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8300000027

第27章 生与死,生死自如

生老病死,人之常性,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延续。生命其实就是轮回的,无所谓结束,生和死只是生命形式的两个周期。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以忧喜?

死后的烛光

人们总是问佛:“佛死后去哪里了?”佛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什么话也不说。但是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来,看来人们还是对这个问题比较关心的。

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佛对他的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弟子急忙去拿来了蜡烛,佛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过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佛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风把蜡烛吹灭了。但是佛训斥他的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然后佛吹灭了蜡烛,问:“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上来。

佛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是一样的道理,佛陀死了,他就消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火焰是个性,个性存在于整体之中,火焰熄灭了,个性就消失了,但是整体依然存在。”

佛接着说:“不要总关心佛死后去哪里了,他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为佛。等到你们悟道的时候,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

——“禅悟”生与死,本就是自然规律,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再爱,也就是一世情缘!珍惜现在拥有,因为下一秒,也许就将成为永别!与其去烦恼那些未知的事情,倒不如好好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幸福。过去的,是为了让我们体会存在的快乐;未来的,是为了让我们有勇气去寻找希望;而现在的,则是我们眼前最真实的幸福。

生死自如

普化禅师在临济禅师座下,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信者把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又不接受人们供养的法衣。

有人把此事报告给临济禅师,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送给普化,普化非常欢喜地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声叫着说道:“临济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第二天,普化准时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人山人海,人们都想来看这一怪事。普化对大家说:“今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不好死,明天去南门死。”如此经过三天之后,由南门而西门,由西门而北门,再也无人相信普化禅师的话,大家说:“我们都给普化骗了,一个好端端的人,哪里说死就死?再也不要上他的当了。”

到了第四天,普化扛了棺材至北门,一看,没有几个看热闹的人,就非常欢喜地说道:“你们非常有耐心,东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说罢,普化进入棺材,自己盖好,就无声息了。

“禅悟”生之可喜,死之可悲,这是一般人的常态,而禅师以生死作为玩笑,说生就生。说死就死,所谓生死一如,生死是一体的,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即是超越生死,如普化禅师者,即此之人乎?

生死由命

从前,释尊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对众人说法。

一位老夫人唯一的儿子死了,虽然儿子已埋葬多日,但是她仍然整日以泪洗面,悲伤不已。

“儿子是我唯一的寄托、唯一的依靠。他离我而去,我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跟他一块去吧!”

她心里这样想着,连续四五天都不思饮食。释尊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位修行者赶到墓地来。

老夫人看见释尊,忙向前施礼。

释尊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但是,我对他的爱心却愈来愈炽烈,我总想自己也跟儿子一块离开人世算了。”老夫人伤心地说。

“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的吗?”释尊说。

“佛陀啊,您认为能做得到吗?”老夫人高声问佛,满怀希望地说。

只听释尊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法力,让你的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未曾有过死人的家庭,否则,我作了法也没有效果。”

老夫人赶紧去找火,她站在街头,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

“自从老祖宗以来,哪有不曾死过人的呢?”大家回答她。

老夫人一连访问过几十户人家,所需要的火始终无法到手。她终于无奈失望地回到释尊的面前,说:“我出去找火了,就是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只能空手而归。”

“原来如此。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不死的人。因此,现在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你却想跟着儿子一块死,这不是执迷不悟吗?”

老夫人被释尊开导以后,如梦初醒,不再想寻死,从此专心念佛。

“禅悟”“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其实就是告诫世人万事莫要强求,顺其自然才是为人处事的妙理。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活着的人应该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百年一梦

只知道人生漫长,却没有发现岁月蹉跎。百年如同一场大梦,人更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每个一梦的实现,都会有一份由此而来的快乐,放松心情,享受现在。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审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江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禅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生乎?死乎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就要学着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生死皆有因,生并不可喜可贺,死也并不无奈悲哀。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如此,这是自然现象。所以无须贪爱生、害怕死,贪生怕死只会造成痛苦,自寻烦恼。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

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

道吾:“不说生,不说死!”

渐源:“为什么不说?”

道吾:“不说就是不说。”

回寺途中,渐源道:“师父若不说,我以后就不再去檀家诵经超度了。”

道吾:“不去就不去,我就是不说。”

渐源真的从此就不去为人诵经超度。

后来,道吾禅师圆寂后,渐源到石霜禅师的道场参学,一日,以相同的话问石霜禅师。

石霜:“不说生,不说死。”

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霜:“不说就是不说。”

渐源这时终于在言下大悟。

“禅悟”生死、轮回,这是事相上的话,吾人的本性,哪里有生死?真如佛性都不许说,更岂准说生死轮回?

棺材里的人,从有为法的体相上说,有生有死,若从无为法的自性说,就无生无死。人,应该是死不了的。人的身体可死,精神(佛性)则不死。

道吾的不说生不说死,渐源功行因缘未熟,故不能深入了解;石霜的不说生不说死,虽是同样的话,但渐源修行进步了,领会自是不同。死亡并不可怕,有生必定有死,生与死是一体的两个段落,开始的时候是生,结束的时候是死。而且只要有生命,就一定会老,生命的过程就是一连串老化的现象。老化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直到最后死亡,谁都不能够避免。

同类推荐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热门推荐
  • 修仙我在行

    修仙我在行

    一个普通学生的她,一次偶然,让她拥有了穿梭与异世界的能力。阴差阳错,认识了他,从此修仙的道路上多了这么一对活宝.梅子:呐,师兄,我要吃鱼,最好有点孜然。喂,师兄,别走,我的鱼。某师兄:自己抓,没空。某师兄盘腿打坐。梅子心:师兄,不要欺负我读书少,你那一脸看戏的样子是怎么回事!!!
  • 某科学的井上希奈

    某科学的井上希奈

    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御坂美琴的妹妹--井上希奈,她们会开展怎样的故事呢,敬请关注《某科学的井上希奈》
  • 心灵渡口

    心灵渡口

    本书内容包括:寻找菩提、此心安处是吾乡、心之眼、置心一处、心情雕刻、火海人生、流言止于知者等。
  • 永心传

    永心传

    他,叫谢永心。作为阴阳师的后代,其万中无一,与生俱来的【至阴命格】让他一出生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命运。他师从【不死阴阳师】董文卿,并从此踏上阴阳师、修仙者的道路。杀旱魁,毁舍利!他被卷入一连串的争端和阴谋。而最终等待着他的,是难以释怀的心结和无法逃避的宿命。
  • 无限入侵

    无限入侵

    膨胀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究竟是主神创建了人类,还是人类造就了主神?
  • 能力+行动=成功

    能力+行动=成功

    成功管理学是把成功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把成功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构的新学科。成功管理学把传统行为科学由纯描述性的实证科学提升为实证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现代科学,从而为现代管理学、领导学与企业家理论奠定了现代行为科学基础。它既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综合学科,也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边缘学科。成功管理模式是成功的系统工程学。在成功管理模式中,人的整体素质是成功的本质、规律、要害、关键。成功管理模式是把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按逻辑和历史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成功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成功本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成功哲学指导下的成功路线图,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 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豪)

    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豪)

    莎士比亚是位最伟大的戏剧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是位举足轻重的巨人。然而,他生前并不知道他将会成为文学史上的大家。但,这又是必然的。他超群的智力,惊人的才华,敏锐的观察力,倚马可待的天分,泉涌流畅的文思,以及由切身感受而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想,恰合乎时代的节拍,必将成为一位应潮流而生的巨人。
  • 我的天使恶魔

    我的天使恶魔

    快乐时光有多么短暂,我不知道,因为我爱你永远都是快乐的,哪怕三生三世。
  • 重生全职猎人

    重生全职猎人

    莫寒,这个新世纪的古武世家的天才,因为突破摄魂咒第十重的时候走神,内力跟不上,灵魂脱离了身体,在全职猎人的世界重生了。秉持着‘跟着主角走,死神不拦我’的原则,和小杰、奇讶等人一起展开了与之前故事或相同或不同的情节。她拥有着不同于这个世界的灵气功夫,也因为很小就吸收了很多自然灵气,她成了这个世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系能力者,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是一帆风顺?还是磕磕绊绊?
  • 凌风落雨

    凌风落雨

    作者新手,请指教本文男女主心地‘善(fu)良(hei)‘,‘乐(yao)于(nie)助(wu)人(di)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