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3800000062

第62章 陈诚被弃

到台湾后,蒋介石几乎没有可以完全信任的人,除了蒋经国之外,陈诚算是一个特例。然而,由于蒋介石深受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最终没有让陈诚继位,而是决定将权位传给儿子。可以说,晚年蒋介石的最大心愿,除了“反攻大陆”之外,就是传位于子。毫无疑问,蒋介石在台湾的确拥有绝对的权势,只要他不主动放手,“总统”一职非他莫属。但是,蒋介石想要把权力完全移交给蒋经国,却必将遭遇各种挑战。可以说,蒋经国的接班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这一点,蒋介石心里也非常清楚。因此,在迁台之初,蒋介石就让蒋经国先后插足于党、政、军、团,在各重要部门历练,培植自己的势力。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利用各种机会,为蒋经国接班扫除障碍,先后逼走陈立夫,驱逐吴国桢,囚禁孙立人。然而,在蒋介石与蒋经国权力交接之间还横着一个巨大的障碍,那就是“副总统”陈诚。陈诚毕竟不是陈立夫、吴国桢、孙立人,由于他自任台湾省主席以来,一直主持台湾事务,成效显著,对台湾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诚出掌台湾省主席时,政治与经济各方面问题重重,金融动荡,物价高涨,学潮澎湃。为了稳住情势,安定人心,陈诚做了好几件颇具开创性的大事,如实行“三七五减租”、改革币制、粮食增产及实施地方自治等。其中,对于“三七五减租”的成效,有人曾作出总结,认为:

三七五减租使农民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显著增加,业佃纠纷减少,农地价格下跌,农民政治意识提高;使占农民中大多数之佃农,得免饥寒,农村渐臻复兴,成为台湾一大安定力量,巩固民族复兴基地,增强反共实力,其影响所及,尤为重大。

而陈诚主持的币制改革,则进一步稳定了台湾的经济和社会,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七五减租”与改革币制两项,被认为是战后台湾由贫困走向小康的起步之举。

当然,陈诚之所以深得蒋介石重用,也与蒋介石用人严守传统亲谊观念有关。蒋介石所重用的大多不是黄埔系,就是同乡。陈诚不仅具有这双重身份,对蒋介石绝对忠诚,且他不贪污、家教严谨。正因为如此,陈诚官运亨通,先是出任台湾省主席,后由他“组阁”,出掌“行政院”。1954年3月召开的“国大”一届二次会议上,由蒋介石保举当上了“副总统”。1957年国民党“八大”召开时,又由蒋介石提名,陈诚出任国民党副总裁,同时仍兼“副总统”。1960年,陈诚再度当选“副总统”。可以说,陈诚不仅在台湾的党政军拥有广泛的基础和相当的实力,而且在台湾民众中也拥有很好的政绩口碑,极有资格成为蒋介石的继承者。就连蒋介石本人也常说:“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

然而,尽管陈诚不敢居功自傲,也不可能对蒋介石的地位发起挑战,但却逐渐成为蒋介石把权力移交给蒋经国的一个巨大障碍。随着台湾的稳定,陈诚与蒋介石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早在蒋介石组建“救国团”时,陈诚就表示反对。理由是应记取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分裂为党团两大势力,不顾党之将亡,恶斗不休,搞得天下大乱的教训,不要再为个人势力的成长而另外弄一个“小国民党”。但蒋介石没有听取陈诚的意见,而是坚决支持蒋经国发展“救国团”的势力。

蒋经国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后,通过政工系统加大了对军队的控制权,对陈诚的势力也产生了冲击。陈诚对于蒋经国也往往“得理不饶人”,而蒋经国自恃“太子”之尊,心中对陈诚颇为轻蔑;陈诚则个性强硬,向来就事论事,对蒋经国这后生小辈,自也不甘示弱,两人时起冲突。为了协调陈诚、蒋经国两人之间的关系,蒋介石曾于士林官邸召见二人。蒋介石曾说:“你们都是我们革命的同志,更是我最亲近的两人。如今我们退守台湾,已经十年有余,河山尚未光复,同胞犹在倒悬,你们两人若还区分彼此,明争暗斗,那我们党国还有什么希望呢?”

真正令蒋介石对陈诚失望和不满的是1958年的“行政院”改组。1957年12月,“监察院”对“行政院长”俞鸿钧提出弹劾案。不料,此事在台湾朝野引起巨大动荡。美国报纸对此大加转载报道,宣称这是国民党内部分裂的开始。而国民党内不少人乘机攻击俞鸿钧,促其下台。

对于此次弹劾风波,“副总统”陈诚竟然置身事外,令蒋介石大为光火。他在日记中说:“美国记者与台湾政客勾结利用,动摇外国视听。辞修手段、言行、风度毫无改正,令人灰心。黄少谷之自私,政客作风,其心不可问。此次监察院对俞鸿钧弹劾风潮,其最初的原因还是在中央本身有矛盾形成。”

俞鸿钧虽然在蒋介石的庇护下,躲过了弹劾,但已遭受重大打击,不得不主动请辞。“行政院”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要求辞职。眼看俞鸿钧的“内阁”垮台在即,陈诚与黄少谷等人更是积极谋划取而代之。陈诚希望由他自己来“组阁”,出任“行政院长”,黄少谷出任“副院长”。两年之后,就是“总统”换届之时,蒋介石已连任两届,按“宪法”规定,已不可能再连任,自然会将“总统”之位让于陈诚。

1958年3月,黄少谷对蒋经国说:“陈辞修对你父亲百依百顺,又是与你父亲共事最久的党国重臣,你应该尊重他,不要与之争高低。你的治国才能,朝野钦佩,将来担大任,举国皆服。他干一届后,自然会把位子让给你,由你来干,你现在不必急。”

蒋经国将黄少谷的话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大怒,在4月14日的国民党中常会上,大骂黄少谷。

尽管如此,1958年6月30日,蒋介石仍然提名“副总统”陈诚兼任“行政院长”。然而,在“内阁”的人选上,陈诚与蒋介石父子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首先在“教育部长”人选上,蒋介石主张由上一届“教育部长”张其昀继续担任,但陈诚却不肯。陈诚认为“教育部长”必须德高望重,希望此一职务最好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任。对此,蒋介石非常生气。他在日记中说:

辞修政治上的缺点,就是他不察邪正,好听小人细言,对人不注重其基本政策与品性学术,而在其行政业务上以定取舍,此其所以不大也。

与经儿谈晓峰(张其昀——笔者注)事。晚约晓峰来谈,其调职问题,余虽知其受北大派攻击,而遭辞修之无情打击,亦明知此为胡适等反党分子对党的重大胜利。孰知“行政院长”改组未露消息以前,此事早为胡适所悉,并以此预对晓峰示威,望其早自预备下台,此实为余所万不料及者。可知,辞修不仅不分敌我,已失党性,而其不守机密至此,殊为可叹。

上述日记表明,蒋介石最初对于陈诚在“教育部长”人选问题上的不满,还不算很严重,只是认为陈诚“不察邪正,好听小人细言”。然而,到了第二天,他从蒋经国和张其昀处得知在“行政院”改组之前,陈诚已将消息透露给“胡适等反党分子”后,其对陈诚的态度已是极为不满,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认为陈“不仅不分敌我,已失党性”。

步入晚年的蒋介石,往往比较情绪化。一旦对某人产生了不良的感观,不仅很难改变看法,而且会愈演愈烈。果然,事情并没有结束。蒋介石在7月10日的日记中再次写道:

近日行政院改组中所发现心理上之影响:甲、辞修说话不实而取巧,令人怀疑,对其有不诚之感,此为一最大之损失,殊为辞修前途忧也。如何使之能大公无私,担负大任。乙、黄少谷只想做官,把持政务,而不顾大体。丙、张晓峰之书生态度,恩怨得失之心太重,亦令人对学者难处之感,但此实辞修不诚有以致之。

时隔一日,蒋介石对陈诚的偏见又有了新的高度。从此则日记来看,蒋介石似乎之前对陈诚抱有极大的期望,大有来日将政权交给陈诚的打算。然而,此事使蒋介石对陈诚“前途表示担忧”,对其将来能否“担负大任”表示怀疑。

更糟的是,对于蒋介石的态度,陈诚似乎没有丝毫察觉,他甚至在“行政院副院长”的人选上继续与蒋介石对着干。早在7月7日,蒋介石就指示前来汇报“行政院”各部会人选的陈诚,“关于副院长与外交人选,以王云五与黄少谷调任之”。但陈诚并不想让王云五做副手,而是想让黄少谷出任副院长。为此,蒋介石更是生气。7月10日,他要张群转告陈诚,要他“速定副院长王云五继任”。

然而,不知是陈诚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还是陈诚认为蒋介石对他信任不二。迟至7月13日,陈诚仍然没有决定提名王云五出任副院长,而是再次找到蒋介石,希望由黄少谷出任。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说:

十时,辞修来见,谈行政院人事。彼对王云五任副院长事并未有新行动,反来征求我意见。其意在黄少谷,但要我决定,而陈雪屏仍任秘书长。余认为,其对余不应如此诈伪不诚也,殊出我意外。三十年来苦心培植,不惜他人怨恨与牺牲一切情感而扶植至今。其结果如此,伤心极矣。此为余平生对人事干部所最失败、痛心之一次也。

此则日记表明,蒋介石对陈诚在“行政院”人选上的“固执”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认为陈诚欺骗他,有负栽培,是他“平生对人事干部所最失败、痛心之一次也”。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在这里特意提到,为了扶植陈诚,他甚至不惜牺牲一切情感。也就是说,之前蒋介石的确是有意将权力交给陈诚,而不是蒋经国。但这件事情之后,蒋介石改变了态度,一心一意要传子了。

在7月14日公布的“行政院”部会名单上,蒋经国在政务委员中名列第四。这是蒋经国迁台后第一次进入“政府”要职。之前,蒋经国虽然担任中常委、“国防会议”副秘书长和“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但在“政府”内尚无适当的位置。

依据“宪法”规定,“总统”的任期为六年,得连选连任一次。蒋介石自1948年出任“总统”,1954年连任,到1960年刚好任期届满。这就意味着蒋介石依法必须让贤。然而,蒋介石是不肯轻易放弃权力而退位的。早在1958年底,台湾省议会就吁请蒋介石第三次出选“总统”,蒋介石也极想再度连任“总统”。然而,蒋介石的连任问题,却遭到了外界的反对,其中《自由中国》反对最为激烈。《自由中国》先后刊登了《蒋总统不会做错了决定吧》、《不要再玩弄政治霸术——告国民党当局》等文章,明确表示“反对蒋介石三任总统”。甚至连胡适也公开反对蒋介石“修宪”与参选“第三届总统”,他通过张群、王云五、黄少谷等党政要人向蒋转达意见,反对蒋连任“总统”。他说:

明年二三月里,国民大会期中,是“中华民国宪法”受考验的时期,不可轻易错过。

为国家的长久打算,我盼望“蒋总统”给国家树立一个“合法的、和平的转移政权”的风范。不违反“宪法”,一切依据“宪法”,是“合法的”。人人视为当然,鸡犬不惊,是“和平的”。

为蒋先生的千秋万世盛名打算,我盼望蒋先生能在这一两个月里,作一个公开的表示,明白宣布他不要做第三任“总统”,并且宣布他郑重考虑后盼望某人可以继他的后任。如果国民大会能选出他所期望的人做他的继任者,他本人一定用他的全力支持他,帮助他。如果他作此表示,我相信全国人与全世界人都会对他表示尊敬与佩服。

如果国民党另有别的主张,他们应该用正大光明的手段明白宣布出来,决不可用现在报纸上注销的“劝进电报”方式。这种方式,对蒋先生是一种侮辱,对国民党是一种侮辱,对我们老百姓是一种侮辱。

然而,对于胡适的劝告,蒋介石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对胡适避而不见,并在日记中对胡谩骂。

与辞修谈话。彼以胡适要我即作不连任声明。余谓,其以何资格言此?若无我党与政府在台行使职权,则不知彼将在何处流亡矣。

胡适无耻,要求与我二人密谈选举总统问题,殊为可笑。此人最不自知,故亦最不自量,必欲以其不知政治而又反对革命之学者身份,满心想来操纵革命政治,危险极矣。彼之所以欲我不再任“总统”之用意,完全在此,更非真有爱于辞修也。因之,余乃不能不下决心,而更不能辞也。以若辈用心不正,国事如果操纵在其手,则必断送国脉矣。

由于胡适、王世杰与陈诚关系密切,而蒋介石的连任,又直接关系陈诚能否继任的问题,因此,蒋经国等人怀疑陈诚与《自由中国》串通一气,阻止蒋介石连任。而胡适等人则认为,蒋介石之所以要坚持“三连任”,可能是出于蒋经国的主意。因此,王世杰向陈诚建议,主动向蒋介石辞去“副总统”来阻止蒋“三连任”。

然而,善于玩弄政治的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对《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进行了修改,规定:“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得连选连任,不受‘宪法’第四十七条连任一次之限制。”这样,蒋介石不但可以“三连任”,而且可以无限制地连任。至此,陈诚继任“总统”的希望彻底破灭。

虽然蒋介石再次提名陈诚兼任“行政院长”,但陈诚已是心灰意冷,并以身体不适为由多次向蒋介石请辞。1953年6月25日,陈诚再次向蒋介石提出辞呈:

窃职于前年冬及去年春养疴期间,曾沥呈病体不支,吁恳钧座准予辞去“行政院长”兼职,迭蒙温谕慰留,旋以规划动员反攻,不得不勉强销假视事,至今又复一载有余。

自职奉命再度兼理行政院院务,当国步艰屯之会,五年以还,虽无日不在忧勤惕励之中,终以德薄才轻,愧鲜尺寸之效。职每思数十年来,渥承钧座提携教诲,分宜肝脑涂地,以报厚恩,惟职残躯年来一遇任何事故,即易感疲劳,且心情不宁,或于极力存省之余,犹有时未能悉去嗔念,……敬恳鸿慈准辞兼职,另派贤能接替。

然而,蒋介石只准其请假,不准其辞职。直至1963年国民党“九大”后,蒋介石才决心改组“行政院”。是年12月,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常会提出了换人的议案:

行政院兼院长陈诚同志,主持政务,卓著勋劳,惟以久任繁剧,体力渐感不胜,曾迭次申请辞职,均经恳切慰留,最近以健康关系,再度恳辞,为期陈诚同志能获较为充分的休养机会,俾能迅速恢复健康,爰拟勉徇所请,准予辞去“行政院长”职,并提名严家淦同志继任“行政院长”。

蒋介石推出严家淦继任“行政院长”,可谓用心良苦。因为严家淦是一位技术官员,虽然任过台湾省主席,但他在国民党内无派系及历史渊源,对权力较为淡泊,不会影响蒋介石既定的传子方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蒋介石的选择是正确的,严家淦为蒋介石父子的权力交接非常成功地扮演了承先启后的角色。

1965年3月5日,陈诚在台北病逝,终年68岁。

同类推荐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二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二

    本文主要内容为朱少连的故事、钟竹筠的故事、吴光浩的故事、詹谷堂的故事、袁文才和王佐的故事等。
  •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家族

    本书从曾国藩兄弟的一家、曾国藩兄弟的儿女亲家、曾国藩兄弟的家族、曾国藩兄弟的后裔等章节着手,详细地介绍了曾国藩整个家族主要成员的功过是非,为后世研究曾国藩家族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热门推荐
  • 娱乐圈颜值担当

    娱乐圈颜值担当

    一步错,步步错,已经快被现实抹杀的言蜜因为一次片场事故竟重生为另一个青葱少女。凭借自身积累的高超演技,再加上如今让人惊艳的容貌,言蜜迅速在娱乐圈蹿红!娱记:言蜜是当今娱乐圈冉冉升起的明星!老前辈:言蜜是青年一代少有的实力派演员!粉丝:咱言蜜明明是娱乐圈颜值担当!其他女星:说好的实力派呢?明明可以靠演技吃饭,为什么还要有这么高的颜值!标签:娱乐圈,重生,双C,HE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只会做好官、写漂亮文章的曾国藩,短短三年间就带起一支湘军劲旅,实现从丁忧侍郎到湘军大帅的神奇转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令当时的仕人大跌眼镜,也成为后世国人琢磨不透的传奇。汪衍振所著的《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以清末太平军起事为背景,从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写起,到咸丰四年(1854年)湘勇成军为止,分5篇36章全方位展现了曾国藩从一介文臣到湘军统帅的过程。《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内容以曾国藩的人生转折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时代背景、清廷决策变化、官场势力折冲博弈、满汉大员复杂关系,以及曾国藩如何结识、笼络一干人才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史事。
  • 吸血鬼老公不好惹

    吸血鬼老公不好惹

    不经意间,他们命运之轮以悄然转动。他是吸血鬼始祖“德古拉伯爵”亲眼看着自己的爱妻被处以火刑。她是神秘的二重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他买来的替身玩具!她为了活下去,被迫放下尊严取悦他……但这真的像看上去这么简单吗?
  • 深情有几许

    深情有几许

    人的感情是有限的,在一个人的身上消耗光了,恐怕就没有力气去爱另外一个人了。此文谨献给在爱情的道路上迷茫过,失去过的姑娘,愿时光温柔相待,愿往后的岁月里每一个姑娘都会遇上一个傅泊言。
  • 思益堂词钞

    思益堂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犯罪调查科

    犯罪调查科

    一位队长,三位组员,一位实验研究人员,一位验尸人员以及一位特派警员。他们运用过人的智慧、经验以及各式科学仪器,侦破了一起又一起凶案。为死者讨一个公道,为凶手找一个“归宿”。他们就是百姓的守护神,恶人的死神!他们就是——犯罪调查科!
  • 十年你等着

    十年你等着

    她本是堂堂的潘氏千金,因为一次车祸她被误以为她不是真的潘氏千金,10年后她回来了,为了报仇。
  • 秦锋

    秦锋

    征战万里,马踏天下。秦锋所向,谁人可挡?战国末年,天下纷争不休,一个弱小的生命在咸阳宫降生。在激流澎湃的战乱中,他要如何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秦羽锋自小熟读历史,可是随着知识的增进,大堆的疑问凝聚在他的心头。三皇五帝时代是否存在?轩辕帝是否乘龙而去?姜尚是否在岐山封神?伏羲女娲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之中...这些问题困扰秦羽锋的一生,在一次车祸后,濒临死亡的秦羽锋手握着《史记》,在诸多疑问中离世,只是......
  • 快乐成长的文学故事

    快乐成长的文学故事

    本丛书能够真正启迪青少年朋友心灵,激励他们成长,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以故事的形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使青少年阅读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心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