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7400000008

第8章 宋人之诗:“理”与“趣”

“唐诗”与“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两个高峰。宋诗继唐诗而继续发展,在唐诗的基础上形成。宋诗在唐诗上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宋诗的根基在唐诗中滥觞。北宋前期,宋人倾向于对唐诗的摹仿。北宋中后期,宋人开始试图摆脱唐诗的影响,开拓新的诗歌境界。虽然宋诗在艺术成就上未能超越唐诗,但是在数量上是毫不逊于唐诗的,仅陆游一人的诗歌创作就有九千多首。

宋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从古至今对于“唐宋诗”之差异有着许多探讨。缪彦威先生在《论宋诗》中曾指出宋诗“变唐人之所己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发……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此。”又具体阐述了唐、宋诗二者的异同:“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栏,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奇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望远,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其论大较,固如此矣。”钱钟书先生也曾在《谈艺录》之《诗分唐宋》中说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见,宋诗与唐诗是各有其闪光点所在的。如果说唐诗是“尚情”的,那么宋诗则是“尚理”的。究其原因,从宋朝社会文化思想精神上看,才能找到这种独特性的根源所在。

唐朝思想较为活跃开放,多种思想百家争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业较有活力,对于新思想、新变革都能够包容接受。而宋朝人口俱增,经济发展滞缓,中央集权高度统一,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最终确立下来,思想单一,文化趋于保守,面对新事物和新变革持否定态度。加上宋朝比唐朝面临更严峻的内外忧患,经常受到外族的入侵,政治也更加腐朽糜烂,有着国破家亡的危险,所以有着更浓重的国家、民族观念和空前的参政、议政热情。

在思想上,宋朝崇儒遵道,思想文化呈现出儒、释、道三家合流的趋势,并在整合佛理道学的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本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学。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对宋诗的影响尤为深刻。

理学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二是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也即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倾向。

儒释道并尊,理学与心学的发展,使宋诗富有一种不同于任何朝代特点的“理趣”。“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由于受理学泛滥和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宋诗侧重于说理,然而如果把说理放在过于明显的位置,就容易导致诗歌显得枯燥乏味、说教性太明显,使诗歌失去其本身意象丰富、含蓄蕴藉的美,使诗歌“泛文化”。为了调和这种矛盾,就要注入文学审美趣味来让“趣”与“理”融合。

王安石像《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其实宋诗的“理趣”精神在唐诗中就已见端倪并且不乏佳作。最突出的体现是唐诗中有以禅意入诗的典例。唐朝时的开化风气和内外畅通的交流使佛教大兴,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的许多诗句,都体现了一种禅宗的空寂之旨,但又都是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之中的。既有禅宗哲理,又有诱人的美的形象,是两者的融合统一。如常建“潭影空人心”,杜甫“水流心不竞”,李白“水与心俱闲”,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除佛家禅趣之外,以儒家义理入诗的情况也不少见,以“仁政”为美政理想的杜甫和“文以载道”的韩愈就将这种儒家义理精神很好地注入了诗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宋诗滥觞于唐诗也可以得到解释了。然而,宋诗在唐诗基础上,将“理趣”这一精神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境界。

宋诗在形式上有“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倾向,大量在诗歌中议论、说理。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苏轼)、山谷(黄庭坚),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又说:“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这种“以文入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达到极致。例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再如同样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人回忆当年与弟弟进京应举时路过渑池县,借宿寺庙内,在寺壁题诗的往事。诗中前四句以雪泥鸿爪为喻,说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由于世途坎坷,沧海桑田,变幻多故,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诗歌体现了宋诗的理趣思想,将人生哲理与思考融入诗歌中,直接用议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另外,宋人把一些本多见于散文、极少出现在诗的字词用于诗中。再以苏轼的诗为例,《子由新修汝洲龙兴寺吴图壁》中“我是小乘僧”,诗句中“是”字的运用与散文无异。还有苏轼“无媒自进谁识之,有才不用今老矣”等诗句中,“之”字、“矣”字本都是散文中常用的语气虛词,唐诗中绝无仅有。不单苏轼,其他北宋诗人也大量用于诗中。

《游园不值》

除了“以文为诗”外,宋诗的“理趣”思想还体现在“以才学入诗”中。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这些诗人大多数都是博学的大儒,因此在作诗之时一方面有着更深邃丰富的思考,另一方面往往喜爱引经据典,或沿袭前人的故事语言。黃庭坚提出“换骨夺胎”、“以故为新”,正好作为宋诗“以才学为诗”的有力证明。《刘后村诗话》认为黃庭坚的诗“虽只字半句不轻出”,其实并非黃庭坚一人如此,宋人无不致力于此。使事用典作为中国诗歌的一种传统,有它的优长之处,但是也同时造成了晦涩、曲折、遮掩情感等毛病,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走向“掉书袋”的弊病,也容易走向只注重才学而忽视诗歌艺术本身美感的弊病。

对于只注重“理”而忽视“趣”的弊病,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就曾经做出过批评:“程邵好谈理,而为理缚,理障也。”这是说程颢、程颐、邵雍这些道学家的诗歌只有干巴巴的理学说教,而缺乏美的形象。宋诗真正的理趣之美,并不见于说理之深或用典之繁复,而是那些善于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揭示某种生活真理的诗歌。即使是那些并未在诗中直接议论说理的诗歌,表面看是在写景抒情,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包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寓意。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全诗乍一看是一首描写游历山村的记游风俗之诗,但是其中却含有警策哲理。

总的来看,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在唐诗成熟的艺术形式体制上起步,从重理性主情趣的方向进行了开拓创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传统诗歌体制,成为唐诗之后又一个诗歌的高峰,为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全新的道路。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同类推荐
  • 陌生的中国人

    陌生的中国人

    本书是一本人文纪实作品,记录了不同人群的乡愁。有异乡求学的学生,外出打工的青年,出门在外的生意人,漂泊在他乡的艺人。他们对梦想的执着,对故乡的怀念,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生活的态度,都让我们对生活和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是一本让我们读懂乡愁,热爱生活的作品。
  • 宋词三百首(下)

    宋词三百首(下)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 陈望道全集(第一卷)

    陈望道全集(第一卷)

    本书系“浙江文献集成”丛书之一。陈望道,中国当代语文学家和教育家。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和语文研究工作,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界的理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 胡适的理想国:胡适梦想文集

    胡适的理想国:胡适梦想文集

    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宗师之一,他与梁启超、鲁迅……并称为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用毕生的实践与思考构筑了一个自己终生梦寐的理想国,他用自己的赤子之情与悲悯之心书写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感受最本真、最灼热的文字,体悟胡适澎湃激荡的思想告白!这是国内首次辑录出版的胡适梦想文集从青年到人生,从思想到政治,从文化到大学,从学术到科学,他用自己真诚的肺腑至言讲述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重读胡适,从此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热门推荐
  • 绝世妖皇

    绝世妖皇

    他是破而后立的骄子,上天垂青,赐予他绝世仙骨。他身怀绝世功法,执掌无限宝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都市,快意无边。号令群雄斩妖除魔,成为一名绝世帝皇。
  • 就是这规矩

    就是这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如同头顶三尺利剑,让人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是知非。不要认为规矩是一副枷锁,多少人用血与泪铸造这规矩。多少人试图冲破这“牢笼”,撞得头破血流,最后才发现就是这规矩保护着我们。妄起争端,持枪凌弱,天人共唾。奸淫掳掠,祸及妻儿,天人同诛。背信弃义,通敌叛国,天理不容。看少年如何纵横滨江,搅动风云。
  • 阿修罗王传2

    阿修罗王传2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
  • 宝石失窃案·国际饭店里的僵尸

    宝石失窃案·国际饭店里的僵尸

    三剑客来到求助者莉琪家里,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盗窃案。婶婶苏茜女士半夜悄悄去了当铺:大伯马先生暗中提出用钱息事宁人:姑姑马女士的卧室简直像藏宝室;堂哥马丁深夜不归,却藏在外面窥视三剑客……到底谁是偷拿珠宝的人?三剑客通过一本特工手册。抓住了真正的窃贼……
  • 单身妈带娃魅天下

    单身妈带娃魅天下

    杀手带着一个莫名出现的娃娃穿越时空,一睁眼,居然在青楼?!有没有搞错?好吧,且看她如何运用前世的智慧在江湖创立帮派,风生水起,异世逍遥!不过,这身后什么时候跟过来N个男人?想娶她?她的幸福自己把握,哪容得他们置喙,都给她闪一边去!
  • 英雄联盟之学院风云

    英雄联盟之学院风云

    乔羽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除了电子竞技外没任何特长,原本对高考不抱任何希望了,但那时候,国内办立了第一所电子竞技大学。
  • 重生之影坛天后

    重生之影坛天后

    还没有火就过气的唐雨在好不容易接到一个很好的戏份后一夜回到了忙到不可开交的高三!并且离高考只剩下一百天!不仅如此还要重新参加艺考!带着积攒多年的演技和一股傻气唐雨再次扎进演艺圈,却愚蠢到一开始就把最平民的刀削面泼在了自己的偶像身上!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平了绯闻洗掉传言压住舆论,直到璀璨的顶峰。
  • 人间牧场

    人间牧场

    懵懂无知随波逐流挣扎沉浮逆流而上牧场牧人慢热的书,慢更的书。该有的王道情节都该会有,没有的我也试着写一些想写的东西。有动力我会更新更多的。
  • 五戒

    五戒

    雷,火,风,水,土,五种不同属性的元素,五个不同个性的少年,五枚不同含义的戒指。从上古来到现代,为了找寻继承者;从现代返回上古,为了打败炼狱王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 呆毛别闹喂

    呆毛别闹喂

    本来老实听话的他突然变得冷酷霸道总裁,我该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