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3800000039

第39章 孤军奋战

在上海经济管制中,蒋经国既不是市长,又不是警备司令,只是一个督导员,但他却手握大权,可以指挥市政府、警备部、警察局。他不仅可以发号施令,而且可以先斩后奏。然而,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是孤军奋战。

蒋经国的打虎,首先引起了上海党政头目的不满与抵制。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对蒋经国的经济管制就采取了抵制态度。吴国桢留学美国,深受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器重,先后曾任中宣部副部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翁文灏内阁的币制改革和经济管制,也许是出于保密,事先并没有通报吴国桢。对此,吴国桢非常不满。

8月20日,俞鸿钧和蒋经国在上海江海大楼宴请吴国桢,希望吴能够全力支持上海的经济管制,但吴国桢认为经济管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当晚,吴国桢密电蒋介石,要求取消经济管制。然而,蒋介石没有答应吴国桢的要求,而是令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蒋经国,但吴可以不负成败之责任。

然而,吴国桢与蒋经国在经济管制中意见分歧,多次发生正面冲突。吴国桢从经济的观点出发,认为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而蒋经国根据苏俄3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深信只要实行铁腕政策,全面打击投机商人,争取上海市民的支持,通货膨胀是可以遏制的。他们貌合神离,吴国桢对蒋经国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却敷衍。

蒋经国知道,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官商勾结最厉害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实行经济管制是非常困难的,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与反抗。事实上,上海的党政警各界,与蒋经国敷衍的人远远不只吴国桢一人。他们逐步联合起来,与蒋经国作对。

8月30日,蒋经国在上月反省录中写道:“半月来的努力,虽可自慰之处很多,但是始终感觉到相当的艰难。自从做事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责任之重以及压力之大。我应当拿一切的精力,放在这个工作上,做事不到十天,而有许多人已在起来反对我了。这是早在意想中的事,目前不过是几个人,将来不晓得有多少人将起来打击我,但是我不怕,因为我没有私心,并且有很大的勇气。”

9月3日,蒋经国逮捕杜维屏等七个大鳄后,上海党政头目对蒋经国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上海市长吴国桢因不赞同蒋经国的“打虎”行动,而前往南京向蒋介石辞职。蒋经国在9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最可忧虑者,即高级官员对此政策多抱观望、怀疑以及反对之态度,反不如一般人民之切望生活之安定,而拥护政策成功之诚也。所以今天所做的工作是孤独的。没有一个高级官吏想帮我的忙,思之痛心。”

蒋经国的“打虎”行动获得上海市民的支持和称赞,但却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忌恨。对此,蒋经国也很清楚,他说:“直至目前为止,大多数的上海人都是称赞我的。外面谣传,有人勾结起来,共同打击我。人心难料,这种话不能不加以留心。今后的敌人,只会一天一天多起来,要谨慎,但是用不到怕。”

物价管制进入第二个月后,蒋经国遭受的压力和阻力日益增大,官商公开勾结起来打击他。他说:“现在不但是在与奸商相对,而且与所谓‘政客’相对。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捧’我,但是我不但不高兴,而且非常忧惧。在‘鼓掌’声中,我会想到人家的讥笑和恶骂。万一有一点不对,就会遭遇到人家无情的打击,今天社会真是可怕之极。”

10月8日,上海社会局长吴开先公开与蒋经国唱对台戏,他乘蒋经国在无锡参加经济管制会议之际,自作主张,以社会局物价审议会成员的身份,准许绒线价格上涨五成。蒋经国得知消息后,深感事态严重,立即通过中央社发表声明:“任何物品未经督导办公室处核准者,一律不准涨价。绒线涨价未得核准,当然不准涨价。”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

到10月下旬,上海的粮食问题已是相当的恐慌。蒋经国为了解决上海粮食问题,曾分电各地粮食主管机关,赶运粮米到上海,并派米商前往各地收购粮食。然而,周边各县都采取各自为政的态度,米商在各地收购的米,也都被各地所阻拦。虽然曾通令各省县不得阻碍上海收购粮食,但仍未生效。“不是商人投机囤积,便是地方阻进,解决一个,又发生了另一个。”对此,蒋经国非常愤慨,他在10月26日的日记中说:“商人可恶,政客更可恶,两种力量,已经联合在一起了。”

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也未能获得南京方面的有力支持。行政院长翁文灏、财政部长王云五没有自己的经济实力,在缺乏大财团支持的情形下,他们对于经济管制没有具体办法,也没有彻底的决心,一旦受到物价和环境的压力,他们就开始发生动摇。10月1日,财政部就宣布“卷烟、薰烟草、锡箔、洋啤酒、国产酒类、烟丝、烟叶,七种商品税额增加71倍”。财政部一面限价、一面加税的做法,进一步刺激了抢购风。10月21日,蒋经国到南京拜访翁文灏,讨论物价问题,前前后后,谈了六小时,没有谈出一点结果。他发觉财政部不仅没有一定的把握和主张,而且颇有动摇不定的状态。他说:“如此情形,使人看了真是急得非常。”

其实,蒋经国应该明白,财政部没有一定主张和办法是正常的。经济管制要成功,前提还是要金圆券的发行量合理,政府的收支能够平衡。然而,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节节失利,丧师失地,而军费开支日益浩繁,财政赤字浩大。为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财政部不得不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金圆券越发越多,必然带来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带来物价上涨,金圆券贬值。处此情形,由谁来理财,都难逃失败的厄运。

面临物价狂涨的局势,行政院不得不变通策略,于10月26日规定:“如系国产货品,按产地收购价格或原料价调整。进口货按进口成本调整。”这一调整,无疑表明政府公开允许商品冲破“八一九”限价,政府的限价政策已经土崩瓦解。这令蒋经国在上海的经济管制进退维谷,他说:“问题不在于限价不限价,而是表示政府的软弱,怕困难和没有决心”,“今天不是怕敌人,而只怕自己拆台”。

10月28日,行政院再次召开经济管制会议,讨论限价问题。会议上,多数人认为限价不仅未能阻止物价上涨,反而导致抢购风潮和黑市猖獗,事实上加速了物价上涨,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如取消限价,改为议价。蒋经国虽然坚决反对取消限价,但孤掌难鸣。会议还是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工资可调整,百物都可合本定价”。

换句话说,一切照旧放任了。次日,立法院第十五次院会讨论经济问题,主张立即取消限价,维持市面,不要只顾面子,不肯承认失败。对于物价管制的失败和决定取消限价政策,蒋介石在日记中大致进行了描述:

昨晡,李维果携翁院长补充经济改革方案稿及其辞职书来见。经济改革计划与金圆政策似已完全失败,以限价已为不可能之事,则物价飞涨比前更甚大,尤其粮食断绝难购最为制命伤也。以无组织之社会与军事之失败,任何良策皆不能收效也。此时军事、经济同时失败,实崩溃在即之象。

晚课如常。八时半,召党政高级干部商讨经济问题,市况与社会既无物资又绝粮食,若不放弃限价,恐生民变,故决定改变政策也。

11月1日,南京政府正式宣布取消限价。这对蒋经国而言,“两个月的工作,一笔勾销”,上海的经济管制彻底失败。在上海,提到限价不由使人想起蒋经国,好像蒋经国就是限价,限价就是蒋经国,二者合而为一,密不可分。所以限价失败,有人讥笑说“蒋经国完了”,有人骂他是政治骗子。事实上,“蒋经国的内心也是无限的感愤、忧苦与烦闷。此后的一星期,他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致狂哭狂笑”。

蒋经国很清楚,这场经济风暴,给上海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他说:“想起八九月间,人人拿美钞黄金来兑换金圆券时候的情况,以及今天金圆券的贬值,实在太使自己难过了,每次想起人家将金钞兑了之后,今天是如何的在怨恨我,真是惭愧万分。”他决心要给上海市民一个交代。

11月2日,蒋经国以《别矣,上海》为题发表了致上海市民书。在致上海市民书中,他承认自己没有尽到所应尽的责任,不但没有完成计划和任务,而在若干地方反而加重了上海市民的痛苦。他除了向政府自请处分外,并向上海市民表示最大的歉意。他还说:“我并非想要得到市民的原谅,而是表明自己对市民应负的责任心。我恳切希望上海市民应运用自己的力量,不再让投机商、官僚政客和地痞流氓来控制上海,我始终认为上海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11月3日,翁文灏内阁倒台,财政部长王云五去职,蒋经国也于6日正式辞职。然而,上海的经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败坏了。11月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说:

自限价取消,经国辞去管制督导员以后,上海物价一日间突涨四五倍。各地皆米荒,抢米风潮渐起,人民对金圆券失信用,故藏米不售。此乃社会最大之隐患,非速筹划金圆券,提高信用办法之实施。否则,前方军事虽稳,而后方亦必发生变乱矣。

11月11日,行政院公布《修订金圆券发行办法》,决定取消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准许人民拥有黄金、外汇,取消金圆券的含金量保证。此时,离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崩溃已不远了。但蒋介石还是达到了一个目的:通过金圆券他在上海一地就兑换到了110多万两黄金、3400万元美钞,以及大量的港币、白银。这些,后来几乎全部运到了台湾。

同类推荐
  •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探讨了萨特与波伏瓦这对情侣的情感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生命状态。作者以跨文体、思辨性的随笔形式,融写实、想象、故事、书信、日记、议论、抒情于一体,从萨特、波伏瓦两人的思想成就,两人之间奇崛的关系,及他们两人分别与别的异性的关系出发,深入人物的灵魂世界,对人类两性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各种可能性作深入探溯及思考,同时也对当代人的情感婚姻中敏感的、深层的问题,有着得体、到位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本书是萧乾先生对于自己大半生的回忆录,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在大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和改变。
  • 贝多芬(名人传记丛书)

    贝多芬(名人传记丛书)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即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年少时被父亲逼着弹琴,母亲早逝;成年后经历了数次失败的恋爱;26岁时听力衰退,45岁时完全失聪……该书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永恒的艺术而长期忍受苦难、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阅读该书可以使读者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重收获。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女妖修成记

    女妖修成记

    雪妖草,一个足够卑微,却不下贱的小妖。因为那拥有无穷力量的八大神石,她的命运改变了。亡灵之神达奚月然,代表着死亡和世间的恐惧怨恨和自私——如果你不能爱上我,那么今生今世你必定死在我的手里。生生世世,我都不会放过你。妖冶绝世之姿谷影,代表着血腥和世间的邪恶、愤怒与狂妄——只有你,雪妖草。才能配上我的美丽。还有一个活泼乖巧,天真可爱,却身世如迷的他——姐姐,你知道吗,我不仅仅只是喜欢你。这样的爱,究竟该怎样收场?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他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烛影斧声”,他的死因天道玄远,难以祥说。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敢冒天下之大险的江湖浪子,以其沉稳果断的手腕,老谋深邃的远见,克己敛淫的秉性,义字为先的执著,收服着一块块已被血泪浸透的神州大地,拉开大宋王朝辉煌的帷幕。让我们揭开五代十国那个动荡黑暗的历史面纱,演绎一段风云变化的传奇大剧。
  • 我们聚会吧

    我们聚会吧

    青春如同一段浅尝辄止的酒,每个人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在这段青春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人来来往往。他们,走走停停,有些人,伴你到老,有些人,在某个时间中却是消失不见。我们能否对他们,说一句:我们聚会吧。
  • 长生天记

    长生天记

    为求长生,无数人踏上修行路,然而长生路尽头是什么?吴凌峰一路披荆斩棘苦苦探索,身陷于爱恨情仇,徘徊于生死瞬间,终于看清了长生尽头……
  • 圣天魔神

    圣天魔神

    混沌未开,大道无情,天道未出。三千混沌魔神着算计,被迫化身三千繁华大千世界,然而万物皆有一线生机,三千混沌魔神以强大的修为将自己的传承分别留在所化的大千世界中,亿万年后一名来自一个小千世界的少年以霸绝天下之姿,横空出世......
  • 我的风尘岁月

    我的风尘岁月

    男友和闺蜜有染,她只得在酒吧卖笑!天生丽质的女大学生,亦是天上人间的高级应召!亿万富豪,城市权贵,男人视她为玩物,她把男人当枪使!都市繁华的背后物欲横流,爱情,婚姻,欲望,财富,到底哪个最重?一次道德与灵魂的洗礼,哭诉那段不为人知的风尘岁月!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王俊凯十年之后你便成王

    王俊凯十年之后你便成王

    或许爱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愿意陪着你,无怨无悔。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产前产后宜与忌实用宝典

    产前产后宜与忌实用宝典

    本书内容详实、科学、实用,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准父母们以提醒和建议。全方位呵护您产前产后生活的每一天!翻开本书,也许您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