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2700000007

第7章 李家龙宫与陇西李氏文化

“李家龙宫”是唐朝皇族修建于陇西的李氏宗族家庙。坐落于陇西县城北关庙儿巷,是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当年建筑雄伟,气势宏大,因有唐太宗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名传千古,今为陇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龙宫的修建有一段相传久远的历史和神奇故事。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生长于渭水河谷的李渊父子率关陇军十万逐鹿九州,一匡天下,文治武攻,至为煊赫。唐太宗下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修《氏族志》时,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诏令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且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陇西李姓统统具有皇族身份。李氏陇西房形成39个大房,其中有4房为盛:一曰武阳,二曰姑藏,三曰敦煌,四曰丹阳。李氏族裔,“得唐独厚”,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隆基的“天宝盛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建立了不朽功绩,也为李氏树立了一座光辉灿烂的丰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李姓担任过宰相的就有23人,其中赵郡有13人,陇西郡有10人。还有唐开国元勋李靖,中后期的李晟,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传奇作家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等等,李白有诗:“我李白万叶,柯条遍中州”。王勃咏叹:“陇西多名家,子弟复豪华……麟阁图良将,六郡名居上。”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者达60多人。先后建立过大成、西凉等12个王朝,最为辉煌者莫过于唐王朝,陇西堂号遍布四海,李氏子弟遍及神州,故谓“天下李氏出陇西”、“故言李者必称陇西”。

唐高祖封李世民为陇西郡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又封李博文为陇西王,李琮为襄武王,唐高宗封李颖为南安王,均在陇西这一地域。唐贞观年间,陇西已为丝绸南路的名城重镇之一。商贾云集,使者、僧侣往来,物阜民殷,经济文化繁荣,“公租仓库,无不丰实。”但当时羌、吐蕃、突阙不时侵扰,直接影响到大唐与中西亚地区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给贞观盛世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唐太宗决意在西陲选一“真龙落脉”之宝地修一家庙,以镇雄关,威震远方。

相传有一高僧奉天子之命,由京城长安起行向西云遊寻访宝地。一日傍晚,当高僧行至陇西地域,走出了豲道古峡,登上雄奇俊秀的妙娥山时,已是红日西坠,玉兔东升之时,暮色苍茫中但见西方天际金光万道,紫云缭绕,随之瑞气凝聚,龙腾虎跃,王色之气氤氲,水绕云从,一条真龙从天际徐徐降落至前方地域。高僧圣目闪光,神情激动,定睛细眺,前方凄凄芳草,历历晴川,古道漫漫,农舍隐约。他乘夜幕急行,方知前方已是渭州州治的陇西,当夜即在陇西驻足。翌日早起,在陇西城化缘踏访,得知当地有众多李姓人家,是颇具威信的望族。纷纷传说昨夜巨龙由天飞落李家坡前,烟消云散之处,地上突然耸立一参天龙树,昂首曲身,势如真龙,虬枝翠叶,灼灼放彩!于是他当即绘图描影,将所见所闻飞报唐王。太宗闻报,心思高僧所见正应验我李唐皇室源于陇西之说。于是龙颜大喜,将陇西封为李氏郡望,“陇西堂”为李氏堂号,欣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四个大字,钦准陇西官员和当地李氏家族动工兴建李家龙宫。

经数千民众和能工巧匠三年零三月的苦心营造,李家龙宫落成。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占整个陇西城近1/3。主殿屋脊安装龙、凤、狮子、大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豕、斗牛和引升,中间为子牙楼,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屋脊可安装以上十兽,李家龙宫安放十兽,地位由此可见。整个建筑群又安装大大小小1899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南大门前高悬唐太宗御笔亲书“李家龙宫”金色匾额,主祭堂高悬“陇西堂”巨额,堂内供奉李氏先祖塑像、唐高祖李渊的画像、牌位,侧墙高挂“大唐疆域图”。整个建筑规模宏伟,殿堂巍峨,楼台林立,宫墙高耸,花木葱茏,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李家龙宫的修建,使渭州陇西城日胜一日的煊赫起来,成为西陲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唐朝末期,社会动荡,********激化,唐王朝逐渐衰败。陇西李氏分为两系,一在甘肃繁衍,一在直隶(河北)繁衍,而后流散全国各地,李家龙宫数遭兵火毁坏,变为一堆废墟。至今陇西县城北关庙儿巷方园100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10米,当地人称“瓦碴坡”或称“李家坡”!至明万历五年(157)李氏后裔山东临邑人李汝相任陇西知县,又筹资倡导重建李家龙宫,在原址北面恢复了部分建筑;清顺治五年(1648)甘州副将米喇印和丁国栋两人举行了反清复明的武装起义,率军直逼巩昌(陇西)攻城七十余日未克,败退时又纵火焚烧李家龙宫;清康熙元年(1662)再度重建,清末民初又陆续增建李家龙宫,规模远非盛唐时相比,却也山水相映,楼殿错落,别有天地!

修复后的李家龙宫,建筑分三门、前五楼、后五山、主祭堂四个部分。三门即北天第一门(亦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和北天第三门。至今保存完好的头天门,顶部为五朵六部斗拱组成的景山式屋顶建筑,东西方向,三开间,中间宽5.50米,通宽6.60米,进深4.50米,高9米。顶部悬有清康熙三十七年任陇西知县的吕培高制作的“仰弥高”竖立匾额;前五楼即宫前五座楼台和一座戏台组成;后五山即五座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别命名为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和太乙峰,山势相别,景象各异。中间辟一“北极池”,微波涟漪,游 鱼戏水。前五楼和后五山之间是宏伟的主祭堂建筑群,主殿及两侧殿均飞檐翘角,群龙盘脊,雕梁画栋,铁马叮咚。殿内分别供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等李氏祖先牌位。可是这些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不断遭到战火和人为的破坏,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美景,海内外李姓人士兴起“寻根祭祖”的热潮,均认为李氏的“根”在陇西,共尊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1987年日本富田秀子(汉名李秀莲,原广东梅县客家人)携子女来陇西寻根访祖;同年台湾《自立晚报》李永德,冲破台当局禁令,毅然到大陆采访,其后不久,台湾六位李姓同胞自愿组织起来到陇西祭祖;1990年,以台湾李坤一为团长的“世界李氏宗亲敦睦访问团”专程来兰州,并表示愿出资修建“陇西堂”,以便世界各地李氏同胞祭拜先祖。

****陇西县委、县政府紧跟时代,顺应民意,组织力量,广泛进行了史料的挖掘、征集、整理和研究。大量史料及陇西现存文物古迹充分证实,天下李氏源于陇西。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李氏文化。1992年6月报请****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相继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2002年9月10日《甘肃日报》报道,陇西李氏文化被列为甘肃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文化齐名的四大文化之一。这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陇西李氏文化遗迹李贺墓、李翱读书堂、五李亭、太白井、陇西堂和李家龙宫也都进行了认真的修复和建造。

李家龙宫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对西主殿,南北两侧殿、北殿、过庭、聚仙楼、郡公楼、戍边楼、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门都进行了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龙宫面貌焕然一新。

西主殿南北两侧墙上绘着李氏始祖利贞公《食李维生》、李耳公《西出散关》两幅大型壁画。

《食李维生》讲的是《史记》卷一和《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之李姓的始祖来源故事。李姓的前身为理氏,皋陶是理氏之始祖。尧帝时任理官,以官为姓,称理氏。他的子孙在舜帝和禹帝时及****两朝皆世袭理官。李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皋陶的后代理征,在殷纣王时也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纣王的意旨,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之灾,他的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候之墟”(今河南洛阳南),一路上摘树上李子充饥才得以生存。为感谢李子的救命之恩,也为了改姓避难,就改理利贞为李利贞,并在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定居。此为《食李维生》画之故事。据考证,现陇西县文峰镇就有一个自古以“皋陶”为名的皋陶沟,相传,远在4000多年以前,这里居住的部落群首领名叫皋陶,舜帝时为大理之职。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陇西文峰镇暖泉山遗址就在皋陶沟一带,东西长40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骨器、石器丰富,断崖上还有灰坑、白灰屋面、红烧土、火烧硬面等遗迹。那么皋陶以官为姓,传至九世孙理征,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出逃,食李维生,报恩改理为李,就说明李姓始祖皋陶远古时生在陇西。

另一幅《画出散关》,说的是从李姓始祖李利贞开始传至李氏十代孙老子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乡)曾为周朝守藏室史。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李姓人的始祖。《史记》里有一篇《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见周朝衰败乃弃官而去,一路西行至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散关关令名曰尹喜,是陇西人,他求老子著书,老子乃著《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交于关令尹喜而西去至陇西故里,最后在今临洮县东山超然台“飞升”。尹喜将《道德经》带回陇西,流传至今。此即《西出散关》画之典故。这两幅壁画皆绘于李家龙宫西主殿,乃彰显李姓始祖李利贞和李耳为李氏族人所崇祀!

李家龙宫西主殿、南北两侧门门顶绘有《伯阳故里》《谥号老聃》《礼答尼山》《守藏室史》《函谷迎宾》《关尹从风》《深谷牧牛》《终南授徒》《著道德经》等素描人物画。大殿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供族人祭祀。现今李家龙宫院内的一株龙树仍然低回蜿蜒,盘根错节,如长江隐雾,气势磅礴,酷似一条临涧饮溪的苍龙,陇西人都叫它“龙树”,正映照当年唐代高僧所见飞龙从天而降至陇西李家坡前之神奇传说。李家龙宫“真龙之气”凝聚生发,古老龙树新绿泛翠,生机焕发,迎接着海内外李氏族人和一批批游人!

陇西堂修建于陇西城南仁寿山省级森林公园,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雕梁画栋,丹青彩绘,飞檐翼然,气势雄伟。唐代著名书法家“书中仙手”李邕墨迹“陇西堂”巨匾高悬其上。殿廊抱柱上书有一联:“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攒绪,十八子公侯万代柳袍常染蓉镜长开”;“陇山巍巍巩昌十方誉满秦晋,渭水滔滔南安八景声冠洮岷。”内设李氏先祖牌位三尊。堂前置一高大三足宝鼎,院中苍松翠柏,幽静肃穆,风送花香,景色别致。李家龙宫和陇西堂的重新规划建造规模极为宏大,将在今后几年分期实施,力争为海内外同胞寻根祭祖创造一个更为优美雅致的庄重环境!

李家龙宫和陇西堂的维修和重建,对太白故里、太白井、五里亭、读书堂等遗址的保护和维修,对陇西李氏文化渊源、发展的研究,都有力地促进了陇西李氏文化的弘扬及发展,联谊交流深入广泛。许多海内外学术研究单位和团体,李氏文化组织、专家学者和李氏族人都对李氏文化研究给予关注和支持,1992年以来,先后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的40多个李氏宗亲组织和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的10多万李氏族人前来陇西寻根祭祖,观光旅游。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等中央部委司局级李姓领导前来陇西检查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陇西李氏文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994年“陇西李氏文化第一次全国研讨会”开始至2006年“甘肃·陇西李氏文化杯诗文书画大展”,已先后六次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高规格全国乃至世界性的陇西李氏文化活动,相继编辑出版了《陇西李氏文化专辑》《陇西李氏文化研究》等陇西李氏文化和大量文史资料,编纂、整理、修正李氏谱碟800多部,收集珍藏李氏族谱700多册,使李家龙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谱收藏研究中心。1995年5月16日,原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吾乐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诚邀五洲宾朋,共同开发甘肃》的广播讲话,把甘肃四大文化之一的陇西李氏文化作了重点发布。《人民日报》(海外版)《甘肃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上海之窗》、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重庆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及新加坡《南洋商报》、香港《香港商报》等海内外30多家新闻报刊媒体发表了有关陇西李氏文化研究的文章达100多篇。国家邮政局批准“李氏文化”邮资明信片已成为“国家名片”已发行5000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李氏文化”、“李氏故里”商标产权保护,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陇西李氏文化已经成为甘肃陇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和窗口。截至目前,不仅招来13.5亿元的投资项目,还成为甘肃旅游的文化品牌。已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李氏宗亲组织和国内25个省市的李氏宗亲10多万人来陇西寻根祭祖和观光旅游。福州航龙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龙官先生与陇西县签订了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仅一期开发投资3.5亿元,规划修复明代李家龙宫、龙宫广场、李氏文化博物馆、仿古文化步行街等项目,以李家龙宫为中心将成为陇西集文化、旅游、娱乐、商贸、餐饮、博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商业区,以此撬动地方经济,让陇西这一方水土百业兴旺,振翮高翔!

“李家龙宫”是陇西李氏文化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陇西对外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将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伟业而贡献它特有的文化之力,如风如春,尽展风流!

同类推荐
  • 青梅煮酒曲乱弹

    青梅煮酒曲乱弹

    不一样的历史——纣王喜欢妲己是老牛吃嫩草?张丽华跟陈后主躲进井里?傻X才躲井里呢!段祺瑞是军阀?你妹,老子不是军阀能帮你们打仗?……辛辣、刁钻、搞怪的历史吐槽,不定期更新啦……(^_^)
  • 一世奸雄

    一世奸雄

    天下六国争雄,东有世仇大梁雄踞中原,北有夷狄为祸一方,楚国民富兵强,大秦铁骑更是威风凛凛。弱小的漠国偏居一隅,穷困潦倒,如何在这乱世争得一席之地?大争之世,就当横扫六合威震八荒,做一世奸雄。
  • 不想孤独

    不想孤独

    一座现代化城市穿越到古代会发生什么样的历史碰撞?元代凭借什么能统一亚欧大陆?西亚美女家珍如数,无敌战舰南航东渡。
  • 史记全鉴

    史记全鉴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本书在《史记》原典的基础上,参考史学名家们的研究成果做了注释和解读,以便于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
  • 大燕圣王传

    大燕圣王传

    帝王深宫谋人计,江湖庙堂生如棋。璞玉朽木难争辩,真爱算计两相疑。九州封土雄争王,渔舟湖畔闲垂钓。棋局崩盘九州和,外夷也配染九州。
热门推荐
  • 梁书

    梁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错惹总裁反被撩

    错惹总裁反被撩

    宋小羽初见陆锦凉,是在酒店的房间。她装备齐全,手拿相机,他却只有一物蔽体。看着对方蓄势待发,宋小羽急中生智:“你……我是男人。”陆锦凉:“没关系,我就喜欢男人。”她被父亲和继母联手欺负,他及时出现:“我是她的债主,她还债之前,谁都不能动。”她和继妹大打出手,他笑眯眯地看着,还场外指导:“打得好,就是力气小了点,要勤加练习!”宋小羽怎么都想不明白,她这是拍出来个神助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校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

    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开展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学校防火安全与教育活动》体例科学,内容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明快,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质监局长

    质监局长

    "主人公张文滔作为一位质监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工作在质监第一线。面对当地质监工作的混乱黑暗,年轻气盛的张文滔立志要开创出一番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他面对各种困难局势,不惧危险,成绩斐然,成功打掉一个个造假集团,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树立了质监人员正直高大的崇高形象……但是,张文滔与妻子的感情面临危机,面对红杏出墙的妻子和美丽优雅的初恋情人,他陷入了痛苦之中……一位是蛮横无礼的妻子,生活多年,始终对他不满,并且多次出轨;一位美丽优雅的女教师,曾经的初恋情人,渴望重续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 守夜曲

    守夜曲

    衰男昊间为了自己的YY美梦,误入了白马寺,结果……守夜人,似曾相识的故事,似曾相识的人物,看菜鸟作家如何搞砸这本就三俗的设定,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那么就请稍稍期待一下这部本世纪最***(非敏感词,谨供诸君自由发挥)的小说吧。
  •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 心灵成长直通车

    心灵成长直通车

    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很多种成长方式与渠道,包括身体的成长、年龄的成长、学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等等。但是在这些成长中,心灵的成长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心灵能够帮助你调整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所以,每个青少年都不能忽视这个“看不见”的成长方式,还要用毕生时间去研习心灵成长的课程。有的家庭出现情感缺失而导致了家庭环境多变的情况,有的学校教育环境不良或是学校教育方式不合适等,都能够引起的青少年心灵成长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心灵孤独、心灵自闭、心灵迷茫、心灵逃避、灵性缺失、情绪抑郁低落、心灵焦虑恐慌、浑浑噩噩、……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默默待君来

    默默待君来

    当她终于决定放下,开始一段感情时,却陷入一场阴谋,看似萍水相逢的两人,从此爱恨情仇。一步步走近真相,一点点失去自我。默默走下去,是孤独,十年的等待,换来的是什么?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可笑亦可悲,可叹又可弃。拿什么走下去,我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