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6900000024

第24章 雷石榆对闽台文坛的贡献

黄安榕

在福州2200多年的历史中,三坊七巷犹如“翡翠”,逐渐定格在榕城市民的心中。因为从古到今,三坊七巷不断地涌现出了许多足以让国人为之仰慕的名人,如:黄璞、陈襄、甘国宝、梁章钜、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邓拓、冰心等。其中,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船政大臣沈葆桢都曾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台湾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其孙女严停云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出生、成长在郎官巷,曾以华严的笔名著文详述她的郎官巷故居和她外婆的杨桥巷“台湾林”宅院。这些都使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不少台湾情结。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00多年来,无论它是沦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还是处在两岸对峙的政治纠葛中,都不能把它和祖国分开。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的同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其社会的建构与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共同的文化,是一股巨大的潜在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维系台湾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精神纽带。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000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子民,多出自官宦之家或书香门第,文化底蕴深厚;其住房的建筑格局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它以南后街为中轴,虽坊大而少,巷小而多,但疏密有致的对称,充分体现了福州古城民居的技艺和特色,被今人称为是“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当代著名作家郭风曾在《文汇报》撰文说:“这些古老街坊、街巷,似乎除其年代久远以及尚保存若干传统的民居以外,亦各以其为历史名人居处,和流传若干有关的民间传说而称著于世。”因此,开展对三坊七巷文化的研讨,无疑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现根据本届研讨会的主题,阐述曾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名人雷石榆对台湾文坛的贡献。如有不对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雷石榆(1911~1996)幼名雷社稳,广东台山县人。他6岁丧母,是在祖母的抚爱下长大的。其父在他未出生前去印尼学做木工,后因手艺精细,可带徒弟,遂经营家具店。雷石榆能上学读书和留学日本,全靠父亲的侨汇。他在台山县立中学时,就开始接受新文化,爱上了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33年樱花盛开时节,他入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后在补习日语的过程中对日本文学感兴趣,试写的日文诗又很快被当地左翼刊物采用。因此他就觉得文学最适于反映现实,是爱国反战斗争的武器,于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文学活动与创作。

1934年,雷石榆经台山同乡好友林为梁(即林基路烈士,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的介绍,加入“左联”东京分盟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他与先父蒲风(著名诗人、革命烈士)同年,又都是广东人,为此结成了亲密的友谊。1936年11月中旬,雷石榆应蒲风的邀请前来福州,榕城旖旎的风光,令其惊喜不已,“溯闽江回望,如身在水墨画中”。当时蒲风在位于光禄坊白水井的福建师院附中(现福州二中)任教。进入市区后,蒲风将雷石榆安排在教师宿舍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从此,他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帮蒲风批改两个班学生的作文,又仔细地校正蒲风与学生叶可根合译的日文版《普式庚诗钞》(即普希金的诗)。同时,他与蒲风一起参加福州文坛的活动,适时建议召开不同类型的诗歌座谈会;又一起帮助修改学生的稿件并把作品向报刊推荐,使一批青年诗歌作者很快地成长起来,如:谢培贞、康雄飞、梁碧瑜、叶可根等。这些静诗歌作者的作品经常发表在福州的《福建民报》副刊《艺术座》、《民族战线》和厦门的《鹭风》上,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1937年1月中旬,蒲风因母亲病重离开福州回广东,考虑到雷石榆尚无固定职业,遂把附中的教职让给他。雷石榆在授课之余,仍活跃于福州的文坛上,先后担任《艺术座》执编、主编。该刊撰稿的作者,多是福建学院附中的高中生,也多是三坊七巷居民的子女。有如此多的诗歌作者,与蒲风、雷石榆任教时努力培养年轻的后学有关。后来雷石榆在担任《艺术座》主编时,曾撰文指出:“几位新进作者的成绩是相当可喜的”,“有不可轻视的才能”。当时,日本正加快对华侵略的步伐,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而国民党军政当局又一味地热衷于内战,人们生活在苦难煎熬中。这批青年学生受蒲风、雷石榆两位诗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之影响,写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呼喊团结抗日的诗篇,如卢沟桥事变刚刚爆发,谢培贞就写了《抗战》一诗在《福建民报》上;稍后,梁碧瑜写了《送壮丁入伍》在《民族战线》上发表,编者还加了按语,指出:“作者梁先生以强烈之抗敌情绪,一气呵成此曲,足以激励同胞爱国,共赴民族战线,争取我‘中华民族’解放之最后胜利。本刊有此项作品,为破题儿之第一遭……”(1937年12月31日《小民报》)《鹭江》第七期诗歌专号在一则《诗坛》消息中,也曾客观地作了如下报道:“福州艺术学院附中的诗歌青年,原因是去年蒲风曾在该校播种,后来蒲风因母病返家,代任者又是诗人雷石榆,故有今春厦所开之艺术座之花云。”

1937年8月,全国抗战热潮云涌。雷石榆怅然告别一些诗友和学生,离开福州前往广州,投入当地的新诗歌运动。他在福州三坊七巷居住了10个月,先后在《福建民报》副刊:《南风》、《野草》、《艺术座》,《小民报》副刊《新村》及月刊《平凡》上发表31篇杂文、通讯报道、诗歌、评论、翻译等作品。他居住三坊七巷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以他当时25岁的充沛精力,秉持文学应为抗战武器的理念,发表大量有如战鼓号角的作品,积极参与福州的文艺活动,在民族危亡日益严重,社会空气沉闷混浊的情况下,以笔墨为武器,或呐喊奋起,或图像击目,引起了相当积极的反响。

1938年8月,雷石榆投笔从戎,先后在晋南、豫洛战区,从事抗战的编译工作,继而辗转西南到昆明,坚持抗战的文艺活动。抗战后期,他又辗转到东南地区,于1944年末在赣南一所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时,还写了《致南国的朋友》、《忆福州》的诗,表达了他对日寇暴行的声讨,抒发了他对福州的深深怀念。

1945年7月初,雷石榆因避日寇进犯经长途跋涉至福建长汀并在《民治日报》任副刊编辑,兼写第二部自传体小说《边秋一雁声》(第一部是《惨别》)。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他百感交集地写下了《胜利》一诗。是年11月初,他离开长汀,在漳州《闽南日报》任短期的代总编后,又很快地前往厦门,任1946年元旦开张的《闽南新报》副刊主编。但该报因经费困难,仅办至4月初即宣布停刊。陷入失业的雷石榆获知友人陈郓和陈香(厦大毕业生),正拟到台湾高雄创办报社,想到台湾有在东京交往甚密的《台湾文艺》编辑吴坤煌、赖明弘等人以及其他相对知名的台湾作家杨逵、吕赫若等,遂决定应邀与他们一起渡海前往。

在厦门期间,雷石榆常写诗与木刻家吴忠翰的木刻相配,并参加厦门美术界联合画展。在吴忠翰主编的《艺苑》丛刊第一辑《诗歌与木刻》中,有雷石榆为前苏联克拉甫兼珂的木刻《你挑着盈溢的清水吗》、比利时麦绥莱勒的木刻《那么一天》、王琦的木刻《血汗和马驴》配诗,还翻译了海湟的《红拖鞋》,还有木刻家罗清桢的遗作、覃子豪配诗的《伤兵之友——一个难童的故事之三》。由此可见,雷石榆当时与吴忠翰、覃子豪的交往密切,随后他们又先后到台湾从事文艺活动。

雷石榆在厦门的另一重要活动,即是参与《人生杂志》、《明日文艺》等刊物的工作。《人生杂志》创刊于1946年1月15日,雷石榆与许虹、洪辛、赵天问等5人为编委,并发表了刻画一位开朗豪爽的抗日女战士的小说《苏琪》、诗《悲歌》、短论《再来一次狂飙运动》等。稍早创刊于莆田的《明日文艺》,因创办者曾迺硕急着前往台湾,将刊物托付给洪辛,两刊遂合并,仍采用《明日文艺》的刊名,由许虹任主编。雷石榆在厦门还写下了长诗《再一度生活在春天》、长篇随笔《舞场内外风景线》,前者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亦有对抗战局势的担忧,收入1946年8月由台湾高雄粤先印务公司出版的《八年诗选集》,厦大图书馆至今仍有雷石榆亲笔题赠的存本;后者于1946年6月在高雄《国声报》连载,其主题一方面是反映当时的厦门滥发“金圆劵”,纸币贬值,老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也揭露由于官商勾结,市面呈现虚假的繁荣,舞场成为最适合纸醉金迷的娱乐及交易场所。同时该作品也有美国兵开着吉普车在街上横冲直撞拦着少女调笑结果被市民围攻狼狈而逃的描述等。雷石榆作为一个外地作家,他在厦门新文学史上留下的笔迹是值得人们纪念的。

1946年4月下旬,雷石榆从厦门横渡海峡前往台湾。先是在高雄《国声报》担任主笔,兼主编副刊《南光》,每周写两三篇社论,抱着“首先要反映本地人民光复前后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斗争”的信念,针对当时台湾的重要社会问题发表言论,为台湾民众的民主和生存权利陈词说理。如:他当时在台湾酒楼饭店里有一些年轻女子当“侍应生”(女招待),而长官公署借有伤风化为名,通令取缔“侍应生”而使她们无法谋生。这些侍应生便组团上台北请愿,为此事,雷石榆连续发了3篇社论并以此为题材,写了两幕话剧在台南《中华日报》副刊连载。后来,“侍应生”的请愿斗争最终使取缔令搁浅。

1946年冬,雷石榆辞去报社职务到了台北,不久担任了台湾交响乐团编审并帮助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台湾知名女舞蹈家蔡瑞月赈灾义演。翌年1月末,他又转到台湾大学任法学院副教授,参加由台湾文化协进会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讲座”。讲座的目的是为了使台湾青年、知识界了解“五四”以来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成就,宣传、继承中国现代文学的民主精神、科学思想。雷石榆讲的是诗歌方面的理论专题。

雷石榆在台湾的最重要活动,是1948年参与了正在《台湾新生报》副刊《桥》上开展的一场如何建设台湾文学问题的争论。雷石榆论争的是关于台湾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和创作方法。论争的时间始于1948年5月至7月。论争的两方均以大陆作家雷石榆和杨风为主,但也有少数台湾本地作家化名参加。这次论战是发生在日本投降、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的翌年,不少本地的中文作家忧心忡忡地静观等待;原先的日文作家,则在文字的转变过程中苦闷,徘徊、彷徨挣扎,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如何适应新的严酷环境,以便将来重新起步。雷石榆发表了《我的申辩》、《再申辩》、《台湾新文学创作方法问题》、《形式主义的文学观——评杨风的〈五四文艺写作〉》、《再论新写实主义》等。他提出的“新写实主义”是当时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树。这种“新写实主义”,既超越自然主义的“机械规划”,也超越“浪漫主义的架空夸张”。台湾作家陈映真等认为,这其实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双结合”的创作方法并视之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首次引入台湾。不过,雷石榆却为这场辩论付出了代价,论战停息不久,即被捕入狱,后又被逐出台湾,流落香港。直至1952年初才返回祖国大陆,先后在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任教,并被誉为著名的外国文学史专家,多次应邀访日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同类推荐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日本是一个让人或爱或恨而又可畏的国家,一个文雅与野性共存、政权频频更替的国度。它的民族善于模仿、勇于创造。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19世纪之前的日本,是个普通的亚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变成一个在20世纪横行于亚洲的国家。“二战”以后,战败的日本迅速成为世界上富有的国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除了美国的扶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日本迅速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强大国家?沿着日本的历史长河,看日本的风云变幻,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艺术。综览当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让你深入、全方位地了解日本。
  • 朱轮

    朱轮

    隔一个时空,是你不能逆转的归宿;携一程山水,跨越光阴的两岸。你从梦的枷锁醒来,重新审视命运,该如何写就这一段际遇。穿越——二字成谶,彼处桃花盛开,你淡青的衣襟飘拂;剑,一声风,刺破难掩的悸动;仿佛昨夜不曾醒来的残梦,无力回忆。朱轮玉钿的繁华,寂寞如风,你一生的沧桑。以永恒见证柔情,岁月成伤,落英如雨云渐残。穿越若能下酒,朱轮便可作一场宿醉不愿醒来————————————————题记且看他穿越之后,如何平步青云,骑高头大马,坐朱轮钿车,泡绝世美女,出将入相,笑卧沙场,纵横朝野。。。。。。◆◆◆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之。后多代指王侯显贵。
  • 宋江山:金戈铁马下的海市蜃楼

    宋江山:金戈铁马下的海市蜃楼

    本书分为《金瓯缺》和《偏安恨》上下两编,共四章,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线索,分别讲述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以及南宋与金、南宋与元之间的战和交锋岁月,力求从大历史的视角来叙说宋朝与周围多个并立政权的复杂关系。 本书选择的人物,都是风云变幻中的人物,因此这其中的人物有两层内容:一是人物本人的血肉命运;二是人物透视的视角,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因而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历史风云人物的书,也是一本两宋时局的书,着重讲述了两宋的外患。所谓弱国无外交,外患从来就是起自内忧,本书也涉及宋朝自建国到灭亡的内政,涵盖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林林总总的人物。 历史,从来就不该被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 明末资本家

    明末资本家

    叶思文穿越到明末成为一个富二代,作为一个有志青年,说没野心是骗人的。他和一位美女开办了一家专门从事海外贸易的公司,货殖四方,开矿设厂。组建一家雇佣兵公司,和外国佬争殖民地,进行血腥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搭上皇帝的线,入朝做官,成为红顶商人。既然条件允许,不弄个三妻四妾怎么行?温婉贤淑的表妹、强势的合作伙伴、火辣的女海盗、先皇的遗孀、知名的风尘女子、豪放的白种人公主、一代皇后大玉儿什么的,都将会是他的目标。抽空建了一个读者QQ群,群名:虎威镖局,群号:205725746,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 大唐小农民

    大唐小农民

    徐凡,一个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因为一场醉酒意外的穿越到大唐贞观初年,不爱官场爱种地的他,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在盛世的大唐,闯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热门推荐
  • 都市至尊战神

    都市至尊战神

    他,曾经的王牌兵王,他被家族抛弃,他回来了。。。。
  • 毒女成凰

    毒女成凰

    “妹妹,这一桩姻缘虽然不尽人意,但疯子配傻子,却也很般配,不是吗?”侯府内,大姐笑靥如花的对她道。内室中,祖母冷面无情的对她道:“熙芸,为了家族,你就嫁给严丞相的二儿子罢!伯府养育了你十几年,该是你回报的时候了……”名声被毁,而且被当做一颗棋子送给了当朝丞相的痴傻儿,苏熙芸的命运不仅多舛,而且多灾多难。但她孙茜是谁?现代二十一世纪在各种知识,各种技能,各种训练下长大的宠儿会斗不过这些早已经作古之人?当孙茜穿越成了苏熙芸,当单纯变为了心机深沉。这一切,便开始改变……欠了她的都得还回来!
  • 铿锵玫瑰

    铿锵玫瑰

    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群女孩的翩翩英姿,以及,无限的侠骨柔情。这是一段成长的记忆,更是一段永不凋谢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它不只是篮球,它就是我们整个的青春期。
  • 星易能

    星易能

    新生代人气天王易星皓可谓是“因祸得福”就算咱善良,救了一只猫,可谁知道这居然是一只来自火星的猫。超能力这玩意不是想要就要的,咱们可要好好利用啊,保卫世界和平什么的都不算事儿,就让我们来围观易星皓小朋友是怎样被火星boss坑蒙拐骗的吧,O(∩_∩)O哈哈~
  • 杀手妈妈是逃妾

    杀手妈妈是逃妾

    她是杀手,可是她不想像杀手那么活着。于是她要了他,只为自己还拥有人类的感情。她说:“你叫焰,你是我的焰!”她爱他,怜他,护他!只为让他也可以活的像人一样!为了他,她杀掉了判官,为了他,她失去了童贞!为了他,她遇见了另一个他,一个如狼般的邪恶男子——嗜狼!为了他,为了她的焰,她就那么死去了,死在了她今生最爱最恨的人手中。临死她问为什么?回答她的确是相吻的两个男子。一个是她的焰,一个是她最爱最恨的嗜狼!
  • 安塔拉传奇(第二部)

    安塔拉传奇(第二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圣海沧原

    圣海沧原

    圣海唯蓝,沧原唯劲,千年后的魔幻大陆上又会出现怎样的经典?
  • 妖孽歪传

    妖孽歪传

    叶凯仰天嘶吼:“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师父是神仙也就算了,同事是妖孽也就罢了,拯救苍生、维护世界和平我也认了!可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工资只有1500!?”妖孽一群:61215689
  • 公主复仇记

    公主复仇记

    她是王宫里的丑陋无比废柴公主,可是,谁又知道这只是她复仇的伪装。八岁就有成人的的心志,为了妹妹没有被判刑,将妹妹送出了宫外,是啊!两姐妹在一起练了七年功夫,在将妹妹送出宫外,这也是两人计划了好久。终于要麻雀变凤凰了“母后,我们会替你报仇的!”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