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2100000030

第30章 王玄策:神话的创造者

一个时代伟大与否,与其冒险进取精神成正比。

所以伟大的时代,必定有伟大的冒险家。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汉代,涌现出张骞、陈汤、班超等一大批冒险英雄,伟大的唐帝国仍然在延续着冒险家的传奇。

唐代第一位伟大的冒险家,当推为佛门之翘楚玄奘大师。贞观元年,玄奘为求取佛经,毅然孤身前往天竺,一路上遭遇无数的风险与挫折,最终抵达佛国。在求经期间,玄奘又遍游印度半岛,对天竺各地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对这个奇异国度了解之深,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位中国人。玄奘于贞观十九年返回帝国首都长安,受到空前的欢迎,唐太宗亲自接见这位文化伟人。

玄奘的历险,其动机非常单纯,就是为了更深地学习佛法,他之所以能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全凭坚强之信念,笔者尝作一联以赞这位伟大之佛门英雄:“历艰厄险难而不悔,全系一念;经风雨颠沛终无憾,只证孤心。”以表达对玄奘大师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

玄奘大师无心于政治,但他还是不小心成为影响大唐与天竺政治关系的关键人物。

天竺当时分为五部,号称五天竺,即东、西、南、北、中五部。五部天竺又以恒河上游地区的中天竺最为强大,中天竺的国王称为戒日王,是佛教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因为在玄奘西行求法时,受到过戒日王的特别礼遇。同时,戒日王也从玄奘那儿打听到大唐帝国的盛况,便产生了与中国交往的念头。

贞观十五年(641年),戒日王派遣使者进入大唐帝国,拉开了天竺与大唐政治交往的序幕。由于佛教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天竺遥远,但是中国人对天竺这个国家并不陌生。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当然不会放弃与天竺交往的机会,在当时,中国就是一个上国,这倒不全因为自大,而是一个事实。

唐太宗马上派出云骑尉梁怀璥携带诏书,出使中天竺。戒日王根本没有想到中国皇帝竟然会派使者不远万里前来,大为震惊,忙问他的臣下:“自古以来,可曾有摩诃震旦的使者出使我国呢?”摩诃是“大”的意思,震旦是指中国。戒日王一问,他的臣下面面相觑,谁也不晓得,便回答道:“不曾有过。”

其实是有过的。在汉武帝时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曾经派出副使抵达身毒,即天竺,不过天竺对历史向来不是很重视,也没有留下什么史料,当然就不知道有这回事了。

唐使携皇帝诏书前来,戒日王非常恭敬地以膜拜的方式接受,并且派人与梁怀璥一起返回长安,向唐王朝进贡天竺的特产与宝物。

唐太宗考虑到中天竺地域遥远,老远跑一趟不容易,便以高规格礼节接待中天竺使者,不久后,又派卫尉丞李义表出使中天竺。

在李义表的使节团中,有一位副使,就是王玄策,这时的王玄策还是个无名小辈。王玄策的早年生活,我们知之甚少,但是根据史料中的蛛丝马迹,可以推断他是个信仰佛教的人。后来他曾经到天竺摩诃菩提寺礼佛。近年,人们在洛阳龙门石窟中,也发现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题记。

王玄策信仰佛教的背景很重要,他曾经先后三次出使天竺,这是第一次。出使天竺绝对是苦差事,为什么他会一连出使三次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对天竺的文化及风俗非常了解,是出使的合适人选;第二,他对天竺有一种向往,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再遥远再艰辛都只是通往真理之路的小阻碍罢了。

出使中天竺途中,李义表、王玄策一行人,途经泥婆罗国,即尼泊尔。

在泥婆罗国,王玄策见到国王那陵提婆,这位国王日后在王玄策神话般的事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那陵提婆的经历比较曲折,他原本是泥婆罗国的太子,但是在一次政变中,他的父王被其叔父所推翻,那陵提婆被迫流亡到国外。后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收留了他,并且最终帮助他夺回国王的宝座,那陵提婆对弃宗弄赞感激涕零,情愿效忠于他,泥婆罗国也成为吐蕃控制下的属国。

当时吐蕃奉唐为上国,而泥婆罗又是吐蕃的属国,因此国王那陵提婆对大唐来的使节非常敬重。在大唐使节团逗留泥婆罗国的这段时间,那陵提婆还亲自带他们去参观一处非常奇特的温泉,叫做阿耆婆尔池。这个温泉周长二十余步,水温极高,常年沸腾,把小东西扔到温泉里,马上就冒泡冒烟,把锅放上面做饭,不多时间饭就熟了。这些奇特的东西,让李义表、王玄策等人非常好奇,同时,这种轻松而愉快的近距离交流,也使泥婆罗国王与唐朝使者建立起私人友谊,这对王玄策未来的事业有极大的影响。

大唐使节团抵达中天竺后,戒日王派遣大臣到郊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首都王舍城的居民倾城而出,盛况空前。

戒日王率文武大臣向东而拜,虔诚地接受大唐皇帝的诏书,并向唐王朝进献火珠、郁金香和菩提树。两大文明古国的交流从民间的文化交流,开始提升到政治往来,这是唐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第一次天竺之行,使王玄策大开眼界,对天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佛教的发源地,是一片圣土。这次出使十分成功,双方气氛融洽祥和,中天竺君臣非常盛情地接待大唐使者,玄奘法师的传奇故事,也成为双方的共同话题。

数年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时任右卫率长史的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这时他的官阶也只是正七品,与他同行的还有副使蒋师仁以及随行护卫三十余人。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王玄策一行人于次年(648年)抵达中天竺。

然而大唐使团来得不是时候,热心于两国外交的戒日王在不久前刚去世,中天竺的政局陷入混乱之中,几方势力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迫使王玄策改变了原计划,决定先出使其他四部天竺(东、西、南、北四部)。当时印度四分五裂,除了五部天竺之外,在每部天竺中,都有若干诸侯国,可以说是小国林立。

四部天竺对大唐使节团都非常恭敬,也献上许多当地的特产与宝物,作为进贡给大唐帝国的贡品。王玄策也借此时机,游历出使若干小国,并密切关注中天竺的局势变化。

中天竺的内乱接近尾声,戒日王的部下阿罗那顺篡夺王位。阿罗那顺是个有野心、却见识浅的人,他认为大唐帝国虽然强大,但远在万里之外,无论如何,中国军队不可能打到恒河流域,所以便打起王玄策使团的主意。

鉴于中天竺政局巨变,危险的因素渐渐增加,要不要继续出使该部呢?作为一名大使,即便局势再变幻莫测,也必须全力完成使命,王玄策决心不改。

唐朝使团刚进入中天竺,马上遭到阿罗那顺军队的截击。

王玄策不甘心束手就擒,展开反击,不过仅三十余人的卫队,对付小毛贼还可以,怎么可能与一个国家的军队相抗衡呢?很快,卫队的箭矢射光了,中天竺军队一拥而上,把大唐使团包围起来,大呼道:“快放下武器投降。”

寡不敌众,抵抗只是徒然,白白丢掉性命罢了。

王玄策一转念,硬拼肯定不行,丢了性命没关系,可是大家都死了,这次出使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还是先保住实力,再寻找机会,另作打算。使团放弃抵抗,中天竺军队将王玄策等三十余人全部俘虏,各国所进献的贡物,都落入国王阿罗那顺之手。这位独裁者看着这些宝物,心花怒放。

使团一行人全部被扣押起来,虽然阿罗那顺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但是惮于大唐帝国的强盛与巨大的影响力,他一时还不敢对使团成员下毒手。

可是到了第二天,阿罗那顺就听到一个坏消息:王玄策在夜里上演了一出越狱的好戏,成功地逃跑了。阿罗那顺气得大骂:“你们这些浑蛋,连一个囚犯也看不住。”至于王玄策是怎么逃跑的,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是能在敌军严密看防的情况下,成功越狱,足见王玄策有过人的智慧与胆量。

阿罗那顺虽然对王玄策的逃跑十分气愤,但他绝对想不到王玄策逃跑意味着什么。他低估了这位对手,显然,他只是把王玄策当做一位普通的使节,一位官秩只有七品的唐朝小官。但他就是做上一万次的梦,也绝对梦不到这位七品小官最后竟然可以将他庞大的王国掀翻。

张骞、班超这些汉代的传奇英雄,一直是唐朝游侠们的偶像,能够像张骞、班超那样在绝域建立不朽的功勋,是每位豪杰勇士的梦想。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有,但要实现这个梦想,除了要有无与伦比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信念、临危决断的自信力,还要有过人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天才的外交本领,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包括强大国力的支撑和上天眷顾的运气。

能成非凡事业者,必非凡人!

王玄策就是这样的非凡之人。

王玄策逃出来后,跋涉到吐蕃西部边境,天地苍茫,他要何去何从呢?

倘若他只是拍拍屁股,庆幸自己脱险,然后逃回国去,那他就不是一位英雄了。作为大唐使节,必须要夺回被抢去的贡品,要营救落难的兄弟,这既是责任所在,也是大义所在。可是王玄策孤身一人,在距大唐帝国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就算他扛着一把长枪,单枪匹马冲向中天竺王国,作堂吉诃德式的勇猛一搏,也只是徒劳无功的匹夫之勇罢了。

除非有一支军队。

到哪里弄一支军队呢?王玄策想到了一个主意:借兵。

借兵这件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竺诸国虽然对大唐进贡,可是并不臣属于中国;吐蕃虽然和亲并尊大唐为上国,但并没有责任与义务借兵给唐朝使者。再说,王玄策官秩低微,仅是七品官员、出使天竺的使节,从理论上,他也没有权限向吐蕃借兵。

可是王玄策来不及顾虑那么多了,碰碰运气吧。他写了一份文书,复写多份,差人送抵各国政府,要求征调军队。

借兵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成功的人,往往是行动先于言语,先全力以赴,而不去考虑是否一定会成功。机会往往是在渺茫中出现,但绝非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对于印度半岛上的国家,以中天竺的势力最为强大,多数国家不敢得罪阿罗那顺,否则一旦讨伐失利,必将遭到报复。一函函以委婉语气拒绝的文书由天竺各部各诸侯国,如雪片般地传到王玄策手中。

唯一的希望,就是高原上崛起的吐蕃政权了。

吐蕃赞普弃宗弄赞自从娶了文成公主之后,与大唐关系极好,他也想借此机会表达对唐太宗慷慨许配公主的感激之心。弃宗弄赞是个有信用、有义气之人,虽然王玄策只是一名七品官员,但其执著与勇气却令弃宗弄赞极为欣赏;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文成公主,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作为远嫁吐蕃的大唐公主,她当然乐意为大唐做点事。

吐蕃政府表明态度,愿意出兵相助,征发一千二百名精悍战士,交给王玄策。

吐蕃虽然出兵并不多,但是意义却十分重大。

中天竺北部的泥婆罗国,其国王那陵提婆是吐蕃一手扶植的。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时,行经泥婆罗国时,与那陵提婆有过交往,那陵提婆对吐蕃的义举迅速作出回应,慷慨地派出七千名骑兵,交给王玄策指挥。

王玄策真是大喜过望,这样一来,他手上便有八千二百名战士,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就在这个时候,使团的副使蒋师仁前来跟他会合。蒋师仁从哪冒出来的呢?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大约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也在战斗中被俘,但成功越狱;二是在王玄策以及卫队被俘之时,蒋师仁正好出使他国,并没有被中天竺所俘虏。

王玄策率领八千多人马杀奔中天竺国,直抵国王阿罗那顺所在的茶馎和罗城。

国王阿罗那顺吓了一大跳,这王玄策到哪儿弄来这么一支军队呢?忙派人前去打探,结果探报回来称是泥婆罗与吐蕃的军队,其中大多数是泥婆罗军。泥婆罗对中天竺来说,只是一个北方小国,他并不将其放眼中,便派出数万大军,迎战王玄策。

由于王玄策的早年生活已经不可考,我们搞不清他是不是曾在军队中服过役,也搞不清楚他的军事才能是从哪儿来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王玄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战术家。中天竺军队在恒河北岸迎战王玄策所率领的吐蕃、泥婆罗的联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王玄策沉着冷静,指挥军队排兵布阵。

从战场的情况来看,中天竺军队的战斗力似乎并不太强,战斗持续了三天,阿罗那顺不仅未能够凭借优势兵力击败王玄策,反而被打得一败涂地。吐蕃派出的军队虽然不是很多,只有一千二百人,但是这些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战斗力非常强悍,泥婆罗的骑兵也有上佳的表现,这些勇士们在恒河平原上创造了奇迹。

阿罗那顺的数万人马居然打不赢王玄策手中八千名吐蕃与泥婆罗的联军,在战斗过程中,中天竺的士兵被杀死三千多人。阿罗那顺一看打不赢战斗,赶紧渡河向南撤退,王玄策趁机反击,中天竺军队阵脚大乱,在渡河南撤的过程中,军队拥挤不堪,许多人上不了船,跳入河中,结果溺水而亡的达到一万余人,宽阔的江面上,漂满中天竺士兵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

惨败之后,国王阿罗那顺急急忙忙返回茶馎和罗城。王玄策挥师渡过恒河,阿罗那顺心中大恐,觉得茶馎和罗城也守不住了,干脆弃城而走。

王玄策兵不血刃,夺取茶馎和罗城。同时也从监牢中救出被俘的唐使团三十名成员,编入军中,继续追击。

由于旗开得胜,一些印度小国鼓起勇气,派军支援王玄策。根据史书的记载,有一个小国叫章求拔国,是东天竺的属国,派出军队加入对阿罗那顺的战斗,这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一支军队,因为章求拔国总共只有两千名战士;东天竺也宣布支持王玄策,讨伐阿罗那顺。

逃出茶馎和罗城的阿罗那顺兵力不足,他一边召集各地军队,一边收罗游兵散勇,准备杀个回马枪。此时蒋师仁率军追来,双方再度展开激战,这一仗中天竺军队阵亡数千人,国王阿罗那顺被俘。

真没想到,在南亚次大陆号称最强大的中天竺,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实在难以想象。

国王被擒之后,他的部将仍然继续抵抗,带着阿罗那顺的王妃们与王子们,在乾陀卫江一带构筑防线。

群龙无首的一群乌合之众,怎么有坚强的战斗力呢?乾陀卫江无法阻止王玄策的攻势,吐番、泥婆罗联军渡河强攻,毫无斗志的中天竺军队刚一交锋,马上崩溃,逃的逃,散的散,王妃太子们都悉数沦为俘虏,同时被俘的还有一万二千人,以及牛马三万多头匹。

中天竺就以这种窝囊的方式战败了。

整个印度半岛震动了!

东天竺国王尸鸠摩送来三万头牛马,以犒劳王玄策的军队,同时还送来弓、刀等武器;伽没路国献上了奇珍异宝,还有本国的地图,同时向王玄策求取老子的画像以及《道德经》。后来玄奘大师把《道德经》一书翻译为梵文,传到印度,大概是与这件事有些关联吧。

中天竺兵败后,向王玄策投降的城邑与村落总计达五百八十余个!

这简直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王玄策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胆略与勇气,借来吐蕃、泥婆罗八千援兵,以这支微不足道的力量,横扫中天竺,威震南亚。印度是一个诞生许多神话故事的国家,王玄策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之乡,写下真实的神话,即便是后世经营印度的英国传奇英雄克莱武,也望尘莫及。

王玄策的伟大,亦是贞观时代的伟大。

时势造英雄,同时,英雄亦造时势。

王玄策及其使团,踏上光荣的回国之路,队伍中多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便是作为俘虏的中天竺国王阿罗那顺。

使团一行人抵达长安后,唐太宗大为欣喜,以祭告宗庙的隆重方式欢迎英雄的归来。当皇帝见到脸色苍白的阿罗那顺时,显然把他当做反面教材以告诫群臣:“一个人如果沉溺于声色之中,便是道德败坏的根源。中天竺国王如果不是贪图诸国向我所献的贡品,又怎么会沦为阶下之囚呢?”

对王玄策的杰出表现,唐太宗给予高度评价,并提拔为朝散大夫,官秩从正七品擢升为从五品。

可惜的是,英明的唐太宗第二年就去世,否则以王玄策超凡的才华,一定可以有更多用武之地,创造更伟大的勋业。

继任者唐高宗似乎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平常的使节,并没有特别在意。高宗时代,王玄策又一次出使天竺,在摩伽陀国的摩诃菩提寺,他以虔敬之心礼佛并立下一块石碑。

王玄策晚年时,曾经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天竺行纪》,总共有十卷,还包括三卷图,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留下来。在俄罗斯保存有一敦煌文献,名为《圣地游记述》,残缺严重,据史学家研究,这很可能是《中天竺行纪》的残本。倘若有一天他的著作可以重见天日,那么我们对这位伟大的人物将会有更深更多的了解。

从贞观末期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一百年的时间里,大唐帝国与天竺诸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天竺五部诸国王一同遣使来朝;唐玄宗时,由于唐与吐蕃、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处于战争状态,南天竺国王还上表称愿意出兵讨伐大食帝国以及吐蕃。天竺诸国对大唐的朝贡一直延续到玄宗天宝年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帝国衰落方才中止。

这段中印关系史见证了大唐的百年辉煌史,推溯其源,实为王玄策横扫中天竺之功。

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内向的色彩,王玄策神话般的伟业,反倒在中国史书中显得寂寞而冷清。这样一位人物,无论放到哪一个国家,势必被这个国家引为骄傲,光芒四射,丰碑永矗。但是在中国,他所得到的待遇着实有些寒酸,没有张骞、班超的显赫声名,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也总将他遗忘,甚至在民间也长期默默无闻;但他却有与张骞、班超一样的伟大勋业,他是国家的英雄,捍卫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传统。“伟人”的荣誉,他当之无愧。

往事越千年,在尘封的故事中,我们用心去体会先人强健的脉搏、沸腾的热血、无畏的勇气。今天,是要还历史人物予公正的时候了,将其所创造的奇迹,从历史的泥沙中捞出来,巍然挺立于史册之中,唤起国人开拓万古、推倒一世的雄心壮志!

同类推荐
  • 大明倒爷

    大明倒爷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但是,做为一个现代人,他有他自己的优势。崇祯是他的拜把子兄弟。李自成是他的小弟。皇太极?懒得搭理那个鞑子。他的财富足够改变整个帝国的国运。
  • 兵锁连城

    兵锁连城

    过眼繁华终萧瑟,呕心烈血尽忠事,千秋功成话枯骨,战兵不止金戈不倒。六国纷争而起,隐士出山谋事,战争与利益而交缠,生存与死亡而选择。他怀着一颗治天下的雄心,谋王事、谋国事、断国事。鬼笔倾情力作,精彩尽在其中。
  • 地球生命极简史

    地球生命极简史

    生命是必然的。我们的知识相比于整个宇宙,还不到九牛一毛。随着我们智商的提高,人类的认知体系也不断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今日信奉的东西都会被扔进故纸堆,进化论也是如此,我之所以信达尔文,是因为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他的说法更加合理。如今,人们正在逐渐修正进化论,毕竟,这理论在很多现实面前已经捉襟见肘,但是总体思想、大的框架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这部极简史不是基于严谨的科学理论,因为我头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或者理论能够把整个生命及人类起源发展的历史流畅而令人信服地串联起来,所以,有不少内容都来自于我的猜测、推测甚至臆测。因为不够严谨,所以,我把它当成小说来写,这部小说的主角是----生命。
  • 历史年鉴之1900

    历史年鉴之190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九州龙泽列传

    九州龙泽列传

    这是基于《九州·狮牙之卷》剧本的野史,在江南所着《九州·狮牙之卷》的框架内以编年体穿插民间流传的猛将传说,主人公龙泽、青桑洛与原剧本中的白清羽、苏瑾深、李凌心、姬扬和叶正勋一起经历的两次针对蛮族的北伐战争。其中讲述少年们在苦难中磨练、成长以及征战九州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本书以向度作为考察文学理论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并探讨载体向度、本体向度、读者向度与文学之外的文论向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创新研究,可作为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专业学生考研、专升本、自学考试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被评为“有见解的、内容扎实的、有益于我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值得一读的一书”。
  • 婚残:天王巨星的女人

    婚残:天王巨星的女人

    天王巨星萧季白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宣布暂退娱乐圈三年,一时间娱乐圈一片哗然。赛尔小镇来了一位漂亮的男人,秦扶桑每天清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敲响漂亮男人的家门。甜甜的叫声儿:“季白哥哥,早上好啊”。“早上好,桑桑”。“季白哥哥,我阿婆要把我嫁给蒂亚戈,可我不喜欢他”。“哦…那你喜欢谁”。羞涩不以的小丫头捂着脸:“季白哥哥我喜欢你”。“季白哥哥,你刚才吻我了,那我可以嫁给了吗?”萧季白想了会儿道:“应该可以”。“欧………我可以嫁给季白哥哥了”女孩清脆欢快的声音响彻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而男人平静的眸子里却突然闪现一丝邪恶的神色。“季白哥哥,我怀孕了。”“那就打掉吧。”男人说完冷漠的转身离去,女孩泪如雨下。
  • 都市之孤独的寒

    都市之孤独的寒

    QQ919705894嘿嘿这是小木的第一文难看就大家包容下。那个大神或者读者有意见建QQ说。嘿嘿谢谢合作
  • 美人心机

    美人心机

    再浪漫与惊心动魄的爱情都逃脱不了吃、暍、穿、住、行的五指山。所以女人喜欢钱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聪明小妞的小心机就是眼力劲要准,好比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夜奔成就了一段千古的佳话与传奇,而杜十娘将爱给了李甲,便赔了钱又赔了心。失恋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身体事故,就像有些女子每月都会翩然而至的痛经:……所幸,生理周期的疼痛并不是什么绝症,亦非无药可医。好像还沒有哪个女子会真的因为生理周期的疼痛就不打算活下去的吧?爱人是需要进行严格挑选的。假使他拿你不当一回事,你就是对他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徒劳。咱姐姐妹妹们要牢牢记住:在爱情的天平里,永远只有被爱者才有资格去挑剔和享受。
  • 鸿蒙仙音决

    鸿蒙仙音决

    一杯茶,一支烟,话不尽生死情仇,道不尽千古沧桑。波澜壮阔的道界,修仙渺渺的长生,源自上古的神话,诸多人态的万灵,皆在鸿蒙仙音决之中。不敢言好书大作,只敢说确实用心,瑞子墨携鸿蒙仙音决,恭候各位大驾品读。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吞天之井

    吞天之井

    沈未央:对不起,是我骗了你。夜雨:其实我早已知道这是陷阱,走上一遭又如何?何婉君:我不怪你,谢谢你给了我一年的温暖。夜雨:......(一行血泪)云梦:快救爸妈,千万别来救我。夜雨:八军听令,挥师岚雪城。言妙可:我为玄灵族圣女,自幼修习蕴神术,体内蕴有神胎。我愿以此为赔偿,但求放我亲族,战界之争本无对错。夜雨:我夜雨若要成就神位,自当凭借自己的力量,不屑于此。初雪:哥哥快走,这里是虚空禁区,无法吞噬星能。夜雨:两次轮回,2万亿年,拼了身死道消,也要救你出去。
  • 独走乌江

    独走乌江

    本书作者长时间探寻乌江,以真实的笔触,丰富的图片,将乌江各各不同的角度尽现书中,详细记叙了贵州省地区的民俗、民风,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和著名景点,是乌江地区的旅览、文化的细致导游。
  • 魂帝无名

    魂帝无名

    蠢材和天才,只是隔了一张窗户纸!原本还算不错的资质,在一年的时间里自由落体一样的下滑;资质被评为比垃圾还要垃圾,自己被人奚落欺负,他还要承受被赶出学院的代价;七天后,就是学院的淘汰赛。如果他不能在淘汰赛中胜出,那就只能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离开那个此生不可能再有交集的美丽身影;然而,足足两个境界的差距,就像是猎狗和公牛的对比,该如何胜出,他不知道!直到被人打晕之后,他的脑子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叮~~~生命之轮,自这一刻起,逆转乾坤!
  • 穿越绝色狂妃要逆天

    穿越绝色狂妃要逆天

    凤家有女出生那天便满天祥瑞更有五彩神鸟盘旋于凤府上上方久久不肯离去。庶日便有传言天降神女,神女出,万兽降,天下归一,得神女得天下。一把寒冰血刃轻轻挑开他胸膛的衣衫,露出强而有力的胸膛。凤九歌:''我最讨厌别人投怀送抱了,男人我从不缺,对你,我不过逢场做戏罢了。御天绝眼中闪过一丝怒气,反身将她死死的压在身下,''该死的,只是做戏?''他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