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32200000065

第65章 苦力问题

“北京城里百分之十九的居民就是靠着洋车夫的行业过活的。”这是李景汉先生费了半年功夫,调查北京洋车夫的情形得到的结论。(见本刊第六十二期一八五页)百分中的十九!那不是说,每五个人中间,就有一个洋车夫,或与洋车夫有“经济的关系”的人吗?换一个说法,每四个人就得供养一个靠洋车夫过活的人!这真是出人意料的巨数。在统计学者看起来,方法是十二分的重要,结论是不一定有绝对的价值的,他们也许还要怀疑的询问。在我这样不懂得统计学的人,就未免有些震惊了。

说起了洋车夫,我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想。也许是为了这两句话吧?我来北京之先,有一个亲戚劝我不要到北京,就是到了北京也不要做教书匠。他说:“我在报上看见北京的教员有的穷到晚上拉街车。在远地方拿不到钱不是玩的。拉车我们又没有那力气。”我诚恳的谢了他的好意,也就来了。在北京不久,有一个老朋友叫我到一旁悄悄的劝我道:“你怎样还不备一个包车?

你这样的跑上街去雇车,是要招人轻视的。在北京,包车是不可没有的需要品。”我也很诚恳的谢了他的好意。从那时到现在,我也在北京混了几年了,虽然邀天之幸还没有晚上去拉街车——恐怕那种情形也就不远了!——那一辆不可没有的包车还不曾享用过。不过他们的话实在都没有说错。教书匠真是穷。包车也真是小波淇洼的护照。要是一个人从包车而马车从马车而汽车大家都说某人“红”了,或是“发财”了。要是连包车都没有,他还算什么呢?

也许是为了上面所说的原故吧?不过也许是为了我们同洋车夫接触的机会,在各种劳工人们中,比较的多些。在北京几乎不能不坐车。第一北京的地方实在大。第二,在北京街上跑路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你不能望着天,你也不能望四周的风景,你得时时的留神你的脚下。要不然,你是拌一交,就蹈了一脚的矢橛。

并且,穿大褂的人不能走路,好像是北京的不成文宪法。至少洋车夫们都有这样的观念。“车呀!”“拉去罢!”的声音,不止的在你耳旁叫聒,那么为了清静省事计,只有那采取无抵抗的办法,坐车了。

我是不懂得统计学的,上面已经说过,所以也从来不想在车夫身上去搜集社会调查的资料。不过我也曾经想同他们谈谈话,问问他们对于许多事物的观念。可是我的京话实在太糟了。我们中间总隔开了一堵墙。我偶然问一句话,也许得反复的申说了几遍才懂得一点,那自然使我灰心而默然了,也许他们以为我是在责难的申斥,登时现出难看的颜色!在他们的生活中,责难固然是家常便饭呵——那使我更加灰心而默然了。

因此,虽然同我曾经有过关系的洋车夫至少有几百,我实在不曾看见他们的心。他们是有心的,我并不疑惑。而且他们中间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则。譬如说吧,一辆车要抢到另一辆的前面去,也许有一定的办法的。要是不守那规则,那辆的洋车夫也许就得认为侮辱了他,并且激起他的愤怒和比赛的精神。这样比赛的结果,胜者固然得意万分,败者也不免垂头丧气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一次同一个朋友回家,拉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童,拉我的是二十岁左右的少年。一辆车来了,突过了在前的孩童的车。壮年数励向前追,见他实在力量不支了,就自己拼命飞跑,追过了那犯窥的车,又比赛了一阵,还是胜了他,缓下来冷笑道:“你只会籍负小孩子!”

上面所说的规则,也许完全是臆度的幻想。不过这一定是有几分根据的:北方的车夫与南方的不一样。在上海,越是天气不好,好像拉车的做卖买的越是多。在北京就大不相同了。大雨大雪天,北京街上往往绝了洋车的迹。炎夏赤日的底下,也常常可以看到洋车夫睡在树荫下,傲然的不理雇客的叫唤。这很可以做北方人不及南方人勤快的一种证明。也许就有人因此比较南北工人的优劣了。可是,这难道就是北方人的劣点么?不定是北方人比较的懂得人生的意义吧?他们拉车,为的是生活,不是为了爱拉车。那么这要够了生活,何必拼命的做牛马?要是大雨泥泞中去受罪,何不饿一餐半餐呢?有人或者要说了,这是热带中斐洲土人的人生哲学。他们终年不用穿衣裳,街上有的是充饥的果品,所以除了吃喝睡觉,什么也不肯做。可是,朋友,你以为他们现在进步了吗,现在欧洲人把酒浆和装饰品做引诱他们工作的报酬品?

北方工人没有南方的勤快,南方的工人没有北方的能笑乐,那是最容易觉察的分别。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里,说起:

我记得一个大热天,我们几个人坐轿过山——道路崎岖难行,轿夫非常的辛苦我们到了山顶,停十分钟,让他们休息一会。立刻他们就并排的坐下来了,抽出他们的烟袋来,谈着笑着,好像一点忧虑都没有似的。在一个懂得眼光稍远的利益的国内,他们就会用这机会诉说酷热的苦楚,好多得几个酒钱了。

我想,罗素所说的大约是北方的苦力吧?南方,尤其是上海附近的工人,似乎就不是这样的了。固然不错,罗素在上面一节之前,有这样的几句话:

无论那一阶级的中国人,都比我所有过接触的别种人种爱笑乐:无论什么东西,他们能在里面找出乐趣来,无论什么纷争,只要一句笑话就和缓了。

中国人真是这样吗?在我看来,恐怕这话的反面还比较的真切些吧。中国的所谓中上流阶级,有的是严厉的面孔,在什么事物里都找不到乐趣——所以只好打牌,逛窑子了——而且顶没有的是“幽默。”

话又说远了。我是要说北方的工人爱笑乐。就是在工作的时间,几个洋车夫会一面跑,一面笑着乐着。我们以前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车厂。每到黄昏时候,里面就有简单的音乐声,吹着唱着,哄堂的大笑着。他们好像真知道怎样享乐人生的。有一天,一个崇拜东方文明的朋友同我争论东西文明的优劣。他说西方物质文明越是发达,他们的苦闷也越是增加。所以有许多人反而回头望着东方了。我说,“你听见那音乐吗?那是附近的车厂里发出来的。他们每晚都这样的快乐。我羡慕他们极了。可是我真是去过他们的生活,我能同样的快乐吗?不要说我没有那气力,就是有,我恐怕在原有的苦闷之上又加几倍苦闷了。西方人也是这样。他们以为我们比较的快乐,可是他来过我们的生活——当然不是说西方人在中国安享的特殊的生活——恐怕一天也过不惯。何况我们也有我们的苦闷,西方人苦在不知道。洋车夫也有洋车夫的苦闷,也只恨我们不知道吧了。”

洋车夫当然有他的许多苦闷。虽然有一次,我听见一个五六十岁的老车夫同他的同伴们这样说:“拉车的有拉车的命。坐车的先生有坐车的命。我坐了车,我的头就得晕。”可是,我想,这恐怕不能代表车夫的感想吧。他们拉车的时候,也许羡慕坐车的人,也许怨恨自己不曾投身在一个较好的人家,也许——在坐车的听了,这是何等可怕的思想!——他们正在说他什么都不比那坐车的人差,为什么拉车的是他,坐车向是他。

有了这么的思想,他脸上的笑,心中的笑也就消灭了。南方工人与北方不同的地方,也许就在这里吧?可是,近一年来,北方的拉车的也不像以前的快乐了。他们生活的压迫增加了吗?他们对于人生的观念有些更变了吗?这也生活的一个。他们的思想不变更,他们的地位没有迁善的希望。他们的思想变更了,他们的乐趣也就消灭了。在过渡时期的人们,总是只有苦闷的。

我在第五十九期的《闲话》里提起了吴稚晖先生在里昂时的一段故事,后来引起了不少的误会。今天细细的看了一遍,觉得还是没有应当修改的地方。不过有两点是用得着声明的。

第一层,吴先生始终没有承认去做中法大学的校长,更说不到领校长薪水了。那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同时,法国人和学生都认定他是校长,那也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要不然,一部分学生——好像不止七八个人吧——也不至于为了膳宿费事同吴先生去为难了。并且,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校长问题就是风潮中两方争论极剧烈的一点。因为如此,我的原文中,只用了“吴先生在里昂”六个字,没有说他是中法大学的校长。

第二层,这一个故事,我是用了来证明吴先生“言行一致”的地方的。因为吴先生相信学生,就是他自己受了窘,还是回护学生。就是他背后虽然有时也非议学生,在作文演说时总不肯这样说,那都可以证实他信仰的坚确。英国内阁的阁员在阁议时对某种议案尽可以尽力的攻击,但是既经通过之后,他们为了公共负责的原故,出外就得反过来竭力的辩护,断不肯说他们原来是反对的。某党的党员对本党的政策尽可以有许多不满,但是在大家面前,还是说他的党最有希望,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如果把这件事也去证明吴先生的“言行不一致”的地方,那就不是我“始愿所及”了。

同类推荐
  •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在政府部门做过15年的文官。在他38岁那样,父亲去世,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并开始撰写《随笔集》。蒙田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可谓独树一帜。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 化蝶

    化蝶

    邵焕芬,天津海韵诗社会员,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作协会员,曾作为新生代作者被推荐给《天津日报》,擅长诗歌和散文。曾先后有诗歌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也曾有散文发表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诗歌散见于《中国文学》《蓟运河》《诗文杂志》《直沽文化》等刊物。
  •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本书是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电影与文化的研究,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是讲清末“革命”话语的;第二部分的三篇探讨民国初期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的政治文化;第三部分的三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与都市文化;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文学文本、类型与文学主体,最后两篇是谈张爱玲的,涉及1940年代欧美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接受和挪用等问题。
热门推荐
  • 葛水纯真年代

    葛水纯真年代

    拥有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方觉珍惜!葛水,众多青年俊秀的大学校园。在葛水,有东山桔园测量少女受怨的温柔记忆;在葛水,有校园橘树下花前月下呢喃的温馨浪漫;在葛水,有西山大道午夜录像厅的逸闻趣事;在葛水,有火锅店里谈东道西的兄弟情、姐妹情、老乡情;在葛水,有男生宿舍里一个长头发的故事;在葛水,有女生宿舍里一个光头哥的传说;在葛水,有很多很多……葛水,一批青年的纯真年代!葛水,一个告别懵懂的年代!葛水,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葛水,一个永恒的回忆!谨以此文纪念永恒的葛水!作者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请勿对号入座
  • 鬼事小记

    鬼事小记

    天生鬼魄,捉鬼驱邪手到擒来。三令合一闹翻地府幽界。与人斗,与鬼斗,与妖斗,与仙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 异界女神之旅

    异界女神之旅

    一个名为雅迦达大陆的世界。这里由光明与黑暗教会交替统治,战士与魔法师构成的灵师力量,人类,兽人,矮人,精灵并存,繁华之中隐藏着巨大的变格。年幼的伊萝目睹了今生父母的死亡,原本浑噩的心灵随之苏醒,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未来。经历了人与人,人与神,神与神,光与暗的交错,伊萝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一生的伴侣

    一生的伴侣

    叶涵在6岁时,被父母抛弃,在圣洛斯帝这所贵族学校,遇到了自己的闺蜜,之后她和自己的闺蜜都有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对她和闺蜜来说自己的男朋友就是她的一切,因为有了他的出现她才变得豁然开朗,让她有了安全感
  • 幻彩帝都

    幻彩帝都

    在我们美丽的上空,人们只知道那里住这玉皇大帝和一群神仙,却不知在凌霄宝殿的最东面还住着一群可爱的小仙,分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位正殿殿主,还有他们的统治者——金帝,他们住的地方叫幻彩帝都,他们有神仙的法力,却又比一般的神仙逍遥,可是他们却也没有神仙的长寿——幻彩帝都有个规矩:当幻彩帝都的金帝羽化之时,他的七位正殿殿主也必须化为幻彩帝都的七彩守护莲,生生世世守护幻彩帝都,而当新一任金帝上位之时,会重新寻找与他有缘的七殿殿主......几千年来从未改变,直到轮到第十二代金帝上位,位于紫殿宫的的殿主不甘就这样化为守护莲,于是逃跑了……却引来一场大乱……
  • 独剑不孤

    独剑不孤

    少年肖欢行,表字为非狂,出身灵城幽敻大世家。一十四岁,其仍无法习得灵渊大陆的任何功法,故屡受漠视。某夜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异世之物与异世之魂,开启非凡人生。自此,有志少年踏上夺天之路,我为天,行我道!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暗月重升,战,亦造就多少风流人物。为了承诺,生死不顾,来,独剑闯天阙。深情不弃,永世无悔,去,幽海人不孤。应问,狂不得,谁道本非狂?当看,欢难尽,肖家欢行郎。
  • 浮仙

    浮仙

    暖心总裁成王国王子,且看又暖心又霸道的王子如何登仙!
  • 神棍出没,请注意

    神棍出没,请注意

    穿越的方式有很多,有快死掉就穿越的,有逛逛菜市场就穿越的,有睡觉睡着睡着就穿越的,甚至还有大姨妈一来就穿越的!但是,为毛线我去小卖部买了个打火机玩玩就穿越了啊!没错,虽然我手贱,但是我才不要穿越到古代啊!古代连姨妈巾都木有啊!穿越了......
  • 极品修真强少王

    极品修真强少王

    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少年,很努力的去学习与同学相处却不知为何同学总是欺负他一个人,在学校中他遇到了他的白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