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6000000018

第18章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职业倦怠最初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在人际交往性职业中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对这一概念研究的深入,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就不仅仅局限在人际交往性职业之中。

一、职业倦怠的提出

职业倦怠是1974年由弗洛登博格(H。J。Freudenberger )提出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从事情绪性工作的人员,如服务业和医疗业的从业人员。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研究者和企业界的重视,工作倦怠的研究对象也扩展到了情绪性工作人员之外,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自从工作倦怠产生以来,学者们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1981年,第一届国际工作倦怠研究年会在美国费城召开,心理学家马斯拉赫(C。Maslach)即引述了15个定义,将工作倦怠定义为一种症状,一种态度行为的渐趋恶化,一种状态、情况及过程。后来的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概念经过归纳研究后指出,至少有48种不同的定义。可见,这一概念在最初研究中的分歧还是很大的。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关注也有一个过程,最初将这一概念翻译成“枯竭”,后来改为“职业倦怠”。

对于职业倦怠的解释,尽管众说纷纭,但引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是马斯拉赫等人的定义,即工作倦怠是对长期压力的一种反应,它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或玩世不恭(cynicism)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对工作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的负面的、过度疏离的态度,即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工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就感。列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001年,一项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五个国家的医院开展的调查表明,医院中的职业倦怠现象非常严重。被参与调查的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40%的护士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在美国,被调查的护士中有1/5声称在一年内停止了工作,而年轻护士则有1/3表示将在近期内辞职。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引起了普遍重视,李超平和时勘于2003年的研究表明,有30%~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而5%~20%的人则处于工作倦怠状态。因此,马斯拉赫认为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由于该理论产生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国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于引进阶段,现有的文献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理论介绍,有关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非常少,并且多集中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而且,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教师、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对企业员工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除国内学者李超平、时勘以及台湾地区的崔来意等人做过一些研究之外,很少有学者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研究。显示了关于职业倦怠的不同理论。

二、职业倦怠的理论解释

1.阶段模型

倦怠的每个维度的得分高低不同,因此这三个维度的可能的组合就形成了八种模式或阶段。一种观点认为,去个性化是倦怠的第一个阶段,然后依次是无效能感和衰竭。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三个维度的出现有先后之分,一个维度的出现促成了另一个维度的形成。衰竭首先出现,导致了去个性化的形成,随后才形成了无效能感。格拉瑟(Glaser)等人在2000年提出了四阶段模型,认为倦怠分为四个阶段:客观的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衰竭和去个性化。

阶段模型是以马斯拉赫提出的倦怠的定义为基础的,其理论共识是,倦怠是顺序发生的,是分阶段的。而争论的焦点在于几个维度发生的顺序。格鲁姆比夫斯基(Gloembiewski)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认为去个性化作为一种疏离反应,是首先发生的,然后它又引发了情绪衰竭,而Leiter在1990年的研究却认为这个过程正好相反。2002年国外研究人员采用MBI-GS对713名白领和蓝领工人作为被试,采用路径模型进行为期8年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情绪衰竭可以预测玩世不恭(cynicism),然后玩世不恭可以预测成就感降低。

阶段模型是较早形成的一种理论,近来受到了诸多质疑,如马斯拉赫、沙菲利和雷特尔(Leiter)等人认为,成就感降低可能与这两个维度是平行发生而不是顺序发生的相关。因此,该模型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

2.工作—个人匹配模型

1997年,马斯拉赫和雷特尔在工作—个人匹配(job-person fi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利用该模型来解释倦怠。他们认为,个人和其工作之间的差距越大,则产生倦怠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往的模型认为工作与个人的匹配导致了组织承诺、工作满意、高的绩效,而马斯拉赫和雷特尔的模型则将倦怠作为工作—个人的匹配与这些结果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即工作与个人的不匹配形成了倦怠,而倦怠又导致了这些结果变量的产生。

马斯拉赫、沙菲利和雷特尔等人指出,该模型认为,与倦怠有关的组织因素共有六个:

第一,工作负荷。工作负荷是与倦怠的衰竭维度最直接相关的。最常见的工作与个人不匹配的形式是工作超负荷。过度的工作需求使得个体的能量消耗殆尽,个体无法恢复。工作负荷不匹配可能是由于工作类型不符合个人的特点或者个体对某一工作缺乏兴趣等产生的。

第二,控制。控制不匹配一般与无效能感或个人成就感降低有关。控制不匹配通常是指个体对工作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没有足够的权力以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工作。责任感重的人最可能产生控制和工作负荷的不匹配。

第三,回报。回报包括金钱上的回报和社会回报,较重要的是社会回报,即个体的努力工作不被其他人认同。缺乏回报与无效能感或个人成就感降低密切相关。

第四,团体。这种不匹配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缺乏正向的联系所致。个体隶属于某一群体,与这些人有共同的价值观、互相支持,这样个体才会认识自身的价值。但是,有些工作使得个体与他人分离,中断了个体获得社会支持的途径,使得个体长期处于冲突之中。

第五,公平。公平反映了对个人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价值。当工作负荷与回报不对等,或者评估与晋升程序不合理时,个体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不公平的对待首先导致情绪消沉和衰竭,接着又导致个体与工作及他人的疏离,形成了深度的玩世不恭。

第六,价值。有些工作要求个体做他认为不道德的事情,即个体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产生冲突。

这六个领域中,价值起关键的中介作用。对这六个领域的重要性认识因人而异,于是不同的组合形式就形成了不同的倦怠水平。

工作—个人匹配模型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分析框架,强调了要根据情境因素来研究倦怠,但是由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倦怠水平,六个领域的组合方式就千差万别,因此该模型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3.资源保存模型

资源保存理论从资源和需求的角度来解释倦怠的机制。该理论认为个体十分需求或努力维持对自身有价值的资源,倦怠最有可能在下列情形下发生:实际的资源丧失、感知到资源丧失的威胁、个体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或者投入的资源难以获得回报。资源包括社会支持、晋升的机会、参与决策的程度、良好的心理状况、乐观的个性、工作自主权等内容,而需求则包括工作负荷、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压力事件等。

莱特(Wright)、霍布弗尔(Hobfoll)等学者认为,当员工感到他们不再拥有必要的资源来预测、了解和控制他们面对的压力源时,就形成了长期的压力或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是由于个体持续不断地以有限的资源来应对工作问题,因而引起了资源丧失(loss of resource),个体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以使资源丧失最小。资源长期丧失而个体又无法予以补充,就导致了胜任感的降低和个人成就感的降低。该理论认为,首要的资源丧失(initial resource loss)能够导致持续的资源丧失。当负向的情绪结果(如情绪衰竭)和疏离潜在的可利用的支持资源(疏离减少了寻求支持的可能性)发生时,这种首要的资源丧失就形成了。因此,随着情绪紧张和支持的缺乏,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就可能降低。最后,个体的资源又进一步丧失,形成丧失螺旋(loss spiral)。

值得注意的是,资源保存理论并不认为倦怠的三个维度是顺序发生的,而是认为每一个维度的发生增加了其他维度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这种螺旋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增强。一旦这种丧失螺旋形成,个体就越来越难以应对持续的、不可避免的需求。结果,员工就经常通过降低他们的道德标准,减少对组织的承诺,降低绩效以保存他们的资源。

资源保存理论在倦怠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证研究的支持。1996年,李(Lee)和阿斯弗斯(Ashforth)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82~1994年间以MBI为工具的61篇文献,将影响倦怠的因素分为资源和需求两大类。他们认为,与资源相关的因素是减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主要因素,而与需求相关的因素是造成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同阶段模型和工作—个人匹配模型相比,资源保存模型更具有可操作性。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不是对组织员工个体心理状况的描述,而是对组织心理契约与组织管理整体的描述。因此,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可以形成对组织心理契约的状况分析。

同类推荐
  •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要!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先完善性格。本书以此为基点,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完善宽容、谦逊、机敏、果断、沉稳、谨慎、坚韧、自信、大胆等性格对改变个人命运的益处。本书会教你如何完善宽容性格,如何完善谦逊性格,如何完善机敏性格,如何完善果断性格,如何完善沉稳性格,如何完善谨慎性格等等,帮助您全面改善您的性格!
  • 魅力来自沟通

    魅力来自沟通

    沟通的品质决定人生的品质。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青年人成功和快乐的必要条件。第一是因为青年不再单纯是学习或工作,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个人发展目标,具备良好的人事能力能让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反之则可能让自己陷入窄胡同。第二是因为现在用人单位对年轻人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视,不强调他们的成绩高低,注重实际能力。不强调名牌高校、高智商,注重情商。不强调专业对口,注重综合素质。因此正确引导和促进青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培育青年健康的心理,帮助青年健康地成长,提高其沟通技巧,将有助于青年人走向成功,并且为青年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打下良好的基础。
  • 读《金刚经》学生活

    读《金刚经》学生活

    我们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争斗都源自于不接受,对不对?天气热了,我们偏偏不接受,所以就痛苦;人要离开了,我们不接受,所以痛苦;衰老是不请自来之有,我们偏偏拒绝,不接受;做生意赔钱,不接受……总是不接受。
  • 善待自己的工作

    善待自己的工作

    本书从善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谈起,围绕善待工作的核心,阐述了什么样的员工才是最优秀的员工,以及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 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会办事的人,是把握了办事分寸和艺术的人。所谓艺术与分寸,更是一种智慧,《十秒钟打造办事高手》针对办事中的各个环节和一些难办的事,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悟。相信每位阅过此书的人,都会轻松成为办事高手。
热门推荐
  • 剑仙之境

    剑仙之境

    上古妖族重现人间,欲恢复曾经的辉煌。人族大能纷纷现世,与妖族抗衡!人族不敌,妖族攻上天界!欲颠覆天庭!一时之间,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少年背负起拯救人族的重任。悟剑仙之意,成剑仙之境!战妖族,逆转坤!------------------------------------------------------------------------盛世唐朝:新书求收藏,求推荐。各位看管官有什么话可以写在评论里。
  • 神宠哈士奇

    神宠哈士奇

    奇禽异兽,神兵利器,灵物仙种,此为兽兵灵三系守护。武者各修一系,千古如此。身为当世唯一一位三系同修者,温千岚抱负远大,却时有揪心。吃喝偷赌,装神弄鬼,坑蒙拐骗,耍赖碰瓷,撩闲追妹,犯贱臭美,装傻充愣,吵架斗嘴,撒泼发彪,散漫放荡,狗仗人势,见利忘义……谁相信这些是守护兽干的事儿?在遇到哈士奇之前,他也不信。现在,“二狗子,你又从哪偷的肚兜,咱俩绝交吧,绝交!”
  • 二战史·轰雷狂飚

    二战史·轰雷狂飚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帝师洛神

    帝师洛神

    春天的景色是美的,美的动人心魄,就像那二八年华的少女初妆,好似在期待着姹紫嫣红开遍,要与那群芳争艳,到底是人比花娇。江南的女子是温婉的,个个都如同小家碧玉一般,在烟雨朦胧的雨季,撑着油纸伞,行走在那弯弯的石拱桥上,就像是走在画中。都说女子是水做的,想必这话一点也不假,北方女子皮肤粗糙,南方女子皮肤细滑柔嫩,好似轻轻一捏便会捏出水来,这是北方女子所不能比的,南方盛产美女,此乃自古以来的传统,三国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 你是我最美好的幸运

    你是我最美好的幸运

    再相遇时要牵手相伴一生,他对她的告白:“Whyareyousogoodtome?(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BecauseIloveyou!(因为我爱你!)”“我要听意大利语你的回答!”“Perchétiamo(因为我爱你)”自从那一年后每次做梦,她都会梦见一个背对着她的男孩,想上前去看他的脸,却怎么也看不到,每次只能对自己说只是梦。终于,因为和他的‘再次’相遇,渐渐知道了梦中的那个男孩。“我一直以为我可能再见不到你了,但是很幸运,老天还是让我们再次相遇了!”只能这么说,她是有多么的幸运,这辈子能遇到他。有他,无悔!
  • 寻灵纪

    寻灵纪

    千年前众神意外的发现了新世界,而后众神之战爆发陨落无数神阶大能。千年后三个不同的世界因为一道空间缝隙出现了一点短暂的交集。而那些穿越者几乎全部陨落在了新世界中无尽的森林里。。。。。若干年后一个少年带着梦想走出了森里。。。。。不为码字,只想写出心中的故事.......
  • 涅凰劫

    涅凰劫

    十载相伴,她为他南征北战,大好年华都驰骋在了白骨累累的战场里。城楼之下,他居高临下,将她一箭穿心,只因一句功高盖主。她只恨痴心错付,最后赔上性命。不甘离去,敌国重生,徒剩满腔恨意,一腹执念。那一句句“你可信我”终成了催命的符咒......却原来,一切——只怪他明白得太迟,只怪他亏负得太深。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3·网游的金钱密码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3·网游的金钱密码

    大约在2005年前后,丁磊经常被分析师追问,“网易怎么面对网游生命周期的问题”。因为受单机版游戏的影响,当时主流观点认为网游的寿命4,5年也要到头了。现在,网易的主力网游《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Ⅱ》分别进入第9和第10周年了。
  • 海德格尔的智慧

    海德格尔的智慧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由此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重生之最佳经纪人

    重生之最佳经纪人

    她,本是娱乐圈的一姐,却为爱而死。重生为一个豪门小姐,她又何去何从。他,机缘巧合遇上了她,本是无心的他却又缘何动了心。娱乐圈的风起云涌,豪门背后的利益纠纷,看他们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