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6000000035

第35章 八 从劳动价值论中看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

-董小麟-

随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分配原则的确定,那种认为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关系的观点一再被提了出来,这似乎在证明劳动价值论不属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的理论。其实,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正是形成和发表于商品经济进入发达阶段的时代;对那段历史,已不需要再作证明。在此,我们谨就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联系作点辨析,并且相信这将有利于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科学劳动价值论的道路。

(一)使用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泉

人们常常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简述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即把劳动看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这一表述其实是不严谨的,因为它没有解释:价值的本义是什么?什么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如果停留在对劳动范畴的笼统观察上,或者对价值概念界定不清,确有可能陷入某种理论误区。而历史上,初步提出劳动价值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斯密和李嘉图等,在这两个问题上,恰恰是含混不清的。例如斯密,一会儿说劳动创造价值,一会儿又在分配理论中把劳动和其他要素都混同为价值源泉。

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在于,他严格区分了商品二因素,并创建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价值的源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在现实中,在直到目前为止的现实中,确有不少人常常把价值范畴和商品范畴划等号,把劳动二重性混为一谈,从而一再提出质疑:难道只有劳动就能生产出商品来吗?难道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出,不正说明了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吗?

要对这类问题进行辨析,让我们还是回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原理上来吧。我们都知道,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构成了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作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作为具体劳动,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

劳动价值论不仅严格区分了使用价值源泉和价值源泉,而且特别阐明了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反映的是人们在市场上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是我为他人劳动,他人为我劳动的关系。在这里,请特别注意的是:人们彼此交换的劳动,显然是不同质的劳动,因为同质劳动相交换是没有意义的;而不同质的劳动,正是具体劳动,如我为你织布,你为我盖房等等。所以,劳动,从要素的分配来说,是具体劳动的配置;从劳动成果的分配与消费来说,也是具体劳动的成果的分配与消费,分配的内容与价值无关,只是在形式上借助于价值罢了。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实践已经表明,在不存在商品关系的社会里,分配直接就是使用价值的分配。所以,使用价值分配是永恒的,它是分配的物质内容,价值分配只是其形式。

由于西方学者通常对使用价值和价值不作区分,在谈到价值时,其实常常指的是使用价值,指的是一种具体的物品,这时,使用价值源泉和价值源泉也就被混淆了。事实上,作为价值源泉,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作为使用价值源泉,则是多种要素构成的,这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中已有明确的界定。

劳动价值论中关于使用价值的理论,是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既然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仅是劳动(具体劳动),既然使用价值又是分配的永恒的内容;那么,凡是参与使用价值创造的一切源泉,都有权参与使用价值的分配。这个结论和劳动价值论并不相悖。

(二)使用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分配

强调使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源泉的区别,并以使用价值的源泉作为财富分配的基本出发点,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逻辑的分析上,都是成立的。

首先,从历史上看,人们直接分配使用价值的历史,要比借助价值形式来分配,要长得多。一是原始的分配过程都是使用价值的分配,那时候,人们直接分配劳动的产品;二是有了简单商品交换后,交换开始影响和介入分配,但也仍然有很长时期的物物交换,人们进行交换与分配时,关注的仍然是物品的使用价值;三是到了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分配总体上是借助于市场交换来进行的,虽然人们在交换与分配中采用了价值形式,这只是因为异质的使用价值在量上无法直接比较而已,现代的交换同样不能不以使用价值为本。

其次,从逻辑上看,有三点值得注意的:第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形成,是要以使用价值为载体的,脱离使用价值的分配不是真实的分配,如同名义工资不等于实际工资一样。第二,分配所得的价值量可以减少,只要使用价值的数量、质量在增加和提高,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就可以有实质性的改善,分配的矛盾就能得到缓解;而社会的进步恰恰表现在更多的产品包含了更少的价值量(这里当然是把价值量还原为同质的劳动时间)。第三,需求永远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分配的目的正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人们消费的是使用价值,因此他们要求分配的本质上也是使用价值。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劳动价值论中关于使用价值的源泉出发,论证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符合从生产力的高度论证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因为生产力无非表现为人们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能力。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价值范畴与分配完全无关。价值作为社会生产关系,体现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成为衡量交换与分配的一种尺度,在分配问题上是有它的意义的。价值在分配中,主要的意义是衡量和体现分配的公平程度以及绝对的和相对的分配水平;进而成为分析分配水平、结构及其变动规律的重要工具。而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由于需求的横向差异度和纵向变化度大,以价值为形式的分配,可以减少直接分配使用价值的难度,满足人们在交换与消费中的灵活偏好。

一些论者在没有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同源泉及二者在分配中的不同意义的情况下,认为按要素分配就是表明所有要素都是价值的源泉,其本质是对价值范畴和价值形式的含义和意义的误解。笔者认为,如同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不是物,而是人与人关系一样,价值也不是物,而是人与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本身,证明了人们在为交换而生产中彼此为对方付出了多少劳动(缩小一点讲,可以类比为相互换工的关系),这种劳动交换应该是等量的。在确定这样一种关系时,并不需要也不应该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因此,在这里所涉及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不能混为一谈,价值创造的源泉的唯一性不等于分配依据是唯一的,因为价值及价值源泉所揭示的问题,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和分配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在价值源泉上,把价值归结为抽象劳动的凝结,是从价值的本质和实体上去说明问题的;而在分配上,价值只是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分配过程所借助的形式,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的分配。固然,价值分配中也有人与人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主要与使用价值生产要素的要素所有者的产权相关,是按要素产权来分配,是由财富被赋予一定的产权而产生的问题,与价值源泉并非对应关系。

(三)劳动和其他要素在分配中的权益

一切劳动,只要提供生产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并用以交换的,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都享有分配权;一切其他要素,如资本、土地、技术等,只要和劳动结合,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的,同样享有分配权。

各种要素在享有分配权时,它们的权益的体现方式是不完全一致的。

劳动是一种特殊的要素。它的分配权益是怎样体现的呢?首先,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之一,和资本、技术等同样属于生产的手段,因而劳动作为生产要素而享有按要素分配的权利;同时,由于劳动的产权主体被分割,最终归属权是劳动力所有者的,占有、使用权是劳动力的雇佣者的,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在雇佣和被雇佣者之间再分割的。其次,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是人的一种特定的能力;人们使用或让渡劳动力,目的直接是满足自身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所以,从生产目的出发,从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分配给劳动力所有者的就不仅仅是从要素贡献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我们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特殊身份考虑,劳动者收入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作为劳动力所有者应得的劳动耗费的补偿;二是作为社会财富的所有者之一应得到的财产所有权收益;三是作为生产目的的人本身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发展应得的部分。

即使仅仅观察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者提供劳动的这部分收益(此处只考虑名义收入),它也包括两个分配的层次:一是在劳动力流通中,由市场决定的被雇佣的基本待遇,这是根据劳动力潜在的能力而确定的;二是在劳动力使用中或使用后,根据劳动力的实际耗费及其产生的效果来考虑,这时,主要看的是有用劳动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雇佣者往往是用使用价值指标作为最基本的尺度,如看你栽了多少棵树,织了多少米布等等。我们把前一个层次的分配叫做劳动力价格(其实它是流通领域的概念),把后一个层次的分配叫做按劳分配。从两个层次的关系看,前者是出发点,后者是落脚点,劳动力价格最终要转化为按劳分配。

至于其他要素,在参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上,其参与方式、贡献的衡量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也有多种实现其分配权益的方式。基本的方式,可以划分为按潜在的平均的贡献分配和按现实的贡献来分配。例如,同一利率下的资金、同一租金标准的商铺,都是按要素的平均的潜在贡献分配的;要素使用者只要善于运用要素,就可能在支付要素所有者的固定收益后,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的收益。另外某些要素较多地按实际贡献分配,如某种股票的分红,就会随公司各年度盈利情况而变动。

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按要素分配是以尊重要素的产权为前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要素的产权是尚未“人格化”的,但这部分要素也需要确认其“权益”,这就是“无主”的自然要素,如空气、水等。如前所述,我们肯定了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参与分配,也就是肯定了生产力的要素参与生产力成果的分配。为实现对自然界在为人类提供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所做的补偿,人类必须借助国家或其他社会管理机构,代行自然界的“产权”,从社会的剩余产品中提取一部分,补偿给自然,使之得到修养生息。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同类推荐
  • 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企业战略计划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购买行为、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国际市场营销等。
  • 芝麻绿豆经济学

    芝麻绿豆经济学

    作者从事经济学相关的项目研究,专业知识丰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让大家明白经济学如芝麻绿豆一样简单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 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书共10篇文章,其中,《民主与自治相分离》、《民主听证的过程与逻辑》、《构建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和谐关系的思考》三篇文章主要聚焦基层组织的民主治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国内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效应研究:综述与展望》、《地方政府施行“科技创新券”政策大有可为》四篇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公共产品、地方政府采购、公债及债务管理问题;《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中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1998—2011》、《国内外关于农村低保对象认定的经验与启示》三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卫生状况。
  •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本书包括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概述、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个人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9章。
热门推荐
  • 我是炼鬼师

    我是炼鬼师

    睡觉是我的乐趣,打架是我的爱好。恶搞是我的癖好,霸道是我的信条。云朵是我的名字,炼鬼是我的工作。调戏别人是我的恶趣味,男女老少不限,主要看颜值。从小就嚣张,不服你咬我。好东西是我的,其他你随意。极品嚣张大姐大穿越异世,凭着独一无二的炼鬼术称霸天下!各路美男争抢,她邪魅一笑——“小鬼们,吃肉了!”(男强女强,全新出炉~)
  • 孤傲愿臣服于你

    孤傲愿臣服于你

    人生有两条路,一条需要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需要用脚走,叫做现实。人生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回忆,真的能让一个人变成神经病,前一秒,还是嘴角微扬,这一秒,却湿润了眼眶。我们的爱,真的回不去了吗。
  • 暖心总裁:你的光芒好刺眼

    暖心总裁:你的光芒好刺眼

    前进一步,万丈深渊;后退一步,形同陌路。十多年的恩情,一辈子来还,够么?一个人,一颗心,一辈子,换你的不离,够么?“夕雨,你要是踏出了这道门,我们今后就形同路人!”翎羽站在她的身后,高挑健硕的身上裹着笔直高贵的黑色西装,眸子像是黑色的宝石一样闪烁着。她握紧双手,离开……
  • 韶华一劫

    韶华一劫

    (本文来自转载,已经过同意)——“神君何故要赖在咱家呢,难道是要我以身相许?纵然是你救了我……”说这话时,我猛然记起他来时问我——“小竹,难不成你我萍水相逢,你便对我一见倾心了?”我不禁吓了一吓,本仙说话的调调,咋也变成这般了?(阿竹)——神君,若是你要伤重熙,我不允。若是重熙要伤你,我也绝不允。(卿玦)
  • 风云之独孤剑道

    风云之独孤剑道

    重生风云,与风云争锋,剑圣教他剑法,拜无名为师,修剑道巅峰。
  • 红恋依旧

    红恋依旧

    她曾经是特种兵转业的刑警队队长,一次以为穿越到十岁的小萝莉身上,母亲早亡,父亲抛弃,凭着自己的善良结交一个又一个的朋友。一次意外坠崖,三年归来后,开始了她最辉煌的郡主路
  • 伍月流萤

    伍月流萤

    他说,三界之中,无人可伤我半分。他说,有他在一日,世上就有我的容身之地。他说,他以己为聘,换我一世平安。他说…………我说,我用心,换你一句,你恨我,可好?
  • 怪校六记

    怪校六记

    一所大学里,究竟会隐藏多少故事?热血青春?唯美爱情?还是算了吧,那都是别人的故事。
  • 续晋阳秋

    续晋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威武大明朝

    威武大明朝

    崇祯17年,家破人亡,我爹死在了煤山,我的弟弟妹妹被流氓杀害,我的臣子都背叛了朝廷,我的子民都在哭泣嚎啕。末世太子爷能否,中兴大明朝?且看太子爷是带领大汉民族的最后一个王朝走向世界之巅呢?还是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覆灭还是浴火重生......敬请期待!!!您的一个点击!一个推荐!一个收藏!一次打赏!每一次的评论!都是对小童莫大的支持!新人求支持求各种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