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4600000025

第25章 王安石锐意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年少时喜欢读书,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他才思敏捷,作文一挥而就,深得当时在朝为官的文学家欧阳修的赏识。庆历年间考中了进士,初任淮南判官,后又任鄞县令。在长期的为官实践中,王安石对北宋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当时,北宋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北宋豢养了一百多万军队,不仅有驻防京师以及分戍要地的禁军,还有驻守地方的厢兵,还通过科举制度、恩荫制度和其它途径,给予地主阶级成员以广泛的参政机会,因此官僚机构十分庞大。在这样情况下,北宋政府每年要对军队、官员以庞大的财政支付,单是军队的年支总额,就占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六、七。统治阶级日益腐化,挥霍浪费也越来越严重,加之每年还要对辽、西夏两国供奉大量的银两和绢帛,所以北宋财政十分困窘。为了解决庞大的财政开支,统治者就加紧压榨,百姓的负担平白地加重了两三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许多穷苦的百姓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淳化四年(993)在四川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就按着“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布署,并经常撤换边境的驻军,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虽然摆脱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余患,但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减弱。虽拥兵百万有余,却挡不住辽、西夏两国的进攻,辽和西夏经常在边境或至内地骚扰,北宋政府除了割地求和,纳银输帛称臣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正所谓“积贫积弱”。面对着这种形同危卵的局面,王安石十分焦虑。他对百姓的疾苦表示同情,他对“积贫积弱”的现实深为不满,他苦心积虑地探索着摆脱“积贫积弱”的惨淡局面。他也深知要改革,必须要动大手术,要拟定一整套改革的方案,否则无济于事。不仅如此,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政治阻力,朝野许多保守的官员,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根本就没有改革变通的想法。仁宗朝大理寺丞范仲淹因倡导改革而被贬的悲剧,对王安石来说,还记忆犹新。但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安定,不改革现实是不行的,所以,他知难而进,仍不辍地探索。

嘉祐三年(1058)冬,王安石在提点江东刑狱任内,奉命改任三司度支判官(掌管财政的官员)。第二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拟定了一份万言书呈给朝廷。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适合当世的亟变。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他主张废除以文辞和记诵取士的科举制度,官吏应从基层选拔。他认为现实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禄之厚,而在于理财未得其道。理财应从增加社会财富入手,凭借天下现有的人力物力,广泛深入地挖掘财源,来满足天下的消费。王安石把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发展社会生产作为充裕国家财政的先决条件,比单纯强调缩减国家财政开支的议论,前进了一步,比范仲淹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也大大提高了。这封万言书虽然没有被宋仁宗所采纳,但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称赞这些主张极有见地,势在必行,也有人竭力反对,认为王安石言功论利,背于圣人之教,是狂妄之徒。针对保守派的攻击和谩骂,王安石据理力争,因此冒犯了那些保守的达官权贵,受到斥责。这时正赶上他的母亲去世,他便解职回家丁忧。皇上屡次征召他赴职,他都没有去就任。他不想做一个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庸官,他关注的是如何变法,改变内忧外患的现实。

宋神宗即位后,决心变法。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被召回开封,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第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主持变法工作。王安石请求神宗,设置了“制置之司条例司”,议定新法的各项内容。从此,王安石全身心地投入了变法事业。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为三项,他认为财政改革是急待要解决的,它是增强国力,摆脱内忧外患的关键,所以把财政经济改革当作首要问题来抓,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是军事改革,再次是教育改革。在财政经济方面,为了抑制豪门大族的兼并和高利盘剥,对青黄不接的农民暂救了燃眉之急,拟定了“青苗法”。政府每年两次举行放款,听民户自愿请贷,按民户贫富等差分发不同数目的银两,利息二分,半年后偿还。为了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拟定了“农田水利法”。由官民两方集资,兴修水利,改良土壤。为了免除百姓繁重的差役负担,使农业生产有更充足的劳动力,拟定了“募役法”。政府按民户的贫富等差,令其交纳相应的“助役钱”,政府用此钱雇人服役。为了减轻农民的额外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拟定了“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把土地分成五等,计亩按等收税。此外,为了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的需求,拟定了“市易法”。在军政改革方面,为了改变更戍法造成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增强军队防卫的战斗力,拟定了“置将法”。为了加强社会治安,防止百姓起义,拟定了“保甲法”。在教育改革方面,为了剥夺保守派对儒家学说的垄断权,为了造就勇于开拓的新人才,编纂并颁行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和州县学校的主要教材。

这些改革的方案和办法实施后,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但是,由于变法触动官僚豪绅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引起了他们激烈的反对和攻击,加之新法在推行过程中,遭到一些人的破坏,下面的贪官酷吏借推行新法枉施暴政,使百姓多有怨怒。朝廷为新法争执不休,王安石两次罢相,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就不再参预国事了。宋神宗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把新法的推行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神宗死后,保守派势力增大,新法就被废除了,变法人物被斥逐流放。哲宗亲政后,虽起用改革派,但变法只是各派系争权夺利的工具。这样,这次自上而下的变法就完全失败了。

这次变法虽是一次不成功的变法,但在中国社会改革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锐意改革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给后世有志于改革创新的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的目标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

同类推荐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掰开地壳看到底

    掰开地壳看到底

    本书介绍了神奇有趣的龟山、浑然天成的镜子岩、巧夺天工的奇石、能烧开水的沸石、会唱歌的响石、名不虚传的变位石等内容。
  • 故事与解释

    故事与解释

    本书精选世界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21部,从社会历史、人生历程、文学艺术的广角,细细品味这些文学经典的深刻寓意和永久魅力。不同于集体合作式的教材,这部个人撰写的专著式教材更具个性和浙江大学的“求是”特色,特别体现学术追求与有亲和力之交流间的有机结合。此次修改也会注意更加符合现实需求和学生需求。
  • 企业概论

    企业概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党和政府西部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对地处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只有抓住机遇,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不负历史使命,也才能取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秉烛谈诡

    秉烛谈诡

    若是有人看过梦游症患者调查报告这本书的或者会比较喜欢,我只是单纯在谈诡而已,仅此而已,诡谈。
  • 无间天下之皇帝

    无间天下之皇帝

    穿越之前,李烨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很专业——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男主角……一次意外中,他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南朝年轻的皇帝在一场和亲阴谋中死于非命,李烨卷入一个更大的窃国阴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扮演起了皇帝。他终于当上男主角了,只不过是没有彩排的人生大舞台。宫廷内外,危机四伏;朝野上下,凶险莫测。他很清楚,要是扮演失败被人识破,他将死无葬身之地;而若能扮演成功,他赢得的,就是整个江山,整个天下……
  • 重生之微笑人生

    重生之微笑人生

    晨,初夏,微凉。“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好诗啊好诗。”周末穿着一条维尼熊的四角裤站在窗边陶醉,一脸憔悴。床上的少女也不知是不是被吵到了,睡梦中的她如同碾压机一样在床上打了几个滚。(本书日常向,更新稳定,求支持。)
  • 小镇生活

    小镇生活

    她和男友恋爱了7年,可是,有一天男友突然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而当她和摄影师恋爱时,她的前男友,却突然回来了。但,于她而言,过去的永远已成为过去,而值得珍惜的,是自己身边的人。
  • 逆天论

    逆天论

    千年大局为谁所布,布局之人意欲何为?难道说自己遇到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还是说自己只是一颗别人的棋子。如果这是命运,那就逆命而行,如果身陷棋局,那就破局而出。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镜之传说

    镜之传说

    雪岚消,天风渺,踏歌百世我为豪;青花飘,苍龙啸,剑舞红尘一场笑。真与假的世界,究竟谁是镜中人......
  • 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高新科技

    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高新科技

    本书分为“跨入信息时代”、“采撷生物成果”、“探索材料空间”、“揭开宇航面纱”、“闯进能源特区”、“开辟交通新天地”六个部分,向青少年讲述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知识。
  • 我是旅行家

    我是旅行家

    我叫李察,是个大二的学生,也是个旅行家。我分享的游记有无数人争相传阅,奉为经典。我的脚步从海岛到布达拉,从国内到国外。我在最炎热的沙漠见过最雄壮的胡杨,最毒的蝎子。我也在最寒冷的极地见过最壮阔的冰川,最呆萌的企鹅。我行走在高原之上,我漫步在深海之下。我,就是旅行家。
  • 活法儿

    活法儿

    生活在21世纪,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不是老死的、病死的,而是自己折腾死的。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什么保养知识都没有,活得心宽自在。现代人看各种养生书籍、各种养生电视节目,却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活了,这个说绿豆养生,那个说饮料致癌,养生方法更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不仅误导了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识,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活法儿》从每个人都曾坚持着的那些“道听途说”的坏习惯入手,从生活中的几个方面以故事的形式一一纠正人们在无意中给自己埋下的健康隐患,作为一本集大成的“纠错本”,针对现在养生书籍中漏洞百出的养生箴言,给读者指明一条正确的活法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