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9700000011

第11章 化学迷宫

1867年,彼得堡大学聘请青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担任普通化学教授,讲授无机化学课程。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做教授并讲授无机化学是何等的光荣!这一神圣的职责落到了这位33岁的青年教授肩上,他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

为了讲好这门课程,他翻遍了所有的无机化学课本,阅读了许多当时有名的化学家的著作,整日埋头在书刊里,勤勤恳恳地准备讲义。他知道,大学生们迫切需要一本能够反映新的化学科学发展水平的教科书,可是,现有的一两本用俄文编写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内容陈旧落后,不堪使用。外文版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同样也不适用。为此,门捷列夫决心自己动手编写一本新的教科书。

他找出了自己在求学时代和研究活动中多年积累下的札记、笔录和著作,又把自己淹没在世界各国千百位化学家在许多年里所查出、所做过、所建立的事实和实验及法则的海洋里。他手头的资料,用来编写一部大学教程已经绰绰有余了。可是很奇怪,门捷列夫对于这门科学,虽然早已十分熟悉,但现在他越是深入科学丛林的深处,就越发感到糊涂起来。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是人为地将化学进行的分类。有机化学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即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除少数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等归入无机化合物外)。世界上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不过5万多种,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则有300多万种。然而,7年前门捷列夫编写《有机化学》时,分门别类,有条不紊,颇为得心应手;而着手编写关于无机化学的教科书《化学原理》时,却感到枝蔓错综,杂乱无章。有时觉得自己是在森林里从一棵树走向另一棵树,只对每一棵树做些个别描写,而这里的树却有千棵、万棵……

的确,当时已被发现的化学元素虽然仅有63种,可是每一种元素要和其他物质化合成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种化合物:氧化物、盐、酸、碱……化合物里,有气体、液体、晶体……其中有的没有颜色,有的五光十色,闪闪发光,有的气味强烈,有的没有气味,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重,有的轻,有的安定,有的不安定,几乎无法找到完全相似的两种物质。

组成大千世界的物质,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可是,这如此浩繁的物质,却被化学家们已经研究得十分详尽了。他们确切知道怎样来预备其中的每一种和用哪一种方法来预备它最经济;他们已经测定了每一种已知物质的颜色、结晶体的形状、比重、沸点、熔点……并且把它们写到了教科书和手册中;他们还研究了热和冷、高压和真空对于每一种化合物会起怎样的作用;检查明白了每一种化合物会怎样和氧、氢起反应,怎样和酸、碱起作用,怎样彼此化合,怎样分解和怎样再生成,以及这时会产生多少热量……

这无数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讲述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过枝枝节节地讲得越多,听的人对于化学的认识反而会越少。因为在这片混乱的天地里简直没有一点统一性,也没有任何系统。难道组成世界的这些物质当真是漫无秩序,极其偶然地凑合在一起的吗?当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坚信,物质之间是无规律可循的。而门捷列夫则不以为然。他想在大学生面前展开一幅描写物质统一的、逻辑的图画,指出宇宙的物质构造所凭借的几条重要法则。可是他苦思冥想,竟找不出一点儿统一性和逻辑来。他仿佛走进了化学“迷宫”。

不错,当时人们都知道,这许多千差万别的物质,也可以简单化成数目不多的基本物质——元素。可是,这几十种元素里面,那时都是混乱、无序,带有偶然性的。

金属镁比碳更容易燃烧,白金可以放置千年不起变化,而气体氟却十分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连玻璃也经不住它的腐蚀……这一切的一切,化学家们都一清二楚。可是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却一无所知。大多数人认为,每一种元素和它所具有的一切特殊性质,都好像是物质的偶然表现。看来在物质的一切初级形态——元素中间,或至少在其中大多数中间,并没有一点儿亲缘关系。所以,他们讲元素,基本上都按着自己认为最方便的顺序来讲,通常从氧讲起。因为氧元素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但也有人从氢讲起,理由是氢在元素中分量最轻;也有人从铁讲起,因为它是元素中最有用的;也有人从金讲起,因为它是元素中最贵重的;也有人从最少见的铟讲起……不管怎样,都有自己的理由。门捷列夫则不然,他不愿意兴之所至地向大学生们讲授无机化学课。他确信,“只是单纯地搜集事实——即使是极广泛地搜集事实,只是单纯地积累事实——即使是无遗漏地积累事实……这样的方法是不能获得成就的,甚至没有权利称为科学。科学的大厦不仅需要材料,而且需要计划,需要协调,需要劳动。”在门捷列夫看来,自然界并不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如果看到自然界呈现出杂乱无章,那么只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得还不够。他不想盲目地在这座“迷宫”里漫步,决心寻找一般的规律,寻找一切元素都要服从的自然秩序。

事实上,在门捷列夫之前,或差不多与他同时,确实有一些科学家进行过或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并且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绩。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年)试图把当时已知的化学“元素”分成4个大类:气体、金属、非金属和土质。然而,这样分类虽然注意到了元素的性质,却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1815年,英国医生普劳特(1785—1850年)提出了非常大胆的“氢原子构成论”。按照普劳特的观点,所有的元素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之所以不同,无非是因为所含有的氢原子多少不同罢了。现在我们都已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而所有的化学元素,又的的确确是依着质子自然数序列递增而不同的(在元素周期表上称为“原子序数”)。所以普劳特的这一观点应当说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元素的本质,但在当时,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化学界的权威责问普劳特:氢的原子量是1,为什么许多元素的原子量不是整数?现代科学可以轻易地回答这个诘难:因为原子核除了质子以外还含有数量有差异的中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每种元素的原子量,即是取其所含同位素的百分组成或相对半度(相对存在量)求得的平均同位素量,所以不是整数。自然,普劳特当时不可能说出这个答案。他的新观点也不得不被认为是一种臆造。

19世纪20年代末,累积发现的化学元素已有44种,人们对于这些元素性质的认识也比以前更加充分。比如,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把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纳在一起,可以分成若干族,像碱金属族的锂、钠、钾,卤素族的氯、溴、碘等。于是,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1780—1849年)做了化学元素自然分类的首次尝试。他把每三个性质相似的元素归成一组,列出了“三素组表”,并且特别指出了“三素组规则”:每组中三个元素的原子量近似成等差级数,即中间一个元素的原子量约等于上下两个元素原子量的平均数。

德贝莱纳虽然列出了“三素组表”,揭示了每组元素原子量关系的规则,但是,发现元素全部规律的时刻尚未到来,因为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元素还不多,对它们各自的原子量的测定也不够准确。所以,被德贝莱纳列入表中的化学元素仅有已发现元素的三分之一。1857年,有人试图把当时所有已知的约60个元素硬塞到狭窄的“三素组”模式中去,制定了共有18组的新三素组。结果当然失败了:在制定的18个三素组中,有8个组是由化学性质极不相似的元素组成的,如第11组,竟是氧、氮和碳!这与德贝莱纳的尝试相比,可以说是倒退了。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1830—1895年)制定了“六元素表”。这张表将每组3个的元素扩大到6个,排列的顺序也是按原子量的大小为先后,各组中相似位置的后面元素的原子量与前面元素的原子量之差非常接近。但是,迈尔没有对这个问题一口咬住不放,以致望而却步。他说:“毋庸置疑,在原子量数值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不过以为这种规律现象看起来那么简单,则是极不正确的。”直到1869年,他再次修改了“六元素表”,才使它成为比较完整的一种元素周期表。

几乎在迈尔制定“六元素表”同时,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1820—1886年)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如果把各种元素按照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它们的性质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每个周期包含16个元素。他设计了一个圆柱体,并在侧面画了一条由下盘旋而上的“螺旋线”,然后把各种元素按照原子量的递增依次写在线上,每个元素与从它数起的第17个元素就处在同一条侧垂线位置,它们的性质也确实很相似。其实,这个假设已较好地发现了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变化。遗憾的是,尚古多向巴黎科学院报告自己的假设时,由于它与某些元素化学性质的事实不尽符合,而没有得到认可。尚古多关于“螺旋图”的论文受到冷遇,直至他逝世后多年才得以发表。

同样,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方面取得成就却没有发表出成果的还有英国化学家纽兰兹(1837—1898年),他拟定的“八音律表”,其思路与尚古多相似,结论更加符合于事实。他依照原子量大小将56种元素依次排列,发现从任何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8个元素就同第1个元素的性质相近,好像7个音符,1、2、3、4、5、6、7之后,再高一个音就是i一样,所以叫它“八音律”。从“八音律表”的某些纵列(相当于族)和某些横行(相当于周期)的若干元素来看,纽兰兹离发现元素周期律已相隔不远。然而,纽兰兹是一位经验主义者,他只相信已知的事实,既没有预见到还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元素,也没有考虑到单凭经验确定的原子量可能有误。所以他的“八音律表”也将某些化学性质极不相似的元素排入了一个纵列(族)。正因为如此,纽兰兹在英国化学会报告自己的发现时,不仅遭到漠视,而且被人耻笑。学会拒绝发表他的论文,会长还挖苦他道:“你怎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呢?那样说不定会得到更妙的结果!”纽兰兹伤心之余,把附有“八音律”的论文往箱子里一塞,断然改行研究制糖工艺去了。

门捷列夫虽不知尚古多的“螺旋图”假设和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但他了解到许多科学家对于化学元素规律所作的探索,以及“三素组表”、“六元素表”等成果。他坚信元素之间一定存在客观的必然规律,化学正面临着揭示元素规律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于是他勇敢地闯入了这座“化学迷宫”,千方百计地寻觅规律或统一性……

同类推荐
  •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作者在满怀激情地赞美汪海以及双星集团所创造的业绩的同时,也没有避开使他们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比如:借用佛教文化的某些说法来加强企业管理,请观音菩萨的佛像为双星信团值班站岗,以及在《鞋道》的最后一章“双星走好”进而提出的供汪海思考的若干忠告,等等,都写得妙趣横生,而又颇有深度。
  • 卡内基自传:一个穷小子的发迹史

    卡内基自传:一个穷小子的发迹史

    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普通的家庭,13岁时移居到美国。他从棉纺厂的小工做起,依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打造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王国,成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称的美国经济界三巨头之一。晚年他热衷于慈善事业,成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他的一生,既是一个依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美国梦的典型,也是一段不朽的传奇。《卡内基自传——一个穷小子的发迹史(插图本)》是安德鲁·卡内基的一部自传。该书将带你:观商政两界如何渗透的鸿图韬略,看人脉圈子如何设计的机巧智慧。《卡内基自传——一个穷小子的发迹史(插图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值此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本书选择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最新的认识视角记述历史的真实,追思这位世纪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景仰一代领袖的雄才大略,再次领悟一代伟人的智谋和胆识。
热门推荐
  • 我的征服者之路

    我的征服者之路

    来自地球的超强异能者林秀,继承了传承自远古宇宙帝国的终极数据库——征服者系统。于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权限,得到更强的力量,林秀开始了自己的征服者之路。征服万千位面,恢复宇宙帝国的荣光,甚至可以获得比肩帝国皇帝的至高权力,这样的套路是不是非常的热血,非常的令人亢奋呢但是等等,我们要讲的故事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林秀崩溃的发现,根据系统颁布的第一个任务,自己需要做的事居然不是招兵买马、磨刀霍霍。而是要当保姆去照顾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并且任务的期限长达十年之久。什么?你想要拒绝,抱歉,这是主线任务…………于是,我们的征服者大人、造物之主林秀,开始了自己的奶爸生涯
  •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错过,便护她安好。咋见之欢,不如处久不厌;处久不厌,不如只如初见!即便爱你只是一场徒劳,我也会在爱情路上渐行渐远!这是一场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沉思;是一本关于你,关于我,关于男人女人的随笔。人生百态,芸芸众生,审视别人,反过来感知自己,怎样的爱情值得一生珍惜,怎样的男人值得携手到老?爱过方知爱可贵,分手方知请难续。这是心灵治愈咨询师写给都市女性的爱情枕边书。60个温暖励志的瞬间,告诉你,成熟不是四大皆空,而是懂得珍惜;相爱不是吵闹,而是携手到老;放下不是拼死不放,而是护她安好。
  • 帝次元战记

    帝次元战记

    这是一颗科技水平远超地球的星球,那里没有手机,没有汽车,也没有大炮,上帝之力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地位的标准。
  • 合约婚姻,御姐追夫记

    合约婚姻,御姐追夫记

    “安安,你得帮我!”好友的求助,让安安跳入了一段不可预测的合约婚姻里,她本想着只当一个兼职工作就好,合约到期,她才发现自己好像对这个冷冷的男人心动了,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结束吗?不,她一向敢爱敢恨,既然爱了,她就决不放手。看一个御姐如何拿下冰山爱人!
  • 三国之荀世香

    三国之荀世香

    乱世一代萌系萝莉成长记,目标是乱世一代奸雄蜀黍!温润如玉的香哥哥是她的必备道具,卖萌装痴扮猪吃老虎是她的必杀模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来自远方的帝国

    来自远方的帝国

    来自欧洲的骑士,属于他乡的智者,能否帮助一位穿越的男爵君临整个大陆?强国并起,诸雄争霸,宗教的狂热,战争的碰撞,权谋的晦暗,共同铸就了时代的荣光。我叫欧文·里尔德拉,我是一位领主,领土是所有阳光普及之地!他轻轻地合上了书,五十年的刀光剑影,六十次的伟大战役,都随着这位老人的动作而被尘封到还散着墨香的书卷中。千百年后,这书卷,或遗失,或散落,或丢弃。直到有一天,它被重新发现。早已失去名字的它,被欣喜若狂的历史学家冠以一个不朽的名字。《来自远方的帝国》
  • 皇后,你别太嚣张

    皇后,你别太嚣张

    “皇后,难道你不需要跟朕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嘛!”某男脸色臭臭的指着贵妃椅上的衣服。“那个......就不用了吧!”某女心虚的擦掉额上的冷汗。看着眼前的人脸越来越黑,某女大有‘死就死吧,18年后还是一个号女子的’的气魄。“不就是一件男人的长袍嘛!皇帝你至于这样嘛!你后宫里那么多的女人,老娘我有说半个不字嘛?没有吧?你说你还......”某女的话还没有说完,某男就有些愤怒的堵上了她的唇。看着跟前呆愣的人儿,某男心情大好,捏了捏她的粉脸,笑盈盈的走了。3秒钟后,房里传来某女气愤的哀叫:“狗皇帝,丫的,你又占老娘便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佳妻:早安,总裁夫人

    豪门佳妻:早安,总裁夫人

    【他用六年的时间,让你如此的爱着他,那我便用六十年的时间,陪着你忘了他】很多娱乐记者只知道,顾氏集团的首席boss,顾辞远深爱着苏浅,爱到能为了她与天下人背道而驰,能与天人下为敌。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直到,某天在顾氏投资的电影发布会上,带着娇妻出席顾辞远被一个新入行的记者旧问重提。面对那个“为什么”顾辞远只是扬唇一笑,揽住了身边女人的细腰,“如果你失去了一个人三次,再重新找到了她,你就明白,我为什么如此深爱着我的妻子,之所以爱,是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勇气再失去她一次了。”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这是顾辞远的新婚誓词,亦是他对苏浅的一生承诺,谁说这个世上不会有一见钟情的,他便是!
  • 魔鬼殿下的甜宠公主

    魔鬼殿下的甜宠公主

    萌萝莉董梦甜意外莸得一面能与异世界的公主芜泪沟通的镜子,无意间说了一句倒霉的话,竟让她同芜泪互换灵魂,好吧灵魂互换也就算了,竟然让她去代嫁!还是个魔鬼帝王!就这样她的搞笑恋情开始了。
  • 魔妃狠妖娆

    魔妃狠妖娆

    他一身清冷的战袍,傲立于殊途界前。她在他面前苦苦哀求,他割掉自己的袍角,转身离去:“自今日起,你我便形同殊途。”她哭晕在地,他又悄悄返回,在她眉心一吻:“若有来世,我愿许你三生,生世十里红妆来迎,生世宠你入骨,但求你此生忘了我。”翌日,他带兵战死在沙场,她见了他的尸体,哭的断了气:“若有来世,但愿我不会再爱上你。”她化了精魄,紧紧依附于他的尸身上,佛叹情字害人,将他们化为了花,又将他们的生魂投到了下界,并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再一弹指,现已过了千年,三生三世的情缘,能否实现?生世的陌路人,能否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