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6200000004

第4章 重庆金融产业稳健发展

金融业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活动组成。其中,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银行(即政策性银行)。证券业包括证券市场管理、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证券分析与咨询活动。保险业包括人寿保险、非人寿保险和保险辅助服务活动。其他金融活动包括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典当以及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的金融业快速壮大,已经跃升为支柱产业,有力支撑了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金融产业跃升为重庆市支柱产业

一、金融业增加值不断提高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经济快速增长,GDP总额由1997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925.5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92%;金融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金融业增加值由1997年的116.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96.5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91%;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尽管从1997年开始有一个下降过程,但从2009年开始比重又逐年上升,2011年占比达7%,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于全国第三。

直辖以来,重庆市GDP增长速度总的来说比较平稳,除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四年间增长速度低于10%,其余年份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到2010年增长率达到17.1%,远远超过全国的增长速度。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业也在以自身的规律发展着,但总的来看,金融业增长速度波动较大,1999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长速度创历史最低,为-10.3%,其余年份均为正增长,到2009年增长速度达31.2%,创历史最高水平。可喜的是,2009年和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金融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业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增大

重庆1997年直辖时,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7年的3.5%增加到2010年的11.33%;金融业对重庆市经济的拉动力由1997年的0.39%增加到2010年的1.94%。

三、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直辖以来,重庆市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行业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总的来看,从业人员的数量稳步增长,1999年,金融业从业人员年末数为6.38万人,到2009年从业人数达9.76万人,11年间增加了3.42万人;就业人数增长比较快的年份有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分别增加了1.13万人、1.06万人和0.67万人。从业人员的增加,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节 金融总量迅猛增长

直辖以来,重庆的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金融资产超过1.9万亿元。

一、金融业务均衡平稳发展

2011年,重庆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利用外资总额、航空口岸货运量及市场主体数量等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2009年6%,2010年6.1%,2011年7%,已经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重庆市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自身发展方式,普遍经受住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银行业风险防控带来的考验,呈现出支柱产业地位日渐稳固、各项主要业务平衡发展、内控严密和经营稳健的良性发展态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过去的一年,浙商银行重庆分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及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纷纷开业,新增法人及市分行机构15家,金融聚集效应明显。截止到2011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4262个(不含自助银行、邮政代办网点、外资银行办事处),从业人员58793人(不含邮政代办网点职工人数)。其中法人、市级分行70个、支行2013个,另有自助银行624个。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3063.5亿元,占全市金融业总资产的90%,第二年初增加4795.9亿元,增幅26.2%。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业增加值704.7亿元,增长41.9%,占重庆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7%。

在过去的一年,各项主要业务平衡发展,存贷款等主要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11年年末,各项存款达16128.8亿元,较年初增加2512.1亿元,增幅18.4%;各项贷款达13195.1亿元,较年初增加2195.2亿元,增幅19.9%。存贷款同比增速分别比国家高出4.9和4.3个百分点。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业务快速发展。其中,截至2011年年末,对重庆汽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贷款余额1988亿元,比年初增加361亿元;围绕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外向型产业等提供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保函等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年末,贸易融资余额达到288.8亿元,较年初增长79.5%;国际结算累计约2500亿,增长近3倍。同时,围绕拉动内需加大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新增个人贷款572.4亿元,占新增总量24.9%

涉及民生及薄弱领域等方面的信贷业务得到大力发展。2011年,重庆市银行业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注重支持民生和以小微企业为主的薄弱领域的发展,大力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新产品和新业务设计新颖、方便快捷、风险可控,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截至2011年年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152.6亿元,比年初增长157.3%;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994亿元,增长20%;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为494.7元,增长46.1%;涉农贷款余额2417.1亿元,增长21.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一年,整体保持安全稳健运行。重庆市银行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坚持稳健经营,资产质量总体良好,保持了安全稳健。截至2011年年末,重庆市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305.9%,比年初增加6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2.9%,比年初增加8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92.1亿元,比年初净降16.2亿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狠抓内控案防工作和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实现了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二、金融生态进一步改善

当前,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多重机遇汇集,重庆银行业始终坚持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将自身发展进一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稳步助推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巩固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好的条件。具体地:

1.信贷增势迅猛

直辖以来,重庆的信贷增势迅猛。本外币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1147.92亿元增加到2010年13613.97亿元,绝对额增加了12466亿元,是1997年的11.86倍,年均增长率达20.9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1098.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54.98亿元,绝对额增加了12356.31亿元,是1997年的12.25倍,年均增长率达21.25%。本外币贷款余额由1997年1224.0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999.87亿元,绝对额增加了9775.86亿元,是1997年的8.99倍,年均增长率达18.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由1997年的1156.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888.15亿元,绝对额增加了9732.02亿元,是1997年9.42倍,年均增长率达18.82%。2010年贷款余额首次迈入万亿元大关,为全国第16家、西部第2家。存贷比81%,排名全国第5,全国信贷资源向重庆聚集的态势初步显现。

2.金融深度大幅度提升

直辖以来,金融业对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大,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由1997年的0.81增至2010年的1.4,充分说明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深度大幅提升。

第三节 银行业实力不断增强

直辖以来,重庆银行业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同时自身也受益于重庆经济的良好发展,成为重庆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规模质量齐增与数量种类丰富

1.经营规模和资产质量同步攀升,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性凸显

直辖以来,重庆银行业资产规模、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先后突破万亿大关。2010年末银行业总资产较2005年末增长了3.5倍,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较2005年末增长了2.8倍和2.9倍,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倍数。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也由2005年末的3%提高到2010年的6.1%、2011年的7%,确立了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银行业不良率则由2005年末的8.5%下降到2010年末的0.99%。银行业年利润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8倍,资产利润率全国领先。

2.机构数量和机构种类日臻完善,助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

直辖以来,重庆银行业机构数量增长了一倍,银行业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和法人)数量达到57家,重庆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排名直辖市第一位。机构种类也不断丰富。随着异地城商行入驻提速、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试点工作获银监会特殊策支持,重庆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的地区。

二、改革开放并进与监管效率兼顾

1.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齐头并进,地方法人机构实力显著增强

直辖以来,在市委、市府和银监会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经过增资扩股、剥离不良贷款、战略重组等一系列“组合性手术”,各法人银行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重庆银行实现了增资扩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跨区域经营的“三大步”跨越式发展,并且准备在A股上市。万州商业银行改组成立重庆三峡银行,注册资金由1亿元扩展到20亿元。重庆农商行成立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省级架构统一法人改革试点获得成功,并于2010年底在香港上市,实现了两个第一——西部第一家省级农商行、全国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农商行。新华信托成功引进英国巴克莱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2.有效监管与科学引领统筹兼顾,银行业服务经济与防范风险同步推进

在有效监管银行业风险的同时,坚持引推并举,引导优化信贷结构,突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民生领域信贷支持,显著增强了银行业服务经济和民生能力。仅2010年,全市银行业投入全市社会经济建设的贷款余额就达5152亿元,较年初增长36.1%,比各项贷款增速快11.8个百分点;对民生工程公租房建设授信达150亿元,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着力推动改善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和增量在2010年分别实现了“两个不低于”和“三个高于”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空白网点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全市涉农区县覆盖面已达到50%。

附:重庆市银行业发展历史。

(1)直辖前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正式成立。同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军金字第1号布告,确立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地位。

1950年1月21日,金融业接管工作基本完成。

1972年9月,恢复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建制。

1979年9月,恢复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建制。

1981年4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总局重庆分局成立。

1983年4月,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升为口岸管辖分行。

1984年7月1日,从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分离,市工商银行成立。

1984年10月,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87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批金融改革试点城市。

1996年6月9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1996年6月28日,中国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在渝中区临江路2号正式开业。

1996年9月18日,重庆市商业银行成立,这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9月19日更名为重庆银行。

1996年12月8日,招商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1997年6月,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

(2)直辖后

1997年11月27日,重庆市首家外资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重庆分行设立。

1998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1999年4月8日,中信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1999年12月8日,华夏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2000年10月8日,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2001年6月8日,福建兴业银行重庆分行成立;2003年3月更名为兴业银行重庆分行。

2001年6月28日,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2003年10月24日,新联商业银行重庆分行在中山三路希尔顿酒店开业。

2003年10月1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成立。

2004年5月1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成立。

2005年8月16日,汇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庆分行在渝中区邹容路68号大都会商厦29层开业。

2005年12月19日,东亚银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在渝中区邹容路131号重庆世界贸易中心43楼成立。

2007年1月18日,荷兰银行重庆分行在解放碑大都会商厦开业,2010年3月,更名为“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

2007年6月18日,渣打银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在渝中区青年路48号重庆国际贸易中心开业。

2007年12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成立。

2008年2月26日,重庆三峡银行(前身万州商业银行)在渝中区民权路107号正式挂牌。

2008年6月29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原重庆市信用联社和39个区县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基础上组建而成。

2009年1月,《******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提出要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2009年8月7日,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在渝中区新华路278号开业。

2009年12月10日,花旗银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在渝中区青年路38号国贸中心18楼1至3单元及12单元开业。

2009年12月29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开业。

2010年1月21日,汉口银行重庆分行在解放碑民权路58号合景聚融广场开业。

2010年1月28日,重庆巴南浦发村镇银行开业。

2010年3月26日,成都银行重庆分行在红旗河沟世纪英皇大楼开业。

2010年5月17日,湛江市商业银行重庆分行在北部新区上丁企业公园开业,2012年5月更名为广东南粤银行重庆分行。

2010年9月16日,綦江民生村镇银行开业。

2010年9月17日,潼南民生村镇银行开业。

2010年10月22日,哈尔滨银行重庆分行开业,2011年11月16日,迁入渝中区五一路197号。

2010年12月3日,重庆大渡口融兴村镇银行开业(这是哈尔滨银行在重庆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

2010年12月28日,大连银行重庆分行在渝北区松牌路105号开业。

2011年1月,重庆云阳恒丰村镇银行开业。

2011年3月24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澳新银行)重庆分行在解放碑大都会广场开业,之前,澳新银行已在梁平设立重庆梁平澳新村镇银行。

2011年3月31日,富滇银行重庆分行在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华大道开业。

2011年4月28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开业。

2011年4月29日,江北恒丰村镇银行开业。

2011年5月10日,厦门银行重庆分行在江北区建新东路36号厦门银行大厦开业。

2011年8月8日,浙商银行重庆分行在北部新区星光大道1号星光大厦A座开业。

2011年10月28日,渝北银座村镇银行在渝北区龙溪街道开业。

2011年12月8日,中德住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在龙湖MOCO正式开业。

2012年4月11日,(新加坡)星展银行重庆分行在解放碑英利大厦开业。

第四节 保险行业稳步发展

据重庆保监局统计,截至2012年一季度,全市已有保险市级分公司41家,比1997年增加37家;中心支公司及分支机构1160家,比1997年增加847家;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已有36家,兼业代理机构5511家;保险从业人员总数8.6万人,比1997年增加8万人。

一、保险法人公司居中西部首位

1997年,重庆直辖时,总部设在重庆的保险法人机构数量为零。2006年5月11日,由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地产集团合资组建的中新大东方人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目前我国唯一将总部设在西部地区的全国性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重庆保险业实现了保险法人机构从无到有的转变。同年12月29日,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保监会批准成立。这是重庆本土企业发起成立,总部设在重庆的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安诚保险已在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设立了14家省级分公司。

1996年,美国利宝保险进入中国设立办事处。2003年,利宝互助保险集团在重庆设立分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西部的外资保险公司。2007年,在重庆直辖10周年之际,利宝保险将重庆分公司改为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利宝保险有限公司。这是首家将中国总部设在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目前,重庆已有保险法人公司3家,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首位。此外,还有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和富邦财产保险在重庆设立西部区域发展中心,成为其立足重庆、进军西部的桥头堡。

二、险企种类基本齐全

1997年,重庆只有4家保险市级分公司。直辖后,重庆成为国内中资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抢滩布局的重点区域,到目前为止,到重庆发展的寿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41家。此外,还有保险中介机构36家,以及数量庞大的兼业保险代理机构5000多家。

目前,在重庆设立市级保险分公司达到41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2家,人身保险公司19家。在进入重庆发展的保险公司中,有不少公司同属于一家保险集团,如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保险集团旗下的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均在重庆设立分公司。平安旗下寿险、产险和养老保险三家公司一起抢滩重庆。泰康人寿有两家关联公司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保险也在重庆布局。

在渝保险公司中,瑞泰人寿、光大永明、中宏保险、中新大东方人寿属于合资保险公司。利宝保险是一家纯外资财产保险公司,且中国总部唯一设在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2012年3月份,台资保险公司富邦财险保险公司入渝,并在重庆设立大西部区域中心,今后将以重庆为据点,在西部12省区设立省级分公司及分支机构。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也开始进入重庆。如今,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和泰康养老保险公司已经入渝开展专业养老保险业务。此外,天平汽车保险公司入渝,成为重庆唯一一家专业车险公司。

在寿险、财险公司抢滩重庆的同时,还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进入重庆发展。据重庆保险行业协会统计,目前重庆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36家,兼业代理机构5511家。其中,大部分为银行网点,代理销售银行保险。此外,还有车站、旅行社、汽车4S店等代理销售车险、意外险、航空意外险等险种。

三、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

直辖以来,重庆保险业保持高速发展,保费收入由1997年的19.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1.08亿元,是1997年的16倍,年均增长率为24.04%;其中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由1997年的9.03亿元增加到2010年65.96亿元,是1997年的7.3倍,年均增长率为16.53%;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由1997年的10.4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5.12亿元,是1997年的24.3倍,年均增长率为27.82%。

四、重庆保险公司发展历程。

1.主要财险公司“重庆生日谱”

1950年1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南区公司成立。后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南区公司营业部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1992年9月12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1992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设立办事处,1995年改为分公司。

2001年3月28日,永安保险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2年5月,华泰保险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2年7月8日,天安保险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3年9月23日,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3年,利宝互助保险集团在中国重庆设立了分公司。2007年7月,升格为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利宝保险有限公司。

2004年9月2日,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22日,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5年5月开业,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5年9月8日,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5年10月19日,阳光财险重庆市分公司开业。

2006年10月9日,都邦保险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7年7月16日,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

2007年9月17日,渤海保险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8年3月,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8年11月17日,永诚财险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11年5月10日,********财产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开业。

2011年5月10日,信达财险重庆分公司成立。

2012年3月7日,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主要寿险公司“重庆生日谱”

1992年9月8日,太平洋寿险重庆分公司成立。

1995年,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1996年7月,********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18日,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2年4月23日,新华保险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5年4月28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7年3月26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7年9月18日,太平人寿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开业。

2008年3月22日,生命人寿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8年6月18日,阳光人寿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8年7月22日,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8年11月19日,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08年12月29日,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

2009年1月9日,光大永明人寿重庆分公司开业。

2010年11月23日,瑞泰人寿重庆分公司开业。

2011年6月10日,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业。

2011年12月28日,民生人寿重庆分公司开业。

2012年5月3日,泰康养老保险重庆分公司开业。

第五节 证券市场建设呈加速态势

直辖以来,重庆大部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都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逐步走向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证券经营机构不断壮大

1997年底,辖区证券经营网点只有59家,1999年,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渝中区临江支路成立,成为当时唯一一家注册地在重庆的证券公司,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全国性、综合性证券公司。随后,重庆证券业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进入21世纪后,包括成立、重组、置换在内,重庆新出现的证券营业部和交易所共有数十家。2004年,西部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落户重庆,2005年,又有1家新基金管理公司成立。2007年辖区证券经营网点已达89家,增幅达68%,网点覆盖率有了大幅提高。证券咨询公司有2家,比直辖前增加1家。基金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07年6月,基金公司已经成功发行3只基金产品,发行总份额达31.8亿份。期货经营机构发展迅速,从直辖前3家增加到9家,其中法人机构5家,营业部4家,代理期货交易量成倍增加,从2000年的300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3041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截至2011年12月,证券法人机构1家、35家证券公司在重庆设立了112家证券营业部,投资咨询公司1家,法人期货公司5家、外地公司在渝期货营业部25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

二、上市公司规模稳步增加

1997年直辖时,重庆市上市公司仅为19家,到2010年年底上市公司达34家,增加了近一倍;上市公司主要发行A股,直辖以来,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数量没有变化,同时发行A、H股的公司直辖以来仅仅增加了1家。

三、市场融资规模大幅提高

直辖以来,重庆市有价证券的发行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97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31.61亿元,其中债券发行额4.85亿元,股票筹资额26.76亿元;到2010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223亿元,是1997年的7倍,其中债券融资额74亿元,债券融资额147亿元,证券化率达52,5%。

同类推荐
  • 消费真相

    消费真相

    现今商家营销手段铺天盖地,夸张、真假难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有些营销手段会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有些营销手段名不副实,“张冠李戴”;有些营销手段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迷惑消费者。消费者怎么来应对商家的这些营销手段呢?怎么才能透过“广告”和“营销”,清晰地识别商品呢?本书通过对商家最常用的、最容易让我们迷惑的营销手段进行剖析和解读,让您看清手段的本质,从而摆脱盲目的购物,更理性地消费。
  • 谁剃光了企业的利润

    谁剃光了企业的利润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影响企业利润的原因第二部分指出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内伤,给出模式转型路径第三部分则提出了制造业企业进化升级的策略。
  • 新编广告文案写作与赏析

    新编广告文案写作与赏析

    创新性本书总结出近百种广告文案写作技巧与方法,是目前同类书中最多的,充分反映了广告文案写作的最新成就。在编写体例上主要采取了技法和精彩实例加简评,“专家提示”和“实践练习”相辅相成,通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来大大增强其对广告文案的实际写作能力。
  • 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销售员口才的基本功底、拜访客户口才、电话销售口才、产品促销口才、业务谈判口才、促成交易口才、商务交际应酬口才、金口才与好人品等。
  • 利润加速器

    利润加速器

    《利润加速器(让企业利润倍增的14个新理念)》分组织管理、经营决策、客户管理和市场运作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企业如何加速盈利,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每个企业都需要追求盈利,持续和高额的利润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所以,追求利润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尽管在企业中有许多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核心问题还是要盈利,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盈利。然而,却很少能有企业真正懂得如何实现盈利以及为什么能够实现盈利。《利润加速器(让企业利润倍增的14个新理念)》将是企业家创造高额利润、追求盈利的指南,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腹黑皇子的绝色公主

    腹黑皇子的绝色公主

    ....现代绝色美女洛小琪因为一场车祸到了古代,成为古代清国第一美女,后来遇上霸道腹黑的唐国皇子....华丽冒险开始咯
  • BadDream最终幻想

    BadDream最终幻想

    快穿囧途,正式开启!邂逅各类男神,还有命中注定?!快穿奇遇,由你执笔。脑洞邂逅,由你书写。青春赞歌,为你奏响。快穿,fighting!
  • 生死恐惧

    生死恐惧

    死亡真的恐怖吗?当有一天你分不清自己是不是自己,而自己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时,你还会觉得死亡恐怖吗?
  • 茶馆怪谈

    茶馆怪谈

    扬州城内一间竹寮,接待来往旅人、神仙魔鬼。掌柜是个男人。娘子做着美酒佳酿、海陆珍馐。尝尽人间百味。看透欲望和悔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人计之毒心尤物

    美人计之毒心尤物

    陈隐喻觉得自己忒悲催了。就在她想要不要家斗的时候,全家落难,自己成了妓子。就在她想要不要嫁给纨绔时,人家告知,只能是二房妾。她怒了,说好的一妻多夫呢?当情敌男二现身,千军万马相对,演深情。且看陈隐喻如何搅的各路神仙春心萌动,她表示,古诗在手,天下我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爱觉不将就

    爱觉不将就

    四岁时妈妈撇下她独自离开。她是不幸的,也在不久后爸爸因醉酒除了车祸,从此,她和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辛,可也是很快乐的,她很乖巧,从不会惹奶奶生气,可就在十岁那年,奶奶也因病去世了,在那种情况下,自几只能去到福利院,在哪里,有很多和她一样失去父母的小孩,在哪里,她度过了漫长的五年,十二岁那年,她被好心的叔叔阿姨收养,,,他们无儿无女,对自己就想亲生女儿般的好,,,
  • 坠落彼岸天尽时

    坠落彼岸天尽时

    似乎仅仅只是扑朔迷离也无法诠释这段绯色的年华,年少的夙愿,只是漫漫的消失在梦中,迷离的双眼是掩盖了谁的伪装,由鲜血做沙,恐惧为石,一起打开名为忧伤的门。然而,真实的你,为什么会迷失在虚伪的美好之中?
  • 名侦探柯南之晨曦的梦

    名侦探柯南之晨曦的梦

    这是一个和柯南有关的故事。如果你是柯南迷的话就一定要看哦!还有怪盗基德哦!
  • 征战之九幽魔界

    征战之九幽魔界

    先是穿越,后是重生,这是怎么回事?是主神强悍还是导弹威猛?……嗯?这不是吸星大法么?什么乱七八糟呀!……
  • 法师录

    法师录

    日起日落、月盈月缺,生、老、病、死,一切皆有法。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非也!非身体力行,岂知世事之妙?我本一普通农民子弟,因机缘际会,成为现代“法师”,从此离经叛道,生活面目全非。然则,未必不是精彩活着。此书乃是我亲身经历之荒诞故事,虽无多少营养,却也许多乐趣,整理成册,告知世人。信者思之有所得,谓之谬者付诸一笑也!(本书纯属虚构,不可当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