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6300000045

第45章 古旧地图中所见的“大黄滘”和“大黄滘”水道

按照赫德的说法,广州与澳门之间的“内河水道”被当地人称为“大黄滘”。据笔者初步考察,“大黄滘”之地名,现今通行的地图册和地名志一般不见记载,但在清代、民国古旧地图中则多有反映。如现藏大连图书馆、成图不早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广东沿海图》长卷彩色地图中,芳村正南、白鹤洞东北、上滘西北方向的陆地上就标有“大黄滘”之地名,其地约在今广州城西南之荔湾区鹤洞立交迤南的东塱一带。现藏广东省档案馆的清宣统二年(1910)编制的《广州省城图》,沙涌东南方向、珠江水道西岸则标有“大黄地”之地名,估计所指为一地。粤语黄、王读音不分,所以有的地图中也作“大王滘”,如现藏中山图书馆的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陈照南、陈乐熙编制的《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清嘉庆二十年至同治五年(1815—1866)官方绘制的《广东省图》之《番禺县图》,以及同治十一年(1871)刻本《番禺县志》的《县境全图》,就是如此。

“滘”为地名用字,又写作“漖”,普通话读作jiào,广州话读作gao3[教],念第3调(中入)。有字典上说,用此字作地名的“都在广东省”。此说恐不太确切,因为另据有关研究,带“滘”字的地名虽然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据统计全省带滘字的地名有269处),但是在“广西也有少量分布”。实际上,“滘”为粤方言地名用字,但是由于人口迁移和政区变化等方面的原因,粤方言区却不限于今广东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有带“滘”字的地名也就不足为奇。至于“滘”字作为地名通名之起源及其含义,有学者解释说:“滘字地名出现最早在元代。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释:‘二水相通处曰滘。’”据元人陈大震《大德南海志》,广州横水渡中有南海县的叠滘渡和南津沙滘渡,番禺县的横滘渡,可证元代广州地区已有带滘字地名,且与渡口有关;至于“二水相通处曰滘”之说,则是屈大均释广州土言。但是也有学者解释:滘字“意指分支的河道。水边的村庄常称滘”。另有学者解释:“水沟曰滘(也写作漖),广东不少地区有此类地名,但不及珠江三角洲常见。”笔者认为,大黄滘或大王滘既在珠江南水道之西岸,又在珠江南水道一条大致呈东北—西南流向的分支水道(详参后文)之西北岸,也可说是“两水相通处”,其地至少在清代中期就已形成聚落,所以上述诸说都可以解释得通。

作为地域名称的大黄滘或大王滘现今已为东塱一名所取代。塱,又写作,普通话读作lǎng,广州话读作long5[朗],念第5调(阳上),也是粤方言的地名专用字,据有关统计研究,“广东带塱字地名达1088处,广西也有151处,香港也可见到。带塱字的村落多在水边地势较平、较低的地带”。也有学者认为“冲积平原或水网沼泽地称为(塱)。珠江三角洲、西江沿岸和粤西一些小河入海口地区多此类地名”。原广州市芳村区(今已并于荔湾区)政府东南之东塱,在珠江南水道西岸,隔河与海珠区南石头相望,北与广州造船厂相连,属东漖镇,据说“南宋建村,因地势稍低(俗称塱地)且位于崇文二十四乡之东,故名东塱”。但是笔者注意到,在现藏大连图书馆、成图不早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广东沿海图》长卷彩色地图中,东塱与大黄滘皆有标绘,其中大黄滘在东,近临珠江南水道,而其西面的东塱则距珠江南水道较远;而在现藏中山图书馆的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陈照南、陈乐熙编制的《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中,东塱与大黄滘皆在珠江南水道之西侧,两者呈南北关系,大黄滘在南,与珠江南水道东岸的南石头隔河相对。这就说明,至少在晚清时期,大黄滘与东塱虽然紧密相邻,但各有所指的地域范围。今大黄滘一名为东塱所取代,估计与大黄滘水道(详参后文)水路交通功能的衰落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包括该图中的附图“近省城城分图”)中,东塱南面的“大王滘”之南还绘有一条较细的水道,亦叫做“大王滘”。这条水道大致呈东北—西南流向,勾通于“大王滘”东面略呈西北—东南流向的珠江(亦称珠江南水道)和正南方向大致呈东西流向的东平水道(现今也有地图同样标注为“珠江”)之间。这条“大王滘”水道,在现藏中山图书馆、1920年广东陆军测量局编制的《广州市图》,以及在现藏广州市档案馆的由广东陆军测量局测绘、1929年制版的《广州市图幅联合表》第十幅《广州市图》中也有清晰的标绘,惟水道名称作“大王漖”。另外,在成于光绪十三年(1887)以后、由清代兵部七品京官程鹏所绘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之《广州口图上》,现藏广东省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广州石经堂承印出版的《广东舆地全图》之《番禺县图》,现藏广州市档案馆的由广东陆军测量局测绘、1929年制版的《广州市图幅联合表》第五幅《广州市图》,现藏广州市档案馆、由广州市政府于1932年公布的《广州市道路系统图》,现藏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市土地局1933年编制的《广州市区域图》,现藏广州市档案馆、1935年广东陆地测量局依据1913年二十万分之一图略图式缩绘的《(实测缩绘)广州市图》,现藏广州市档案馆、1938年日本名所图绘社印刷的《最新广州详图》,现藏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市土地局1945年补编的《广州市区域图》等古旧地图中,也绘有这条水道,但均无“大王滘”或“大王漖”之文字注记。从相关各图中“大黄滘”地名与“大王滘”地名互见的情况来推测,《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和《广州市图幅联合表》的“大王滘”(“大王漖”)水道,应当就是赫德所说的“大黄滘”水道的入口水道。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变化,这条水道已演变为小河涌,无复航运之功能,但在现今的一些大比例地图中仍有遗迹可寻。

《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中的“大王滘”在《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中,“大王滘”一带标注有“炮台”二字,其东的珠江水道中的小岛上也标有“炮台”,小岛之东面,即珠江东岸的南石头之北,同样也有标“炮台”。结合《广东水师营兵驻防图》来看,此三个炮台应该就是“大王滘西台”、“大王滘正台”、“大王滘东台”,“大王滘正台”与“大王滘西台”之间为“西口”,与“大王滘东台”之间为“东口”。今人有谓大黄滘炮台即南石头炮台,位置在珠江南水道南石头,嘉庆二十二年(1817)建,光绪六年(1880)修,设有炮位16个。但依笔者的看法,设在南石头的炮台应该只是大黄(王)滘炮台群组的东炮台,而嘉庆二十二年(1817)始建的炮台只有珠江南水道中的炮台即正台。这可从当年十二月两广总督阮元的奏言中得知:“此次遍阅内港、外海炮台、兵房,俱为得力。惟内港大黄滘地方有大河一道,南通香山,东南通黄埔、虎门,为商船之所必经。若由大黄滘直抵省城,即可不由东南之猎德,是仅建猎德炮台,不足以严两路门户。臣阮元亲自相度大黄滘,有小石山,土名龟冈,四面皆水,堪以添建炮台。”大黄滘东的龟冈,位于“大黄滘”水道北口处的珠江南水道中,在其上建炮台不仅可以控扼来往于珠江南水道的船只,而且可以控扼“大黄滘”水道之交通,确实可收一举两得之效果。龟冈的炮台应为程鹏所绘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之《广州口图上》中的大王滘正台,可是有的资料中却说为车歪炮台。按:车歪炮台当即绥远炮台,道光十六年(1836)建,在冼村以南江边,两者不在一地。

《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广州口图上》中的“马口溪”不过,如果细心对勘相关古旧地图,还可以发现,在程鹏所绘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之《广州口图上》中,大王滘西台、大王滘正台和大王滘东台的位置分别被标注为“马口”、“砲台”和“马口砲台”,其中“马口砲台”之“马口”两字紧密横排,极易使人误读为“嗎”字。这就告诉我们,所谓“大王滘”或“大黄滘”,又被人称作“马口”,这大概是洋人给这个地方所起的地名。另外,在此地图上,马口南面的水道未标注名称,从位置来看,就是《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和《广州市图幅联合表》第十幅《广州市图》中的“大王滘”水道,但后两图中的“大王滘”水道南端止于南面之东西向的东平水道,而此图中则在这条珠江河道的南侧绘有一条南北流向水道,与珠江河道北岸的南北向水道(即“大王滘”水道)隔江相对,并明显地标注有“马口溪”三字。此“马口溪”向南与东侧来水“哈密而登溪”(似即陈村水道北段)合流而至于陈村东面之钱敦。所谓“哈密而登溪”,从相对位置上分析,大概就是《广东舆地全图》之《番禺县图》上的“黎西園”。笔者注意到,《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之《广州口图上》中标绘了不少其他地图上少见的地名,除“哈密而登溪”以外,还有“毕登洲”、“哈停登洲”、“贴力望冈”、“别尔加界”、“沙华弥山”等,不一而足。其中“贴力望冈”大致就是今广州市番禺区北境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所在地),该图在“贴力望冈”东部还标注有“美租界”、“法租界”字样。种种迹象表明,程鹏可能因为是京官,不熟悉广州情况,所绘《广州口图上》主要是依据洋人的地图,因而图中不少地名直接用了洋人的说法。以此推之,所谓“马口”和“马口溪”极有可能就是洋人对“大王滘”和“大王滘”水道的称谓。然则《广州口图上》中提供的信息的确不可低估,因为它暗示了“大王滘”水道南段以至陈村(《广东舆地全图》之《番禺县图》作“陈头”)的具体走向。

“大黄(王)滘”南的“大黄(王)滘”水道(洋人亦称之为“马口溪”)不长,不是广州与澳门间内河水道的全部,甚至可以说仅仅是这条内河水道系统的北段中的一部分,却是由广州南下澳门的内河水道必经之水道,所以当地(可能主要是省城广州、番禺、南海两县)的人们才会以这条小水道的名称来概括广州与澳门间的内河水道。

在清宣统二年(1910)编制的《广州省城图》中,广州城西南方向,由白鹅潭南流的珠江水道(今称珠江南水道或后航道)中标绘有“水出虎门”字样。在现藏国家图书馆、19世纪西方人所刊之《广州省城图》上,海珠台以东珠江河道(今称珠江北水道或前航道)中标注有“此水路向东行到黄浦经狮子洋出虎门”字样,沙面南面珠江河道上标注有“此水路向南行至南石头各砲台绕东出四沙汎经狮子洋出虎门”字样,这表明由白鹅潭东南流的珠江水道与广州城南的珠江水道一样,都是虎门航道的内河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州南到澳门的内河水道的起始部分,无疑也是利用了这段珠江水道,但是在大黄(王)滘炮台附近则改走“大黄(王)滘”水道,遂后继续向南辗转于其他水道,以达于澳门。“大黄(王)滘”正处于广州城南珠江内河航道网的一个核心位置,由澳门北上之船舶,不论取道虎门航道再经广州内河水道还是完全取道内河水道,大致都需要经过“大黄(王)滘”,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路交通网中的优越地位显而易见,这也正是清朝在这里设置有一组炮台的重要原因。

“大黄(王)滘”炮台有时简称“大黄(王)炮台”。嘉庆二十三年四月初六(1818年5月10日)《两广总督阮元密奏预防英吉利事宜折》:“查广东省城切近海口,距澳门外洋水程三百余里,距虎门沙角水程一百余里。沙角以外为外洋,虎门以内为内洋。自虎门至黄埔皆系深水,自黄埔至省城渐入浅水。其间以沙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镇远横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省东之猎德,省西之大黄炮台为第四重门户,再进为省城外东西炮台,系附郭之地,西门外十三洋行即洋商与夷人交易处所。”此炮台亦简称为“大黄(王)滘台”,如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就曾说,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入侵广州之英军“两路分入,势如破竹。从东南入者,逐我猎德炮台兵而守之。从西南入者,登大黄滘台,坏台一角,亦留守焉”。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是由于“大黄(王)滘”炮台是由三个炮台组成,西炮台设在“大黄(王)滘”,正炮台在其东侧的珠江南水道中的小岛上,而东炮台则建筑在珠江南水道东岸的河南洲上的南石头(今称南箕)一带,所以“大黄(王)滘”之地名随之也由珠江西岸扩展到了东岸。1920年广东陆军测量局编制的《广州市图》在珠江南水道西侧标绘有“大王漖”水道,而在东岸标注有“大王砲台”,就很能说明问题。正因如此,其附近的珠江南水道也被时人称为“大黄滘”或“大黄(王)滘支河”。这可从有关档案文献中的记载得到证明。据道光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841年3月17日)《杨芳奏报英船驶入芙蓉沙等事折》:“查逆夷兵船,自闯过乌涌,即于二沙尾、大黄滘两路,分投游奕,欲进省河。经奴才查看大黄滘退后五里之凤凰冈,系属顶冲要隘,约可容兵千名阻截入省河道,事以奏明……一切布置甫于二月二十三日稍经就绪,果于二十四日未刻,即有逆夷来驾大兵船二只、火轮船一只、三板船十数只,冲过大黄滘废营,直欲闯进省河,将拦河竹排,垒用大炮轰打,更炮击营垒,断树掀囊,飞砂四起。”

凤凰冈在珠江南水道东岸,杨芳既云“大黄滘退后五里之凤凰冈”,可见所说“大黄滘”其实是指南石头一带。又据道光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1838年8月15日)《广州将军德克金布等奏报筹办堵逐英国巡船现在候风开行折》:“所有虎门以内进省水路,如扼要之黄埔、中流、沙乌涌、大黄滘以及两岸陆路各要隘”,这里既然以“进省水路”相称,则所说“大黄滘”当指的是珠江南水道。这也可从道光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1841年4月13日)《杨芳奏为谢恩事折》所述情形得到证明。据杨芳称:“现在汉奸渐次解散,逆船亦退出省河,除大黄滘湾泊逆船大小十数只外,据虎门、香山、澳门等处禀报:沙角泊有三枝桅大兵船一只、两枝桅大三板一只;横档泊有三枝桅大兵船一只;永安泊有三枝桅大兵船三只;麻涌两枝桅兵船泊一只;大蚝头泊有三枝桅大兵船一只;黄浦泊有三枝桅大兵船一只;深井泊有三枝桅大兵船一只,各有因。该逆分泊无常,逆转迟留非常翼,与咪坚各国一例邀功于急切,待命之余,尚存游移突窥伺之迹。”从中可见,“大黄滘湾”泊有“大小十数只”英船,这就再次说明了时人确实也有将“大黄滘”一带的珠江南水道简称作“大黄滘”的习惯。这从林福祥《平海心筹》述同一事作“辛丑三月,夷兵船已入省河之大王滘”,也可得到证明。另据道光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34年9月15日)《两广总督卢坤等奏报英国兵船闯入内河筹办防堵并请严处疏防各将弁等情折》:“并查有大黄滘支河,亦系黄浦进省之路,该处设有炮台,先经派委参将卢必沅带领巡船二十余只在彼拦截。该处至省绕道较远,而河面宽阔,现用大木排堵塞河面,又于对河建设木闸,添委都司洪发科率领督标精锐兵五百名、督标水师兵一百名,运带抬炮及劈山威远大炮,以一百五十名防守炮台,三百五十名在木闸之内扎营策应,似此分路层层防堵,不特该夷兵船无从闯驶,即三板小船亦不能驶入省河。”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入侵广州之际,林则徐给靖逆将军奕山的御敌建议中也提到“查省河迤东二十余里,有要隘曰猎德。其附近二沙尾,两处皆有炮台,其河面宽约二百丈,水深二丈有零。又省河西南十五里,有要隘曰大黄滘,亦有炮台。其河面宽一百七丈,水深三丈余”。看来被称为“亦系黄浦进省之路”的“大黄滘支河”,实即珠江南水道,虽然说此条水道相对来说,略显曲折迂远,不是由黄埔通省城广州之捷径水路,但因为河阔水深,故当时也常为英国兵船出入或停泊。然而,总的来看,有时也被人们称作“大黄滘”或“大黄滘支河”的珠江南水道不是去黄埔、虎门之水道的首选,却是由广州南下澳门所必经,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广州南下澳门的内河水道的首途,因而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同类推荐
  •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

    人类从兽皮到摩天大楼,从步行到飞行,这些奇迹是如何诞生的?房龙以其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人类发明的进步历程,每一项小的发明都蕴含着人类无穷的智慧。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科学而形象的阐述。作者突破小我,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对人类的过去进行审视,展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进程。
  •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破解的天书(下)

    破解的天书(下)

    宇宙太广大了,以至于宇宙中的地球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宇宙太神秘了,以至于地球人绞尽了脑汁、穷尽了假设,仍无法窥测其中的全貌和究竟。虽然如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地球上的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宇宙未来的探索、对宇宙天书的破解。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及其所有的生命皆属于宇宙。
  • 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本书分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等部分。
  •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地理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万昼天尊

    万昼天尊

    他未来会有一把刀,那刀会被那个眼神主人的血吣透,他叫_鬼手
  • 超级典当行

    超级典当行

    新书已上传,书名《丧尸先生》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 时光的剪影

    时光的剪影

    前世今生的延续是缘分还是红尘劫数?遇见,或许就是沉沦的开始,那么结束又将是什么?
  • 战鼎

    战鼎

    鸿蒙古时、混沌初开,天地孕育了一种奇物……不知几世几劫,这奇物竟碎裂十八片!谁能想到威震宇内的神尊、气吞天地的神兽、移山填海的天地异宝、广袤无边的奇幻仙境、妖娆迷人的绝世妖姬,竟然都是这上古奇物的碎片所化!由神为人,再由人化神,落魄神人云长空因得到一尊战鼎,走上不平凡之路。且看云长空如何发现惊天秘密,重现上古时期号令众神魔的辉煌!战鼎显、神魔出、回归上古,号令三界!本书等级:炼体、凝气、雾化、雨化、固化、虚丹、金丹、灵境、圣境、神人
  •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真英雄!用抗震精神挑战金融危机,自强不息、坚忍坚持、互救互助、无私奉献、不离不弃、共渡难关……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得战无不胜。如果能将这种抗震精神顺利转接到企业中来,将凝聚起无限的激情与力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 泪奔你的罗曼史

    泪奔你的罗曼史

    火辣天蝎女与两小无猜双鱼男、柔情似水水瓶男、表里不一巨蟹男、瞬间炸毛白羊男、人见人爱天枰男的爱恨情仇
  • 快穿之我是反派

    快穿之我是反派

    某系统卖萌道:“少女,你现在是世界公敌了,请问你有何感想"某少女邪魅的一笑“不要离我这么远啊,过来,我来和你谈谈什么是感想?”系统如临大敌,警钟顿起,狗腿道:“少、少女小的错了,刚刚跟你开玩笑的啦,你这样人家会害羞的啦。”接下来是系统无止境的抽泣声。。嘤嘤嘤【路人:“系统你这样爱哭你家主人知道吗?“】当少女化成恶魔,游走在千千万万的平行世界,又会触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尽请期待,加群534172475]
  • 斗战圣雄

    斗战圣雄

    盘古开辟,世界初划神州之时,浩瀚的沙漠里有妖山突起,为解天地劫难,道祖在离恨天上取下一团清气,压在山崖下,化气培胎,受天真地之秀,吸日月精华,久而久之,内受仙胎,生出一个小灵孩。后来得到玉鼎真人的真传,身怀八九玄功,玉帝封他为乾坤护使,人称他太平小圣,一条神枪纵横宇宙,保天护地,斩妖除魔……宋朝因何崇道;小圣因何没留仙名……一切自有定数。
  •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渐渐地,我的眼前徐徐展开一个素淡的世界:清可见游鱼的小河水、河岸那只方头渡舶、碧色排挞的竹篁、桃杏花里的沽酒小层、温煦日光下的紫花布,这一切,在启承转合、清丽单纯的文宇里,如一首潺湲的诗,不动声色地,在午夜里,绾结成一个静水流深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