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6900000030

第30章 从三坊七巷姻亲现象看闽台关系

翁纪阳

张云坐落在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明清时期闽都世宦大族在此聚居,富庶之家延请能工巧匠修筑豪宅,在建筑艺术上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封火山墙和栩栩如生的墙头灰塑至今仍向我们彰显着宅院主人当年的风光辉煌。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官宦、商贾、文化世家互相之间累代通婚、缔结姻亲,形成了复杂而又紧密的姻亲关系网,坊巷邻里之间多是直接或间接亲属关系,所以就有了“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的说法。三坊七巷的严复家族、陈宝琛家族与台湾世家的联姻使三坊七巷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而出身联姻世家的社会精英,更是对台海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三坊七巷的家族联姻现象

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区,这里人杰地灵,涌现出很多在地方享有盛誉的家族团体,包括林则徐家族、沈葆桢家族、刘齐衔家族、严复家族、陈宝琛家族、郭柏荫家族等等,这些家族互相通婚,以近亲联姻关系网为核心,向外扩散,形成了一个复杂紧密的地域姻亲系统。

近亲联姻是三坊七巷最为普遍而又典型的联姻形式,下面以林则徐家族、武林沈氏家族、龙山刘氏家族、福湖郑氏家族为例做简要分析。林则徐将大女儿林尘谭许给光禄坊龙山刘氏第十五世刘齐衔、二女儿林普晴许配宫巷船政大臣沈葆桢、三女则嫁给郑葆中,自此开始了这四大家族的世代姻亲关系,各家之间舅表兄妹、姨表兄妹、姑表兄妹的联姻非常频繁。林则徐希望儿女后代能够亲上加亲,其子林聪彝、林拱枢与刘齐衔、沈葆桢、郑葆中既是舅子和妹夫的关系,也是亲家关系,而刘、沈、郑既为连襟也互为儿女亲家,这种亲上加亲的现象在三坊七巷十分普遍。

世代联姻也是三坊七巷世家联姻的一大特点,林、刘、沈、郑四家的子辈、孙辈、曾孙辈甚至玄孙、来孙辈,都有通婚关系,世代联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近亲世代姻亲网。以下表简要介绍这几家的世代姻亲关系。林则徐的妹妹林惠芳与沈廷枫的结合是这四大家族的第一次联姻。以林则徐为始计代,到第七世,林、刘、沈、郑共缔结了超过30对的姻亲关系,仅林则徐曾孙辈,四族之间就有11对姻缘。刘齐衔的四个孙子都娶了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女儿,堂兄弟、兄弟之间也是连襟关系。其中还有三例联姻关系甚至打破了辈分长幼秩序,跨辈分联姻,刘齐衔的孙子刘崇莹娶了林则徐的玄孙女林纽徽,按辈分来算,刘崇莹是林则徐的曾外孙,比其舅爷林聪彝的曾孙女林纽徽高了一辈。至林则徐第六代,沈葆桢的玄孙沈祖同和刘齐衔的曾孙女刘兰业结成秦晋之好,同样是越辈而婚。第七代,沈葆桢的来孙和刘齐衔的玄孙女刘广周缔结姻缘,但因着沈祖同和刘兰业的结合在前,刘广周嫁给姑丈的侄儿是否也无不可。

三坊七巷的世家联姻关系网的出现可以归结到以下几点原因:

1.各家族之间希望借由联姻来巩固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和家族文化的互相吸引,进而达到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官宦世家、文教世家、商贾世家、船政世家、海军世家等等具有深厚家族底蕴的各大家族之间强强联合,使相互之间的资源优势得以共享,而各家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就可以互相支持、提携,保证家族利益的稳定和巩固。

2.亲上加亲的传统婚姻思想的推动作用。在封建家长制社会,为了使家族资源可以最小限度的外流,总是更为倾向于感情亲密、知根知底的家庭联姻,以得到心理上的亲近感和安全感。家长多希望儿女的后代能够亲上加亲。林则徐在写给大女婿刘齐衔的书信中就曾提到外孙刘学慰和孙女二官婚事的看法:“再拟三儿言及外孙学慰,人品气宇俱佳,又甚聪悟,伊本甚为注爱,而尊意亦欲三儿之女二官结姻,亲上加亲,自是极好,若果此意已定,即烦寄信与五令弟,速由府间择日,彼此具帖为定,愚亦快喜无量矣。”(林则徐两封未曾发表的书信——教子与驱夷)而后刘学慰又继娶林聪彝的次女,不仅亲上加亲,而且姐妹共奉一夫。

3.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三坊七巷世代联姻的多为名门世家,这也是源于对婚姻双方门当户对信念的追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各阶级间的通婚通常为社会所不容,直到明朝,门户观念仍然十分盛行,且同姓不婚、尊卑不婚、官民不婚、贵贱不婚等都成了婚姻的默许原则。虽然清末时期,这些束缚婚姻自由的隐形枷锁基本被打破,但在贫富分化严重的封建社会,如果男女双方的家世背景、文化修养、爱好情致等方面差距较大,易使双方在婚后难以沟通和交流,所以门当户对在婚姻考量中仍居于重要地位。

二、板桥林与三坊七巷的不解之缘

与三坊七巷联姻最为密切的台湾家族当属板桥林。板桥林家的肇基祖为福建龙溪林应寅,而林平侯是板桥林家族事业的奠基者,曾捐官入仕任柳州知府,后辞官专心营利,从事拓荒垦殖业并兼营工商业、航运业,成为一方巨富。平侯生有五子,林国栋、林国仁、林国华、林国英、林国芳,家号分为饮记、水记、本记、思记和源记,合成“饮水本思源”之意,三房国华、五房国芳迁板桥定居,繁衍昌盛,人称“板桥林”。

板桥林在清末台湾开发建设时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沈葆桢治台时,就与林家建立了良好关系,林国华的长子林维让掌管家业后更是大力资助政府兴办矿务与海务,先后对公益捐助总计达200多万两白银。其弟林维源是台湾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与钦差大臣刘铭传交好,捐助饷银20万两并协助刘铭传帮办台湾防务及出任垦务大臣,再经刘铭传得与权倾一时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相识。丁日昌继沈葆桢出任福建巡抚后,在台湾筹备建造洋式炮台、举办矿务、海务等事项,林家也当仁不让,出面踊跃捐洋银50万两。林氏一族在台湾历来皆扮演着以商辅政的积极角色,从清丈土地、抚番垦荒到修筑台北城、总办基隆港之筑港、浚渫工程,对于台湾地区建设之贡献,实可称幕后之功臣。而让林家与三坊七巷结下不解之缘的是林维让的次子林尔康。光绪十二年(1886)七月,陈宝琛应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邀请,作台北之游,结识了林维源及其侄林尔康。陈宝琛自台返榕后,林维源曾来福州为林尔康向省垣望族求婚,陈宝琛之父陈承裘遣媒说合,于当年把女儿陈芷芳许配林尔康。

光绪二十一年(1875),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身为台湾名绅首富的林维源,毅然放弃庞大家产,率眷属迁往厦门。28岁的林尔康在厦门病逝后,陈芷芳归宁福州,茹苦抚孤,在杨桥巷买地建宅,当地人称之曰“台湾林”大厝。而文儒坊的陈承裘故居中的花厅两进院落亦是陈芷芳回到福州后出资为孀居的母亲扩建。她还曾捐巨资给同父异母的哥哥陈宝琛作建设全闽师范学堂的校舍和缮写《德宗实录》的经费,因此得“一品夫人”的诰封和“义芳垂裕”、“福寿”匾。

台湾人士连横在1918年所著的《台湾通史》中对陈芷芳兴资助学的行为予以肯定,记如下:“板桥林氏,为台巨富……林氏世有贤妇……而尔康之妇陈氏,侯官人,内阁学士陈宝琛之妹也,明诗习礼,守节抚孤。前年福建筹办师范学堂,费无所出,陈氏捐款20万,而厦门女子师范学堂亦请为之长。则其造士育才,有功庠序,尤足多焉。”可见,陈芷芳不仅为娘家扩建宅院,在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上亦有巨大贡献。在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每当福建财政经济遇到困境,林家总是身先士卒地挺身而出,大力捐助,帮助福建当局排忧解难。林家对三坊七巷乃至整个福建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都有莫大的功勋。

陈芷芳育有三子两女,皆有所成,并且对海峡两岸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子林熊征是孙中山革命的赞助人之一,曾应林森之请资助福建志士赴广东参加黄花岗起义,先后赞助筹备汉冶萍铁工厂、粤汉铁路、漳厦铁路等之兴设。次子林熊祥自幼深受舅父陈宝琛教诲培养,是台湾知名的银行家兼慈善家,和哥哥林熊征一样是中国同盟会成员,曾任福州台湾公会会长,在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工作期间主持编纂完成《台湾史通志稿》——后人研究台湾史的重要文献。三子林熊光出生于鼓浪屿,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于1923年回台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1930年,定居日本。台湾光复后,他返回台湾,从事文物收藏工作。林家子弟都为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支持中国民族工业,在台湾日据时期和台湾光复之初,领导台湾地方复兴建设,屡次为公捐款,解国之忧。

而林家后人在杨桥巷居住期间,逐渐融入三坊七巷的社区群体中,与三坊七巷各大家族也有了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林熊祥和黄花岗起义烈士林文为至交好友,妻为舅父陈宝琛的四女陈瑜贞。长女林慕安嫁给宫巷沈葆桢的孙子沈成栋,次女林慕兰则与郎官巷严复次子严叔夏结成姻缘。抗战时期,严叔夏、林慕兰迁居上海。抗战胜利后,林慕兰携子女返台定居。林慕兰在亲友的介绍下,将长女严倬云嫁给台湾大族辜显荣之子、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将二女严停云嫁给台湾企业家、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台湾分社主任叶明勋。另外,严叔夏的长子严侨又和林熊祥之女、自己的表妹林倩亲上加亲。

三、台湾黄氏和三坊七巷的联姻关系

说到和三坊七巷的姻亲,不得不提台湾淡水港竹堑黄氏。黄氏缘起于闽侯,十八世黄元吉历清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学士,累官至台湾淡水港竹堑通判,居家迁居台湾淡水新竹,其妻子是曾居三坊七巷的台湾总兵甘国宝次妹。长子黄成书世居台湾淡水港竹堑黄宅,次子黄成训守居福州榕城侯官文山铺圣王庙金墩街。

黄元吉的曾孙黄玉柱是清咸丰五年(1855)举人,曾先后在十几个县区任过知县,一个仕途不甚辉煌的知县似乎和三坊七巷众多的一品大员们扯不上什么关系,但黄玉柱的子女却与三坊七巷关系紧密。

黄玉柱的长子黄宗鼎是有“中国近代陆军之父”美誉的曾宗彦的得意门生。曾宗彦被钦点庶吉士并前往台湾讲学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谊。之后,曾宗鼎的大胞妹嫁给了曾宗彦的次子曾以懋为妻,师生之间又成姻亲。黄宗鼎还是捍卫台湾主权的台湾士人代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澎湖被割让给日本,一时群情激愤,黄宗鼎和其他四名在京台湾省籍人士联合上书都察院,由都察院左都御史裕德代转奏呈文(见《清光绪朝中日外交史料》卷39),激烈表达“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为皇上赤子,虽肝脑涂地而无所悔”等坚决反对割台的决心和勇气,史称“台湾五举子公车上书”。

黄玉柱的次子黄彦鸿自幼随父旅居宦海,在诗文上颇有成就,累官至清廷军机京章行走,后台湾沦陷被迫离台,偕子归籍福建侯官县金墩街,黄彦鸿在闽期间与三坊七巷的陈宝琛、郑孝胥交情深厚,其妻是黄巷郭柏荫的孙女郭凤楹,后来其胞妹又与陈宝琛的侄子陈懋师结成秦晋之好。

黄氏一门不似沈氏显赫,也不如板桥林富有,但其通过联姻逐渐融入三坊七巷的士人阶层中,黄氏兄弟不仅和三坊七巷的士人学子情谊深厚,和陈宝琛家族、郭柏荫家族、曾新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也使他们在地方士绅集团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严复后人对台湾的贡献

严复家族子孙为台湾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严叔夏在福建协和大学等高校历任教授、教务主任和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其妻林慕兰劝他一起迁居台湾,但他坚持独留福州。严复长孙严侨1920年出生于福州,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和妻子林倩一同前往台湾,在1953年被台湾当局逮捕,并被囚于“火烧岛”,1961年获保释,1974年病逝于台湾。2003年民政部追认严侨为烈士。严侨在台期间曾在台湾省立台中第一中学任教,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良师益友,李敖曾在其回忆录里表达了对严侨的推崇尊敬之心。

严叔夏的长女严倬云热心妇女及慈善事业,长期担任台湾妇联会主任委员、基督教女青年会理事长,是台湾妇女界的领袖人物,曾陪伴丈夫、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参加汪辜会谈,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友好发展。辜振甫去世后,严倬云仍经常往来于海峡两岸,2007年台湾中华妇联总会访问团到北京访问,严倬云为团长,这次的到访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次年11月,陈云林前往台湾商谈两岸“三通”事宜,第一时间就拜访了严倬云,海峡两岸在分隔半个世纪以后终于在2007年实现“三通”,这其中辜振甫和严倬云夫妇都付出了宝贵的心血。严叔夏次女严停云是台湾著名作家,1947年冬季从上海赴台探望母亲林慕兰,结果刚到台湾不久,国共形势就开始紧张,于是母亲把严停云留在台湾。严停云笔名华严,曾获台湾文艺小说创作奖及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在台湾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她一直居住在台湾,但对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却热心尽心,坚持每年向福海文教基金会捐款。

通过儿女姻亲关系,台湾的林家、辜家、叶家、黄家和三坊七巷很多家族都形成了转圈或间接亲属关系。三坊七巷的这种联姻现象不仅为其家族,更为福州政治经济文化、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他们之间复杂密切的姻亲关系做详细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三坊七巷与台湾的紧密联系。

五、沈葆桢后人对台湾的贡献

沈葆桢一到台湾上任便上奏清廷强化台湾防务4点:联外交、储利器、储人才、通消息。葆桢与台湾的渊源很深。他以钦差名义到台办理海防,以台南为根本之地,于安平兴建炮台,就是现在的“亿载金城”;接着开山“抚番”、重划行政区,还上疏奏请追谥郑成功并建祠祭祀。沈葆桢对台湾的缔造之功,诚如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所云:“顾不伟欤”。

沈葆桢的后代多继承沈的遗志,从事船政或海军事业。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沈家后裔移民台湾,并在台湾各行各业大展拳脚,不论政界、科学界还是文学界,都能看到沈家后人的熠熠光彩。值得一提的是,沈家一共出了两位台湾外交总长,对台湾外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他们的先人沈葆桢一样站在倡导台湾近代化之路的第一战线上。

沈葆桢的曾孙沈觐鼎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官,学贯中西,通晓日、英、法、德、俄、西班牙6国文字。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秘书、外交部情报局副局长、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等职。两次担任台湾外事部门顾问。

1946年,沈觐鼎出任驻日本代表团首席顾问、副团长。1950年起,历任台湾驻古巴大使、驻巴西大使、驻日本大使。1959年返台后,任外交部门顾问、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所长。1960年再次出使,历任驻扎伊尔大使、驻伊朗大使。1967年再次出任外交部顾问,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

沈葆桢的六世孙、沈觐鼎的侄孙沈吕巡是沈家在外交界的又一领军人物。沈吕巡任台湾外事部门次长,直到2011年11月卸任。沈吕巡在台“外交界”的经历十分特殊,有连续21年的对美事务经验。而其在外交发言方面的大胆敢言在界内也是独树一帜的。2011年,台高官进行财产申报,沈吕巡申报了家传的《清代名臣沈葆桢公奏折》,并加注“无法估价”,表达其对先人沈公一生功绩的追思敬意。

三坊七巷与台湾隔海相对,在社会、经济、人文各方面都互相影响。两地血溶于水,紧密的姻亲关系是闽台血缘关系的极好见证,而从联姻家族走出的许多仁人志士更是对台湾、对海峡两岸、对中国近现代化的推进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三坊七巷的这种联姻现象不仅为其家族,更为福州政治经济文化、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他们之间复杂密切的姻亲关系做了详细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三坊七巷与台湾的五缘关系。

参考书目

[1]《林则徐世次录》,林则徐后裔联络组编于2006年3月。

[2]《刨根问底集——林家三姐妹的后人》,刘家后裔提供,刘广恒编于1991年,美国。

[3]《龙山刘氏族谱》,刘家后裔提供,刘滋业编于1989年,台湾。

[4]《若霖公次房景亮公直系简谱》,宫巷沈葆桢后人叶碧兰提供。

[5]黄启权:《三坊七巷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

[6]曾意丹、徐鹤平:《福州世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同类推荐
  • 乱世猛将传

    乱世猛将传

    各个朝代以及各个国家的英雄传奇人物都将聚集在一个年代
  • 深怕情多累美人

    深怕情多累美人

    〖起点第三编辑组签约作品〗秦王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更王号尊皇帝,贪图长生不死到处收罗炼丹药材,耗费数十万民伕兴宫建殿导致民疲国衰。秦王政一统天下:开直道,统衡量,统一中华文字。功盖千秋,然而随着秦王政身体渐衰,为了长生不死开始放任朝政自称真人,朝政被赵高、李斯把持,两人借由兴建宫殿敛财慎重!天怒人怨,乱世即将到来!……秦王政欲长生不死之举引出被遗忘的灵魂,王翦大军于落月谷带回亿年人参,秦王政召集大量炼丹术士正欲炼丹,导致深藏洞窟的魔神炎帝找到恢复实力的契机,秦国护国龙神也因为人参的到来苏醒,龙飞九天……人参得龙神赐予身躯,炎帝授业,人参自取名为龙升。炎帝授业龙升有什么目的?……龙升为了寻找大白虎开始闯荡各境,因本身独特气质收服无数妖魔鬼怪聚其门下,后遇张良……九州战乱再起,龙升将何去何从,门下妖类又将如何怂恿他参与争夺天下?………………………………………………………………………………月印已经完成一部VIP作品。这本书是首次尝试写的历史类别,算是新手,若有错误请见谅与教导。本书是书写秦末及楚汉相争的一些故事,书中会加入一些玄幻色彩,或许妖魔参与争夺天下会有意思一点。我努力写,您随意看,觉得还算可以,请收藏、投票、点击支持!……本书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重生1630之美洲行

    重生1630之美洲行

    心血来潮之作,无辜的猪脚王明狗血的来到了1630年的北美大陆(一切都是虚构),而此时的中原大地一片狼藉,再有十余年明朝退居江南,再有几十年,汉家江山将被满人窃取。而王明的到来会给这个本波澜起伏的带来什么惊喜呢,拭目以待吧。(一切都是虚构之作,偶文笔极差,看后勿吐之,吐之概不负责)
  • 大唐平叛传(下)

    大唐平叛传(下)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大手笔、大气度、大时空在大历史背景下跃然纸上,最冲击思维的特色是作品主题立意高远,自始至终都在呼唤着人们淡失的爱心和良知,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思想。
  • 安汉忠魂考

    安汉忠魂考

    汉将军纪信假扮汉王刘邦于荥阳挺身诳楚,以其千古忠魂书写大汉江山第一战功。
热门推荐
  • 冰火天雷罚

    冰火天雷罚

    地球上几乎无敌的第一杀手死后意外重生,成为一个大家族里的纨绔少爷,曾经强者的他不愿继续当纨绔,于是开始了一段艰苦的修炼旅程
  • 末日猎尸

    末日猎尸

    意外使他颠沛流离,奇遇使他重拾信心!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一道道基因锁相继开启!黑夜就要到来,黎明何时重现?在朋友和运气的辅助下!他将普度众生,拯救这个世界!末世生存,等你来战!
  • 异世游戏争霸

    异世游戏争霸

    究竟是游戏还是现实,突然被召唤到世界的秦涛,开始了异世界的征服。“这次我定要站在世界之颠,不负自己和相信自己的人!”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替嫁傻妾

    替嫁傻妾

    听闻姐姐要嫁的王爷忽患恶疾,父亲便要她代嫁入府,谁知真正到府却发现事情并不是那样?眼前这个高大俊美健康的王爷哪里有恶疾的模样?姐姐追悔莫及,可这王爷似乎就认定了她这个傻妻子?他看上去好深情的样子,她究竟要不要继续装傻下去呢?考验下再说!
  • 我的王子不要太调皮

    我的王子不要太调皮

    “来,这个是语文作业,还有物理、化学、……”丫的,我堂堂墨家大小姐,怎么可以把我当成佣人,这,真是不可理喻。………………………………“什么?溜了?这手段,都赶上学家了!”男人拿上外套推开那扇镶金的门,跑了出去!………………………………“啦啦啦啦啦……我是一只小猫咪,专门对付你这个没有良心的老鼠啊!”“本少爷就配得上老鼠?……”“是呀,那你想要啥?还可以选择猪哦!”“你……”某男快速转动方向盘,开始了漂移特技。“额,对不起啊!我是猪行不,停下来啊!”|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是冤家不聚头

    穿越了又怎么滴?还是要吃饭睡觉谈恋爱……为了在这个未知的世界生存下去,为了那一个和穿越前很像的男神,豁出去了……只是,请问这个腹黑的家伙是什么鬼?虐待我很过瘾吗?等我慢慢和你算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大宋当土匪

    回到大宋当土匪

    南宋危难,岳飞还未昭雪,秦桧刚刚死去几年,动荡的南宋高宗已经无心政局,金人虎视眈眈意欲南下。那一年,辛弃疾还只是个毛头小子,那一年中兴四将只剩下了轻敌的张浚,是时,汤思退还是宰相,宋孝宗还未曾即位。一只千年后的蝴蝶翩翩而至,卷入这场南宋的风波,生在金地沦陷区,借着耿京辛弃疾等人起义的大势,一步步走上朝堂,舞动大宋的朝堂,掌控天下的大势,一气之下灭金荡高丽,渡海灭寇,生生造就出一个盛世大宋!当他垂垂老矣,“我的大宋不会窝囊,我的大宋要的是金戈铁马!只怪金人不让我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而他一路之上,一个绰号便是一段佳话。人屠,匪王,血相!而他最喜欢的却是“土匪?嗯,专门欺负金人的土匪,比较贴切啊!”
  • 极道公子

    极道公子

    一个二十一世纪碌碌无为三流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忽然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靠着前世所拥有的记忆,他能否洗尽铅华,登上巅峰?交流群已经建立:346523686,欢迎各位踊跃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