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9500000036

第36章 轮船

轮船的出现,在船舶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经历了用桨划水的人力驱动、扬帆起航的风力驱动两个时期后,人们再次利用蒸汽机,使船自主运行起来。于是,轮船便出现了。与汽车、火车的发明一样,轮船的发明也凝聚了众多人的聪明才智,经过漫长的过程才成熟起来。

百折不挠 制造轮船

1739年,瓦特的蒸汽机研制成功以后,一些人想到把它应用到船上。

法国青年发明家朱弗罗·达万于1780年建造轮船并航行成功。

1785年,美国的约翰·菲奇(1743-1798)制作了一只轮船模型,然后立即开始造船。1787年,菲奇把蒸汽机用做船舶的动力,建成了轮船,首次试航取得了成功。随后,装有桨轮的轮船在费城到巴尔的摩之间开辟了定期航线。这时轮船的时速约12千米,但菲奇并不满足,他又建造了和现在一样的装有螺旋桨的轮船。可是,这只船在组装时就被毁坏了。

菲奇为此耗尽了研究经费,却找不到支持者。原来的投资者撤回资金,致使菲奇陷入困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菲奇绝望了,他于1798年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从时间上看,菲奇制造的轮船要比另一个美国轮船发明家富尔顿的“克莱蒙特”号船早20年;从船速上看,菲奇的轮船船速为每小时平均12千米,“克莱蒙特”号船速为每小时五六千米。

富尔顿也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但他顽强地挺过来了,他终于成为一个成功者。

几度风雨 矢志不渝

富尔顿,176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里穷,他9岁才上学,只读了几年书,就到珠宝商店当学徒去了。14岁时,他又在一个制枪匠那里学习气枪制造技术。

富尔顿常划着小船到河中玩耍,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双脚在水中动,推动了小船。他明白是自己的双脚起到了长桨的作用,爱动脑筋的富尔顿想:用双脚总不方便,如果用手来摇动一个在水中转的轮子,不也可以前进吗?还可以不划桨,能节省不少力气。富尔顿真的动手干起来,他在船尾装了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用手摇动,船就向前滑行了。富尔顿并不满足,他想要是用工厂里面那种蒸汽机来带动桨轮,船一定会滑行得更快。

富尔顿从小还十分喜爱绘画,一边学画,一边在一家机器厂做机械制图工作。同时,他对研制轮船的兴趣始终不减。除了学画,他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钻研科学技术。他发明了大理石锯割机、纺麻机、麻绳搓编机等新式机械。在日常的经历和实践中,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幸运的是,他还结识了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两人很快成了朋友。瓦特常给他讲自己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富尔顿听得津津有味,很受启发。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轮船的发明中,投入到从小就萌发的那个梦一般的理想中。

富尔顿的设计引起了当时美国驻法国公使利文斯顿的注意,而他也着迷于轮船的发明。

利文斯顿找到富尔顿畅谈良久后,对富尔顿的想法和设计很感兴趣,决定支持富尔顿试制蒸汽船,并使富尔顿在轮船制造上获得了可靠的经济后盾。

1803年,富尔顿建成了一艘长70英尺、宽8英尺的大轮船。试航的日子定在8月10日,地点就在塞纳河。他和妻子、利文斯顿,还有许多支持他的朋友,以及一起造船的工人都兴奋而焦急地等待着试航这一天的到来。他们仔仔细细地对船的各个角落都进行了检查,生怕试航时发生意外情况。但是,意外的发生不是在试航中,而是在试航前。8月9日晚上,一阵狂风恶浪突然袭来,把轮船拦腰截成两段,眨眼间船便沉入了河底。

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怎么不叫人心痛!风平浪息后,富尔顿站在河岸上,望着滔滔河水,他哭了,多年来的努力、多年来的辛苦就这样转眼间付诸东流。但富尔顿并没有气馁,他擦干泪水,决心继续努力。

“克莱蒙特” 大显神威

1807年,富尔顿举家回到了美国。他面对挫折,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重新振作精神。他筹措资金、人员,重新设计造船。不久,在美国纽约的哈得逊河上,他建造了另一艘轮船,名为“克莱蒙特”号。

这艘船没有人们习惯看到的橹,在船体两侧各有一个大水车式的轮子;它也没有令人熟悉的帆和桅杆,只是矗立着一个冒黑烟和火星的大烟囱;它很大,像一个庞然大物停泊在哈得逊河上。当时,这成了纽约街头巷尾的特大新闻,人们谁也没见过这样的怪船。

富尔顿在对“克莱蒙特”号作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决定于8月17日在哈得逊河上试航。为了宣传轮船的威力,他邀请了各界人士前来观赏。许多人也正想亲眼看看这条怪船到底会发生什么怪事,所以都来看新鲜事。轮船还未试航,岸边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试航时间快到了!“开船!”富尔顿一声令下,船体缓缓离开船座向河中滑去。轰轰轰,由富尔顿设计、瓦特亲手制造的发动机响起来了,两侧的水轮拍打着河水,“克莱蒙特”号航行开始了。岸上的人们顿时看得惊呆了,他们欢呼起来,纷纷和船上的客人招手。船上的人们,随着船的一路航行,浏览了两岸美丽的风光;而岸上的人呢,则发狂一样地紧跟着行驶着的轮船奔跑、追赶,仿佛在庆祝盛大的节日。

32小时后,“克莱蒙特”号胜利到达了预期目的地,从纽约抵达相距240千米的哈得逊河上游的小城阿尔巴尼。而以前的人力船或风力船航行这段路程,即使赶上顺风的好天气,也要行驶48个小时。“克莱蒙特”号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它应有的位置,成了哈得逊河上的定期班轮,来往于纽约与阿尔巴尼之间。

富尔顿真的成功了,儿时的梦幻终于成为现实,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的呢?

富尔顿的成功,也使人们深深认识到了轮船的威力,它正式揭开了航运史上轮船时代的序幕。尽管在富尔顿之前制造轮船的人有菲奇、薛明敦等人,但世界公认的轮船发明人是富尔顿,他是理所当然的“轮船之父”。

子孙满堂 心血凝聚

“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轮船事业。

1814年,英国的亨利·贝尔建造了“彗星”号客轮来运送旅客,这是欧洲的第一艘客轮。

1819年,美国的“萨凡纳”号轮船横越大西洋成功,揭开了航海史的光辉一页。

但是,蒸汽机需要大量燃料,往往在航行中途煤炭就已耗尽,因此,装有蒸汽机的轮船在起初并没有得到普遍使用。但在以后的20年里,蒸汽机动力轮船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英国成就斐然,不久便以此称霸世界。

1836年,瑞典的埃里克发明了装有螺旋桨的轮船,因为蒸汽机的进步,螺旋桨效果很好,推力很强。因此,螺旋桨船比桨式船快得多。

从那以后,更多的人为制造更优良的船再接再厉,制船技术不断提高,在造船材料的选择上,1843年,人们便使用铁板代替了木板,1879年,又诞生了第一艘钢船“罗特马哈”号。这艘船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从此,人们纷纷建造钢船代替铁船。

1884年,英国的帕森茨制造了汽轮机。不久,汽轮机成为轮船的发动机。1892年,最先使用汽轮机的“达宾尼亚”号建造成功,以时速34海里(约61千米)的高速一鸣惊人,从此,汽轮机的研究盛极一时,使用汽轮机的轮船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人们还普遍开展了用内燃机代替蒸汽机的研究。使用煤气的燃气机、使用重油的柴油机、使用汽油的汽油机等各种新式发动机,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其中柴油机被认为是最出色的船用发动机。

柴油机不用燃料爆燃方式,而是通过燃烧比较自然地形成推力,因此,很适合推动螺旋桨那样的低转速推进器。此外,柴油机效率极高,而且燃料成本比其他发动机低得多。

因此,从1905年起人们开始大量制造船用柴油机。1912年,丹麦的“杰兰加”号首次完成柴油机海轮的远洋航行。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先后出现燃气涡轮机和核反应堆的船舶动力。造船的材料由木材、铁甲、钢甲到合金钢、合金铝及塑料等。不仅船体设计越来越符合流体力学原理,而且在造船工艺上用焊接取代传统的铆接。不仅有日益精尖化的水面战船系列,如炮舰、轻型巡逻舰、登陆艇,巨型航空母舰等,还有功能齐全的各类潜艇,如用于核战争的核潜艇等水下战船系列。民用船只从1886年美国的3200吨油轮,到日本“海上巨人”(56万吨级),以及英国颇具特色的气垫船等,无不凝聚着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汗水。

如今,富尔顿所发明的轮船已子孙满堂,青胜于蓝。各式各样的船已成为人类搏击万里海疆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同类推荐
  • 学霸课堂学习法

    学霸课堂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课堂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圣山秘境大追踪

    圣山秘境大追踪

    我国是历史悠久和地大物博的国家,幅原辽阔,土地广袤,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我国汇集了世界上众多复杂的地形、地貌。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共同构成了我们美丽祖国的广阔大地。
  •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牵头规划,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专门研究,分别探讨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 绿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绿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彼此拼搏的勇气

    彼此拼搏的勇气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热门推荐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 结果·抬

    结果·抬

    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道门,小说里,人物之间的门被一款网络游戏给打开了。但是你知道,不管你玩不玩游戏,你都渴望能够推开与其他人之间的那道门。而在一脚已经踩到青春的尾巴尖儿的时候,我们将选择带着最初的回忆离开,也许偶尔还会看着别人的电脑屏幕发呆。
  • 猫精灵的喵语录

    猫精灵的喵语录

    一女童降临在玄灵大陆,本该是万物精灵的她却被封印住了精灵力,变成猫精灵,于万物精灵王族的公子相遇了,他们俩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伤之恋

    伤之恋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虐爱的小说,小说里面有希望,有迷惘,有爱情,有情色,有忠贞,有背叛,有遗憾,有圆满,而更多的则是生活。可以说,这部小说是随着生活而发展的。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写作思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部小说,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想,有的人看到青春的惨烈,有的人看到爱情的曲折,也有的人看到时光的残酷。其实,生活就是无数种色彩绘成的图画,有时,画笔在我们自己手中,有时,画笔在命运手中。生命是让人无奈的错误,青春如流水般无法抓住,我们的心,最终也会渐渐失去最初的样子。但是生活还会继续,我们还有希望的未来。
  • 精武魂

    精武魂

    历史的车辙印,缓缓压过武夫的末时代。扛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入侵的鞑虏打开了满清闭关锁国的大门。一心向武的赵子龙带着无双的胆,来到这个激荡的武夫末时代。马永贞的力,霍元甲的拳,黄飞鸿的腿。普普通通的武夫,无力煽动历史的洪流,却能用拳头改变民族的精神。以我之拳,铸民族精武之魂。
  • 通天战神之云凌

    通天战神之云凌

    云凌!他是地球上的王者,一天被该死的闪电劈中,不幸的穿越到了异界!从此,他遇上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极品御姐,清纯萝莉,温柔妹妹,知心姐姐,和蔼的美女师傅!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里,且看他如何修成强者!回到地球!与家人团聚!敬请期待!
  • 冒牌月老

    冒牌月老

    一场意外,让罗立谦传承月老的力量,却是以传承失败告终,不过仍是继承了一小部分月老的力量。本以为能够利用这红线,给自己牵姻缘,结束自己多年来的光棍,却发现自己的红线能力是冒牌的!无论是给自己牵姻缘,还是给别人牵姻缘,都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是冒牌的月老,好歹也是个月老,红线的能力已经是完全不同……我并不想支配万物,我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支配我心爱的女神!
  • 上古世纪不败战神

    上古世纪不败战神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人生竞技无处不在,不论是在游戏、学习还是生活之中,相信很多人都是少年意气,兄弟情深,相互勉励,相互鼓舞,一同走向最终的胜利。如果你还记得那一股热血的奋斗冲动,永争上游;如果你还保持着那一份四射的竞技激情,睥睨天下;如果你已经恢复了那一颗恬淡的平常之心;那么,你可以来听听下面的故事。
  • The Guilty River

    The Guilty Riv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