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8000000003

第3章 季赫温防御战役

1.防御

季赫温防御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独立4、52集团军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拉多加湖区舰队配合下,于1941年10月16日至11月18日进行的战役;是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的一部分。

希特勒统帅部为加速夺取列宁格勒和抽出兵力用于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决定开始向季赫温进攻,以便从东面深远迂回列宁格勒,在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指派“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所属摩托化第39军、第1军(2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4个步兵师)实施进攻,该集团应向格鲁济诺、布多戈希、季赫温、洛杰伊诺耶波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向小维舍拉、博洛戈耶实施辅助突击。

10月中,拉多加湖至伊尔门湖的正面,沿利普卡、沃罗诺沃、基里希,以至沃尔霍夫河东岸一线,防守这一长约200公里地区的,是列宁格勒方面军第54集团军(司令员为霍津中将),隶属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第4集团军(司令员为雅科夫列夫中将,1941年11月9日起为麦列茨科夫大将)和第52集团军(司令员为克雷科夫中将),西北方面军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全部兵力的70%都集中于第54集团军地带,该集团军准备发动进攻战役,以突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敌人在130公里宽的正面上对第4、5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在这两个集团军的防御地带内总共有5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防御。在这里,法西斯德军的人员比苏军多0.5倍,坦克和炮兵多1倍以上。由于兵力不足,使苏军未能构成必要的防御纵深。没有战役预备队。指挥员和政治机关向全体军人讲明对列宁格勒造成的危险,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来完善防御,巩固军人的政治精神状况,提高他们在防御中的积极性和坚定性。

列宁格勒是前沿城市。战事趋紧时,市政府决定疏散儿童。10月16日,法西斯德军转入进攻,20日前,突破了第4、52集团军接合部的防御,并以主力向布多戈希、季赫温发起进攻,而以一部兵力分别向北面基里希和向东南面小维舍拉发起进攻。22日法西斯德军夺取了大维舍拉,23日夺取了布多戈希。造成了敌人向季赫温突进的威胁。为从西北面保障其季赫温集团的翼侧,扩大突破口和把苏军从季赫温方向引开,敌人于23日再度向北面沃尔霍夫方向发起进攻。为阻止敌人,苏军统帅部从列宁格勒方面军向季赫温方向调去4个师(其中2个师用飞机空运),并停止了业已开始的锡尼亚维诺战役。拉多加湖区舰队在风暴条件下把参加防卫季赫温和沃尔霍夫水力发电站的2个步兵师和1个独立海军陆战旅,从湖西岸渡送到东岸。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3个师,由西北方面军预备队开来1个师,由独立第7集团军开来近2个旅。同时,大本营要求继续在锡尼亚维诺方向积极行动,以牵制该处的敌人兵力。由于采取了措施,第4、52集团军于27日分别在季赫温西南40公里和小维舍拉以东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11月1日,第4集团军向布多戈希、格鲁济诺总方向实施反突击,一任务是恢复沃尔霍夫河地区的防御。该集团军未能完成这一任务。敌人击退反突击和加强其突击集团后,于5日再度向季赫温方向发起进攻,8日夺取了季赫温。敌人切断了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从而也就切断了对列宁格勒进行补给的唯一铁路干线。然而,这是敌人最后一次得逞。第52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分别在小维含拉附近和季赫温附近实施反突击,于19日前彻底阻住了法西斯德军向季赫温方向的推进。还在10~12日,苏军对敌军季赫温集团南翼的反突击就已发展为反攻。但是在沃尔霍夫方向,敌人向沃尔霍夫市和沃伊博卡洛车站的进攻一直持续到12月初苏军的反攻几乎在全线展开的时候。11月26日,第54集团军实施反突击,将敌人阻止于沃尔霍夫接近地。但在一天以前,法西斯德军已向沃伊博卡洛车站方向发起进攻,目的是取捷径前出拉多加湖。至12月3日前,此处战线也稳定下来。

1941年7月14日,苏军在奥尔沙附近首次使用БM-13(“喀秋莎”)火箭炮。季赫温防御战役的结果,苏军打破了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在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并使用“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从北面进攻以迂回莫斯科的企图。敌人经由沃伊博卡洛向拉多加湖突进的企图亦未得逞。

在防御战役过程中,苏军疲惫了在350公里宽的正面上摆开的敌军突击集团。其翼侧未得到保障。这就为转入反攻和粉碎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莫斯科附近的局势紧张,兵力兵器不足,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仍在季赫温方向和沃尔霍夫方向组织了防御。苏军防御的特点,是在实施多次反突击和反冲击时,在受威胁的方向广泛机动兵力兵器时,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

2.进攻

季赫温进攻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霍津中将)第54集团军和独立第4、52集团军在西北方面军配合下,于1941年11月10日至12月30日进行的反攻;是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的一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军季赫温集团,恢复季赫温一沃尔霍夫铁路交通,改善列宁格勒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列宁格勒的态势,并牵制敌军兵力于西北方向,阻其调往莫斯科方向。11月10日前,法西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莱布元帅)第16集团军在季赫温方向深深楔入苏军防御,切断了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从而也就切断了对列宁格勒进行补给的唯一铁路干线。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苏军毫不迟延地在季赫温方向转入反攻,粉碎敌军主要集团,恢复沿沃尔霍夫河右岸的战线,并在该河左岸夺取登陆场。

季赫温进攻战役的准备是在防御战役过程中进行的。尽管兵力兵器有限,但由于在10月下半月和11月上半月抽调了大本营预备队和从正面其他地段调来9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1个坦克旅、1个步兵团和一些分队,参加战役的军队得到了加强。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政治工作,以动员全体人员粉碎敌人。讲明了此次任务由于列宁格勒的严重局势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威胁而具有特殊重要性。由于采取了措施加强在沃尔霍夫河以东行动的第4、54、52集团军,此处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变化。苏军的人员比敌人多0.3倍,炮兵(口径76毫米以上)多0.4倍,但坦克居劣势,为1:1.3,飞机的劣势更大。苏军对敌军季赫温集团采取了包围态势。战役企图是向基里希、格鲁济诺实施数个向心突击。第4集团军(司令员为麦列茨科夫大将)从季赫温地域实施主要突击,任务是在基里希地域与第54集团军(司令员为费久宁斯基少将)和在格鲁济诺地域与第52集团军(司令员为克雷科夫中将)会合。以主力向谢利谢进攻的西北方面军所属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2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无坦克)、1个骑兵师],与第52集团军协同动作。

11月10日,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不待全部军队作好准备,即在诺夫哥罗德以北转入进攻,12日第52集团军在小维舍拉以北及其以南,19日第4集团军在季赫温东北,12月3日第54集团军在沃尔霍夫市以西分别转入进攻。各集团军根据其准备程度发起进攻。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的进攻未取得进展,由于进攻组织上的缺点,第52集团军于11月18日才突破敌人防御,20日攻占了小维舍拉。起初,苏军在其他方向的进攻发展也极为缓慢。直至12月7日,当第4集团军左翼各兵团在季赫温以西突破敌人防御,并前出至西托姆利亚,造成截断敌军季赫温集团唯一交通线的威胁时,情况才出现了转变。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被迫开始把在季赫温地域被击溃的各兵团残部企卒撤到沃尔霍夫河对岸。9日季赫温解放。第4集团军对敌人转入追击。

15日,2个新锐师进入战斗后,第54集团军的进攻开始较顺利地发展。17日该集团军进抵奥洛姆纳地域,包围了敌军沃尔霍夫集团左翼。此前,第4集团军部队包围了其右翼。该集团在被合围的威胁下开始仓卒退却。16日,第52集团军粉碎大维含拉的敌军守备部队后,开始向霍尔沃夫河推进。28日前,第54集团军将法西斯德军赶过姆加-基里希铁路。

17日,第4、52集团军合编成沃尔霍夫方面(司令员为麦列茨科夫大将),12月底前,进抵沃尔霍夫河,夺取了该河左岸数个登陆场,并将法西斯德军逐至向季赫温发起进攻的地区。

季赫温附近反攻的结果,苏军重创敌人10个师(其中包括2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迫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向季赫温方向增调5个师。苏军推进100~120公里,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颇大部分国土,并保障了直达沃伊博卡洛车站的铁路交通。希特勒统帅部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各地的联系和用饥饿困死该城的计划被打破了。

季赫温反攻,为苏军在11~12月展开全线反攻奠定了基础,配合了在莫斯科附近粉碎法西斯德军。季赫温进攻战役是苏军在卫国战争中发动的最初几个大规模进攻战役之一。苏军统帅部正确地确定转入反攻的时间和战役的主要目的——粉碎向季赫温方向进攻的敌军最强大的集团,对取得战役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4、52集团军共有1179人因战功被授予勋章和奖章,其中11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同类推荐
  •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敌军工作是包括伪军在内的,也称敌伪军工作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削弱和消来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丰富的。本书为集了中撰写争取和教育俘虏,对伪军则略而未写。二是关于朝鲜独立同盟问题。在侵华日军中有一部分是被强征入伍的朝鲜籍士后,他们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觉悟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组建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和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敌工部门,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武警生活回忆录

    武警生活回忆录

    一名对未来生活充满迷茫的边缘化少年,内心带着对家的厌恶和对出生城市的反感,只带着一份莫名的热血冲劲到了远在千里的云南当兵。自从踏上前往昆明的那班火车开始,一段激情四射的军旅生活就悄然的和他紧密的绑在了一起,火车上、新兵连里、检查站里,处处充满战友情。同时一份原本不该用在他们身上的神秘计划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在这时时刻刻流血流汗的锻炼中,使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国门卫士。然而在面对层出不穷用尽一切办法的毒贩和其他黑暗罪恶时,他又是如何紧握住手中的那柄钢枪,和一群共和国坚强的卫士们共同粉碎这不断从黑暗中涌现出的罪恶之手。只有每当黄昏来临时,看到在夕阳下欢快回家的父老乡亲们,他才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 我的反恐之鬼影

    我的反恐之鬼影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惊天大布局

    惊天大布局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盘棋,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黑子还是白子,知道这一切的,只有在上方幸苦博弈的两个人,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是棋子。我不知道我是黑是白,我唯一知道的,那就是我现在依然活着。活着,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活着,我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 二战史·地狱决斗

    二战史·地狱决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绝世情

    穿越之绝世情

    原来原主她这么强大,哪儿像我,琴棋书画不会,武功谋略不懂,难道我来这儿还有什么天意?那为什么都没给我开金手指。好悲催,什么都得自力更生,可是,可是……为什么。。。哈哈哈哈……。原来原主……原主,爱死你了!!!
  • 虚幻之星

    虚幻之星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就是我们的杀手锏了,曙光号主炮!通常来说五级文明的主要武器就是重力武器与反物质武器,但是,在我精密的研究下,我将这两种武器巧妙的结合了起来作为了曙光号主炮——创世之星。通过同时引爆重力炸弹与反物质炸弹,反物质爆发的能量会被重力束缚,压缩,但通过严格控制的比例,重力炸弹并不能将反物质爆发的能量完全束缚,当它对能量的束缚达到临界值之后,反物质的能量将会瞬间撑爆重立场,产生类似恒星爆炸般的威力。
  • 闲情逸致

    闲情逸致

    本书包括心灵后花园,情感小溪边,思绪断桥处等多篇美文短文,品读本书使您浮躁时淡定,给您的心灵一份安宁。
  • 小六那年

    小六那年

    对他不好的印象因一场比赛改观,另一场比赛令两人在一起。
  • 抗日之横扫天下

    抗日之横扫天下

    率特战旅穿越到了三十年代,郑啸开始了抗日征程。上千精锐特战队员,用之不尽的精良装备,强大无比的后勤保障,雨后般春笋冒头的奇人,咱就是要当乱世霸王,看谁不爽揍谁!强大的军力横扫华北,席卷全国,一路打的小鬼子哭爹叫娘、望风而逃,晚上睡觉都噩梦不断……本故事纯属虚构。
  • 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战破神荒

    战破神荒

    你入地狱我提刀驾马斩阎王让你无限猖狂你升天堂我冲进云霄踩天皇让你光芒万丈。就算,都已洗尽了一身的铅华,就算,都已忆尽那一世的繁华,我也一定要把追回。
  • 追梦的世界

    追梦的世界

    陈逸潇是一个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要是没有遇上那个中年大叔或许他的生活就这样过着了。但是自从那天起一切都不同了,阴谋,危险许多和他生活扯不上关系的事情一个个接踵而来了,于此同时他童年的梦想也再次觉醒,他已经避无可避,所以他必须成长,成长到他可以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成长到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成长到完成自己想要的世界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