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6900000014

第14章 开启民智、会通中西——严复

黄克武

严复,福建侯官人。1854年1月8日生于福州府侯官县南台区苍霞洲。此地位于福州城墙南边、闽江北岸,是一个热闹的沿海港口,有着繁荣的国际贸易与多样的文化活动,此种环境对于严复在成长过程中的视野开拓实有相当帮助。他的祖父严秉符与父亲严振先为当地名医,熟悉儒道经典与医道,但并无科举功名。因此,严氏家族在福州是属于中下层的地方精英阶层。

5岁时,严复开始跟随家人与私塾老师读书,背诵《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9岁时,其父聘请当地著名学者黄宗彝来担任启蒙教师。1865年黄宗彝过世,严复又继续跟随其子黄孟修(增)学习。在黄氏父子教导之下,严复研习传统典籍,此时儒家的伦理价值,尤其是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在他的内心生根。同时,他也开始喜好书法与诗词歌赋。后来,写字与吟诗作词成为他一生的嗜好并留下不少墨宝。

12岁时,严复与一位王姓女子成亲。婚后数月,其父不幸罹患霍乱去世,家中顿失经济支柱。在经济困窘的情况下,因无力支付家庭教师的费用,他被迫放弃科举事业,转而投考由福州船政局初办的船政学堂。这所新式学校是由船政大臣沈葆桢在法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的协助下创办的西式军事学堂,旨在训练学生习得造船与驾驶的技术,属于自强新政中模仿西法的一部分。严复参加了该校于1866年所举行的包括口试、笔试与体能测验的第一次入学考试。其中,笔试作文题目出自《孟子》、《万章篇》的《大孝终身慕父母论》,当时甫逢父丧的严复对此一题目深有感触,因而能畅论内心情感,终以第一名获得录取。

次年初,他与其他百余位学生在福州城内定光寺上课,在诵经声中开始学习ABC并修习算术、几何、物理、化学、机械等航海必修课程。该校虽以西学为主,但同时也强调中学。因此,学生必须以部分时间来学习古文并研读《孝经》与《圣谕广训》等教材。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感觉到中、西学之间的矛盾,严复后来会通中西的理念亦应植根于此。不过从此时到他自英国返国期间,严复学习的重心始终摆在西学方面。1871年5月,17岁的严复从该校毕业。其后6年,则分别在建威与扬武两艘军舰上实习并曾赴新加坡、日本与中国台湾等地。

1877年,23岁的严复被选派至英国读书,进入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展开两年求学生涯。在校期间,严复主修海军驾驶。上课内容包括数学、化学、物理、机械、航海与国际关系等。严复也在这时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思想,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斯宾塞、培根、赫胥黎、边沁、孟德斯鸠、亚当·斯密、穆勒等人的学说。同时,他也开始观察英国社会,注意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他看到英国人因从小锻炼身体而较为强壮,这引发了他日后对于“民力”的提倡。再者,在观察英国法庭制度之后,对英国法律执法的公正性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经验让他了解到中国政法制度的缺陷并思索未来应努力的方向。

1879年的夏天,25岁的严复返国,任教于母校福州船政学堂。为了标示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严复将名字由“宗光”改为复,字几道。“复”来自《易经》,取其“复其见天地之心”,“几道”则出自《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也反映出严复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倾向。次年,在李鸿章的邀约下,严复赴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由“洋文总教习”一职开始其教学生涯,1891年升为道员(正四品),再于1893年底“委办天津水师学堂”,此后他的头衔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道员严复”。

就在此一阶段,严复也开始以翻译作品与政治评论文章闻名于世。此时的他身体状况不好、沾染鸦片恶习、科举失利;人际关系方面,与直属长官李鸿章关系欠佳、又欲前往南方投靠张之洞而未果。此种际遇与他个性不够圆融有关。郭嵩焘与曾纪泽曾批评他的性格锋芒毕露,具有狂妄、骄傲之气。这也很可能是他日后难以适应中国官场风气的根本原因。

1897年严复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仿英国的《泰晤士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天演论》的译稿最早即曾在此刊物发表。然而,在戊戌变法中,除了在《国闻报》上呼吁改革之外,严复并未参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以上海、北京为基地的政治活动。同时,在教书上他也并非那么成功,无法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在人际关系上,严复难以忍受同僚之间的贿赂之风与结党营私,对下属亦不满意。

在天津的20年间,严复的仕途限于水师学堂,无法更上一层楼而进入统治阶层的核心,这与他缺乏科举功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严复捐了一个监生头衔,从1885年开始四度参与科举考试,但四次考试均名落孙山。科举失利的经验让他对八股文感到反感。于是,1895年他在《直报》发表《救亡决论》,批评八股取士有三大弊病: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使天下无人才,无疑地与此落榜经验有关。

然而,准备科举考试对严复的个人成长并非全然负面。余英时曾指出一个“塞翁失马”的现象。他认为严复从30至40岁之间为准备考试而阅读经史典籍,是对于古典文字运用的一种有效训练。严复在此10年间,有系统地沉浸于举业之中,使他补足了自15岁起便中断的传统教育,并在中国古典文化的一般修养已足与同时代的士大夫等量齐观。

在准备科举的同时,严复也持续接触西学。1880年至1881年间他曾阅读斯宾塞的著作,又透过像上海“别发书坊”(Kelly and Welsh Limited,Shanghai)等书店,购买不少西书,而使个人藏书多达数千册。这显示严复在天津时期,不但因为准备科举而具备中国古典文化的修养,同时也更加系统地阅读西方典籍,对西学有更深的认识。

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败,眼见多位旧识丧命疆场,对严复造成莫大的冲击。他领悟到中国的失败不只是军事的落后,而是存在着更深一层有关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方面的因素,因而觉悟必须师法西方,方能突破困境。战争期间,严复曾写信给长子严璩,一面感叹“时势岌岌,不堪措想”,另一面认为根本之计唯有通晓西方的学问,才能“治国明民”,达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战后,他发表了四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分别是《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与上述的《救亡决论》,各文均环绕着中西文化的对比并探讨中国积弱之缘由。除了批评中国的专制、八股取士、鸦片与缠足等恶习外,他还受到斯宾塞的影响,提倡三项要政:“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同时,他积极地翻译西书,以从事开启民智的重要工作。

严复的第一个作品即是1895年至1898年翻译的《天演论》。严复首倡翻译工作首重文字的信达雅,这也成为近代以来国人翻译工作的典范。同时,《天演论》的出版产生轰动,成为当时人们喜爱阅读,甚至背诵的一个经典。

许多人认为严复透过此书将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或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介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解释虽大致正确,却忽略了严复透过翻译在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思想之间细致的取舍以及同一文本的原文与译本,实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脉络之中。赫胥黎的原书旨在批判达尔文与斯宾塞的观点。赫胥黎认为,虽然自然界存在着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但人类社会却不可完全遵从“丛林法则”,而应依赖伦理原则“以物不竞为的”。这一辩论源于19世纪末期英国思想史中关于伦理力量与自然法则矛盾的论争。

《天演论》在中国的传译焦点不在上述论争,而在思索国人该如何应变、图强的现实考虑。严复同意斯宾塞所谓物竞天择适用于人类社会,但斯氏却太过强调自然力量而不够重视个人自由。他接受赫胥黎对斯宾塞的修正,以为人的能力虽源于天,个人的自由与努力则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可以突破自然限制,与天争胜,进而创造新局,因此天人之间是相互冲突的。换言之,严复一方面同意自然有难以抗拒的力量,另一方面则发挥赫胥黎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肯定伦理原则并进一步推演到认为“人治可以对抗天行”,最终得出“自强保种”的结论并在20世纪初引发举国疯狂的阅读潮流。值得注意的是,严复上述的想法深受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之启发。

1900年,义和团事件对严复的公私生活均有影响。列强的战火摧毁了北洋水师学堂与他绝大部分的藏书,也迫使他离开生活近20年的天津而避居上海。移居上海之后,严复在面临事业上的逆境之余,仍持续翻译《穆勒名学》。他坦承:写作思考是他的长处,处理商务则是他的弱点。此时的严复也开始享有声名,在几部重要的翻译著作出版之后,他获得了“西学第一人”的美名。1900年至1908年间,他在上海、天津等地演讲,广受欢迎,有些场合甚至聚集超过500位听众。1905年至1906年,他应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之邀,做了8次演讲,商务印书馆将之出版,名为《政治讲义》。该书主要依据伦敦Macmillan出版社于1896出版的John Robert Seeley,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政治科学导论》),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政治学的书籍。

1900年至1912年之间,他先后翻译、出版了《原富》、《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法意》、《社会通诠》、《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西方重要的典籍。在晚清思想史上,这些书倾向于所谓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政治上的渐进改革,而与孙中山所主张的激烈革命主张分道扬镳。

此外,从清末开始严复即与袁世凯建立深厚的友谊。民初袁世凯顺利成为总统之后,随即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5月改为北京大学)校长,月薪320两。严复担任了8个月的校长。后来袁世凯又在1913年至1915年间任命他担任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参政院参政,与宪法研究会与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

严复与袁世凯的密切关系以及他深信当时君主立宪要比民主共和更适合中国的主张,使他成为支持袁氏帝制的绝佳人选。后来在支持帝制的筹安会名单上,严复名列其上。这一举动似乎事先并未得到严复本人的认可。他私下表示袁世凯只不过利用他的声名牟取私利。他深信帝制并不实际,且会为中国带来灾难;同时他也拒绝撰文反驳梁启超为攻击袁氏帝制而撰写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一文章。这显示严复对袁氏称帝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未能公开表明反袁立场,使他在袁氏帝制失败之后饱受国人批评。

其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严复的政治生涯也陷入最低潮。1916年7月,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为避免遭到逮捕,严复从北京逃到天津并停止所有活动,仅偶尔与友人通信,抨击军阀与激进主义者所导致的灾难。他甚至批评民主共和制度,认为此时的中国应该实行申不害与商鞅的法家模式或与之类似的日本和德国的模式来解救危亡。

晚年的严复十分肯定儒家传统,对道家更是深感兴趣,曾评点过老庄。他对道家思想的兴趣又涉及了宗教经验的看法。他曾劝孩子:“人生阅历,实有许多不可纯以科学通者,更不敢将幽冥之端,一概抹杀”,而相信在科学的范畴之外有一个超越而“不可知的”宗教领域。有时,他借用佛教观念,将此一境界称为“不可思议”。如同许多20世纪中国哲学家所强调的,作为道德之基础(包括严复所强调的儒家伦理,如“孝”)与痛苦之避难所的内在生活,必须奠基于某种形而上的本体论。如此方可避免陷入“最下乘法”、“一概不信”的物质主义(materialism)。

此外,严复虽提倡实证科学,但他不是一个极端的实证主义者、也不是科学主义者,他从赫胥黎所谓的“不可知论者”开始,进一步地以佛教“不可思议”的概念来掌握科学以外的世界。此种知识观使他至晚年接受“灵魂不死”的观念、相信鬼神的存在,并肯定灵学研究在探讨未知世界的价值。这一种将自然、社会科学与源于中西传统的宗教、哲学观点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表现出严复思想的重要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认为严复在晚年完全放弃了早期宣扬的西方科学与民主的价值而回归中国传统。

严复晚年思想虽有所变化,然无疑地仍然坚持建立富强、文明的现代中国,也肯定自由民主的终极价值。只是他更发现,此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采渐进调适的方法,一方面需尊重中国的“国情”或“立国精神”,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西方在科学与民主的主流启蒙传统之外,有更复杂的知识传承。严复乐观地认为“道通为一”,中西文化中各种不同的思想取向可以会通在一起,并且坚信这将是未来中国应遵循的道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

1921年,中国仍处于军阀混战之中,69岁的严复因肺疾于秋季病逝于福州郎官巷。他的遗言是: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必不可叛。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三、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他的一生贡献在学术,而不在政治。好友陈宝琛在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上说:“君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弥不究极原委,抉其得失,证明而会通之”。文中的“会通”二字,正是严复一生思想的核心。他结合了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以及科学、宗教与伦理等。一生均以典雅的桐城古文翻译西方新知,讨论古今学问,充分展现其融会通贯中西的思想特征。然而,严复的学术理想是具有政治意涵的,而表现出学术与政治一以贯之的精神。此一精神充分地表现在其家中悬挂的两副对联之上:一是“随时纵论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一是“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前者显示出“纵论古今、放怀天地”的恢弘气魄;后者则凸显了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一贯目标以及对自身理念的高度自信。

严复结合中西的努力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然而,身处中西文化接轨之关键时刻也让严复一生充满冲突与挫折,不断拉扯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际。严复深刻地感受到悲伤与苦痛乃是人生难以避免的经历,故在遗嘱中写道:“做人分量,不易圆满”。人生的智慧不在于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理想境地,而是在体认人生的不圆满之余更能有所超越。此外,严复恃才傲物的性格,在某些关键时刻却又无法坚持原则,反因软弱与摇摆而蒙受他人要挟利用,进而成为众人不满与批评的焦点,使其始终无法得意于政途。然而,正因严复于官场上的不得意,他才能专心投身于翻译事业,反而能系统地引进西学,为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同类推荐
  • 烈风记

    烈风记

    一个现代人来到元代末年,在这个波澜壮阔,争取民族自由的时代,他能做些什么?他会对我们民族的未来做如何的改变,从而避免我们民族的悲剧呢?请看《烈风记》!
  • 蜀汉新史

    蜀汉新史

    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刘志斌附身到一名孩童身上。不曾想,这科学无法解释的穿越,却让他碰见了。从此取名刘安,沿用志斌的字号,习文练武,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这战火纷飞的乱世得以国泰民安。但他那刘备堂兄刘德然的儿子这个比刘封还要尴尬的身份,是能助他安定天下,还是一个包袱,最终如刘封一般结局?
  • 漠南之战

    漠南之战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嫖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史记
  • 夺隋

    夺隋

    携生产食物的异能,穿越隋末,附身与天叫板,结果被雷劈死的一代战神李玄霸,参与隋第三次征辽战争。辽河被断,归乡路堵。我辈之士,何惜一战!征高丽,战突厥,收契丹,平四海内乱;冲冠一怒为红颜,与父斗,与兄斗,搅他个天翻地覆!“既然扶不起,那么这大隋的天下便由我来坐!”——李玄。
  • 黄河的秘密

    黄河的秘密

    黄老祖守护黄河进一千五百年,于是便将秘密传与下一代,此时黄先守护秘密已经30多年,却将昆仑镜给了黄强,之后黑道抢劫,珠宝行被盗,考古探险之旅,却引起了一场仙,人大战。
热门推荐
  • 护花妙手在都市

    护花妙手在都市

    他本是铁血兵王,却身负高超医术,更是被师父赐下神秘戒指……他本是为救治美女大小姐庄雅而来,却没想到麻烦不断,他只好见招拆招……他本以为都市生活和平宁静,却没想到依旧有作恶多端的混混,欺男霸女的恶少,于是他拳打混混,脚踢恶少……他本以为可以事成拂衣去,没想到却各色美女缠住,那一个个刁蛮校花、娇媚女老板、温柔教师,风情小记者,让他乱花迷眼……
  • 重生之逆转少女

    重生之逆转少女

    重生之前,她天真单纯,很容易相信任何人。可就是这样,她被自认为最亲的人害死。重生之后,她不相信任何人。反而总是认为他总站在她的身边,帮她,和自己作对,所以一次又一次和他吵架。直至最后,她才明白,一切都是她误会了,其实他一直都在她身边帮她……以下是里面的一些小内容:“晨,不要走好不好?”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望着我,她是在叫我不要走吗?“我不想一个人。”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还是闭着的,可是却流了眼泪,从眼角一直流到脸部,滴在枕头上。他走向我,坐到我身边,用手轻轻擦拭着我的眼泪。“你怎么了?”我本能地拉着他的衣角,说:“不要走,陪我好不好?”“好,我不走,哪也不去。”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外星秘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外星秘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傲娇青梅忠犬竹马

    傲娇青梅忠犬竹马

    有个傲娇还稍微带点呆萌逗比病娇的青梅是怎样的感受,齐炎会告诉你,时不时抽风时不时傲娇还不能骂她不然她病娇属性一上来就死惨了(虽然说是我宠的)有个忠犬属性还带点蠢萌的竹马是怎么样的感受,夏梓会告诉你,做事危险的不让我做,累的苦的不让我做,那些有地沟油的小吃不让我吃,经常给我买那些死贵死贵的奢侈品(夏梓你确定你这不是在炫耀。。。。。我也有这样的男闺蜜以及竹马,你别得意!)男主飘过:恩哼?作者:嘤,不敢了,男主大人威武!
  • 魔神的眼泪

    魔神的眼泪

    忧伤华丽的情节,磅礴的的气势,我将书写魔神的荣耀
  • 我是怎样战胜癌症的

    我是怎样战胜癌症的

    我现在动手写这本书,全是由《夺命》给“招惹”下写的,纯粹是叫《夺命》“逼”的。患中晚期胃癌之初,我就想:只要癌魔大发慈悲,两三年内不拘我走,我便写一本谈我抗癌的书,供癌症患者宣泄感情。后来我写了,并承蒙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热情帮助与大力支持,被冠以《夺命》的名字正式出版发行了。
  • 盛世红颜

    盛世红颜

    他是皇家不受宠的七皇子,轻浮弱智只是表面,冷静睿智才是最真实的他。她是将门之后,聪明绝顶计谋多多,为他披上盔甲,从此马背生涯。他只是利用她,他清楚自己的目标,她明白他的目的。他的温柔对她来说是不可抗力的毒药。她爱他入骨,他不爱她。他在利用过她之后问她:你为何还不离开?她笑了笑,“慕凉啊,你再耐心等等吧,等我心死了,你就自由了”
  • 灵界传闻

    灵界传闻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小说里的地方,却莫名奇妙的真的存在,但这个世界只有强者能生存。
  • 尸仙恋

    尸仙恋

    僵尸,只是一个统称,它超出三界外,却被人类分为了九等:童、骨、僵、行、飞、魁、王、魔、仙,代表着僵尸能力的强弱。母亲意外去世,父亲莫名失踪,带着不幸的21岁女大学生穆莹莹,在表妹邀请下,目睹了僵尸格斗的“尸王大赛”。原本不想再接触这一切的她,却被神秘人绑架,而自己又在一具千年僵尸的帮助下逃脱。千年僵尸帅气非凡,穆莹莹在神器“梦境流莲”的帮助下,慢慢揭开了千年僵尸的前世记忆,也慢慢唤醒了僵尸的人性!一人一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爱情故事,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危险,有着什么样的阴谋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