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3400000026

第26章 四、以“道”为标准的真理观

(一)“孰是孰非”与“真是非。”

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否认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从而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淮南子》一方面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的是非观,但另一方面在说明现实问题时往往偏离了这种相对性,肯定明是非的必要性。“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趋舍人异,各有晓心。故是非有处,得其处则无非,失其处则无是。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有以相使也。此之是,非彼之是也;此之非,非彼之非也。譬若斤斧椎凿之各有所施也”,指出了是非的相对性,认为是非的标准有其适用范围,诸子各家从社会的某一角度确立自己的学说,并以此批判和否定与之对抗的其它学说,于是造成各家的相互攻伐。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是非的判断也各不相同。是非之争是由于判断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点。同样,君臣、夫妇、父子皆是如此,不同的身份和角色站在各自的立场自然形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都是以己为是,以他为非,于是有是非之争。因此不能以自己作为标准去判断对方的正确与否。这就说明是非的确定是有条件的,但这种条件性却导致了相对性,由此得出:

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所谓是与非各异,皆自是而非人。由此观之,事有合于己者,而未始有是也;有忤于心者,而未始有非也。故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求合于己者也;去非者,非批邪施也,去忤于心者也。

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至是之是无非,至非之非无是,此真是非也。若夫是于此而非于彼,非于此而是于彼者,此之谓一是一非也。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谓是非者,不知孰是孰非。

“无所定”就是肯定是非存在的相对性,一是一非存在于个体从各自的心意作出判断的结果,因此,是非具有主观性。《淮南子》认为若立于宇宙之间,摆脱个人的狭,就有至是、至非的存在。隅曲与宇宙相对,说明了宇宙的空间内涵。由于所处的空间不同则对是非的理解不同。并且从道的角度来看,是非都是相对的,片面的,只有道是全的。

同时,《淮南子》意识到人的认识真理的局限性,指出是非的判定不应由主观决定。因为争辩是不能辨别是非的,是非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客观的标准,因此要依据具体情况才能得出结论。作者是从辩说的角度说明是非无定论。与此同时,肯定有“真是非”,是与非有着确定的界限,但人的个人见解是不足以作为判定是非的依据:

夫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何以知其然?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亦可谓失论矣。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判断是非不能以己意为标准。提出了标准应具有规范性和公认性的内涵。道是公正无私无偏的,只有道才能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道不可说、不可辩,因为可说可辩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的内容,只有根据事物的特性功能行事,才能有所收获,单纯主观上的辩论是无益的。而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是靠主观的猜测与争论,只有深入事物之中才能把握具体事物的规律,才不会有是非的产生。因此,智与自然相对立,即自然与人为对立,只有持自然才能持国。可见,智治不若自治,只有自治才能最终达到至治,这是从人的能力和认识的有限性否定智治。

(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

《淮南子》在肯定有“真是非”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人的认识能够辨明是非。“圣人见是非,若白黑之于目辨,清浊之于耳听”,肯定有是非之别。但在具体谈论是非时,认为是与非是相对的,“合于己”或合于俗,而理想的社会是无是非之别的,因此无须辨别是非。“……设仪立度,可以为法则,穷道本末,究事之情,立是废非,明示后人,死有遗业,生有荣名”,站在儒家匡正世风、规范社会的立场上,要求是非分明。“立是废非”,就是要使世人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此使君子小人纷然淆乱,莫知其是非者也”,从反面的角度说明是非存在的客观性。“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系者,其行也,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招之而不能见也,呼之而不能闻也。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故在于小则忘于大,在于中则忘于外,在于上则忘于下,在于左则忘于右;无所不充,则无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毫末为宅也”,肯定人的认识能够辨别同异、辨明是非。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源于形体与精神的结合,这是人自身具有的。当人的精神处于虚静状态时,精神内守,不为外界所困扰,当感性知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时,才能察黑白、别同异、明是非。

《淮南子》在肯定是非有别时,又认为是非是客观的,无贵贱之分。“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是非的标准具有客观性,是非与否与认识主体的身份无关,而是以言论的可用、可行的实际效果作为判断的标准。体现了在真理面前平等的观念。“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是非的产生则是末世的产物,由此造成了百姓思想上的混乱。“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道听途说和纯粹的问辨是不可能真正辨别是非。由此提出“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的具体真理观。并且认为是非的产生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当此之时……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齐一与大治相应,在大治的理想社会里,才不会有是非间的相互争论。

(三)“禀道以通物,无以相非。”

道既是最高的,又是遍在的,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表现为事物的内在规律。观察事物的目的就是要把握事物之道。“夫禀道以通物者,无以相非也。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只有掌握了道,才能通达万物,是非之论才会停息。《淮南子》认为通物的条件是“秉道”,由此才不会有是非之争。因此“道”是判断事非的最终和最基本的标准。

在对待是非的方式上,《淮南子》认为不应纠缠于是非之分,而应超越是非的争辩,达到齐是非。“……智伯有三晋而欲不澹,林类、荣启期衣若县衰而意不慊。由此观之,则趣行各异,何以相非也!夫重生者不以利害己,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犹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若以圣人为之中,则兼覆而并之,未有可是非者也……故以道论者,总而齐之”,对立双方之间不能以是非而论,都自以为是而否定对方,则无法统一双方的观点,只有圣人才能超越分别,对是非采取“兼覆而并之”,则不会有是与不是的分别了。因此,从道的高度来看,就是要齐是非。“夫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所立于身者不宁,是非无所形。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其所持者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今夫积惠重厚,累爱袭恩,以声华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知之欣欣然,人乐其性者,仁也”,真知是不遣是非的,但得道后才能有真知。一方面“禀道通物,无以相非”则不会有错误认识的产生,就不会有是非之争;另一方面,“以道论之,总而齐之”,则无是非可言。因此,从道的角度来看,则无是非之论,道就是“至是”,就是最高真理。万物无是非可言,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获得真理的,如果有真理,那就是道。因此,认识的最高目标就是得道。此外,只有当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之后,才能使认识与之得以完满的推进。得道既是最高的人生修养境界,也是认识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标。二者是统一的,从而将知与道统一了起来。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热门推荐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宠你入骨:小妻乖一点

    宠你入骨:小妻乖一点

    一直到新婚之夜,她才知道他宠她、爱她,只是为了让她嫁给他的弟弟!可是……“大哥自重,这是我跟阿泽的婚房。”她冷眼看着醉酒闯入的男人……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送葬者:忠犬大神

    送葬者:忠犬大神

    上大学前的一次散心旅游,认识了一位山中大神,接着生活变脱离了原本平静的轨道:伸出棺材的手…想找替身的女鬼…怎么都走不出的坟地…可是无论怎样我都不怕,因为:大神在手,所有恶灵速速退散…
  • 浮生梦忆

    浮生梦忆

    乱世浮生,渺渺茫茫,天机破军,命中草拟,灿若星辰,横列画屏,妖魅横行,不如这人世深渊可怖,他是人,却想变成神,他是神,却想变做人,如若每个人都不是每个人,戟乱人生,踏破红尘,又怎抵得上命运的百转千回?二十年前的灭门惨案不过一场荒唐误会,一切心机付诸东流,苍穹之下,回眸半生苍凉,又该何去何从?
  • 小故事 大管理

    小故事 大管理

    管理是一种实践,长期的管理实践产生出许多的管理经验,许多的管理经验演变出许多的管理故事;管理是一种艺术,许多的管理经验凝结成许多的管理艺术,衍生出许多的管理好故事。因此,管理有故事,有许多精彩的好故事。听故事,学管理,是现代人迈入管理科学殿堂的第一步! 管理是一门科学,其使命是揭示人类社会管理活动的规律性,管理规律深深植根于管理实践,实践中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管理规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案例.研究是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每一个管理经典案例,就是一个艺术性的好故事。分析案例,探究管理,是现代人跃上管理科学山巅的又一步!
  • 狐狸萌萌哒

    狐狸萌萌哒

    狐の萌え萌えほんとうに白狐そこない精すごしていました三生花开花落倾城美恋。狐狸君,来世我还要在看见你。与你白头到老,永恒不息。我愿用我一世倾城,换与你在一起。曾为他喝下孟婆汤,他是妖,她是人。这段爱恋最后何去何从。九尾狐之约,倾城美恋,人狐相恋.狐狸君你好纯情,来抱个。“男女传授不亲!啊啊啊!”狐狸君,狐狸君,我们结缘吧きつね君、狐君、私たちと縁を結んだのだろう狐狸未成精,纯属太年轻。狐狸大人啊,狐狸大人,修仙不足。--PS--作者是懒猫,字数有点少请谅解。所以呢,因为我懒,亲们还是去看双炽大大参考吧。---END---
  • 风云人间

    风云人间

    人族在七代圣皇的领导下享有大地万年,神界大军袭来,终于将人族最后一个王朝大楚覆灭,大楚皇族的幸存者楚凌风在苏州长大,却是不得不因为身份暴漏而离开苏州,踏上一条逃命之路。
  • 今生丢了你

    今生丢了你

    对秦轩欲罢不能,对韩澈又是想往,不能说吃着锅里的看着瓢里的呗,现在那么多人谈恋爱不都因为孤独吗,最喜欢的当然是那个一直陪在身边的。前半生活得如废人,受人摆布,后半生倒是能拿到主导权了,但是又不敢了。
  • 易生只爱千

    易生只爱千

    钱靓颖,是一个中韩的混血儿,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孩,一次听歌时,听到了一个梨锅少年的歌,靓颖迷上了这位梨锅少年,准备去找他,带上了自己的亲姐姐和闺蜜一起飞到北京,并转入学校,与千千读书,成为了同桌,一次偶然的机会,靓颖去了读书馆,看到了千千,并打了招呼,与千千成为了朋友,一次缘分迁就着她,好运来的并不快,还有一位喜欢千千的女孩,与靓颖比校花,靓颖发现那个女生就是自己的朋友安瑶瑶。噢!霉运突如其来,让靓颖不知道这么办,与自己的姐姐和闺蜜商量了,啊!靓颖成为了校花,可安瑶瑶罢休吗?不,一次的烟花会一起盛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