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4600000012

第12章 [一]清正廉明

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只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做官有两条原则,就是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判断明确,只有清白廉洁才能使人敬服;治家有两条原则,就是多替别人设想心情自然平和,生活节俭朴素家用自然充足。

《郁离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追赶一只麋鹿,麋鹿为了生存狂奔不止,仓皇之际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老虎赶到了也随着它跳了下去,结果都摔死了。麋鹿从悬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前面是悬崖,后边是老虎,向前是死,后退也是死,向前冲去虽然必定坠落,但万一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呢?也胜过坐以待毙,被老虎吃掉的好。而老虎进退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只是由于贪欲,便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危险,结果随麋鹿一起摔死了。

我们知道,“贪”是一种不好的品质,为人贪则坏品质,为官贪则坏风气,为君贪则坏江山。既然“贪”为人所不齿,那么其对立面,必然就是为人所接受的品质,在“贪”对面的这种好的品质,就叫做“清”。

“清”,即清廉,所谓清廉,就是处事清醒,为人廉洁,不利用己身的地位,图谋不法之利。换句话说,绝不接受贿赂,此为“清”。

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出身寒微,但受其父范墉的为官清廉,从不奢侈享乐影响很深。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这里仅以两件事来表现他不为贫贱富贵动摇其志,一生俭约的风尚。

范仲淹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腌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做留守的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菜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仍然“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依然注重节俭。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衣着朴素,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儿子范纯仁娶亲之际,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心中很不高兴,立即传训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朴素清简地成了亲。

一生清高恬静的管宁

管宁拒绝公孙度授予的高位,管宁还谢绝了公孙度的挽留,不住公孙度为他准备好的华丽住宅,而决定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定居度日。当时,来至虹东避难的士民百姓多居住在辽东郡的南部,以随时关注中原局势,准备在中原安定之后,返回故乡。独管宁定居于辽东北部深山,以表明终老于此地,不复还家之志。他在入山之初,居住在临时依山搭建的草庐之中。然后,马上着手凿岩为洞,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室。

管宁道德高尚,名闻遐迩。他在深山定居不久,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追随他而到山中垦辟田地谋生。不久,在管宁定居的地方,居然鸡鸣狗叫,人烟稠密,自成邑聚。

管宁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儒生。他以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按照儒学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避难者之后,他就向人们宣讲《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奥内涵,并且陈设俎豆,饰威仪,讲礼让。他自己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道德感化民众。在他们居住的深山中,地下水位很低,凿井不易。仅有的一口水井又很深,汲水困难。因此,每当打水人多的时候,总是男女错杂,有违儒家礼制。有时,还发生因争先恐后而吵闹以至械斗之事。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出钱买了许多水桶,命人悄悄地打满水,分置井旁,以待来打水的人。那些年轻气盛的粗莽壮汉,见到井边常有盛得满满的水桶排列整整齐齐,个个惊奇万分。他们终于打听到是管宁为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不由得反躬自省而羞惭万分,遂各各自责,相约不复争斗。从此之后,邻里和睦,安居乐业。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头牛,践踏管宁的田地,啃吃田中的禾苗。管宁没有把牛打跑,怕这头无人管束的牛被山中野兽咬死。他命手下人把牛牵到荫凉之处,饮水喂食,照料得比牛的主人还要细心。牛主失牛之后,到处寻找牛的下落。当他看到自己的牛非但没有被殴打,而且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十分愧疚,千恩万谢地离去了。就这样,管宁以自己宽容礼让的节操感化了周围的民众。他的名声也传遍了辽东郡。原本因管宁不愿与自己合作而心怀不满,进而又对其来意疑虑重重的公孙度,也理解了管宁隐居求志的初衷,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不贪为“宝”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

公元前9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晋楚两大国议和,十四国在宋都召开了停战议和大会。会上,列国共奉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盟主,签订了盟约,约定:晋楚不以兵相见,同恤灾危,同救凶患。还规定列国要为晋楚两国纳贡。停战议和大会之后,各国出现了一时平静。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于是请求宋平公赏赐城邑。平公觉得中原战火停息,列国百姓有了喘息机会,向戌的功劳是很大的,于是写了赏赐其六十邑的简册。

当向戌拿着简册喜滋滋地向乐喜展示时,这位才智明决的秉政权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军队是威慑敌国,稳定自己国家的力量,兴乱治废都有赖于能打仗的军队,向戌谋求去掉维持生存竞争的武力,不过是一种欺蒙诸侯的行为,还大言不惭请得赏邑。乐喜一时激动,就将平公写的赏六十邑的简册用刀割掉了,并扔在地上。向戌明白乐喜的用意,称颂乐喜是救了自己的大恩人。

乐喜还是一位很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修养的人。一次,他在自己府邸接待楚国聘使。楚使见乐喜府邸南邻的墙弯弯曲曲的,西邻的水竟然流经府邸院内,觉得不可理解。乐喜解释说,南邻家是户从事皮革制鞋生产的工人,如逼着他迁走,一来宋国买鞋的人将不知道去哪里购买,二来这户工人生活也就没有着落了,所以不能逼南邻迁走。至于西边的邻居,是因他家所处的地势高,我家房子地基低,他家出水流经我家是很自然的,要是禁止人家的水东流,实属不近情理。一番话,使楚使大为叹服,回到楚国,立即上殿谏阻楚王:千万不可攻打宋国。因为宋国国君贤明,而且还有仁相乐喜辅佐,很得人心,要是攻打宋国的话定会失败。宋国正因为君臣同心同德,体恤百姓,故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三个强国包围,可哪家也不敢轻易进攻它。

作为掌权大臣,乐喜很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规劝国君要节制自己的奢望,尽量不违农时,顾及民生的疾苦。当宋国出现大饥荒时,他力主拿出国库储粮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郎要向灾民出借粮食。他本人则在出借粮食时不写契约,以示并不求归还。这种散粮救荒的举动,很能赢得民众。

乐喜向来不贪不沾,崇尚节俭。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美玉,非要献给乐喜不可,结果遭到了乐喜拒绝。献美玉的人起初以为乐喜怕宝玉是假的而受蒙骗,便再三陈明已经请行家鉴定过了,确实是块稀世美玉。乐喜听后,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的品行为宝,你是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乐喜获得了不贪为“宝”的美名。

郅都抗直廉洁

西汉初年,君臣俱欲无为,与民休息,故法禁松弛,号为“网漏吞舟之鱼”,执法严酷的官吏很少。高后时,为了打击刘姓王侯和功臣,重用酷吏侯封。吕氏之乱平定后,侯封即被夷灭。至文景时,被列名《汉书·酷吏传》的人物就是郅都和宁成了。

郅都虽以酷烈为名,但是为官正直廉洁,行法不避贵戚,故《汉书》作者班固称:“然都抗直,引是非,争大体”。

文帝时,郅都任郎官;景帝时升任中郎将。他以敢直谏著名,大臣如有过错,他常常在朝会时不客气地当面指出。一次,他随景帝游上林苑,同行的贾姬在如厕时遇上了野猪,景帝想亲自进去救她,郅都却以宗庙太后为重劝阻景帝,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件事,使郅都受到窦太后和景帝的看重。当时,济南黍氏宗族有三百余家,在地方上横行不法,历任对他们毫无办法。于是,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到任后,立即将黍氏首恶依法处死,其余只好认罪守法。一年后,郡中路不拾遗。后迁为中尉,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看见他都侧目而视,称他为“苍鹰”,连地位尊贵、待人倨傲的丞相周亚夫都对他以礼相待。

郅都虽然行法严酷,但为人有魄力,秉公廉洁,不为私事调发文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他常说:

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后来,郅都因临江王自杀事被免归。景帝又任命他为雁门太守。匈奴畏惧,引兵撤退,从此不近雁门郡。由于匈奴的离间,郅都竟被处死。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

朱裳清如水 千古无愧亭

朱裳,沙河(今北京昌平)人,曾当过多年巡按御史,最后官至副都御史,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位深为百姓称赞的清官。

朱裳生活非常俭朴,家里连个做饭的伙夫都没钱雇。妻子要分娩了,他照常自己下厨做饭。接生婆来了,看到朱裳穿着身破衣服在做饭,以为是御史家的仆人,就指使他干这干那,手脚慢了还要被接生婆骂两句。朱裳对此毫不在意,甘愿听任她的摆布。等孩子生下来时,接生婆抱着孩子要找御史大人报喜,没料到让自己使唤了半天的那人竟是御史大人,吓得一屁股蹲到地上,刚才那种神气荡然无存了。

此后不久,朱裳出任巩昌知府,被评为吏治天下第一。后来又被调到浙江为官。

在浙江任上,有一天朱裳发现案几上放着张条子。他拿起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清如水,难到底”。

朱裳知道这是那些跟着他受不了清贫之苦的属吏们,因为不满才写的。他沉思片刻,提起笔来在那行字的旁边写下“清如水,饥杀侬”六个字,意谓为官清明如水,就要饿死你们这些鄙俗的小人了。

朱裳晚年升任副都御史,掌管治理河道事宜。当章太后的灵车途经河道时,朱裳既没迎接,也没给运灵的太监好处,竟然招致一顿毒打。几天后,便死去了。当地百姓几千人罢市抗议,继而对江哭泣,以表达对朱裳这位清官的悲痛之情。

朱裳死后,他家乡的百姓为他修建了座无愧亭,以表彰他为官清廉的事迹,缅怀他“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千秋”的高风亮节。

何远弥尽清白

历代皆有廉吏,但能被称为天下第一者则屈指可数,南朝梁的何远就是其中之一。

何远(470-521)字义方,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年少时为人轻脱,崇尚侠义,倜傥不群。梁武帝天监初,他自朝官迁任武昌太守,“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人的习俗是汲取长江水以饮用,盛夏之时,何远嫌江水温热,就自己出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用,凡不收他钱者,则连水一起送还。此外,何远的日常生活十分俭朴,“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看来,夏天用凉井水是何远的唯一奢侈之处了。作为一方的父母官,用百姓的一点井水,实在不算什么,但何远却坚持非交钱不可,似有点小题大做之嫌,但这正表现出何远公私分明的作风,使任何行贿者皆无可乘之机,故史称其“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焉”。

以后,何远又担任武康(今浙江德清以西)令,“愈厉清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吴兴郡太守王彬巡察属县时,诸县皆备下盛宴,且惟恐招待不周。到武康,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下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到县境,进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临别之赠。王彬素知何远的为人,不认为他简慢自己,反对他开玩笑说:“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上司来视察,备盛宴加以款待,古今皆同。所以然者,或欲献媚于上,以求高升;或已有劣迹,需上峰包容;或恐招待不周而至上司吹毛求疵;或乘机差派,借此中饱私囊。寻其源,皆从己身前程出发,全不思所食者尽民脂民膏也。且凡属此类官员,皆无一钱出自私蓄。而何远则反之,不仅自己以清廉自持,亦以俭素待上,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梁武帝萧衍知道何远的政绩后,破格擢升他为宣城太守。“郡经寇掠,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后又调任始兴(治所在今广东韶关)内史。何远所到之处,整修街道,清理市容,治郡如营家,故百姓皆为他修建祠堂,四时祭奉,并上表称颂他的政绩。天监十六年,梁武帝特下诏加以褒扬:“何远前在武康,已著廉平,复莅二邦,弥尽清白。政先治道,惠留民爱,虽古之粮二千石,无以过也”。

何远在官时,“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自己家中,“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能如此先居后己,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的提法,并非史家过誉之辞。

何远由一个尚轻侠的倜傥的少年,转变为一个杜绝交游,车服弊素,“绝请谒,不造诣”的清公廉吏,其间的差距,真不可谓小。而他又能始终保持着“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的侠义之风,则尤为难得,确应成为后世为官者之楷模。

同类推荐
  •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在人生中,有些事必须得到别人的信赖才能实现;生命的源头就是知识和智慧,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和源头相连;当上苍要把更大的好运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又茫然失措,徒然让机会溜掉;每个奇迹总是始于一种伟大的想法。或许没有人知道今天的一个想法将会走多远。只要沉下心来,你就会听见目标就在不远处。让我们从故事中去汲取这些人生的智慧,本书推荐了300篇哲理的小故事,希望读者们从中启发智慧以及受到激励。
  • 小哲理大智慧:打开心灵的锁

    小哲理大智慧:打开心灵的锁

    只要善于领悟和发现,任何人都是一本书,都是绝对的经典。 人和人没有什么不同,你以别人为榜样,别人也以你为参照物。生活中无需太多新奇的故事,有那么一两个能打动你的心就足够了,平凡的地方有太多太多的真理,也许用一生的时间都数不清。我们的步伐太忙碌,出生、上学、毕业、工作、结婚、赚钱、孩子、事业,环环相加,忙得失了思考的时间,甚至是思考的能力。要做自我的欣赏者,让人生的舞台充满艺术的气息,和谐、融洽。因为人生就是我们伟大、壮美的事业。
  • 女人趁早要知道3:做有心计的优雅女人

    女人趁早要知道3:做有心计的优雅女人

    女人学点心计学,不是为了有意去欺骗别人、耍弄别人,而是为了看清世事、看清人性,从而更好地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心,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上当受骗。为什么女人有必要学点心计学 如果女人不了解人情世故,不懂得运用心计,与人打交道时就可能举步维艰,处处碰壁。因此,女人有必要在拥有美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情世故心计学,做一个处世高手。 职场如战场,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些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战争中,女人一定要懂一点心计学,看清办公室政治,管住自己的嘴巴,学会明哲保身。这样才能游刃于职场,和同事们和平共处。
  •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汇集百种人生感悟,每一篇故事都将人生哲理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精辟独到的智慧点评,更是直抵心灵深处。这里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故事,有发人深省的智慧故事,有在成长路上给您动力的励志故事,有触动人心灵的亲情故事。
  • 北大情绪掌控课

    北大情绪掌控课

    在现代社会,学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其实,归根究底,除了具有先天性因素的智商外,其余的都是人对自己的情绪的掌控。卡耐基说:“如果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就是对的。”充分说明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北大情绪掌控课》详细阐述了情绪掌控的必要性与方法,所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闻名中国乃至世界的北大人的故事,而另一部分则来自北大学子亲身经历。
热门推荐
  • 等不来

    等不来

    她与他是高三九班莘莘学子中的两位,因一次偶然的调位,他坐到了她前边,她原本以为只有不主动和他说话便不会与他有所交集,谁知世事难料!对女孩冷淡如水般乏味的他竟然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向不与女孩说话的他,竟然主动调侃她!本来对他毫无那方面意思的她,却不由的沉浸在他对她的那份关怀与特别里。另类、倔强她,打死也说不出爱慕他话语,本想待他说出口,谁知...
  • 你根本不是我的谁

    你根本不是我的谁

    父母双亡跟着奶奶来北京借读的岑喜禾,是班里人人看不起,谁都能踩一脚的土包子,而他边上坐的却是附高顶顶大名的男神陈舆,两个人莫名其妙地纠葛在一起,纠葛出了感情?不对,陈舆不承认,陈舆怎么也不承认,自己会喜欢这个不起眼没情调的土锤,但是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脑子里总是有个低眉顺眼不起眼的影子,晃来晃去,十几年都散不去,他也搞不懂,究竟,你是我的谁呢?
  • 独宠倾城佳人

    独宠倾城佳人

    她是他的青梅竹马,亦是他的挚爱,他宠她,爱她,却唯独有一个条件,不能离开他,除此之外,他愿意给她他的一切,哪怕是命,也只要她的一句话。
  • 邪王魅后:妖娆召唤师

    邪王魅后:妖娆召唤师

    她是21世纪魔法杀手女王,一朝穿越成神武大陆的全能废材二小姐。银眸现,火凤起,惊世之乱,平也她,乱也她。她——驭神兽,唤灵皇,炼金丹,成战神,做圣魔;银眸初睁,俾睨天下,谁与争锋。她体内绽放红莲,他眉间燃烧火莲,她银眸,他银发,他们有着怎样的千年诺言,有着怎样的千年爱恋。他千年被囚忘川,她今世天赋被封,他为见她,不惜逃离,他说,毁天灭地,都要与你同在,她说,黄泉碧落,都要与你共存。
  • 绝世狂尊

    绝世狂尊

    小蝴蝶翅膀一扇,扇出世界风暴;恶奴大脚一踹,踹出绝世狂尊!“别让我失望,否则本少爷让你们绝望…““别来算计我,否则本尊夺你法宝,破你山门,拆你睡觉的老窝…”方少白一刀在手,天下我有,挺拔身躯,岳峙渊渟,斜睨苍生,气势无量!
  • 腹黑王爷绝宠小傻妃

    腹黑王爷绝宠小傻妃

    “宣儿乖,去外面等我好不好?”他不耐烦的对趴在门口看他的我说。我摇摇头,表示不干。“先出去,我一会带你去吃好吃的,嗯?”我又摇摇头。“你还听不听我话?!”我再次摇头,细如蚊呐的说道“我要在这里看着你嘛,我认识你这么久看看都不行啊?””我没说不准你看,但是......我在洗澡啊!你要是真不害臊的话,那你就看着好了,我要起来换衣服了。“话罢,他从澡盆里淡定的走出来,拿一条毛巾简单的围住了自己的下半身,薄唇动了动“你......”我想当没出息的流了鼻血。经过这次,我决定,我既然看了他的身子,那他就是我的人了,我要娶这个美男回家做媳妇!
  • 再临仙界

    再临仙界

    枯木中生出的一颗树苗,窟洞中的一滩青水,神秘的翠嘴绿壶。这是树苗、青水、翠嘴绿壶与一狂生产生化学反应的故事。………………Q群:10154060【霞城南门】
  • 逆戈

    逆戈

    神秘的青城,血色的蜀山,婀娜俏丽的峨嵋……这是一个关于剑客的故事,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干脆利落,是一剑光寒九洲动的惊世之姿!
  • 破天大妖

    破天大妖

    修者几万年欺凌,妖族几万年为奴。一个妖族瘦弱少年,奋起一跃。将天捅了个大大的窟窿!
  • 桥之散文

    桥之散文

    本文由自己赞助提供,如果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