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8300000038

第38章 布施者有福,行善者快乐

每个人的一生,必须以他的人生为目的,如果把自己当做追求物欲的手段,生活就会与自己疏离。疏离的人是不快乐的,因此,自己必须把工作、生活与休闲统合起来,成为生命的实现;把潜能实现出来,化作创造与生命的热爱,去服务社会,关怀袍泽。禅就是要摒弃热情享乐,摆脱野心和欲望的枷锁,让自己自由起来,这种摒弃和摆脱的努力就是解脱,而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生命,就是悦乐和禅喜的根源。人必须纯真与恬淡,才能展现他生命的活力。同时,也只有把自己的活力用来创造,才有真正的喜悦。

生活是一种创造与布施的过程。创造是指一个人能不断地心智成长,能过清醒的生活,不被种种热情所引诱、贪婪所牵动,让自己做生活的主人;布施是愿意把自己的成就、知识、学问和福分跟别人分享。

在创造与布施之中,我们成就了生命的光辉。它能带来真正的喜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何必在意生长在哪片土地?一样会有花香,不同的是,不在眼中,而在心里!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

——

禅师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顿时黯然失色。

弟子们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现在一棵菊花也没有了。”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们不由心头一热,眼前浮现出一村菊花盛开的美好景象。

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禅悟”当我们在惋惜自己美好的东西因为被分享而失去时,我们更要明白,终将因分享而得到更美好的东西。一个人不能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那样才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小沙弥救蚂蚁

很久以前,在一座幽静的树林里,有一位年仅八岁的小沙弥,跟一位得道高僧出家。小沙弥乖巧顺从,奉侍至诚。有一天,这位高僧看出小沙弥仅剩下七日的寿命,内心非常难过。他心里想:与其让他死在森林中,不如让他回家去看看家人吧!

于是,高僧把小沙弥叫来说:“小沙弥,你很久没有回家看你母亲了,今天回去探望母亲吧!也好尽尽人子的孝道,八天之后你再回来寺庙。”

小沙弥听师父说可以回家去看父母,心里很欢喜,就拜别师父回去了。

小沙弥回到家里,安然无事地度过了七天,第八天早晨,他回到了森林里的寺庙。师父远远看见小沙弥回来了,奇怪他为什么没有死,是不是死后的鬼魂回来了呢?可是他看到小沙弥的脸色光彩夺目,心中非常不解,就问说:“孩子,我一生料事如神,料你在七日之内必死,为什么今天第八日,你却还能回来?而且看你的相貌,已经没有凶厄之气,这是怎么一回事?”小沙弥傻了,自己也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回答师父。师父立刻入定,没多久就察明了原因。

他问小沙弥说:“孩子,你回家看母亲时,半路上可曾救过许多蚂蚁?”

小沙弥说:“是!师父,我在回家的半路上,看见一群蚂蚁被水困住,眼看就要淹死了,便用木棍帮助他们脱险。”

师父说:“噢,古传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能救人就是福,一粒福因落地,就能广生无限的果。你的心中具有仁慈的种子,所以救了无数条生命,将来一定能得高寿,后福不浅。”

小沙弥听师父说了救生的因果,很是欣喜。从此更加勇猛精进修行,爱护生命,利益众生。

“禅悟”佛法无边,佛结善缘。善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自己去悟去想。佛祖说:心善行也善,才为真菩萨。心善行不善,不是真菩萨。心善口恶、口恶心善都为欠缺。会说不会做不为真菩萨,会说又会做才为真菩萨。菩萨皆以慈悲心渡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个人享受。

一粒米的布施

人世间很多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问题是:你有没有那样的愿心,肯不肯去做?

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也不会布施。”

“为什么呢,师傅?”

“因为富有从布施中来呀!”

“我很贫穷,连饭都吃不饱,该怎么办呢,师傅?”

禅师从那人碗里夹起一粒米,停了一会,说:“以一颗真诚恭敬的爱心,从一粒米做起。”“即使小小的善心,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量的利息与福聚呀。”禅师慈和地看着那人,安祥地开示。

“禅悟”少吃一粒,几粒、十几粒、几十粒米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健康,乃至饥饱,然而对我们无所谓的事情,对于某些生灵,便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以一颗真诚、恭敬的心去布施,便会有几只,几十只,几百只蝼蚁小虫等小小的生命得到饱满而欢喜怡悦,我们那颗干枯、冷漠、僵硬的心,也因着这种欢喜而润泽,温暖柔和起来,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的心灯

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身外的成就再高,如同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那就是,点亮一盏心灵之灯。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找自己!”

“为你自己?”憎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撞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禅悟”每个人都有一盏心灯。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照亮了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生活中,恰恰是眼盲心不盲的人,要给眼不盲心盲的人带路。我们更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等于帮助自己。禅学推崇助人为乐,提倡与人分享幸福。学会与人分享幸福,自己就会得到双倍甚至更多的幸福!布施就是以慈悲善念做种种好事、善事及清净的事,与众生结好缘、善缘与清净缘,因而能感召善果、清净果,离苦得乐。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助人为乐能给别人带来方便,同时自己也会活得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在很多时候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生活的意义。

你是快乐的,我才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同类推荐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热门推荐
  • 异界猿王

    异界猿王

    无论人或兽,只要是生命形态的存在,就有为生存而抗争的权利!世界排名第二的杀手代号白虎的熊铮,厌倦了被操控的杀戮而背离了组织,逃亡回国的路上在帕米尔高原跟组织派来追剿的两百多名高端杀手同归于尽,在熊铮弥留之际许了一个愿“下一世绝不做人”,于是…………
  • 魔界太子是召唤兽

    魔界太子是召唤兽

    所以说收藏这本书的人到底在期待些什么?……
  • 卿本无意

    卿本无意

    穿越到一处莫名的山庄,明明是古代的环境制度和风俗,却让我发现了现代化的产物。为了心爱的笔记本电脑,我再次冒充山庄小姐嫁进皇宫,几度勾引未来的皇帝不成,反倒有个戴着面具的毒魔夜夜潜进我独守的空闺里。想不到被名正言顺的相公冷落的我,居然先后得到神医和“神棍”的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海迷航

    深海迷航

    一张羊皮卷,开启了前往深海的航道。一颗红珍珠,揭开了尘封于黑暗之中的历史。当我们拿到宝藏,兴奋地欢呼之时,却不知自己早已迷失在无限的深海之中。
  • 尸兄不可以

    尸兄不可以

    半夜睡觉被撩衣服解内衣的,我怕是鬼,偏来个鬼。我问他:干嘛老摸我?他回我:你在起跑线上输了二十三年,我帮你慢慢追上……
  • 幻世修仙

    幻世修仙

    莱特,一个身具混沌之体的铁匠少年,家逢剧变后机缘之下拜得异时空逍遥仙帝为师。从些展开一段修仙之旅。这里有神奇的魔法,更有凌厉的仙术;这里有奇特的异世,更有飘渺的仙界。但这里没有后宫,更不会有种马。有的只是精彩的剧情。看一个少年如何从一个小小铁匠修炼成为一代天尊。
  • 院长的学院

    院长的学院

    厌倦了在现代教育里上学...突发奇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开间颇为异想天开学院过上幸福美满的校园生活当一回大腹便便的校领导后来狗血般的出现了所谓的机遇位面交易市场墨泡傻笑道"呵呵...哈哈...嘎嘎...!"老天待我不薄吖!
  • 死亡下一秒

    死亡下一秒

    人总是在死亡降临时才明白活着是多么美好,很多人伤害他人满足自己的利益,但是面对死亡,生命被别人掌握时,才会明白那种痛苦,那种毫无希望的绝望,那种无力感,只有死亡降临的那一秒,人才会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死亡降临的那一刻你是悔悟还是挣扎,是活下去还是迎接死亡,由你决定。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共分13篇,总计5900余字,被人们尊奉为“兵经”、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所著,被尊奉为“百世谈兵之祖”。
  • EXO之你是光

    EXO之你是光

    刚刚进入高中还不怎么适应环境,但慢慢的就适应了,也慢慢地有更多人讨厌我,直到那十二个人的出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