者,阿弥陀佛为教主。阿弥陀佛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无量”,故又叫“无量佛”,密教称“甘露王”,他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就是佛了。据说,他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成就了四十八大愿,可接引一切信仰、念诵他名号的信徒,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脱离苦海,永享福祉,故又被称为“无量寿佛”、“接引佛”。很多临死之人,持久不能咽气,家人为尽快让其脱离痛苦,便站在临死者身边,口中不停地念“阿弥陀佛”,这么做即是希望能够得到接引佛的帮助,使死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荣登西方极乐。

三圣像下,刻有三品九生。所谓“三品九生”,是佛教根据众生行善积德的多少,将往升者划分出的等级。上品皆菩萨,中品为阿罗汉,下品全是恶。上品之人,由三圣亲自迎往乐土;中品之人,由菩萨接引;下品之人,需皈依佛法,日念弥陀,且历经各种劫难,于莲花中脱胎换骨后,再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友,才有升入乐土的可能。

在三品九生图两边,还凿有十六观法和偈语。“十六观法”,即心力集中,抛弃杂念,静观细想西方的修行之道。其内容包括:水观、日观、地观、树观等等。除此之外,整龛造像有一道七重栏杆,栏杆的七根莲花柱上,各有一乐童,或短笛横吹,或击鼓弄萧,与栏杆下面的诸多荷花童子形成对照。那些童子,有的在荷叶上酣睡,有的在栏架上嬉闹,有的在莲花上打坐,把极乐世界里的欢乐和情趣烘托得惟妙惟肖。

尽管,佛教把“西方极乐世界”描绘得如此似真似幻,但人若想进入这一乐土,却并非易事。他需要苦心静修,历经种种磨难,方可取得入门资格。这让不少信徒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后来,为彰显佛教要义,使众生相信人人皆有佛性,看到成佛的希望,便出现了“净土宗”。

“净土宗”是专修西方净土法门的宗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至隋唐时广为流行。净土宗不讲究苦修,只需修持者坚定信仰,日念阿弥陀佛名号便可成佛,往升西方净土。净土宗的推行,使得佛教广开法门,深入人心,一时信徒大增,佛教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然而,虽然净土宗为众生提供了一条通往天国的简易修行之路,但“西方极乐世界”终究是虚无缥缈的,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它只存在于想象中。净土宗出现的真正意义,是使佛教从天国净土转向了人间净土。来世是游离的,只有现世是实在的。我们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彼岸的梦境中,不如着眼于现世,拿出吃斋念佛般的坚定信仰,与社会上的不公和邪恶作斗争,把人间变成一片“乐土”。

大文豪鲁迅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为人间的不平而奋起“革命”,他以自己那清瘦孱弱之躯,以笔为旗,挥笔如刀,毫不留情地向社会的黑暗投掷匕首、响箭。其目的,不外乎是使生活在世的人,活得更加自由,更加有尊严。鲁迅不信神,没有宗教信仰,他不相信天上有路;也不相信地狱,不相信人死后会超生。他唯一相信的是人间;他唯一的信仰:是对人类的爱和希望。

宗教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要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间。何为天国?天国即人间。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顽主是一种文化,在世俗人眼里,他们是不务正业的形象代言人,不过他们却未必不学无术。历朝历代,顽主可谓层出不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均有佼佼者脱颖而出,甚而至于在某一门类大放异彩,成为大师级人物。只是很多时候,顽主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大环境所不相容,与身份地位大相径庭而惹人非议。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上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赋予他们的过失呢?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的贡献,或者成绩。
热门推荐
  • 女人要懂得选择 学会放弃

    女人要懂得选择 学会放弃

    本书从女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复杂纷繁的社会中如何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放弃不必要的烦扰,轻装上阵,活出真我,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想一缕春风

    想一缕春风

    单薄的身体,脆弱的心灵,接受现实的洗礼,我们的心都要从弱小变的强大,只看你怎么面对。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爱光离

    爱光离

    如同日记,一段一段的记录着那几年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独白。
  • 法律篇

    法律篇

    《法律篇》1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平所著《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力作,可以说它集中反映了晚年柏拉图对其生平思想轨迹的反思成果。无疑,通过研读《法律篇》,挖掘其中所涵摄隐寓的各种法律思想,对于理解古希腊法哲学的基础范畴与基本走向,对于正确评价柏拉图在西方法哲学史中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霸天蜜情

    霸天蜜情

    这个世界不落的只有日月星辰,不死不灭的只有天地。最无情无义的就是人心,最多情多义的也是人心。爱恨情仇,这滚滚红尘,似乎没有谁能够逃脱。为情为义,究竟为了什么呢?是生是死,最后又是为什么而生死?
  • 又见美人图

    又见美人图

    娇娘早已为人妻母,却丝毫不甘寂寞。此时江湖暗流涌动,一个惊天秘密即将揭晓。
  • 进旨

    进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腹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腹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报还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