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2000000001

第1章 秦始皇的高祖母

第一节 秦宣太后芈八子

秦宣太后闺名不传,但她是楚国人无疑。这个女人殊不简单。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秦国三十六年。虽然最后被儿子夺回了权力——瞧,三十六年的时间,足够她儿子变成小老头儿啦!要不是该儿子眼看青春不再,唯恐自己挺不过老娘,没准还没有夺权的勇气。

但是虽然被夺了权,这位楚国MM仍然虎老威风在,照样在王宫里豢养男宠,临了还想把心爱的“二爷”带去阴间殉葬,儿子连个屁都不敢放。

芈姓,乃是楚王国的国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秦惠文王后得到的封号。

这个“八子”的封号位次比较低。一说大家就能明白——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后来汉朝也沿用了这套制度,并把八子等同于男性官员中的“中更”一级,比五大夫还高两级,等于侯爵——可见做皇帝的小老婆待遇其实很高,足以让找不着晋升之阶的男人后悔投胎有误。

这位“芈八子”在老公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也谈不上多么得宠,至于说她生下了三个儿子,那也很有可能是误打误撞的成果。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她确实还是比较得老公喜欢的(以她的性格,这种可能更大),所以招得惠文王嫡妻秦惠文后醋劲大发,想尽办法要收拾芈八子。以至于老公一死,秦惠文后就和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心肝宝贝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

眼看芈八子母子俩的人生将要黯淡收场,事情却来了个大转弯,使得他们其后的人生充满阳光。

关键问题出在继位的秦武王身上。这个年轻人性子莽撞,不但自己不具备为王的素质,母亲也不善于调教他。

你说一个堂堂的国王,干点儿啥不好,偏偏喜欢跟人比力气。当然秦人尚武,但是这位秦武王未免太过于发扬光大,不但每天亲近力士莽夫,把他们一个个地封成大官,而且还要和他们较劲儿。

得到大官职位的力士有任鄙、乌获、孟说等人,最后闯下大祸要了秦武王老命的也就是这位孟说。

这年八月,一心要树立秦国威风的秦武王率大军抵达洛阳。在周王室的太庙里,他看到了代表周王室统治天下的九州宝鼎,不知是不是喝多了酒,居然在孟说的倡议下,决定以举鼎的方式向周王室示威。

后来西楚霸王“力拔山兮”的下场凄惨,秦武王“力举鼎兮”的下场更是惨得立竿见影——青铜大鼎是那么好举的么?但是醉人说痴话,在好勇斗狠的秦武王眼里,就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

一举之下,大鼎压下,秦武王的胫骨立即被砸断,几天之后一命归西。

愤怒无处发泄的秦惠文后为儿子报仇,把酒后闯下滔天大祸的孟说灭族——为酗酒,孟说付出的代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拣回秦武王的性命,好啦,秦武王就这么报销了。他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之一继位了。

秦武王因为举鼎送命的这年,正是公元前307年。就在这一年,在燕国为质的嬴稷被燕赵两国严密保护送回了秦国——可别以为燕赵两国安的什么好心,他们只想惹得秦国内乱而已。

当然,暂时来讲,燕赵两国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燕赵两国一起,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为王。

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惠文后和短命鬼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婆媳俩则共谋,要拥立公子壮为王。

秦国登时内乱起来。

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由于秦宣太后在助子夺位的过程中,明智地创立了将军一职并由魏冉担任,她对亲党的合理利用得到了回报,嬴稷托母亲和舅舅的洪福,成为新一任秦王。

而倒霉的公子壮、惠文后,以及其他的惠文王王子们,都被魏冉杀得干干净净,武王后也被赶回了娘家魏国,真是倒霉——本来按照嫡长之分,怎么说也轮不着芈八子这个小小姬妾坐大呀,可是权力向来青睐胆大敢干的人,所以她终于翻了身,并且成为堂堂的秦国宣太后,她的儿子嬴稷也成了秦昭王。

秦国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说是四十一年的)。

其实,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必将自尝苦果。

现在,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当上了秦国太后,称“宣太后”。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

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

不用说,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

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从这项推荐来看,芈八子的母亲应该是姓向的)。

同时为相并控制兵权的,还有力保外甥为王居功至伟的魏冉,他被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这是宣太后的异父弟弟。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

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当然更是要封。公子市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陕西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河南郾城)。

从这“四贵”的封地增加可以看得出来,宣太后专权时期,为秦国扩张了多少地盘。

穰、宛、邓三地,是公元前301年和公元前291年分别从韩国攻占得来的,而新城则是公元前300年从楚国掠来的。山东定陶更不用说,本来是齐国的。

当然从秦昭王本人的角度来说,母亲和舅舅们把持朝政,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是从秦国一国的角度来看,宣太后魏冉姐弟,却是立下了大功的。

——武安侯白起,就是魏冉发掘出的“人才”。这位降世的杀星,几乎为秦国屠尽了赵国的男人。当长平一战结束之后,赵国君臣肯定为自己当年护送嬴稷归国并帮助魏冉宣太后夺权的举动悔青了肠子。

宣太后既然壮年守寡,现在又把持朝政,肯定就不会独守空闱。作为太后她不可能正式下嫁于人,于是就有了许多的情人。

其实说起来,宣太后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情人来头不小,而且宣太后与之情好,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

此人就是秦国外境戎狄——匈奴之义渠王。当初惠文王在世时,义渠是归附服从了秦国的,但是秦昭王继位,年幼无知,前来朝贺的义渠王年轻力壮,性情桀骜不驯,对新秦王心生蔑视,分分钟都有可能重新反叛。

在这样的情形下,宣太后以一国太后身份向义渠王暗通款曲,使他成了自己的情夫,自然戾气大减,叛乱的心思也就少了。

戎狄所处位置在秦国的长城外,乃是秦国举足轻重的大后方。正因为宣太后牺牲色相,笼络住了义渠王长达三十年之久,使得秦国能够毫无后顾之忧,腾出手来增强国势,并且在诸侯国间征战不休,屡有斩获。

三十年后,秦国已隐然成为诸侯国间的老大,国势大强,已经不用畏惧戎狄的威胁了。于是宣太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情夫诱到甘泉宫去“度假”,然后就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将义渠王杀掉,并立刻派兵灭掉了戎狄,将甘肃宁夏一带原属义渠王的领地全部收入囊中——从此,秦国不再有西部边陲的后顾之忧,进而为宣太后的玄孙嬴政能够放手一搏成为始皇帝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太史公司马迁说,宣太后在与义渠王来往的三十年中,还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后来如何却不见下文。若是被以宣太后为首的秦国杀死了的话,一定会见于史籍,以此进一步证明“秦乃虎狼之国”。而竟不见记载,可能这两个孩子早在父母来往的三十年间就已经夭折了,鉴于当时的医疗生活条件,这个可能性更大——而儿子死了,当然也是进一步促使宣太后对情夫痛下杀手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说是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儿子(假如真有过的话)的早死,促使了宣太后最终向义渠王下手的?

我只是觉得,假如宣太后不想生孩子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孕满生产,而她居然生了,她的本意,猜想就是要利用秦太后与义渠王之子,继承戎狄的王位,从而免除秦国的隐患,兵不血刃就将戎狄收归秦有的。

而两个儿子居然都没能养成,自己也不可能再生育,以血缘怀柔的政策失败,她才终于向义渠王下了杀手。

(只是猜想,请勿抬杠。)

总之,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她身为女性的一切优势,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千军万马也达不到的目的。义渠王不幸,把这个娇滴滴的女人等同弱者,就只能有如此下场。

宣太后最让世人瞠目的,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的事情,而是她论政风格之自由奔放的程度……

话说某一年,楚韩两国交战,韩派使者去向秦国求救。使者名叫尚靳,大概小伙帅呆了,宣太后觉得直通通地拒绝有些过意不去,便把他召来当面解释。

尚靳以为事情或者能有转机,于是又把韩秦两国“唇亡齿寒”的大道理说了一遍。

谁知宣太后的道理更是大条,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这段话如果翻译成白话,那就是宣太后对使者这么说的:“想当年我侍奉惠文王的时候,如果他坐在我身上,我就会觉得累;但是如果他整个身子趴在我身上,我却一点儿也不累,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后面这个姿势对我有好处啊。——现在你要我去救韩国,花费我那么多兵员粮草,日费千金,又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两千年后,清朝的王士桢对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他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话。

——韩国使者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韩使不得不败下阵来。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宣太后口没遮拦,但是她有资格乱说,别说当时的韩国使臣,即使是如今的我们,也只能诺诺连声。

当然,宣太后能掌控秦国四十年,绝不是靠满嘴跑火车得来的。她对周围事物和利害关系的敏锐直觉,也非常有名。公元前298年,宣太后和秦昭王一起召见了赵国的使者。一番谈话之后,宣太后认为使者绝非赵国的寻常臣子,秦昭王对母亲的话半信半疑,第二天便派人去馆驿再召使者入宫。谁知这位使者竟然在会谈之后就连夜返回赵国了,秦昭王打听之后才知道母亲所言非虚,这位使者居然是赵国的主父——太上赵武灵王。

宣太后与秦昭王一起召见赵使,可见秦昭王也并不是傀儡,倒更像是宣太后的学徒,时常也能独立决定国家大事。不过毕竟姜是老的辣,那时的昭王所作的一些决定,水准着实不太高。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机智、最有趣的成语典故——鸡鸣狗盗的诞生,就全拜他一连串轻率的决定所赐。

话说这一年,齐国国相孟尝君不知何故,让秦昭王给仰慕上了,于是派泾阳君到齐国去,以此君换彼君,要齐国把孟尝君送给秦国为相。

借齐王十个胆子,也不敢收下这位在秦国横着走路的泾阳君。于是他将泾阳君好生招待了一番,让孟尝君跟着泾阳君一起到秦国去。

一路之上,一向以好士闻名的孟尝君有心结纳,和泾阳君成了要好朋友。

来到秦国,昭王一见孟尝君,顿时觉名副其实,要聘他为首相。这样一来,原来的首相就红了眼啦,派人去糊弄昭王,说孟尝君身为齐国人而为秦相,定要不利于秦国,而且像他这样的人才如果放回齐国,也会助齐国与秦作对。

昭王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改变主意,不但闭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

前面已经说过,泾阳君与孟尝君私交甚好,他知道了昭王的意图,便把真实情形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魂飞魄散,连忙托泾阳君去昭王宠妾燕姬处为自己说情。

燕姬看在泾阳君的面子上,答应为孟尝君说情,但是要求孟尝君以白狐裘为报答。

这千年白狐裘,据说世上只有一件,孟尝君一到秦国,就已经送给昭王做见面礼了,这时如何拿得出第二件?

正在愁苦之际,孟尝君三千宾客中的下席之一挺身而出,前往秦宫内库盗裘。

这位下客学着狗叫,迷惑了守库人,果然将白狐裘盗回。

孟尝君大喜过望,连忙请泾阳君拿着去贿赂燕姬。

果然枕头风强过龙卷风,燕姬趁着陪昭王喝酒的机会,四两拨千斤,哄得老公同意放孟尝君归国了。

第二天,孟尝君拿到了通行证,立即马不停蹄地上了路,一路上可谓分秒必争,因唯恐事情有变,他还让座下宾客把文书上自己的姓名给改了(见于史籍的造假证第一人)。

赶到函谷关出秦境的时候,已是半夜,照规矩是要清早鸡鸣之时才能开关放行的。孟尝君恨不得身上长翅飞将出去,急得在关下团团乱转。

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又一位下客忽然引吭学起了鸡打鸣的声音。

一鸣之下,顿时关里关外的公鸡都跟着鸣个不停。睡得晕头转向的卫兵分不清东西南北,以为天快亮了,立即开门放行。

孟尝君立刻脚底抹油,带着人马逃出了秦国。

果然,孟尝君一行刚走,反悔了的秦昭王就已经派了追兵赶来。

追兵和守兵一齐在关下等到天色大亮,也没见孟尝君的车队出现。互相一问形貌,才知道半夜里出关的正是用了假证件的孟尝君。

到了冬天,下客盗裘之事也被昭王发现了。

被气得直瞪眼的秦昭王这时不得不认输,叹道:“孟尝君手下能人辈出,就连鸡鸣狗盗之辈都齐全,难怪他能有那样神出鬼没的本领。”

这就是“鸡鸣狗盗”一词的来由。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孟尝君手下竟有三千个帮,那该是什么样的水准?

所幸,那时的秦昭王虽然年轻草率,身边因有母亲舅舅相帮,秦国的国势仍然如日中天。

当然,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掌权时间久了,宣太后的弟弟们就开始尾大不掉,把“国家”看成是“家国”了。

尤其是穰侯魏冉。

这位魏冉先生,其实倒真是一员英雄好汉,攻城略地一向身先士卒。屡屡带兵作战,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掌权带兵的时间久了,魏冉变得目空一切。不但在朝堂之上打击异己,还把国家当成他的钱库。比如说,他把秦国征战得来的土地陶邑、刚邑、寿邑都划到了自己的封地之中。这其中陶邑乃是当时最富庶的地方,而刚、寿二地则是魏冉作为心目中保障陶邑安全的缓冲区而无辜被攻下的——足见一个人的私欲要小老百姓付出多大的代价。

魏冉等“四贵”在秦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了三十多年后,一个名叫范雎的人,从魏国狼狈投奔秦国而来。

这位范雎先生在来秦国之前,晦气星照命,由于出使齐国时得罪了正牌使者须贾,被一状告到魏相魏齐那里。结果被痛打一顿,打得昏死过去,被当成死尸丢进茅房,然后又被一个小吏一泡尿浇醒。

亏得这一泡尿浇下,范雎恢复了神志,就哀求这小吏救自己的命。

小吏大概觉得尿到别人头上过意不去,就向魏齐说:“死人在茅厕里碍手碍脚,不如把那具死尸从茅厕拖出,丢到野外去吧。”

魏齐就吩咐这小吏照办,范雎这才逃出生天。这时的他已被打得腿折肋断牙齿脱,好不容易才爬回家。挨了这一场狠抽,他从此装死,以张禄的名义生活下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晦气的范某人,却是将要终结秦国穰侯魏冉锦绣生涯的人物。

老天的安排就是这样莫测,往往会把大人物的人生交代在不起眼的角色身上。

公元前271年,该范雎发市大吉的机会到了:这年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国,来到了魏都。

范雎的挚友郑安平,当初曾经救助过范雎,深知范雎留在魏国的危险性之大。此时郑安平听说秦使来到,认为这是范雎的好机会,便应聘做馆驿的仆役,找机会接近王稽。

郑安平果然得到了机会,向王稽推荐“贤士张禄”。

趁着夜色,郑安平将范雎悄悄带进馆驿,王稽面见之下,顿时对范雎的才识胆气十分佩服,于是订下计策,悄悄地将范、郑二人都带回了秦国。

就这样,范雎不但逃出生天,而且从此踏上青云路。

范雎到秦国之后,苦等了两年,终于等到合适的时候,制造机会使秦昭王单独召见了自己——确实有两道板斧。

在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之后,范雎抛出了他的第二招,向昭王上了一道奏章,建议他改“近交远攻”为“远交近攻”,即:改睦邻友好为与远邦交好,而首先攻克邻国,既巩固实力,又逐步推进,最后达到攻克远邦、甚至一统天下的目的——范雎的军事远见固然是高,但是教乖了秦国来灭自己的国家,未免太不成话。

秦昭王对这项战略十分推崇,立即拜范雎为客卿,并且将这一战略视做秦国的国策。

果然“远交近攻”其效如神,秦国国势越发强盛。秦昭王此时已视范雎为神人,进一步在内政上也事事询问他的意见。

范雎便再一次提出“强干弱枝”的观点,要求秦国削弱诸侯列贵的权势,巩固中央集权。并向秦昭王进言道:“臣居山东时,闻齐只有孟尝君,不闻有齐王;闻秦有太后穰侯,而不闻有秦王……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今穰侯内仗太后之势,外窃大王之重,用兵则诸侯震恐,解甲则列国感恩,广置耳目,布王左右,恐千岁万岁后,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

秦昭王一听,顿时如醍醐灌顶,醒悟过来。于是,他总算争气起来,免去了穰侯魏冉的相位,将他厚加赏赐,送回了封邑,将相位转而授予了范雎。而另外一舅二弟“三贵”也一样办理。

与此同时,他以年老孝养为由,让母亲宣太后归居宫中,不再过问政事。

虽然出于政治因素才退休,但是宣太后这时也确实老了。假定她三十岁成为太后,这时也已掌权四十一年,至少也七十出头了。而且经常患病,所以回到宫宇中颐养天年,也是不错的选择。

回到后宫的宣太后,虽然不再过问朝政,但是仍然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

她在朝堂掌政的时候,曾有过许多的情夫,而最后一位,也是最出名的一位,名叫魏丑夫——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儿怪。因为既能当上太后的“甜心”,肯定是帅哥一名,怎么会是“丑夫”?想来这个名字是当年爹妈看儿子长得太漂亮了,为了好养活而起的贱名,大意是反其道而行之,跟“阿猫”、“阿狗”差不多吧。

现在太后归入后宫,魏丑夫当然也随侍在侧。

秦昭王四十二年,七十多岁的宣太后病倒了。

老太太躺在病床上,自知时日无多,想着心爱的小情郎,觉得意犹未尽,很有点儿不甘心的意思。

想来想去,于是宣太后传下懿旨——“为我葬,必以魏子殉。”——将来安葬我的时候,一定要让魏公子殉葬。

魏丑夫眼见得宣太后出了这么个主意,不禁栗栗股战,万万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等事,忧愁得坐卧不宁。

大臣庸芮听说此事,便向魏丑夫拍胸脯保证能让他逃过一劫。

于是庸芮便去求见太后,一番“您老一定健康长寿”的例牌慰问之后,切入正题:“听说您要让魏公子为您殉葬?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秦惠文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已经积得够多的了,太后您去了阴世,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寻欢作乐?万一让先大王看见了这个小白脸,岂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烦来?先大王可更是要大打出手啦!”

宣太后一想,确实有道理啊,不禁把考虑小白脸的心思,转而放在自己身后安全考虑方面。于是应道:“善!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

于是,这才打消了把小情郎带去黄泉的主意。

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十月,宣太后终于去和死鬼老公碰头了,至于秦惠文王和她厮见之后,是不是对四十几年的绿帽子清算了账目,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就算他有这个心,恐怕也干不过这个四十二年来见多识广的芈八子啦。

宣太后下葬在芷阳骊山。据说,秦昭王孝心可嘉,为母亲造了大批真人大小的泥俑,搞了一个大型车马队伍,为母亲陪葬——是不是考虑到死鬼爹可能要跟老娘算账,特意给宣太后带去的帮手?

有这一批打手跟着,想来秦惠文王面对宣太后,最多也只能有干吹胡子白瞪眼的招了。

同类推荐
  • 长征中的红小鬼7

    长征中的红小鬼7

    每当看到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中迎风飘扬时,我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丝感动。哦,鲜红的五星红旗为什么红得那么耀眼,扣人心弦?那是因为五星红旗是由以身许国的黄继光,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华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他们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忠心报国的精神随着鲜血一起融入了国旗中!当然在烈士的庞大队伍中,也是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红军们,他们虽小,可也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弱小生命。
  •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本书主要内容有: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随父征战沙场、佐父业初露锋芒、金戈铁马踏九洲、称汗位谋略天下、征伐四方建国大清等。
  • 民国范儿

    民国范儿

    本书特为撷取了五位民国著名人物,分别为一怪杰、一先驱、一情僧、一干才、一丈夫,他们生于天地间,杂然赋流形,或作黄钟雷鸣,为后世所感佩;或气韵流动,摇曳在历史的风景里。五种人生,展现了形神迥异的五种民国风范。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热门推荐
  • EXO之半城微凉

    EXO之半城微凉

    鹿晗终于给自己妹妹确定了她的人生大事,不免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开始没有顾虑的努力奋斗几年,却没想到自己也会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可是,短暂的甜蜜下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份甜蜜,又能保存多久?
  • 老公好狂野

    老公好狂野

    苏沫旅行途中捡到一枚蛋,不仅会飞还孵出了一只臭美的凤凰妖!紧接着,她身边出现了一只成天叫她妈妈的弱智蛟蛇,更要命的是还被号称捉妖天师的豪门总裁粘上!安静生活立即成为一去不返的历史,热闹洗具天天上阵。
  • EXO之再次遇见你

    EXO之再次遇见你

    我从不担心你会走去更远的地方,看见更美的风景或是遇上更好的人。因为那是属于你的幸福,只要能让我知道你很好,那我也会很好。
  • 大乘百福相经

    大乘百福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推荐新书《腹黑小帝妃:狼性僵尸咬一口》【升级战斗+魔宠萌宝+铁血至尊】异世风云,狂风乍起,残弱之身,难掩异世之魂,惊才艳艳,辣手张狂,杀伐降世,立足巅峰,苍茫大陆,谁主沉浮,天下之大,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什么找上我?”某男笑的风情万种,“自然是因为你也是祸害,你不知道,世间只有一个祸害太孤单,所以本王想找个伴一起祸害天下。”众手下狂倒:天啊!我们英明神武的殿主啊!形象啊!一世英名全毁了!!!——“交保护费了。”某宝宝叉腰站在山顶锣鼓一敲,四面八方飞禽走兽、孤魂野鬼通通齐聚,一个个排着队递上天材地宝,谄媚道:“老大,这个月的保护费。”某宝宝脑袋一甩,“放心,这个月小爷罩着你。”
  • 守护甜心之殇紫忧幻

    守护甜心之殇紫忧幻

    樱花再一次纷纷的飘落下来,又是一个樱花开满树枝的季节,那年陪伴在她身边的人却早已不见了踪影,她坐在樱花树下的秋千上,秋千荡啊荡啊,又能否荡会一切开始的原点呢?这是一个迷,或许我们都不知道答案吧,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她曾问过无数遍,但是都没有人给她答案,那么,便只有她独自去寻找了,踏遍满地的荆棘,她能否找到属于她的未来?她的阳光?
  • 强势宠妻:老婆求宠幸

    强势宠妻:老婆求宠幸

    第一次见面,她当众扒了他的裤子。第二次见面,她在众目睽睽下,再扒他裤子并拍照留恋,还作死拉仇恨:好丑!第三次见面,她冲他炸毛:你谁啊!搭讪揩油都死开,别破坏我相亲!慕北泽发誓这辈子从没见过这她,这凭空钻出来、总扒他裤子无耻女人究竟是谁!当第四次见面,他对她说:玩够了?这一次,轮到我了!脸盲症的赵乐乐表示,看在慕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白天卖萌晚上卖力,还有一手绝佳厨艺的份上,下次……她一定不会再认错老公了!
  • 玄肤论

    玄肤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热血召唤

    热血召唤

    圣地安娜召唤学院的召唤仪式上,人们都在为雷恩王子召唤出了龙而津津乐道,最后一个出场的洛飞却召唤出了......
  • 高校学恋

    高校学恋

    他,她,曾经因为学习的原因分开了,他-欧阳,考进了青城高校,与她-阮瑜然同一个学校,却不是同一个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