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6600000004

第4章 选题意义与创见

魏晋玄言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被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史家所轻视。这种轻视主要是受传统主流诗学观影响的结果。深入研究并全面评价玄言诗,就是要重新审视这种传统诗学观念的成败得失,解读这种诗学观隐藏的主流文化精神,并由此指出玄言诗对此种传统诗学观的超越,及在这种超越中潜藏的非主流文化特质。基于此,本书研究玄言诗便有利于澄清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玄言诗的诗学内蕴及其与传统诗学的关系问题

大多数学者认为玄言诗已偏离了“诗”的轨道,而成为“非诗”。这种看法的潜在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上古的比兴诗学及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强化的审美诗学。“兴观群怨”说、“诗缘情而绮靡”说是其集中表现。这两种诗学观念,以现代语言概括就是“情志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一是受王道政治与儒家经学思想影响的政治诗学与道德诗学。“知王道之得失”说、“观风俗之盛衰”说,是其具体表现。这种诗学观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重新包装,并得以延续其影响。这就是我们颇为熟悉的“政治标准第一”与“现实主义至上论”的意识形态诗论。

笔者认为,玄言诗是对传统诗学泛道德化、泛政治化的超越及对“情志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的突破,开创的是一个反传统诗学的潜在世界。这个世界具有“非政治”、“非道德”、“非现实”、“非功利”、“非个性”的“超越”向度,有着向“他在”、“共在”、“神秘”、“普遍”升华的“普世”情怀。当然,这种情怀仍旧有着“时代精神”及“诗学本真”的折光,但这种“时代精神”却有着为其他时代所不及的“开放”、“涵容”及“超越”的多重向度,这种“诗学本真”也有着比传统诗学以“美善”为内容的“伦理道德”本真更深层的以“大化”为内核的“命运性”本根。玄言诗展开的书写向度真正成就了中国诗学的博大深沉。

二、玄言诗生成的文化土壤问题

学界通常把玄言诗看作玄学的伴生物,而对玄言诗作为一个开放时代的多元文化交融、多维视角观照、多元阐释交响的独特文化背景较少关注。研究玄言诗生成的文化土壤,以揭示玄言诗的内在精神实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历史上真正开放的时代有两个:一是春秋战国;一是魏晋时代。这两个时代都是中国文化的大变革、大融合的时代。笔者认为,魏晋是中国文化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两汉经学独尊的一元文化统治瓦解,富有批判精神的老庄学说复兴,以及融通儒家名教与老庄自然学说的玄学思潮的诞生,无疑都为一个文化的伟大变革时代来临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具有异质因素的印度“佛教”文化的大规模传入,又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自我反观与自我批判的“他者”视角。

具体到玄言诗而言,经学政治文化的消解,是玄言诗能够挣脱政治权力话语,书写“自由”心灵与“超越”追求的坚实基础。老庄精神与玄学思辨,是玄言诗不顾现实社会的苦难与无奈,而向抽象化、玄远化发展的理论武器。佛教般若学独有的思辨气质又助成了这种诗歌抽象化倾向的发展,而其贬斥现实人生、寻求永恒宁谧世界的幻想又契合了玄言诗人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佛教文化又成为玄言诗发展的强大催化剂。

三、玄言诗与世族文化的关系问题

魏晋文化的多元开放是玄言诗繁荣的温厚土壤,而世族文化崛起更与玄言诗的兴盛有着直接内在的关系。世族又称士族、高门、门阀,是指世代占据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上层地位,并有着悠久的家世文化承传的特殊社会阶层。世族文化是魏晋社会的特殊产物。

笔者认为,魏晋时代形成了世族文化、皇权文化、平民文化鼎立的“三极文化结构”,它突破了秦汉皇权文化与平民文化对立的“两极文化结构”。秦汉两极文化体系是以小农经济与宗法血缘为基础,并受“交感通化思维”支配的自然文化。受自然文化影响的传统抒情诗学的内在思维特质就是“通感思维”。

世族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贵族文化,既不再尊崇皇权政治的威权主义,亦不局限于平民文化的物质理想,而是更大程度地追求着超越现实的纯精神世界。世族文化既超越了自然文化,又净化了神文文化,因而具有一种高度抽象的“逻辑思辨”特质。因为世族文化又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脉,故它终究形成了融“通感思维”与“逻辑思维”于一体的综合品性。受世族文化影响的玄言诗学也由此具有“通感思维”与“逻辑思维”合一的双重品格。

玄学与玄言诗都是世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二者又发生着内在的密切关系。玄学致力于求解宇宙、社会、人生的玄奥,从而满足了世族文化的思想需要;玄言诗书写着世族文人追寻人生秘密的心灵之路,适应了世族文化的艺术需要。只有从世族文化的角度,才能澄清玄言诗何以有迥异于传统诗学的特殊精神气质,才能洞悉玄言诗开启诗学新向度的革命性意义所在。

四、玄言诗与诗人生命世界的关系问题

不少学者以为,玄言诗是魏晋诗人逃避政治杀戮、躲避战乱阴霾、偏安半壁山河的“消极”产物。这种看法的潜在基础是:诗人的写作当服从政治的需要,并以现实为准绳,充当救亡图存的急先锋。这种看法不能说错,因为诗人的确需要关心政治、现实、民族的生存问题,他不能超现实地生存。

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无疑有着严重的“角色错位”,因为它实际将“诗人”等同于“政治家”。诗人非不关心政治、国家,但他更关心“人”。诗人是无力的,在急剧变乱的时代,他们往往成为政客、阴谋家的牺牲品,关心政治与国家并不是他们的本职,诗人的天命在于书写“人”的生存状态。痛切于现实人生的卑微、琐碎、沉沦,向往永恒世界的尊严、自由、整全,往往是诗人的天职所在。

东晋的玄言诗作者,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自《诗经》以来传统诗人的现实主义诉求,超越了前代诗人将诗歌与政治、道德等现实价值捆绑在一起的异化之维,而实现了对“人”之存在的多向度书写。从传统诗歌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书写,一变而为玄言诗对“人”的生存境界与永恒价值的超越之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玄言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乱世人间与苦难人生之救赎的寻求。

五、玄言诗的宗教情怀与宗教境界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玄言诗受玄学影响较多,而受佛学影响较少,因为佛教刚传入中国不久,还需要一个消化过程。亦有学者承认佛教对玄言诗有着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如何发生,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有不少玄言诗作的确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但涤除了佛教的一些神性化因素,吸收了其中的一些“理”、“辞”及某种“意味”,从而呈现出一种深秘的“宗教情怀”与超远的“宗教境界”。而这正是中国诗学传统中向来所缺少的。

应当说,玄言诗体现了魏晋诗人群体在经历了儒家道德沦丧的巨大痛苦后,另寻精神皈依之所的强烈愿望。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诗人们发现,一切现实的道德,总是容易堕落、变质的,而自印度传入的佛教中隐藏的一些深层的“精神”寄托,为他们在道德崩溃的时代,提供另一重人生的栖居庇护之所。

无疑,“宗教之维”的开掘与发现是玄言诗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诗学的天空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

六、玄言诗作者与读者产生于特定时空问题

考察中国文学史可以发现,某些诗体虽然仅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兴盛,但在其后的若干时代,总不乏大批的作者与读者。《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等诗歌,无不如是。而唯有“玄言诗”在其兴盛后,却难以为继。不但作者群消失,且读者群也随之悄然隐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文化现象。

笔者认为,玄言诗在魏晋时期的庞大作者与读者群,都是魏晋特殊的世族文化格局所造就的。世族文化孕育了大批超越皇权文化“权力化思维”与平民文化“物质化理想”,并力求探寻“超现实”的“纯精神”王国的世族知识精英。而玄言诗的作者与读者群落都主要是在这批“世族”文化精英中生成的。南朝刘宋以后,在皇权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联合夹击中,世族文化不断退却,变成两极文化结构“有意味”的饰品,活跃在有限的历史舞台上。作为一种力量,世族一直存在到唐代中叶,而作为一种文化,刘宋以后已趋衰落,并再难以形成其整体的歌唱。传统抒情诗与现实主义诗篇的作者与读者群再次抬头。

这也就是说,世族文化的兴盛是玄言诗作者与读者群存在于魏晋这个特定时空的深层文化背景。世族文化的消退及平民文化传统崛起之后审美旨趣与品位的转向,则是玄言诗作者及读者消隐的深层历史原因。

总之,在对玄言诗研究多重意义的揭示中,笔者并不指望寻获一个有关玄言诗的最终答案。任何期望对某种文学现象进行“客观”与“全面”的解释,都是不可能的。正如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所指出的,任何解释都有其历史的前提,有着差异性的误解正是构成文本解读与意义生成的基础。同样,本书并不是要全面颠覆玄言诗研究的相关成果以端出一个所谓“正确”、“客观”的最终解释,而是要深入到历史的差异性中去解读传统玄言诗研究所植根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走出传统诗论“情志本位主义”与“通感思维”的前理解中,我们从多元阐释交响与逻辑思辨的新视野中,理解了玄言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历史意义:在《诗经》体、《楚辞》体等“情志诗”写作消沉后,玄言诗在东晋达到了“哲理诗”的兴盛繁荣,唐宋以后仍余波荡漾。它的情感是炽烈的,但被理性的冰冷硬壳包裹。在晦涩的冰冷中,含藏着诗人痛苦的思索与高蹈的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玄言诗的思辨就没有后来文学理论的真正成熟。正因如此,我们把玄言诗视为中国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朵奇葩,是中古诗歌发展的一个小小高潮,是上古文化与中古文化联系的枢纽。

同类推荐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热门推荐
  • 弇山堂别集

    弇山堂别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作义要诀

    作义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王爷追妻忙

    重生之王爷追妻忙

    她,月凌雪,月府的嫡长女,风华正茂,却被灰尘蒙了双眼,妹妹陷害,夫君信之,棍仗胎儿,受尽侮辱含恨而死。一朝重生,誓不与人为善,继母伪善,妹妹陷害,渣男阴谋再现。她美眸含笑,双手染毒,将她们打入万丈深渊。但是谁来告诉她,她身边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傻瓜,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只腹黑的狐狸?
  • 修神之路之诛天神皇

    修神之路之诛天神皇

    无意间李小璐穿越到异界大陆,得知是一个可以修炼的世界,然后就开始了修仙之路,修仙之路上路路荆棘,李小璐一路披荆斩棘,到最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在等着李小璐······
  • 《冰之觉醒》

    《冰之觉醒》

    是阴谋还是巧合?这次旅途,究竟是我们所期盼的,还是所谓终结?且看五人小分队玩转拉维耶大陆~冰贤者之名,说的是谁呢?友情提示,本文为《逆龙羽翼》前传,可能夹带大量与《AION》《J3》《Age》等游戏相关或相似的设定,不喜者请出门右转好走不送。不喜者请出门右转好走不送。不喜者请出门右转好走不送。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 召唤师至尊

    召唤师至尊

    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因为精神力过于强大,而被25世纪的人类异能研究所带去做实验,结果却穿越到了一个充满了魔法斗气的异世大陆里一个小家族的废柴身上,看她如何在异世大陆中生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步步变强,并追上自己心悦的男神...
  • 重生面瘫影后

    重生面瘫影后

    即便是“面瘫”也阻止不了遥沐霏进入星光璀璨的娱乐圈。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娱乐圈内的竞争,去路满是荆棘,她依旧能无畏前行。她信奉只要努力,下一站,她依旧能成为星光熠熠的天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豪门弃妇的极致重生

    豪门弃妇的极致重生

    再活一次,只为自己而活,活得精彩,活得快活!看一个弃妇怎样带着‘金手指’,做自己的豪门!至于男人么……呵呵……
  • 千金归来:重生之大少奶奶

    千金归来:重生之大少奶奶

    昏暗的花园里,两具纠缠的身躯,衣裳半垂,声声糜烂渲染着夜色。重生之后,她站在花园上观摩着这场火辣辣的戏码。如果她没有死的话,戏里的男主角会是她的未婚夫,而女主角是她亲爱的姐姐。多么可笑的一幕。那一夜,她喝得伶仃大醉,对着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拳打脚踢,将前世的怨恨全部发泄在他身上。等她清醒过来,那男人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滩鲜红的血,让她回忆昨晚的疯狂……重生一世,面对早已知晓的未来,她决定改变命运,将过去的遗憾统统补偿给自己。却偏偏有人一次又一次的踩在她头上,如此,就别怪她下手太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战空之光

    战空之光

    因为地震,主角误入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仅仅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