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学激励理论与经济学激励理论的区别
本书前面已指出,对企业激励问题的治理存在着两条思路:一是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学激励理论;二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基础上的经济学激励理论。两种理论都着眼于企业运作中的效率损失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对企业内部人的激励来提高经济效率,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其理论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前提假设、解决思路等方面存在典型的差异。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及其表现形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激励理论和更深刻地将之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第一,研究角度不同。管理学激励理论是从心理学的视角重点研究一般人性,其逻辑思路是以人的内在本性为基点,在多元化人性的观察基础上,通过施加外界影响满足人的内部需要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经济学激励理论则是沿着制度设计的道路,先对人性作一个基本假设,再从假设出发,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积极性,遏制人的自利性,以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实现个人与组织的激励相融。
第二,研究对象和对人的假设不同。管理学激励理论以复杂的“社会人”和复杂的管理实践为研究基础,研究特定环境条件中人的行为方式,因此它的人性假设更接近现实,可以看做是经济学激励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某种具体化。经济学激励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研究基础,假定人是完全理性、完全自利,并且具有权衡利弊、签订契约的能力,它的人性假设更具概括性和抽象性。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管理学激励理论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具体使用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经济学激励理论以演绎法为主要研究手段,运用数理、计量的方法,结合博弈论、信息经济等工具,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建立数学模型构造起理论的大厦。
第四,表述不同。管理学激励理论中激励与约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管理激励与约束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利益,因而他们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也有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经济学激励理论往往把激励与约束统一为一个“激励”的概念,用正激励和负激励来替代管理学激励中的激励与约束概念,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简化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主要考虑一个补偿指标,根据指标的大小、正负起到一定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第五,解决的思路不同。管理学激励理论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它把激励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多目标、多内容、多形式、多因素、多方法、多阶段的激励过程;经济学激励理论把解决路径寄托在补偿机制的设计上,主要考虑设计报酬结构问题,侧重用模型完美地解决理论逻辑中的激励问题。
当然,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出发研究了激励问题。事实上,不存在一种理论可以解释复杂的激励问题,随着对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激励理论并不存在矛盾,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具有互补性,对它们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运用,才是激励理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现代激励理论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学理论、博弈论等向管理理论的不断渗透,现代激励理论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对激励的主客体的研究,由分别研究走向互动均衡研究。心理学主要是针对主体的研究,目标管理是针对客体的研究。博弈论作为有深远的视角和重要的理论工具为深入研究激励提供了方法,可以比较好地研究博弈方的相互关联,并找出最佳的均衡点,研究双方如何互动,这样就扩大了研究的视野。
第二,激励的数量分析。通过收入分享、目标激励、锦标赛、加强监督四种不同激励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数量分析发现,锦标赛方法是较好的一种激励方法;财务管理方面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激励与公司的绩效的关系,这种研究通常是经理或管理层、员工持股等与公司的绩效研究;用博弈论分析团队工作就有力地证明了“搭便车”的现象,用最优效用分析方法探讨年薪制与现代代理制激励哪种好,应采用怎样的激励方法使代理人各方面都尽最大努力。
第三,激励的类型和动因不断得到丰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交易成本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很大程度是基于缺乏信任、缺乏竞争的激励,因此,事先规定产权的归属,则有更大的动力去做。道德理论成为激励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职工特别是经理人的道德伦理影响激励的操作和效果的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激励理论关注的难点问题。
第四,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研究。激励和约束是科学激励机制内在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光有激励没有约束的激励手段是缺乏效率的。
第五,群体激励、跨文化激励成为激励理论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虚拟化、组织边界模糊,因而,群体激励、跨文化激励成为激励理论的热点之一。
第六,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拓展了激励理论和实践。它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料形成创新,如两要素理论、专门投资理论等为员工持股等激励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共同远景的激励方式。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模式具有东西方文化背景方面的适应性和差异性。西方文化强调“契约制度”,而东方文化注重“人伦纲常”,这样,在企业人力资源激励上自然各有侧重。经济学的制度激励理论与管理学的管理激励理论,实际上是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活动在市场经济具体文化背景下的理论反映。西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典型形态是美国模式,而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典型形态则是日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