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6800000011

第11章 儒将蒙恬

——司马光评蒙恬之死(臣光曰12)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暴死沙丘,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沆瀣一气,矫诏立少子胡亥而杀长子扶苏。同时逼杀蒙恬、蒙毅兄弟,为秦王朝的统一立过赫赫战功的蒙氏战争家族,自此消声匿迹。司马光在“臣光曰”第12篇中评论了蒙恬之死,但只横切了战后的一段表现,并不去评点他的金戈铁马。

司马光首先引述了西汉扬雄的观点。有人问扬雄,蒙恬尽忠秦王朝,结果被自杀,忠臣有什么好做的。扬雄说,蒙恬带甲三十万,击匈奴,修长城,耗尽民力,积骨成山,其忠不足以与其过相抵。也就是说,扬雄认为,蒙恬该死。

关于这一点,扬雄、司马迁和司马光,这三大文章圣手,竟出奇的一致,也是相当难得。司马迁认为,“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蒙)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批蒙恬为人臣严重失职,只顾自己立功,也不管这功劳来路正不正,于是他的死就“不亦宜乎”了。司马光也说“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蒙)恬不仁可知矣。”

中国古代有关于“具臣”和“大臣”的说法。什么是“具臣”?就是有极强工作能力的人。什么是“大臣”?按孔子的定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也就是说,“大臣”除了有工作能力,还得以大道和正义来辅佐君主。如果行不通,就辞职。蒙恬有工作能力,但皇帝做得不对,他闭口不说,所以只能算“具臣”。

虽然如此,但我发现蒙恬还是个儒将。这个估且认为的发现,是“臣光曰”给我的信息提示,不是司马光直接说的。但我读他的评论,感觉他要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

在法家的社会而有儒将,这可能吗?可能的,只要符合儒将的特质,都有可能。

儒将,一般认为是既会打战,又风度优雅,而且学识优渥的将领。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将必得是读书人出身,有一种书卷气。但我认为这个条件可以放宽。儒将之所以称“儒”,其核心要素我认为应体现在精神上。也就是说,忠贞不二,誓死效忠,这才是儒将的特质。操守缺失,或者反覆无常,岂能成“儒”。比如有儒将之称的周瑜周公瑾,史称“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而又“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够派的。可是如果他今天在江东,明儿就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到曹操或刘备那去了,能是儒将么。

基于此而言,蒙恬手握重兵,完全可以翻手云雨,却是“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司马光肯定的正是这一点。

扶苏被逼自杀的时候,蒙恬怀疑诏书的可信度,他要弄清楚原委,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因此不肯自杀,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身系囹圄。这个副将王离,便是秦国另一战将王翦的孙子。

某种意义上说,王氏家族是秦国历史上的第一战争家族,因为王翦、王贲父子一生征战,关东六国他们父子灭了五个(除韩国),于秦国确是有了不得的功勋。当年年轻气盛的李信以二十万兵力攻楚,蒙恬为副将,结果为项燕所败。秦始皇慌忙向已告老的老将王翦认错,答应他要六十万部队的要求。也就是说秦王将所有可用的部队都交给他了。王翦果然不负所托,杀了项燕,灭了楚国。蒙恬的父亲蒙武此时是王翦的副将。

蒙氏家族在战绩上虽稍逊王氏,但也相当历害。史书上讲,“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蒙恬的祖父蒙骜自齐国入事秦昭王以来,战功赫赫,成功挤身一流战将之列。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他的业绩: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置三川郡。

第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秦王政三年(前244),攻韩,取十三城。

秦王政五年(前242),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

始皇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40年,蒙骜率军十万攻赵,不幸战事失利,一代名将殒身沙场。

蒙骜一生积功七十三城,绝对是了不得的事。乐毅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但没守住,田单火牛阵一冲,占领区遂被齐国收回。而蒙骜攻一城,占一城,步步进逼六国,王氏父子在其余势之下,将六国残势扫除殆尽。因此,蒙恬临死前才说:“自我祖父到我这一辈,有功于秦国并取信于秦王,整整三代了。我现在虽然身系囚狱,但只要我首肯,我手下的一帮人足可翻云覆雨。可是我自知必死却坚守臣义者,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亦不敢忘却先帝的知遇之恩。”于是吞药自杀。

诚如蒙恬所言,秦始皇在世时,是非常器重蒙氏家族的,对他们也很信任。蒙恬统兵三十万守边,弟弟蒙毅居中参与谋议,名为忠信。不管是丞相李斯,还是朝臣战将,都不敢得罪蒙氏兄弟。但蒙氏兄弟却敢得罪人,其中蒙毅就得罪了太监赵高。矫诏之谋时,蒙毅被杀,就是赵高为了报复而在胡亥面前进了谗言。后来投降刘邦的子婴,不同意杀蒙氏兄弟,他以齐王田建为例。田建杀忠臣而以后胜为国相,结果亡了国。“蒙氏兄弟是国家重臣,又是腹心谋士,陛下若杀了他们而立无节行之人,定会寒了天下士人之心。”胡亥不听。

司马迁写蒙恬临死之前的话,还有这样一句:“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将结局归罪于绝地脉。《通鉴》将此一节悉数删去,只节录三代尽忠一事。这和司马光的笔削标准有关系:温公从来不信虚诞之事。

附:臣光曰12:“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通鉴》卷七)

同类推荐
  • 明朝十讲

    明朝十讲

    国有几千年说不尽的历史,诸多英雄人物与成败往事都如过眼云烟,让人看不清楚。关键线索正系在明朝的身上。牵动这一线索,明朝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几千年的历史也变得亲切而清晰。明朝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二年,但这并不意味明朝已经过时。明朝作为帝围的典型样本,关于它的话题值得读史之人细细品味,并细细为它的种种病症开出自己的药方。这也许是明朝历史之魅力所在。阅读明朝的历史,需要胆量,因为那里处处充满着阴谋与杀戮;品味明朝的历史,则需要一种温和的态度。
  • 崇祯演义

    崇祯演义

    通过附身崇祯,探讨明末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各方面,作出可能的社会变革。
  • 三国凤翔

    三国凤翔

    一个以美女,美食为目标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东汉末年那个兵荒马乱,英雄辈出的年代,看他如何探明穿越的真相,扭转自己的命运,得以浴火重生。
  • 三国之剑指天下

    三国之剑指天下

    意外穿越游戏世界?三国?将卡?美女如云?睡貂蝉战吕布?宅男也能称霸天下,当猛将!
  • 东华大陆之帝国飘摇

    东华大陆之帝国飘摇

    架空历史小说,主要描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故事。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泱泱大和,共赴国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热血、忠勇、谋略、爱情一个都不少。新人首发,多多支持。
热门推荐
  • 赌石

    赌石

    地质专家孟瑭的父亲乃赌石名人,花千万巨款赌得一件翡翠原石,破壳之后,色彩均匀透明,质地细腻,加工出售,获利数倍。然而奇事却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售出的翡翠首饰纷纷失去了原有的华彩和质地,变得灰暗浑浊,各种退货和索赔纷至沓来,孟家面临灭顶之灾。孟瑭作为孟家最有赌石天赋的传人,兼深厚的地质科学经验,为解家困,毅然踏上赌石之路。……
  • 重生之忘情剑

    重生之忘情剑

    武侠式网游重生过去修炼忘情天书一切都是为了忘记
  • 梦忆仙尘

    梦忆仙尘

    在一处残破的宫殿上空,一名白发飞扬的男子,控制着一柄泛着妖异红芒的长剑,遥指着对面之人,他看着下方满地苍夷,还有四周倒在血泊中的人,双目渐渐泛红,戾气满面,在他怀中,躺着一个嘴角流着丝丝血迹的女子,而她的身体,逐渐地变得透明起来,好似下一秒就要烟消云散一般,她紧紧地抓住男子的衣襟,艰难地摇着头!对面站着的人,伤感地看着怀中的女子,又看了看那白发男子,突然大笑了起来:“成者王,败者寇,哈哈哈哈!”
  • 灵魂商铺

    灵魂商铺

    本书讲述罹患绝症的落魄青年易辰续命救母,在做出自杀给家里留下赔偿金的决定之后,受到一个算命先生的指引,进入了“灵魂商铺”。商铺魂主给了他一把具有神秘力量的刀。在他从刀中获得力量之后,结识了同样有着通灵能力的唐馨和寻宝人舜夏,并在古墓中让一个汉代将军的灵魂寄宿在刀中。而三人却被一种看似“命运”的东西一步步引诱着走到了封灵台之上。
  • 不绝海市不绝楼

    不绝海市不绝楼

    乡村少年秦无涯本生性淳朴,却误打误撞被卷入了一场江湖风波,打破了宁静平和的生活。面对波诡云谲的江湖纷扰,他该如何应对?对于爱恨情仇的羁绊,他又会如何抉择?
  • 儿时那些鬼事

    儿时那些鬼事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印记,各自的色彩,各自的信仰。本书演绎了清末到民国齐鲁大地上张,孙,杨,崔四大家族的传奇故事。家国动荡,邪魅四起。国恨家仇之间,乱世江湖儿女留下了一段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佳话。
  • 九阳问情录

    九阳问情录

    一个纯正的大老爷们,却是如同悲剧一般的,摊上了一个女人才会有的体质,天阳阴脉,纵使有一个被誉为医道无双的师傅,也是对其束手无策,因其在外出游历之时,和一个漂亮的御姐发生了一次让日月蒙羞的事情,改变了这个悲剧男的一生.....践行新浪微博:百晓践行,qq:778753583
  • 王俊凯之穿越还爱

    王俊凯之穿越还爱

    写的是关于一系列小说,女主和男主期间的情感,有虐文大家请慎重看。
  • 轮回之天灵大陆

    轮回之天灵大陆

    他是光明冰龙的继承者,为了复仇他不断变强,却到最后才发现有一个人闯进了他的世界……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废物利用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废物利用

    本书着重介绍了有色金属、水、废纸、固体废弃物等的循环再利用,通过阅读本书,让青少年掌握如何变废为宝、如何节能环保,如何爱护大自然,能增强青少年的科学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