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2700000011

第11章 扈伦的兴起之三:叶赫部的兴起

第一节 叶赫始祖星根达尔汉和他的儿子席尔克明噶图

叶赫部是海西女真的一支,它的始祖是星根达尔汉。星根达尔汉这个名字可以分为两部分:“星根”为本名,“达尔汉”则是徽号,系女真语,意思是“为首者”,又有“勇士”之意。星根达尔汉是一位没有获得朝廷任命的女真部落的首领,又系长子,故此这样命名。(赵东升:《关于叶赫部首领的族属问题》。)

关于星根达尔汉的族属问题,也就是他究竟属于蒙古族还是女真族的问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都认为他属于蒙古人,《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说:“按叶赫国始祖,系蒙古国人,姓土默特。初灭扈伦国所居张地之纳喇姓部,遂据其地,因姓纳喇。后迁于叶赫河岸建国,故名叶赫国。其始祖星根达尔汉,生席尔克明噶图,席尔克明噶图生齐尔噶尼,齐尔噶尼生褚孔格,褚孔格生太杵,太杵生子二:长清佳砮,次杨吉砮。兄弟绥服叶赫诸部,各居一城,哈达国人多归之。清佳砮、杨吉砮遂皆称贝勒。”(《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6.)

清代以及近代不少清史学家大多沿袭此种说法,认为星根达尔汉是蒙古族人或蒙古人。但是,赵东升先生经过详尽而又合情合理地考证之后,认为星根达尔汉“系来自蒙古土墨特部的女真酋长”。(赵东升:《扈伦四部和海西女真》。)本书采用这种说法。星根达尔汉在蒙古居留期间曾姓土默特,在此之前他姓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后来他离开了蒙古,又改换了新的姓氏,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辑的《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说:星根达尔汉“初自明永乐年间,带兵到扈伦国招赘,遂有其地,因取姓为纳兰氏”。他到扈伦国招赘之后,抛弃蒙古旧姓土默特,改姓女真姓氏纳兰氏(即纳拉氏),后来一直坚持这一姓氏。

叶赫发端于塔鲁木卫。《明实录》记载说:“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庚寅,女直野人头目打叶等七十人来朝,命置塔鲁木、苏温河、阿速江、速平江四卫,以打叶等为指挥、卫镇抚、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明太宗实录》卷51.)

打叶自此成为塔鲁木卫的第一任指挥佥事。打叶身后袭职的是其子捏列哥,捏列哥子为撒哈答,撒哈答子为纳儿乞卜、童哈。自首任指挥打叶起,到他的曾孙纳儿乞卜、童哈为止,共计四代人出任塔鲁木卫官员。

打叶的曾孙童哈袭职是在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实录》说:“又塔鲁木等卫故都指挥佥事等官撒(哈)答子童哈等二十四人乞袭职……俱许之。”(《明宪宗实录》卷181.)可是童哈袭职之后,仅仅过了五年,塔鲁木卫打叶的家族的政权易手了,政权落到了的儿哈你之手,《明实录》记载说: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二月庚辰,“海西塔鲁木等卫野人女直指挥的儿哈你等,各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衣服、彩缎等物有差。”(《明宪宗实录》卷247.)《明实录》中的的儿哈你,在后世的史学著作中一般写作齐尔哈尼或齐尔噶尼,他是叶赫部的三世祖,他荣任明朝塔鲁木卫指挥,是叶赫部先人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赵东升:《关于叶赫部首领的族属问题》。)

为了搞清塔鲁木卫打叶家族的政权易手问题,必须首先搞清齐尔哈尼家族与打叶——童哈家族的关系。

齐尔哈尼的祖父即是星根达尔汉,他是后来叶赫纳拉氏的始祖。据苏景春先生的《叶赫史话》,星根达尔汉是塔鲁木卫首任指挥佥事打叶的门婿,又是他的得力助手。这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所说的,星根达尔汉“带兵到扈伦国招赘”一事是互相吻合的。他在塔鲁木卫从松花江左岸呼兰河上游举部向南迁徙、定居张地(今天的吉林省伊通大碱厂)的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他又协助妻兄弟弗剌出(朝鲜写作不剌吹)和捏列哥修筑了兀苏城和赫尔苏城,使塔鲁木卫占据了今天的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大部分地区。(苏景春:《叶赫史话》第6页。)

塔鲁木卫的首任指挥佥事打叶积劳成疾死后,塔鲁木卫的酋长一职由其子捏列哥袭任,《明英宗实录》载:“正统七年(1442年)二月庚子,命塔鲁木卫指挥佥事弗剌出弟捏列哥俱袭职。”(《明英宗实录》卷89.)正统八年(1443年)正月,明廷晋升捏列哥为指挥同知,(《明英宗实录》卷100.)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捏列哥又晋升指挥使。(《明英宗实录》卷160.)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他又晋升为都指挥佥事。(《明英宗实录》卷175.)

景泰元年(1450年),打叶家族遇到飞来横祸,捏列哥的兄长弗剌出(不剌吹)被脱脱不花的蒙古兵马杀死。《李朝实录》说:“脱脱兵三万于(景泰元年,1450年)腊月二十三四日间到海西,执不剌吹(弗剌出)杀之,其部落降者不杀,不降者皆杀之,指挥剌塔以下一二百逃奔黑龙江松林等处。”《李朝实录》文宗元年正月甲辰条。这个事件对于打叶后世子孙的势力是个沉重的打击。

在捏列哥不断晋升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一个人的鼎力支持,这个人就是星根达尔汉之子席尔克明噶图,他是后来叶赫部的二世祖。席尔克明噶图的名字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席尔克”是他的名字,“明噶图”为官名,是个千总(千户)之类的小官职。名字加上官名作为一个人的全名,是为了显示尊荣。(赵东升:《关于叶赫部首领的族属问题》。)席尔克明噶图年富力强,精明强干,诚心诚意地辅助捏列哥向周边扩大势力范围。

景泰三年(1452年)塔鲁木卫都指挥佥事捏列哥病逝。景泰四年(1453年)正月,明廷颁旨:“命故塔鲁木卫都指挥佥事捏列哥子撒哈答……俱袭职。”《明英宗实录》卷225.席尔克明噶图仍任千户之职,他一如既往地忠诚辅助撒哈答治理卫事。大约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席尔克明噶图谢世,他的儿子齐尔哈尼(《明实录》称之为的儿哈你)接任其父的千户职务。齐尔哈尼已是壮年,除了女真语外,还精通蒙汉语言,胸有计谋,善于交际,不是一个甘为人下之人。当时塔鲁木卫的都指挥同知撒哈答年迈多病,难于视事。卫内的诸多事宜多由其胞弟察龙哈代管。(苏景春:《叶赫史话》第11页。)

成化十四年(1478年),撒哈答病逝。“塔鲁木卫故都指挥佥事等官撒哈答子童哈等二十四人乞袭职,……俱许之。”《明宪宗实录》卷181.童哈袭职后虽然操纵了塔鲁木卫的最高军政大权,然而他的叔父察龙哈仍然不愿放弃此前攫得的代理之权,叔侄二人的争权斗争竟然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些部民看到本卫的日渐衰败的景象,纷纷离散,逃奔辉发、哈达、乌拉而去。

第二节 齐尔哈尼夺得塔鲁木卫大权

塔鲁木卫的混乱局势给齐尔哈尼夺权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经过周密策划之后,他与妻兄达巴牙分别捕捉了童哈和察龙哈,并把二人杀死,成功地夺得了塔鲁木卫的统治权,齐尔哈尼成了塔鲁木卫的部族首领。(苏景春:《叶赫史话》第4章《齐尔哈尼夺权》。)

齐尔哈尼夺权后,积极发展农耕渔牧生产,努力改善族民生活,使塔鲁木卫的社会秩序日趋稳定。这为他进京朝贡创造了条件。

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二月和成化二十年(1484年)十一月,齐尔哈尼两次率领部众到北京朝见明朝皇帝朱见深。《明实录》记载成化二十年齐尔哈尼的朝贡说:“海西塔鲁木等卫野人女直都指挥的儿哈你等来朝贡马及貂皮,赐宴并衣服、彩缎等物有差。”(《明宪宗实录》卷258.)不久之后,齐尔哈尼升任塔鲁木卫都指挥。塔鲁木卫日渐强盛,治所从张城迁到了兀苏城。(苏景春:《叶赫史话》第13页。)

齐尔哈尼两次进京朝见明朝皇帝朱见深,使他开阔了视野,他决心自强不息,成为一方之主。他大力筑城建寨,拓展疆域,先后修筑了何墩城、阿奇兰城、喀布齐赉城、吉当阿城、鄂吉岱城和雅哈城,又扩建了兀苏城和赫尔苏城,尤其是扩建了祖居地张城,牢固地控制了伊通河和赫尔苏河两条河的流域。(苏景春:《叶赫史话》第14页。)塔鲁木卫发展成了海西女真各部中一个较强盛的部落联盟。

就在齐尔哈尼的部落联盟日益向上的时候,在弘治(1488年为弘治元年)初年的冬季的一天,明廷遣使来到塔鲁木卫,指责齐尔哈尼有犯边不轨、扰乱贡市的嫌疑,令其改正。

齐尔哈尼是个敢说敢做、不怕事端、有大丈夫气概的人,他听完来使的话之后,并不做任何解释,决定率领部下进京面见皇帝。

明朝皇帝朱佑樘质问他说:“朕闻辽东奏言,海西部卫欲有犯边的行为,可有此事?”

面对皇上的指责,齐尔哈尼侃侃说道:“我朝在广宁、开原、抚顺设立三个马市,本来是对海西各部和建州、福余等卫所开放的,一向很受女真、蒙古族民欢迎。可是近期携带马匹、貂皮、参茸等物来做买卖的人,经常遭遇到镇守官、强家大族等人纵令他们的下人和仆从低价贱买货物的事,按其折减价收到的金银,不足朝廷赏银的十分之三四。因此,族民受到种种克扣盘剥之后,怀怨殊深,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犯边的情况大多数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虽然是这样,我塔鲁木卫还是愿做大明朝的顺民!”(苏景春:《叶赫史话》第15页,文字稍有改动。)

明廷在派员调查核实、认为齐尔哈尼的举报属实后,下达了整顿辽东三城市场的旨令,其原文如下:

“兵部覆奏巡按辽东监察御史罗贤所言:广宁、开原、抚顺三马市每遇夷人持马、貂诸物来市,被镇守官及势家纵令头目、仆从减价贱市,十偿三四,夷人受其挫勒折阅,积久怀怨殊深,往往犯边,多坐此故。请自今马市在广宁者,委按察司分巡官;在开原者,委安乐州知州;在抚顺者,委备御官,仍申明旧例禁约,敢袭前弊者捕送巡抚、巡按等官究治。计赃至二百贯以上者,头目、仆从人等发极边卫分充军,职官调别边各卫带俸,遇赦不宥。若因激变夷人,致引边衅,从重论……”(《明孝宗实录》卷154.)

短短一百六十余字的敕令,涉及许多内容:首先指出女真人屡屡犯边的原因,然后责成三马市所在的地方主管官员严格稽查违章违纪的人员和现象,继而再次申明此前的规定和禁绝约章,最后规定了对违规人员的惩治办法。我们认为这道敕令是我国历史上惩治腐败的绝好文件之一。

这道敕令的发布,说明齐尔哈尼进京告御状取得了胜利,一时间他成了海西女真的通天人物。然而这次胜利也使他有些忘乎所以,每次朝贡从朝廷获得的赏赐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渐渐地他也不受朝廷的约束,经常率下属到开原城附近掳掠,很快他就成为开原东北的边患之首。

开原镇守官多次将奏章递送辽东御使罗贤,明廷也迭次遣使出境宣谕,但是齐尔哈尼屡屡推诿过错。明廷不得不向齐尔哈尼发出警告,要他爱惜前程:今后各卫的掌印都督,只有历任无过错,部下未尝犯边的,才许袭任原职,否则只令袭指挥使,另选众所信服的人升任都督(苏景春:《叶赫史话》第17页)……

但是齐尔哈尼依然我行我素,照旧犯边掳掠。

正德初年(1506年为正德元年),明廷终下狠心,决定惩罚齐尔哈尼。正德二年(1507年),当他再次犯边时,明军将其捕获,以“犯边入寇”的罪名枭斩(把人头砍下并且悬挂示众)于开原市。《山中闻见录》记载说:“海西酋速长加数盗边,枭斩于开原市。”(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海西》卷10.)文中所说的速长加即是《明实录》中的的儿哈你,也即是齐尔哈尼。齐尔哈尼是叶赫部的三世祖。

齐尔哈尼有三个儿子:长子祝孔革、次子哲铿额、三子哲赫纳。

第三节 祝孔革开创叶赫部

祝孔革兄弟三人为报明廷的杀父之仇,便勾结海西女真的一些大部落的酋长,如老鼠、乃留、加哈叉(噶哈禅)等人,一起侵犯明廷的边境,阻断贡道,抢劫各部女真的贡品,搅得明边鸡飞狗跳,烽火四起,开原报警的奏章接连飞往京师。

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明朝皇帝朱厚照派遣兵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副部长)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石玠到开原,石玠又指派大通事(大翻译)马俊出境到塔鲁木卫宣谕祝孔革等人,让他们遵守国家法令的约束。

祝孔革、老鼠、乃留、加哈叉等人受到大通事马俊的教导后,知道朝廷命官石玠正在开原,便率部卒两千人,从明代的北大门镇北关入关,来到开原,面见石玠,并向他提出要求说:“想要我等听抚入贡,除非允准我们升袭,颁给印信和敕书。如果满足我们的请求,则我们显示软弱不再较量;若是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则我们必要发泄怨气。”

石玠感到很难做出决定,便迅速向朝廷请示。朝廷接到报告以后,很快就召开了会议,于正德八年(1513年)八月己亥,明廷对祝孔革等人所提出的要求逐个回答如下:“祝孔革之父齐尔哈尼原本为塔鲁木卫的指挥佥事,由于入寇被杀,现在祝孔革既然已经悔罪归顺,应该免去对他的查勘,暂时准许他袭任父职,把对他任命的敕书交付辽东镇巡官保存,等他一年以上不扰乱边境,方才允许把任命的敕书交给他。老鼠、乃留过去没任过官职,不能立刻授职。可以在正常的赏赐之外,酌量加些赏赐,还要坚持五年的考察期,没有发现其犯边的事件后再做决定。加哈察和他的儿子逞得革(即辉发部的噶哈禅和他的儿子齐讷根)要求更换敕书,担心他们有冒名顶替之可能,不应该马上更换他的敕书。”(以上两段译文的原文见《明武宗实录》卷103.)

正德十四年(1519年),祝孔革已经升为塔鲁木卫都督佥事,《明实录》记载说:“正德十四年五月己亥:给赏海西塔鲁木等卫女直都督佥事等官人等竹孔革等衣服、彩缎、绢帛有差。”(《明武宗实录》卷174.)

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庚子,海西塔鲁木卫女直都督祝孔革等三百七十八人来朝贡马,明廷赐宴及彩币、袭衣、绢纱有差。同年二月,己未,明廷“以塔鲁木卫都督佥事竹孔革升职久,给金带、大帽各一”,(《明世宗实录》卷36.)作为一种特殊的嘉奖。这是叶赫纳拉家族第四世祖首次受到明朝朝廷的最高奖赏。(苏景春:《叶赫史话》第19页。)

此后,祝孔革又先后三次进京朝贡: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祝孔革贡马;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祝孔革入贡;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祝孔革朝贡。这个时期祝孔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展疆拓土,扩充实力,成为一方之主。

祝孔革经过仔细长期的观察,发现哈达部王忠日益富强。王忠即旺济外兰,乃是扈伦始祖纳齐布录的五世孙。嘉靖十三年(1533年),他的父亲克什纳都督被族叔巴岱达尔汉杀害后,他南逃小清河一带,利用哈达“建业贝勒”倭谟果岱在此打下的基础,建立哈达部并且使之发展成为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哈达地处开原广顺关外,地近南,明人称之为南关。王忠充分利用明廷在广顺关外开设马市的优越条件积累财富,扩充实力。永乐四年(1406年),明廷在辽东首开马市,《明实录》记载说:“永乐四年三月甲午:设辽东开原,广宁马市二所。初外夷以马鬻于边,命有司善价易之。至是,来者众,故设二市,命千户答纳失里等主之。”(《明太宗实录》卷52.)

明永乐年间在开原、广宁二城共开设马市三处:“其一在开原南关,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东五里;其一在广宁城,皆以待朵颜三卫夷人。正统间(1436—1449年),因漏泄边事,已罢其二,唯开原南关市独在存。”(《明宪宗实录》卷176.)

万历元年(1573年),辽东的五大市场,也以开原的马市居于首位,另外四个市场依次为抚顺、清河、叆阳、宽奠。(《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1.)有明一代,开原成为内连中原、外通东北各部女真与蒙古的交通和贸易的枢纽。王忠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初建寨于广顺关外,东夷诸种无不受其约束者,无论近边各卫站,岁修贽贡,唯忠为政,即野人女直,僻在江上,有来市易,靡不依忠为居停主人。当是时,广顺关外夷络绎不绝……”(冯瑷:《开原图说》上卷。)

王忠在广顺关外修城建寨,开设店铺和驿馆,接待海西女真往开原城马市贸易的酋长和随从。这些人经过长途跋涉在入关前需要休息,清点物品,了解行情;需要通事和协助办理手续的人员,王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周到的服务。这样,每年在开原定期举行的马市贸易,使“居停主人”王忠获得了十分丰厚的利润。

祝孔革观察明晰以后,为获得“居停主人”之利,也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委派他的第三子尼雅尼雅喀,在距开原一百二十里的镇北关外的珊沃赫山上筑城建寨。

珊沃赫山坐落在叶赫河北岸,紧靠着女真朝明的贡道,北部的蒙古各部、松花江乃至黑龙江流域的女真各部,与明朝贸易必须经过这里。尼雅尼雅喀把城堡修筑在珊沃赫山由南坡延伸下来的南高北低呈长方形的台地上。城以山名命之,称为珊城。珊城堡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城有内外二重城墙,内城周长四百五十米,外城周长六百二十四米。城有角楼和护城土壕。(苏景春:《叶赫史话》第23页。)

因为珊城面临叶赫河,紧靠珊沃赫山,历史上又称之为叶赫商坚府城。

珊城北一里多一点儿,便是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各部女真去开原的贡道。祝孔革修建这座城池的目的,被冯瑷一语道破真相:“昔南关夷酋王忠,建寨于靖安关外,以专其居停之利。北关效之,亦建寨于此,盖争其利也。”冯瑗:《开原图说》下卷。

珊城竣工不久,祝孔革与两个弟弟协商后,三人进行了详细分工:由二弟哲铿额分管伊通河流域,三弟哲赫纳分管赫尔苏河流域,祝孔革本人则来到叶赫河畔的珊城,(苏景春:《叶赫史话》第24页。)管理叶赫河流域。

祝孔革来到叶赫河畔的珊城之后,开始以河流的名称命其部,改塔鲁木卫为叶赫部,或称叶赫国。祝孔革成为叶赫部的始祖。祝孔革又将他所住的叶赫河的河名加在原姓氏之前,成为叶赫纳拉氏,把它作为自己家族的新姓氏。其时约为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此,在叶赫河畔出现了一个新的氏族,这就是叶赫纳拉氏。但对明朝交往时叶赫仍称塔鲁木卫,其卫首领的袭任仍由明朝颁旨任命。这种从属关系一直持续到1619年叶赫被努尔哈赤征服为止。(苏景春:《叶赫史话》第24页。)祝孔革是叶赫部的四世祖。

第四节 祝孔革把叶赫推向发展高峰王忠捕杀祝孔革

塔鲁木卫改称叶赫部之后,祝孔革以珊府城为中心,加紧向外扩张疆土,大兴土木,建立城寨,很快就建起了一系列的城寨。他先在叶赫和哈达的边界建造了季诺寨和把吉、把太寨,又在珊城西南方向三十里处、距镇北关白马山三十里的地方修建了落罗寨。接着在北方女真人去往开原的贡道附近修筑了叶赫西城,并且把治所迁于此处,从此珊府城失去了政治意义,变成了一座纯商业性的城市。叶赫西城修竣之后,他又修建了杜喀、尼雅汉、粘罕、十八里、占河、沙大亮、纳尔珲、呼鹿、猛乞等寨和克伊特城。(苏景春:《叶赫史话》第27页。)

叶赫部迅速地崛起,它已把伊通河、赫尔苏河、叶赫勒河(即叶赫河)和占尼河四条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明朝自永乐朝以来颁发给海西女真四部的九百九十九道敕书,也有七百道为祝孔革所控制。叶赫部在祝孔革统领时期进入发展高峰。

叶赫部的壮大和崛起,使哈达部感到惶恐不安,哈达部感受到了来自叶赫的威胁和重压。扈伦四部,即哈达、辉发、乌拉和叶赫,有的是由扈伦国裂变而成,有的是在扈伦国的领域上由小到大成长起来,四部自然结成了联盟,由于哈达最先发展壮大占得了先机,所以哈达最早成为四部联盟的盟主。王忠感到自己的盟主地位受到了叶赫的挑战。

叶赫处于南部明朝、北部女真两者居中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在珊城收取各部朝贡和贸易的“居停之利”,一方面掠夺女真各部朝贡时携带的贡品、敕书和土特产品,财富日增,实力日强。祝孔革的心中也逐渐浮起了吞并哈达的念头。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春天,祝孔革率领三百八十七人去开原马市购买耕牛,一行人从叶赫西城出发,走近道,本应从镇北关进入开原,但他却兜了一个大圈子,绕道从哈达附近的广顺关进入开原,这显然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实地侦察。

哈达和叶赫,双方虎视眈眈地对峙着,寻找着足以置对方于死地的良机。恰在这时,王忠接到明廷命其除掉祝孔革的密令。

嘉靖三十年(1551年)春三月,祝孔革为首的一行人欲到占尼河上游乌龙岭一带射猎的信息被王忠捕捉到。当夕阳西下,祝孔革一行满载而归走在回城的途中时,哈达部的伏兵四起,将祝孔革等人包围并刺杀殆尽,叶赫纳拉氏的开山祖怀恨而死。王忠得手后带领哈达军队乘胜向叶赫发动进攻,占领了叶赫的把吉、把太、季勒等十三座城寨,攻入叶赫西城,夺得敕书七百道。(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1页。)

祝孔革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太杵、次子台坦柱、三子尼雅尼雅喀。祝孔革被哈达王忠袭杀后,祝孔革的长子太杵继为叶赫部长。

第五节 王台执杀太杵

叶赫部的新任部长太杵与二弟台坦柱、三弟尼雅尼雅喀精诚团结,同仇敌忾,誓报哈达的杀父之仇。他们在二叔哲铿额、三叔哲赫纳的支持下,率领叶赫士卒,常常向哈达发动进攻。王忠深感自己无力抗衡,便向开原守臣求援,希望帮助调停。最后王忠亲送爱女达雅格格到叶赫西城予太杵为妻,两部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平息。(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2页。)

太杵广储厚积,操练军兵,为复仇之战做好各种准备。他在叶赫西城不远的地方又修建了一座新寨,新寨修建在高高的面积达八万平方米的台地上,命名为台柱(太杵的另一译音)寨。(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2页)。这就是有名的叶赫东城,以后我们还要多次提到它。

就在叶赫部太杵紧锣密鼓地准备复仇的时候,哈达部发生了一次暴乱事件,王忠在一次祭祀祖先时被部下一个叫那珲的人用牛耳尖刀刺死,这件事发生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忠有一个儿子名叫沙津,他在王忠被刺杀后的第二年春天,设计刺死了杀父仇人那珲,在族众的帮助下夺回了哈达部的政权。当时沙津十五岁,可谓英雄出少年。众人推举他为部长,但他考虑到自己年幼,难以承担治部之重任,便坚决地推迟。他常常听父亲讲起,他有一个堂兄名叫万,生活在绥哈城。他便与族兄德喜一起来到绥哈城,欢迎堂兄万,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足智多谋的汉子回到哈达部主持部务。万又称王台。

王台掌握哈达大权后,知道叶赫不会捐弃前嫌,善罢甘休,便一面设法应对叶赫的挑衅和进攻,一面寻求开原守臣协助出面讲和。

开原守臣将双方调到开原进行调解。调解的结果是这样:由于万即王台是王忠的侄子,理当为主,应得敕书六百九十九道;太杵是王忠的女婿,理当为客,应得敕书三百道。双方签字画押,不再构兵。(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4页。)

王忠生前聚敛的九百九十九道敕书被瓜分了,明朝的决定显然偏袒哈达。太杵虽然气愤难平,但在明廷开原守臣的强大压力下,他也是别无他策可寻,只好把仇恨深埋心中,寻找会议之外的报仇途径。

开原明朝守臣的调解不仅加重了太杵对哈达的仇恨,也使他对开原的明朝边官怨恨有加。此后他经常袭扰哈达的村寨,还不时地纠兵到开原、铁岭一带犯边。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太杵率众至开原东南的柴河堡掳掠,消息被王台侦知。王台在太杵必经之路上设伏,将太杵活捉。王台亲去开原,献出太杵,并要求升赏,明朝去掉了一个边患,同意嘉奖王台等人,而且把这件事记入《明实录》中:“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己未,海西夷都督王台等执柴河堡盗边夷酋台出(太杵)等及所掠来献,因为其部下求升赏。上嘉其忠顺,许之。”(《明世宗实录》卷459.)估计后来明廷将太杵杀掉了。太杵是叶赫部的五世祖。

太杵被俘并被执送开原后,王台为了缓和同叶赫的尖锐矛盾,退还三百道敕书给了太杵的三弟尼雅尼雅喀,但是太杵的六个儿子不甘心,他们以长兄鄂岱为首,利用三叔尼雅尼雅喀去开原贡市返回的机会,在途中劫杀,抢走了敕书。(赵东升:《扈伦传奇》第111页。)

由于祝孔革和太杵两位部长被哈达除掉,叶赫与哈达有了永远解不开的世仇。

第六节 清佳砮和杨吉砮分掌叶赫部

叶赫部长太杵被哈达王台设伏兵活捉献于开原被明廷处死之后,他的二弟台坦柱想由自己继承叶赫部长职务,以便率领叶赫部众向哈达复仇,但在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之后,立刻遭到太杵诸子的反对,他们坚持部落酋长职务父死子继的惯例,主张由太杵的儿子继掌叶赫。

太杵有六个儿子:长子鄂岱、次子硕色、三子萨布录、四子图礼、五子图美、六子额曾特伊。其中二子硕色、三子萨布录二人能力最强,他们反对二叔台坦柱继承贝勒职务也最为强烈。(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6页。)

台坦柱发现这种情况后就收回了自己的想法,同意由兄长太杵的长子鄂岱继为叶赫部长,自己辅佐他处理部务。然而鄂岱生来懦弱,驾驭部众尚且感到困难,谈何振兴叶赫、替父祖报仇?于是他左三右四地推托叶赫部长的职务,后来在性情暴烈的二弟硕色和三弟萨布录兄弟二人的武力威逼下勉强接过了叶赫部长一职。但是有关叶赫的一切军政大事,他还要请二叔台坦柱为其出谋划策,最后作出定夺。硕色和萨布录对于这种状况万分不满。

有一天,鄂岱到二叔台坦柱的住处,商议讨伐哈达、为父祖复仇的事宜,二人的谈话刚刚开始,硕色和萨布录便硬闯了进来,气势汹汹地责怪兄长鄂岱,其实他们含沙射影地将矛头直指台坦柱。台坦柱忍无可忍,唤来部众将硕色和萨布录二人捆绑了起来。台坦柱此举,似乎包含了报复的成分。

台坦柱想了一会儿后,便带着鄂岱来到三弟尼雅尼雅喀的住所。尼雅尼雅喀自幼聪颖,性情和善,精通蒙汉语言,擅长经商但不通骑射。由于祸患不断,日夜忧虑,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在征求过尼雅尼雅喀的意见之后,台坦柱杀死了硕色和萨布录两个侄子,拥立鄂岱当了叶赫贝勒。《叶赫那拉氏族谱》。鄂岱是叶赫部的六世祖。

此时的叶赫内外交困,连遭哈达的两次打击,丧失了两任部长,接下来又是叔侄不和,同室操戈,自相残杀,新任贝勒鄂岱又是能力平庸,缺乏韬略,叶赫只好甘居哈达王台的羽翼之下。为了从哈达换取和平与安宁,台坦柱只得将十四岁的女儿温姐嫁与足可以当其父亲的王台为妾,(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8页。)用婚姻关系捆住了王台的手脚。

台坦柱辅佐鄂岱可谓尽心竭力,但是好景不长,他身染痘疫而死,鄂岱顿失靠山,自觉无力支撑危局,便向诸位兄弟请求辞职。

台坦柱有三个儿子:长子齐纳赫、次子清佳砮、三子杨吉砮。(苏景春:《叶赫史话》第39页。)其中,长子齐纳赫宽厚仁慈,与世无争,而次子清佳砮和三子杨吉砮能量大,锋芒毕露,早已觊觎叶赫部贝勒之宝座,鄂岱的胞弟硕色和萨布录被杀后,他其余的胞弟以及叶赫纳拉家族的其他堂兄弟,在能力上都无法与清佳砮、杨吉砮兄弟相比,清佳砮和杨吉砮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叶赫的两个贝勒,清佳砮居叶赫西城,杨吉砮居叶赫东城。有的史书说,叶赫东城为清佳砮和杨吉砮二人所修。本书作者曾于2003年10月到叶赫东城踏查,根据叶赫东城的庞大遗址以及史书对当年东城的描写,叶赫东城决不是一代人所能建成,它是几代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很可能是在祝孔革或其子太杵时即已开始修建,至清佳砮、杨吉砮兄弟二人时最后竣工。清佳砮和杨吉砮同是叶赫部的六世祖。

叶赫部,“其贡于明,取道镇北关,地近北,故明谓之北关”。(《清史稿·杨吉砮列传》卷223.)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一起来翻阅吧!
  • 诛佞记

    诛佞记

    明洪武十四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将爱女安庆公主下嫁于壬戌年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欧阳伦。欧阳伦小人得志,遂将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表妹弃遗。致授业母舅吐血身死,舅母自缢身亡,表妹悲愤交加、失心癫狂。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欧阳伦置大明律条于不顾,公然对抗朝廷“盐茶国有,私人不得染指营运”的禁令,勾结湖广、陕西等地方官大肆运销。茶马互市、牟取暴利,且收受贿赂、侵吞赋税,阴买死士、杀人灭口。自洪武十六年始,欧阳伦即分别收受湖广史近山、云南邱汝昌等贪官的巨额贿赂。致洪武二十一年秋,云南曲源府大旱之年官府无钱粮赈灾,使曲源一地饿殍遍野,百姓聚众骚乱。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清风云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清风云

    这本书讲述了清王朝从崛起于东北到驰骋天下,统一全国再到丧权辱国、宣统退位出宫,近300年的历史史实。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衣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明末求生录

    明末求生录

    头顶着金钱鼠尾却身为汉人。再过几年就是甲申天变,华夏沉沦怎么办?顺则富贵加身;逆则粉身碎骨。怎么办?看孟奇杀出一个未来;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热门推荐
  • 菜根谭活学活用

    菜根谭活学活用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问世的一部奇书。原作者洪应明,用一条条精炼的箴言警句,向世人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本书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佛家超凡脱俗息念观心的禅机、道家清净无为乐天知命的观念于一体,人生百味,蕴集其中!综观全书,文辞幽雅,含义醇厚,耐人寻味。有禅、有道、有趣、有味……可以陶冶性情、练达人生!
  • 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

    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

    精选了新世纪十年来的网络文学佳作,梳理了网络文学这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反映了我国新世纪十年来网络文学的创作趋势和整体面貌。书中收录了《性感时代的小饭馆》、《鱼为什么不在天上飞》、《一个寻找天堂的人》等故事。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综漫之岁暮归

    综漫之岁暮归

    我曾一直以为,那个被我称之为炼狱的地方,不会再有我的位置。也不曾想过,我会离开它,再也不回头。本文综死神、火影,男主角待定。女主的过去虽有些小悲伤,但文章总体是走轻松文风。立志不苏。还望大家喜欢。
  • 劝发菩提心集

    劝发菩提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州征伐录

    天州征伐录

    关于这块被人们称作“天州”的大陆从何而来的远古神话中,都会提到一种叫做“龙”的生物,它们掌握着最原始的力量,并以这种姿态,活在游商们的记载中。直到,一支部落自西北草原崛起,相传他们的首领,在山中降服了龙,使它们成为撕碎这块大陆北境诸国的尖牙利刃。三百年过去了,这块大陆近二分之一已被这群龙的主人掠走,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女帝李嗣镜继承皇位。而此时的天州大地,仍有少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之轮将碾向怎样黑暗的尽头……
  • 高血脂家庭自疗法

    高血脂家庭自疗法

    本书介绍了高血脂病的自疗法,内容包括:“对高血脂症的认识”、“高血脂症的患病原因”、“高血脂症的饮食疗法”等。
  •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成长之路上,天赋固然重要,但人生的磨炼、社会的感染、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等,都影响着人生智力的发展和才能的表现。人与人的天生智力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随着后天的学习与培养,不同的人就表现出不同的才智,只有把这种才智积极地运用于实践和创造活动中,才能发挥神奇的作用,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财富。
  • 100分的吻

    100分的吻

    “我就愿意跟着你,一直跟到你死的那天”,“你真恐怖,那我死了呢”,“那等我老到没牙吃好吃的,寿终正寝以后,再去投胎下辈子继续跟着你”“……”
  • 夺情名媛

    夺情名媛

    前一世,韩灵曦和父亲被人害死,还被冠以贩毒的罪名;这一世,她重生为凌若汐,苦苦等待了十年后终于华丽回归。她以钟式集团上市董事的身份打入仇人内部,利用前世的回忆,一步一步地夺回钟式企业总裁钟寒墨的心。她拆散奸商和贪官、黑帮之间的铁三角关系,逐个击破,最终使父亲沉冤得雪,也还了临海市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