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1400000032

第32章 药师的底线

家父过去是位赤脚医生,现在虽不这样叫了,但他依然还在乡下履行赤脚医生的职责。家乡地处丘陵,偏僻闭塞。丘陵被一条河流拦腰切断,致使世代居住于此的村人们,进出都得坐船,十分麻烦。倘若村里有人生病,都是请父亲翻山越岭前去救治。有时,遇到村人突发疾病,山路又崎岖难走,待父亲赶到患者家时,早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每每如此,父亲总是摇头叹息,内心充满了歉疚。回到家后,他总不忘去堂屋,给供奉在香案上的药王菩萨烧一炷香。这既是对患者的祝福,又是对自我的抚慰。

那尊药王菩萨,不知是否来自祖传。自我有记忆始,它就被父亲供奉着。家中日日香火不断,袅袅青烟环绕于房梁,那种氛围和场景,给了我美好的人生启蒙。

“药师佛”虽不是“药王菩萨”,但每当看到它,总会把二者联系起来,远逝的童年记忆,瞬间就被激活了。

北山的这龛“东方药师净土变相”,凿于后蜀广政十七年(954年),据《药师经》所刻。龛壁正中为药师佛,头戴披风,着通肩圆领袈裟,左手抚膝,右手置于胸前,脚踏莲花,坐姿端庄,背光呈火焰纹葫芦形状。远远看去,那火焰似纯青透亮。熊熊火舌正在舔舐那个金刚葫芦,葫芦里装的,仿佛都是些灵丹妙药。伴随药师佛左右的,是他的两大协侍,即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这两位菩萨相貌清秀,如日月之光,不染纤尘。此三像刻在一起,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下侧,为十二药叉,是药师佛的护法神。个个皆顶戴盔甲,昂首直立,气宇非凡,有武将的神威和风采。据史料记载,他们个个行动敏捷,身手矫健,各率有七千药叉眷属,一年四季,昼夜轮流护法,正好配合药师的十二大愿。

造像旁还凿有一塔,名为“经幢”,是佛教用来专门救度众生的法器之一。此塔造型别致,雕刻精湛,近看或远观,皆栩栩如生。古印度最初的经幢,均为香灰泥制成。目的是使比丘们在听经文时,方便用竹签在塔上做记录。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药皇”、“药王”、“医王”、“药师”等。因其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药师”。据《药师本愿功德经》记载:“佛告曼殊师利,去此东方,过十伽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分别是:愿自他身体光明炽盛;愿威德开晓一切众生;愿众生得到一切满足;愿一切众生安心修大乘之法;愿一切众生修为如法清净;愿六根不全众生完美;愿一切众生身心安乐,证得五上菩提;愿女身转男身;愿众生解脱天魔外道缠缚和邪思恶见,修得正见;愿众生脱离恶王劫贼等横祸;愿饥渴众生得到上食;愿贫穷无衣众生得到上妙衣。

在这十二大愿中,核心思想是“除众病”。因此,他成为众生现实消灾延寿的信仰对象。众生只要诵他的名号,便可免入地狱恶道,解除生老病死之苦。还可以免遭“九横死”,即:得病无医死、王法诛戮死、鬼怪趁隙夺得精气死、火焚死、水溺死、恶兽吞食死、坠崖死、中毒死、饥渴死。

如此看来,无论是药师佛,还是药王菩萨,他们都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我到底明白了,为何做乡村医生的父亲,一生都要供奉药王菩萨。医生也需要信仰。在患者眼中,医生就是人间的“药师佛”。然而,如今的医生,还有多少人是在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呢?

治病救人者,除了抢救他人的生命,更需要抢救自己做人的底线。

同类推荐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热门推荐
  • 传统营养小炒

    传统营养小炒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您最喜欢吃什么菜?本书为您精心挑选了最常吃、最经典的各类营养炒菜,分为畜肉、禽蛋、时蔬、菌豆、水产、米面等六个部分,推荐经典好菜的同时,还特别辟出板块介绍小炒的基本知识、各种食材处理的基本刀法、炒菜美味小秘诀、如何留住更多的营养等内容。在这里,读者不仅能学到如何烹制美味,更能了解到让家常炒菜更营养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 莫染青丝

    莫染青丝

    他柔情一生却偏偏对她冷若冰霜,他的柔情从不是对她。她笑看红尘却偏偏对他视而不见,她的存在不是为了讨好他。丞相府的女主人谁都可以是,唯独你,惠国公主。-----------莫亦泫悠哉,悠哉。我本无心照明月,幸得明月照沟渠。本是大快人心意,唯有你我凉薄情。奈何人双喜。。。。。。-----------阎染我的倾尽所有,却换不回你的温柔。-----------凌天佑阎染,说真的,要是我不是你妹妹,你会像现在那样对我好么?我不是你妹妹就好了,可是我是啊。我也真的没办法控制住自己,求求你可不可以别这样薄情。-----------阎璇
  • 行星学院之皇室公主

    行星学院之皇室公主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 第二星

    第二星

    二零一五年,人类探查到了第二课地球,但在两颗地球之间,连接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人们无法通过黑洞到达第二颗地球。二十年之后,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可以穿越黑洞的战舰,二零五零年,人类开始运用更多的战舰来向第二地球进发。因为害怕第二地球出现当地生物,人类最高领导们在一起商讨了如何移居的事情。于是就有了主战派系和主和派系。经过商讨之后,主和派系将派出二十五人,前往第二地球,如果真的有当地人,希望能够进行沟通,让两个地球的人民共同生活。当二十五人组成的团队,开着战舰出发的那一刻,故事便开始了……
  • 飞鹰时代

    飞鹰时代

    实力就是法律,没有人能阻止你强行的步伐!家族的兴衰主宰着一切,没有实力的人只能成为奴隶,一生煎熬,永生为奴!想要昂首生存在这个无理无法的灰色世界,唯有让自己变的强大才能挣脱一切!
  • 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对有病理变化的经络、穴位或病灶进行拔罐,通过负压的吸引作用,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 大荒蛮神

    大荒蛮神

    地球少年持魔尊传承降临异界,任蛮为亲,以神为骨,吞九幽噬阴阳,武霸蛮荒!修圣武,锻神体,上斩诸神屠万佛,逆掌万界我为皇!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阴阳尊

    阴阳尊

    阴年阴月阴日阴时阴刻出生。时不过九年。逆天之人,逆天之命。我命在我,不在天。誓要与天挣命。可是与天挣命,说似简单。天之命,常言不可违。身世之谜,母亲之仇,九龙传说,还有那许多未解之谜。如何一步一步的做到这些。第一就是要活下去,无论如何的活下去。第二就是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强大。当然这一切说似简单,如何能做到。易天一个与天挣命的人。一个与九龙传说密切相关的人。当谜底揭开后,他该如何抉择。亲情,爱情,友情该怎么面对??????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