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5400000017

第17章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524年(明嘉靖三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反对,发生了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员受到不同惩罚,其中杖死17人。终于追尊其父为后帝,改献陵为显陵,按皇帝陵寝的规模扩建,耗费白银48万余两。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明武宗好色荒唐,结果颗粒无收,死的时候连个儿子都没有,只能遗诏让在安陆的堂弟兴王朱厚璁继承帝位。朱厚璁时年十五岁,乃明宪宗二儿子兴献王(谥号)朱佑璁的独子。由于兴献王是孝宗亲弟,明武宗死后,朱厚璁以堂弟身份“兄终弟及”,也合乎帝王承继的传统。然而,这位继位的嘉靖爷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甫一继位,就弄出一场大纷争来,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仪,即嘉靖皇帝处心积虑要让自己的亲爹亲妈死后享受皇帝的称号,由此引发朝臣的大争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无数的人卷入其中,甚至丢掉性命呢?先从嘉靖皇帝入京说起吧。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朱厚璁由安陆入京。朱厚璁少年老成,本性阴沉,又不喜动,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材料。行至良乡,接到礼部公文,见上面有让他入宫先为“皇太子”的安排,朱厚璁很不高兴,回复说:“遗诏让我当嗣皇帝,怎么又出来这种事?”显然,明廷大臣们是想他以“皇太子”身份继统为帝。朱厚璁忍下心中的不快,继续赶路。这位心思缜密的少年知道皇位不能空太久,利用这点和群臣打起了时间战。到了北京城以后,不肯入城。坚持明武宗遗诏中的“接班人”人选天下皆知,再怎样也不可能另外推一个“嗣皇帝”出来,杨廷和等人拗不过少年朱厚璁,只得授意群臣劝进。

党争朱厚璁这才答应入城。他由大明门入宫,拜谒大行皇帝(明武宗)梓宫后,又见宫内的皇太后(武宗生母),然后出御奉天殿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嘉靖。

言官

古代封建官僚结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即位后,下诏大赦天下,尽革明武宗时期弊政,在平反昔日蒙受不白之冤官员的同时,处决、惩治了前朝许多跋扈的文武官员。同时,嘉靖皇帝派人往安陆迎取其母,并下令朝廷礼部官员集议如何崇祀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在当时的继位诏书中,有“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一语。这位少年皇帝要在朝堂树威,消除前朝的政治阴影,于是费尽心思要尊崇自己的本生父母。古人崇孝,所以嘉靖皇帝抬高自己父母的地位,符合孝道。另一方面,继承制度又讲究宗法,不能随便更易,这在当时是天道大经,为臣子不争这些原则问题,就是不忠。所以,大臣们才如此纷争嚣嚣,数年不绝。

嘉靖抛出难题,是想要试探大臣们的反应。大学士杨廷和不太明白少年天子的心思,依据汉代定陶王、宋代濮王旧例,认为新皇帝应以明武宗为皇兄,以明武宗之父明孝宗(嘉靖的伯父)为皇考。这样一来,就只能让新帝以其生父生母为皇叔父、皇叔母。同时让益王的儿子朱崇仁过继给死去的兴献王为“儿子”,延续香火。

这种安排,嘉靖皇帝十分不满意,说:“父母岂有能更换的,再议!”

杨廷和等大臣六十多人上疏力谏,新帝不听。

朝堂之上,不全是正直的大臣,这时特别需要会揣摩上司心理的投机分子,于是新科进士张璁隆重登场了。他先通过老乡、时任礼部侍郎的王瓒当众散布消息,表示新皇帝入继大统,并非是以别人“儿子”的身份嗣承帝位,与旧日汉哀帝和宋真宗时代之事全然不同。杨廷和很讨厌王瓒这种卖巧行为,指派言官劾其过失,把他贬往南京。

张璁中进士时,已经快五十岁了,是个日暮途穷、潦倒落魄、投机取巧的中年知识分子。而那位与他臭味相投一同钻营的桂萼,也是在官场蹭蹬多年而不受人待见的中年人,很想搏一把以出人头地。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张璁为人善钻营,日后又觉自己名字中的“璁”与皇帝名字“厚璁”犯讳,主动要求改名。嘉靖皇帝大喜,钦赐其名为“孚敬”,字茂恭,所以,读明朝史有时看到张孚敬,其实那个人就是张璁。

黑漆描金云龙纹管兼毫笔管张璁遭受打击,并不甘心,随时打探北京的消息,他听说新帝不停让礼部集议对其生父的尊崇之礼,便投石问路,呈上《大礼疏》一篇文章,把“继统”和“继嗣”问题抛出,正中嘉靖的下怀,少年皇帝大喜。他因年少积累不够,没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至此,如获至宝之余,少年嘉靖皇帝命司礼监宦官把疏议送内阁,传谕说:“此议实遵祖训,据古礼,你们这些人怎么没有这种想法!”

杨廷和见疏大怒:“书生焉知国体!”这位跟不上形势的阁臣马上进宫,想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结果自然是白费口舌,还惹得皇帝老大不高兴。嘉靖不理会杨廷和的反对,降手敕给阁臣:“卿等所言,俱有见识,但至亲莫过于父母,今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

杨廷和身为首辅,很是坚持原则,封驳皇帝的手敕,上言道:“皇上圣孝,出于天性。臣等虽愚,岂不知《礼》中所谓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旨。”接着,几位御史、给事中等言官也交谏张璁议疏的偏狭,希望嘉靖皇帝“戒谕”张璁这等躁进之人。

给事中

古代官职名称,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由于刚登大宝,少年皇帝还不敢太与大臣们较劲,只得让礼部继续商议此事。十月份,嘉靖帝生母兴献王妃蒋氏行至通州,由于名号位号未定,自己儿子又当上了皇帝,她听说廷臣们想让儿子尊明孝宗为“皇考”,大怒道:“怎么这些人竟敢把我儿子当成别人的儿子!”便赌气待在通州不往前走了。

嘉靖皇帝闻此,涕泣不止,忙入内宫对明武宗生母慈圣皇太后张后表示“愿避位奉母归养”,作出一副为了老娘不要江山的架势,众臣顿时十分尴尬,皇帝之位不能空着,群臣只得退让。

见施压起到了作用,少年皇帝下旨:“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生母宜称兴献后”,并诏示大臣开大明中门奉迎他的生母蒋氏。当然,嘉靖帝也做稍许退让,没敢再坚持让生母谒太庙。本来明廷有祖制:妇人无谒太庙之礼。

朝臣之中,多数都是见风使舵者,如兵部主事霍韬等人,见张璁因巧言讨皇帝喜欢,有样学样,开始上疏附和张璁疏奏。嘉靖皇帝看到这种情形,追尊亲生父母的决心日益坚固。

首辅杨廷和很看不上张璁这样的不择手段的小人,便外放他为南京刑部主事。张璁怏怏而去。

黄袍嘉靖帝得寸进尺,追生父为“兴献帝”后,又下御札,批示礼部在兴献帝、兴献后的称呼中再加上“皇”字。这样的称谓与礼制不合,杨廷和等人力争。嘉靖帝推说是太后的指示。杨廷和一气之下,自请罢归,嘉靖当然不能刚当上皇帝,就把首辅罢黜,没有批准杨廷和的请求。这个时候,朝臣尚有一定能力制衡皇帝。给事中朱鸣阳等百余官员不依不饶,上章进谏,表示不宜对皇帝的本生父母加“皇”字,嘉靖不听。恰巧,嘉靖元年(1522年)春正月,清宁宫发生火灾,杨廷和等人上言,认为这是“天意示警”,小皇帝一时间也不敢再有进一步举动,便下诏称明孝宗为“皇考”,明孝宗皇后张氏为“圣母”,并称兴献帝、兴献后为“本生父母”,不再加“皇”字。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总有些求进的小人利用此事在皇帝跟前露脸。巡抚湖广的都御史席书上疏劝嘉靖皇帝在改元之际把兴献帝定为“皇考兴献帝”,在大内别立一庙加以崇祀,祭以天子之礼。嘉靖帝生母蒋氏,应称“皇母某后”;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也上表,力劝嘉靖帝改称明孝宗为“皇伯”,称生父兴献帝为“皇考”。二人上疏,杨廷和等人压下来不报,暗恨二人媚上多事。

太庙

文中是指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到了嘉靖二年(1523年),不顾群臣反对,嘉靖在安陆的兴献帝庙祭祀时行用太庙一样的“八”大礼。年底,人在南京的刑部主事桂萼与张璁二人经过谋划,又上疏再言“大礼”,同时,他们附送先前未达嘉靖皇帝御览的席书和方献夫二人疏奏作为“声援”。

明代白玉螭虎龙玉玺嘉靖帝位一稳,首先就罢免了处处和自己过不去的大学士杨廷和。这时朝中的反对派还有很多,礼部尚书汪俊等朝中大小臣工二百五十多人独署或联署八十多篇奏章,请求嘉靖帝依部议行事。反观张璁、桂萼一方,只有寥寥四个人声气相同。嘉靖帝很恼怒,忍了数日。不久,楚王朱荣诚等人及锦衣卫千户聂能迁等人想讨赏讨官,便上书附和张璁。嘉靖帝感觉到了这股支持力量,下诏调桂萼、张璁二人由南京来北京。

吏部尚书乔宇、杨慎(大学士杨廷和之子)等人纷纷上言,劝嘉靖帝罢免张璁、桂萼二人以平息“邪说”。结果,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任张、桂二人为翰林学士,反而谴责乔宇、杨慎等人。

大学士

明初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后明成祖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预务自此始,称为内阁。仁宗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号称辅臣。张璁、桂萼二人得到新官职后,更加肆无忌惮,忙不迭上疏言“大礼”,有十三条之多,均为嘉靖帝采纳,并命礼部官员施行。

激于义愤,杨慎在下朝后对群臣讲:“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大家纷纷响应,几百人一齐跪在左顺门,还有不少人边大哭边高叫“高皇帝”、“孝宗皇帝”,声达内殿。这一来,惹得嘉靖帝暴怒,命司礼监宦官把哭宫的所有大臣名字全部记上,然后命锦衣卫按名逮人,第一天就把一百四十三人下狱,其余八十六人待罪。拷讯之后,下令杖罚五品以下官员,编修王相等十七个人被活活打死,并把杨慎等人谪贬远荒之地。十月,嘉靖帝下诏改称明孝宗为“皇伯考”,布诏天下,还准备把他生父兴献帝的灵寝迁入北京,有官员劝说“帝魄不可轻动”,这才没有搬动死人入京。

可叹的是,杨慎当时三十出头正当年,此人浊世翩翩佳公子,是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郎,中举时年仅二十四岁。由于带领群臣哭宫,他被杖打后,又由嘉靖帝下旨贬往云南永昌卫,一去就是几十年光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客死异乡。

嘉靖四年(1525年),嘉靖帝在皇宫内为其生父“兴献帝”立“世庙”,迎其神位于观德殿。此时,群臣因高压反对意见日稀,纷纷表贺,并进献《世庙乐章》。又过了三年,《明伦大典》撰成。始作俑者张璁被封为谨身殿大学士,任太子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平时奋斗几十年才能当上首辅,由于他首议“大礼”,六、七年功夫就窜至权力的顶端。

时值嘉靖帝生母蒋氏生日,嘉靖帝大摆宫宴,命妇人纷纷上笺祝贺。只过了几天,又遇明武宗生母张氏生日,嘉靖帝偏心,下旨免命妇入宫朝贺。此举引起在朝官员不平,纷纷上疏进谏,均被嘉靖帝下旨逮入诏狱拷讯。张太后不会来事,对待意外藩王妃入宫的嘉靖帝生母不是特别客气,引起当今皇帝怀恨在心。后来,张太后弟弟张延龄被人告发不法之事,张太后向侄子皇帝请情,遭到严辞拒绝。不仅如此,嘉靖帝还把太后的另一个弟弟张鹤龄也逮入诏狱刑讯致死。张太后过于惊恐,不久暴崩。嘉靖帝又下旨杀了她活着的弟弟张延龄。由此,可以看出嘉靖帝本性极差。毕竟假如当初张太后反对他入统,皇帝这位子绝非他能坐上。

四月间,嘉靖帝下令,称生父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其生母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为此,礼部尚书汪俊求去,嘉靖帝罢其官职。

明代冕服由南京而来的张璁、桂萼二人行至半途,见到诏书后,又起新点子,认为诏书内有“本生”的字眼是礼部官员阴谋,佯为亲尊,实则疏远,应该直接称嘉靖帝生父为“皇考”,前面不宜带“本生”二字的帽子。嘉靖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按章修改,去掉“本生”二字。廷中众臣闻言,深恶桂、张两个小人多事,纷纷扬言说二人入北京后要杀掉他们。这两个书生闻言,入北京后就装病,不敢出门,怕被群臣当众殴打。

张璁、桂萼二人得手后,嘉靖帝追崇其生父的事情得以阶段性成功,但也不敢马上擢拔二人入阁。他们岁数虽不小,资历太轻,声望又低,皇帝本人怕再遭阁臣封驳和言官疏论。当时的首辅费宏表面上不似杨廷和那样锋芒毕现,内心却极鄙张、桂二人,常暗中使绊。张、桂二人挟恨,便劝嘉靖帝招前朝重臣杨一清入阁替代费宏任首辅。杨一清就是当年和太监张永设计干掉刘谨大公公的主谋,为人名声好,嘉靖准奏,由此杨一清重入内阁。但依明朝政府内不成文的律例,首辅一般都要是中举时三甲的中选人士,费宏是状元出身,又是现任首辅,杨一清把他即时顶下去,从情从理说不过去。正好,费宏儿子在老家犯法被关,张璁等人趁机联合几个言官劾奏费宏。费宏只得自己上章求辞,嘉靖皇帝很快御批准辞,费宏只好灰溜溜走人。

杨一清与张、桂二人相处日久,因处理锦衣卫指挥聂能迁一事意见不同开始分道扬镳,最终发展到在皇帝面前互相攻击。相比之下,杨一清在嘉靖帝眼中“道德”形象的份量更重一些,一怒之下,他下诏把张、桂二人削职。但毕竟是自己铁杆,没过多久,嘉靖帝把二人先后召还入朝。

经过一次忽然打击,张璁“乖”了许多,对嘉靖皇帝更加谨慎小心,并取代杨一清当上了“首辅”。位子决定脑袋,先前属于“激进派”的张璁,一改昔日面目,变成凡事以因循为准则的保守派。后来,嘉靖皇帝日益沉迷道教,又要搞新花样,张璁不愿多事,非常“持重”地劝皇帝没必要弄“分祀”。

世事轮回,报应不爽,张璁从哪里发迹,又在哪里翻船。他苦口婆心地劝皇帝遵循旧例,一如以前的杨廷和,而给事中夏言上疏皇帝,大力赞同进行“天地分祀”,一如从前的张璁自己。张璁闻之大怒,如今角色互换,他变成了昔日杨廷和一般的保守派,便示意心腹霍韬等人拟文驳斥夏言。一伙人渲泄畅意,很是痛快。可他们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嘉靖皇帝与夏言二人意见相同,骂夏言,实际上就是不给皇帝面子。果然,嘉靖帝大怒,在把霍韬投入大狱的同时,对夏言升官晋爵,以示殊宠,并破格把他擢为侍读学士。

从朝野两方面讲,张璁先前兴“大礼仪”搞事,得罪人无数,独霸朝局,与桂萼联手整治异已,在许多人眼中的形象就是气势熏天的“黑老大”。夏言扬眉剑出鞘,敢于与当朝首辅叫板,大家觉得为众人出了一口恶气,根本没人去想这位夏言要皇帝进行“天地分祀”其实也不过是拍马屁而已。

圣旨待张璁回过味儿来时,朝议清议已势如潮水,感到自己失去皇上眷顾,只得悻悻然辞去,退休回家。这是嘉靖十四年的事情。

张璁虽离职,并未惹嘉靖帝深恨,毕竟他是这位皇帝初入皇宫时最得力的依托者。嘉靖十四年,张璁患重病,皇帝还不时遣宦官到其家中送医送药,并赐皇帝自己平时服用的“仙丹”。又过三四年,张璁终于病死于老家。嘉靖帝闻之震悼,认为这位臣子当初能“危(己)身奉上”,定其谥号为“文忠”,追赐太师。

张璁一去,按顺序阁臣翟銮升居首辅。夏言于转年入阁,以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参与机务。虽然排名在他前面的有崔銮和李时,可夏言如日中天,翟銮又是一个橡皮图章加橡皮泥一样的官场“老好人”,因此,实际主持政务的非夏言莫属。

同类推荐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帝国最后追杀令

    帝国最后追杀令

    大清帝国末年,慈禧太后在临终之时,下令追杀沈家后人沈望。年幼的沈望浴火中磨砺,拜师学艺,力战新血滴子,参加革命推翻满清。然而,追杀令不止,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之心不息……沈望面对家仇国恨奋而起之,和无数革命义士走上了漫长艰苦悲壮的抗战之路……————————————————————————————谨以此书,向所有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英雄致敬。
  • 鞭扫天下

    鞭扫天下

    西汉中期,宣帝乱世。各色小丑纷纷出动,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装可怜?扮同情?表忠心?show赤胆?看我一鞭打得你原形毕露,满脸桃花开!哎~~那边的谁谁,我说的不是你啊!你别走啊!
  • 英雄称霸

    英雄称霸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所有英雄豪杰数日之内全部消失一天夜里放学回家的刘康发现一根神秘的棍子,上面刻着条纹,和奇怪的文字......
热门推荐
  • 安居山林当猎户

    安居山林当猎户

    穿越什么的如今已经很正常了,潮流啊!只是若是你穿越过来一个月,爹死了,两个月,后娘把你嫁了,还是直接用一只野猪把你换给了山民,你该怎么办?逃?落后到了差不多原始社会的架空王朝,四面都是茂密山林,你能逃到哪里去?安分的活着吧!不要有太多的奢望,不要想那些飘渺的东西!当然若是能日久生情,有孩子绕膝,其实真的,日子还是很幸福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妙人

    乱世妙人

    ——谁的红颜乱了谁的一生,谁的诺言绊了谁的初心。记忆中的她白衣胜雪,星眸漫天。记忆中的他莞尔一笑,与她仗剑天涯。
  • 御龙之穿越火线

    御龙之穿越火线

    少年龙语,身怀穿越火线系统纵横异界。你是天才?修炼速度很快?神级经验卡百倍修炼速度完爆之!你是皇帝?手下雄兵百万?我召唤一支军团,全部配备加特林机关枪……你脚抖什么?当皇帝神马的小爷没兴趣!夜玫瑰,你又调皮了!没事总穿灵狐者的丝袜做什么……都说了丝袜控神马的小爷才不是呢~
  • 末世女臣

    末世女臣

    现代财迷加色女荷蛋蛋,最大梦想就是钓上一亿万富翁的美男,不仅要将他吃干抹净,更要他主动奉上万贯家财。上帝偏爱她,让她成为十度国炙手可热的红娆歌姬,鸾歌。看她如何以一个歌姬的身份玩转古代。
  • 痞子王爷:我与你傲视天下

    痞子王爷:我与你傲视天下

    她上一世是一个绝世天才,因太过于相信朋友,让自己付出粉骨碎身的代价,这一世,她要成为强者,保护自己所值得保护之人!他上一世是一个商业帝国的主宰,因被手下,至亲背叛,自己辛苦经营的帝国毁于一旦,这一世,他要覆手为云,不相信任何人!可她...是个例外。“如果我去了另一个时空,另一个世界,你,会来寻我吗?一世”她眼里流露出丝丝痛苦,无奈。他轻抚着她的柔发,眼神坚定地说:“你在哪,我就在哪!说不定我们会在同一个时空呢!”他们在这一刻紧紧相拥,如普通恋人一般甜蜜。
  • 天价顽妻:贴心老公不靠谱

    天价顽妻:贴心老公不靠谱

    他是商业霸主富二代,她是家道中落负二代。一纸契约让她成为他的假妻子,外面的野花三不五时的上门找砸,看在钱的份上她努力卖命帮他收拾烂摊子。难道初恋一回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连人家一根头发都比不上?且看负二代是如何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灭得过小三,也降得住富二代这个小流氓。
  • 魔皇记

    魔皇记

    一名少年带着一条瘦狗,一本天书,踏上了旅程这里有生性桀骜不驯,却屈辱为奴的仙修这里有被历史掩埋,却依旧傲骨铮铮的人修这里有被世俗不容,却依然我行我素的魔修既然仙神都不容我,那么,我便成魔吧……
  • 玄黄圣尊

    玄黄圣尊

    道陵,他是横空出世的传奇,从出生便受人瞩目,注定肩负降魔济世的重责.......他是桀骜不驯的浪子,从没怕过任何人,无数次站在死神的边缘,擦肩而过......他是侠骨柔情的汉子,感情细腻,懂得保护心爱的女人.......更可恨的是他还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再掀上古风云,妖巫没落,魔族兴起,弱肉强食,谁主沉浮?一个时代造就一个英雄,一个故事成就一段传奇!太极图库,万千神器之首,拥有宇宙阴阳两极洪荒之力,撕裂鸿蒙混沌,统御万千神器,开辟天地寰宇,粉碎诸天时空。如若反行其力,便可毁天灭地,重回混沌时代。一场场神器争夺战.......一场场种族恩仇战.......就此拉开序幕........
  • 欣赏的魔力:价值百万的心灵魔法课

    欣赏的魔力:价值百万的心灵魔法课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聆听,它才变得悦耳。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品尝,去欣赏。如果你想要拥有豁达的人生,如果你想要安顺的职场旅途,那么请阅读《欣赏的魔力(价值百万的心灵魔法课)》吧,它会告诉你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懂得欣赏的人生才是亮丽的人生,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被人欣赏。《欣赏的魔力(价值百万的心灵魔法课)》让你学会欣赏,让我们的胸襟更加博大,生命中也会出现更多的美丽与惊喜。本书由文素编著。
  • 千域巅峰

    千域巅峰

    天下三千域,无尽广阔。神剑宗、魔兽谷、鬼煞门、云浮天宫……宗门林立,豪强并起。巅峰强者第一人,他叫童明。(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