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0100000072

第72章 天安门公车上书!菜市口六君蒙难(28)

徐桐等人以为只要“杖八十……降三级调用”就可混蒙过去,不料光绪帝不肯草草收场,他朱批说:“礼部尚书怀塔布等,竟敢首先抗违”,“若不予以严惩,无以儆戒将来。”凡参与压制的官员“均著即行革职。至该部主事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著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外,用昭激励。”礼部是顽固派势力对抗变法运动的桥头堡,光绪帝抓住战机,猛烈轰击,顽固堡垒终于被攻破,两位尚书连同他们的一伙爪牙左右侍郎等人一窝端,“均行革职”。这一事件光绪帝处理得干净利落,他的政治斗争艺术在维新变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光绪帝拿礼部顽固势力开刀的另一目的是为了鼓励“士民”上书言事,撑维新派人士的腰杆子,所以他表彰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并赏给“三品顶戴”。这一震撼朝廷上下的断然处置,煞了顽固派的威风,长了维新派的志气,“维新者无不称快。”

光绪帝把顶住顽固派对抗变法的逆流与推进变法同步进行。在捅礼部马蜂窝之举的前两天,七月十四日(8月30日)发出上谕,将在中央的“闲曹”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衙门“著即行裁撤”,还裁撤了地方督抚同城以及“事务甚简”的粮道、盐道。并严正警告“内外诸臣……不准藉口体制攸关,多方阻格。”对中央和地方“闲曹”的裁撤,是光绪帝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尝试。清朝的衙门和官缺的设置是载入《会典》的“祖制”的,决不能轻易改变,而今光绪帝发谕旨裁撤这些衙门,虽然对整个官僚体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一举动意味着向“祖制”挑战,其深刻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所以康有为称颂光绪帝这一果断决策是“变政勇决”的行动。

权衡新旧

在维新和守旧的冲突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张之洞于5月发表了他所撰的《劝学篇》一书。据他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鉴于“士大夫顽固益深”,而近来又“邪说遂张”,所以“乃着《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他这里所说的“邪说”主要是指康有为、梁启超所宣传的“孔子改制”和“民权”学说,所以辜鸿铭说张之洞写《劝学篇》的目的是为了“绝康梁以谢天下”,表示他所主张的变法与康梁的变法宗旨是不同的。

《劝学篇》全书共24章,分“内篇”9章和“外篇”15章,“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劝学篇》核心内容是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模式。张之洞将《劝学篇》“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

一、知耻。

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按:今泰国),耻不如古巴。

二、知惧。

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俱为埃及,惧为波兰。

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

四、知要。

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而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张之洞从世界大势和中国危局出发,提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表明他不仅认识到变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主张仿效“西政”,进行制度性的改革,与60年代洋务大吏“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的观念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开始承认西洋“文武制度”也值得中国仿效。

《劝学篇》具体提出了设学校、改学制、派游学、译西书、阅报刊、变法制、变科举、兴实业、修铁路、练新军等等方面的变法构想。张之洞主张仿效的西政,主要是指西方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并不包括国体与政体这样的根本制度。《劝学篇?变法》提出的变法原则是:“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一句话,就是在不改变清王朝的统治地位、坚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前提下,学习和仿效西艺、西政,以实现中国的富强。

《劝学篇》一发表,立刻得到了清廷的重视。光绪披览后,认为“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谕令各省“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危言。”《劝学篇》借助朝廷的力量,很快刊行全国,据估计,该书先后印行了200万册。

张之洞作为一种新旧势力严重冲突的平衡力量,表现出“权衡新旧”的姿态,他既坚决捍卫纲常名教,又竭力倡导新学新政。不过在不同的人眼里,《劝学篇》卫道与开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编《翼教丛编》诋毁康、梁的苏舆看来,《劝学篇》强调重心在“卫道”,称“劝学数篇,挽澜作柱”,对康、梁的学说就“辞而避之”,“专以明教正学为义。”而在当时的洋人看来,张之洞强调重心却在“开新”。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便认为《劝学篇》的旨趣是“盖谓日人之所以致强者,实因弃东学西,中国亦不可不改弦更张。”张之洞“权衡新旧”的姿态还使他得到了京内外一些官员的推崇,希望他入京主持大计。

在甲午战争失败之际,张之洞就曾因不为朝廷重用,无法施展其才干而发出过感叹。谭嗣同曾转述过张之洞当时的一番议论:

无怪乎合肥(按:指李鸿章)之得志也!遍观中外大小臣工,学问非不好,品行非不好,即心术亦未必都不好,然问以大小炮数百种,后膛精枪亦数百种,形式若何,运用若何,某宜水,某宜陆,某利攻,某利守,某利山林,某利平地,其左右前后之炮界何在,昂度低度若何,平线若何,抛物线若何,速率若何,热度若何,远近击力若何,以及水雷旱雷炮台地营一切攻守之具,无一人能知,且并其名亦不能辨,又况西人政事法度之美备,有十倍精于此者。某国当兴,某国当拒,某国善良,某国凶狡,吾之联之而备之者,其道何在,宜更无一人知之矣。稍知之者,惟一合肥。国家不用之而谁用乎?

按张之洞的看法,由于清朝官员中懂得洋务者寥寥无几,才使得朝廷不得不倚重李鸿章,大有“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之感慨。言下之意,他自己比起李鸿章来说,不仅精通洋务,而且知道“西人政事法度之美备”,十倍精于军事技术,颇有胸怀大志而不得朝廷重用的遗憾。

还在4月底,素以保守著称的大学士徐桐便出来保奏调张入京。据说,调张入京的建议首先由是张之洞的弟子杨锐提出的,杨锐鉴于当时一些“新学之士”,“言论过激”,新旧两派冲突形同水火,认为“非得有学术通达时事大臣,居中启沃,费克匡救。”协助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徐世昌也致函杨锐,力主“非南皮入政府不可”。杨锐便“与乔树木冉说大学士徐桐,并代作疏荐张,得旨陛见。枢府翁同(不悦张,会沙市有教案,乃与张荫桓密谋中阻。张已至上海,奉旨折回。”

又据陈庆年《戊戌己亥见闻录》记载,4月29日,他就从钱恂处得知“南皮师入觐,系因徐中堂(徐桐)奏请,并非出于特旨,亦非政府之意。徐不过言国事艰难,南皮公忠,请饬陛见,以备顾问,上亦循例愈允而已。”当天陈庆年又从梁鼎芬处得知“徐中堂奏上,上意未决,呈皇太后乃定,意召南皮陛见。然则南皮师入京以后或有大用,能否回任尚未能必。”

原来,张之洞接到总理衙门来电传旨“著即来京陛见,有面洵事许”后,便于5月7日将总督政务交湖北巡抚谭继洵暂行兼署,然后乘轮起程,5月15日到达上海,即奉旨回任处理沙市教案,于27日返回武昌。终未能入京主政,成为一位“维新宰相”。

据此说来,张之洞之所以未能入京,是由于军机大臣翁同张荫桓的反对。而翁同(对张之洞反感似乎由来已久。据张之洞说,当年他为京官时,翁同(之兄翁同书,被问罪下狱时,他曾前往探视;翁同书被发配充军,他又为之写诗送行,可以说“与翁氏分谊不浅。”但翁同(为军机大臣时,却对他“一意倾陷,仅免于死”。虽然这可能是张之洞的一面之词,但是二人存在较深的芥蒂一定是事实。梁启超在得知朝廷召张之洞入京时,在给夏曾佑的信中预料说:“香帅到京,恐未必大用,位次太末,用亦未必有权”,他还特地注明“幸亦如此,否则以忌刻之夫而当国,亦非所宜。”照梁启超看法,张之洞入京,并不会受到重用,也不会有多大实权,即使受到重用,也不会对康、梁等有利。张之洞对《时务报》的既支持又干预的态度,已经使梁启超对张之洞的为人产生反感,故称之为“忌刻之夫。”关于张之洞的为人,与翁同(关系甚密的张謇也曾对友人谈过这样的评价:

承问,謇与某公(按:指张之洞)交不深。闻人之言曰:某公有五气:少爷气、美人气、秀才气、大贾气、婢姬气。又云某公是反君子,为其费而不惠,怨而不劳,贪而不欲,骄而不泰,猛而不威。然今天下大官贵人,能知言,可与言者,无如某公,若好谀不近情,则大官贵人之通病,不足怪。

张謇所说的“闻人之言”,大概可以代表翁同(等人对张之洞的看法。这可能也是翁同(等人不同意张之洞入京的一个原因。张謇办大生纱厂,曾得到张之洞的支持;到武昌参观了张之洞办实业、兴教育的成绩,对他的印象有所改变,因而才有稍好的评价,“然今天下达官贵人,能知言,可与言者,无如某公。”

张謇所说的张之洞的“五气”,在当时确有传闻。据另一类似的记载:

张文襄公初督江南时,朝令暮更,政局为之一变,其时难免有窃窃议之者。一日,宾僚燕集,谈论及之,有掌教某公莞然曰:诸君无费词。以我视之,张公胥一部习气大全耳。众请其说,曰:世所谓书生习气,名士习气,纨绔习气,滑头习气,与夫近世之新界习气,张公胥兼而有之,得不谓之习气大全。

大概张之洞“权衡新旧”的姿态,既为清流名士,又任封疆大吏;既效忠朝廷,又喜交布衣;既维护名教,又热心洋务:凡此种种便构成了一部亦新亦旧、不新不旧的“习气大全”。

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正式向中外宣布变法。诏书宗旨以“圣贤义理之学”为本,而“博采西学”之用,与张之洞《劝学篇》的路数是一致的。

从颁布《明定国是》诏到9月21日慈禧宣布重新训政时为止,光绪先后颁布了180多条有关变法的诏令,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颁行的新政既属于康、梁所赞同的变法内容,也没有超出张之洞《劝学篇》所说的西艺、西政的范围。在变法的这一层面上,张之洞与康、梁并无多大分歧。

百日维新没有推出设立议院的举措,近年发现的故宫档案证明康有为那篇著名的变法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原本没有制定宪法,实行立宪的内容。人们常把公开赞扬西洋议会政治、主张中国设立议院的言论作为判断是否“维新派”的重要尺度。其实,在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没有把设立议院作为出台的变法举措,而主张设立议会者却大有人在,设立议院大概已经算不上什么惊人之论了。如候选郎中陈时政上书主张“上下议院宜亟开设也,泰西议院为立国最良之规模,实有国不易之宏纲。”状元骆成骧也曾上折谏言:“当今各国,其政治最善者,莫要于议院;其议院之最善者,莫要于公举执政。”《时务报》上曾发表《开议院论》一文,呼吁:“若不急开议院,则上下之情不通,即门户之见不化,又安望有富强之一日耶?”出生官宦世家的孙宝王宣也在日记中写了不少设立议会的言论,如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十二日(1897年8月9日)日记写道:“法非不可变,未造变法之机器耳。变法之机器奈何?曰:开民智,兴民学,扶民权。民智奚开?曰:设报馆。民学奚兴?曰:立学校。民权奚扶?曰:开议院。”可见,开议院已经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主张了。

康、梁在维新运动中,反倒是不赞成速开议院的。梁启超在1896年写的《古议院考》中就曾说:“凡国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而康有为对于不能速开议院的原因讲得更为清楚。1898年1月他在向光绪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力发议院为泰西第一政”,认为“日本变法以民选议院为大纲领。”同时他又指出:“变法之道,必有总纲,有次第”,“吾今于开国会,尚非其时也。”7月16日他又在《国闻报》上发表《答友人论议院书》,强调民众不能“自主”,“议院”不能“速开。”在康有为看来,议院应该是体现民权的“民选议院”,而当时还不具备开议院的条件:第一,中国民智未开,民权没有普及;第二,守旧势力太大,速开议院必然使变法受到阻力。他在《日本变政考》中强调说:“民智未开,遽用民权,则举国聋瞽,守旧愈甚,取乱之道也。故立国必以议院为本,议院必以学校为本。”所以当内阁学士“上疏请开议院”时,康有为竭力劝阻,“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

康有为主张不速开议院并不是他在百日维新中采取了“倒退”的行为,而是其变法思路是按照开民智、改官制、定宪法、开国会的进程“有次第”地推行。所以在百日维新前他致力于立学会、办报刊,从事开民智的工作,到了百日维新时,才开始推出改官制的变法举措,在光绪召见和总理衙门大臣垂询时,他都强调“宜变法律,官制为先”,具体举措便是设立“制度局”,这是一个辅佐光绪皇帝变法而兼有议政、行政职能的中枢机构,选拔维新人士参与决策有关新政事宜,下设12个推行新政的机关。只是因遭到军机大臣的抵制而未能成立。至于定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那是待条件成熟后才能实现的远期目标。

张之洞在《劝学篇?正权》中也认为“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说明他对西方的议会制度是有所了解的。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还不能设立议院,一是因为民智未开,“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困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二是缺乏有经济实力的绅商,“家有中资者”乃得举为议员,而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因为缺乏设立议院的基础,所以“必俟学堂大兴,人才日盛,然后议之,今非其时也。”在关于设立议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上,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看法并无多大分歧。

但是张之洞对议会政治的基础“民权”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为了反对在中国提倡民权,他还从“学理”上作了论证,对“民权”作过如下的诠释:

考外洋民权之说所由来,其意不过曰国有议院,民间可以发公论,达众情而已,但欲民伸其情,非欲民揽其权。译者变其文曰民权,误矣……泰西诸国无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国必有政,政必有法,官有官律,兵有兵律,工有工律,商有商律,律师习之,法官掌之,君民皆不得违其法。政府所令,议员得而驳之;议院所定,朝廷得而散之。谓之人人无自主之权则可,安得曰人人自主哉?

张之洞理解的“外洋民权”可归结为三个要素:第一,实行议会制(“国有议院”);第二,民众有议政权利(“民间可以发公论,达众情”);第三,任何人都要受法律的制约(“君民皆不得违其法”)。

那么,“民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当时的人又是如何理解“民权”的呢?

“民权”一词来自于日文,其意是指人民的权利,包括人民参政的权利(russrage)和人民的基本人权(civil rights)。日文中也有“民主”(democracy)一词,是指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当时一些维新人士多赞成“民权”而反对民主。陈炽在为郑观应《盛世危言》一书写的序中曾说:“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康有为、严复、黄遵宪对“民主”也都持反对态度。他们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来理解,民主就意味着“人民做主”,具有激进的色彩;而“民权”意味着“人民的权利”,则可以理解为在保留君权的前提下,给人民以某些权利。19世纪后期中文词汇中使用的“民主”一词则来自中国的《尚书》《左传》等经籍,本意为“民之主”,一些在华传教士最先把人民选举国家元首即“选举民主”的国家称为“民主之国。”1874年9月5日在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第301卷,业已称美、法、瑞士等国为“民主之国。”可见,19世纪后期中文词汇使用的“民主”是特指人民选举国家元首,严格意义上讲还不是de-mocracy的意译,而日文仍把democracy译为“民主”。中文最初把democracy音译为“德谟克拉西”,后来才意译为“民主。”因此当时的维新人士认为“民权”是特指君主立宪制,“民主”则是指共和立宪制。“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

张之洞针对有人把“民权”理解为“民揽其权”,“人人有自主之权”,而借此“犯上作乱”,因而对“民权”持反对态度,表现了政治上的保守倾向。不过,若“民权”是特指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张之洞所理解的“外洋民权”三要素,也大致不错,而他反对一些维新人士所提倡的“民权”,又大致相当于陈炽所理解并反对的“民主。”难怪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一再强调“民权与民主二者,其训诂绝异”,认为他们提倡的“民权”之所以为当道者不容,正是因其对“民权”的涵义产生了误解:

吾侪之昌言民权,十年于兹矣,当道者忧之嫉之畏之,如洪水猛兽然,此无怪其然也,盖由不知民权与民主之别,而谓言民权者,必以彼所戴之君主为仇,则其忧之嫉之畏之也固宜,不知有君主之立宪,有民主之立宪,两者同为民权,而所以驯致之途,亦有由焉。

同类推荐
  • 战国志

    战国志

    战国时期,精彩纷呈,阴谋阳谋,合纵连横,诸般争端,听懂为何业,不外乎……王权霸业,血染前程!天涯煮酒论坛超人气的点击,高阳云树领您走近失车纵横的战国乱世,看血染王权的霸业,感受阴谋的智慧比拼。本书分为战国云诡、超级流星、二日奇观、群雄并峙、异军突起、雷霆万击、战略转型、熬战中原和扫灭六国九章。其主要内容包括:造反有理,智果慧眼识智伯赵简子,二试赵无恤晋阳之战之遗响等。
  • 唐锋

    唐锋

    大唐的刀锋,斩向一切与大唐为敌之人!现代军人,在大唐继续自己未完的军旅生涯;一个男人的成长与拼搏,掀起这个时代壮阔波澜中的一朵惊涛!真的战士,为战而生,为战而亡;军人的信条,就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里有男人最想认作一辈子兄弟的汉子,也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纯爷们儿!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 醉吴

    醉吴

    千年之梦埋藏在少年的心中,华夏的魂魄又在何处?当东吴的老板不叫孙权的时候,当孙尚香不会嫁给刘备的时候,当曹孟德也要为之赞叹的时候,随孙郎周郎笑傲天下,且看东吴版司马懿的发迹史!
  • 盛唐烟云

    盛唐烟云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生于斯,长于斯,五色石别无选择。《盛唐烟云》为酒徒隋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部书酒徒会在历史解读与人物设定上做诸多突破,希望大家会喜欢。另呼吁点击,鲜花,收藏,更新是有保证的!官方群1:31174986;官方群2:121630631;
热门推荐
  • 大宋英侠全传

    大宋英侠全传

    这是一部集武侠、爱情、历史、战争、奇幻、神话、穿越于一体,长达二百七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引人入胜,悬念迭起,惊心动魄。上部主要描述了梁山好汉卢俊义、燕青、林冲、武松、杨志、时迁、凌振、扈三娘、仇琼英、孙立,以及他们的儿女,展开了与蔡京、高俅、栾廷玉、扈成、方杰、方金芝之间的恩怨情仇的斗争,高潮迭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下部主要展现了梁山好汉、江湖豪杰、岳飞、韩世忠、梁红玉、杨再兴、岳云、牛皋、王重阳、林朝英、乔峰、段誉、虚竹,与金兀术、丁春秋、全冠清、游坦之所率领的金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战争激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惊天动地。
  • 神王圣宠战天下

    神王圣宠战天下

    她和他的初见,他对她的宠爱,让众人羡慕,她不喜他身边女子多,他不喜她身边男子多,只因心中有一根线把他们紧紧的连在一起,她为了追求自己的身世执刀战天下,他携手陪伴。无怨无悔,只因他爱她。他痛苦时,她陪伴在他身边,让他安心。都说他冷血无情,却不知陷入她世界的他是有多么的温柔,但这温柔也只限于给她。都说她残忍,却不知她唯独不对他残忍。且看他们最后是否能够一起携手战遍天下。
  • 万骨神冢

    万骨神冢

    主角是穿越的吗?保密。主角有金手指吗?当然,必须的。主角有金手指却不是他自己的最后都还给别人了?当然,必须的。那主角还能继续炫酷装B吗?当然,必须的。主角有一堆美女跪求倒贴要献身吗?当然,必须的。主角最后成神全收举目无敌了吗?还没写完我哪知道!——————————————小女子欲将本文打造成坑压着坑,各种黄(但不下流)各种暴力(但是河蟹),无节操无下限的神文。智商低下不够淫荡者请绕行。主角从呆萌到机智到心狠手辣辣手摧花是缓慢进化成长的,如果各位看官喜欢就用你的五姑娘点个鸡投个票吧亲。
  •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本书主要立足于农民如何依法从事经营活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及链接最新法律,介绍相关法律知识,让农民群众从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法律案例中学懂法、会用法。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设立、经营纠纷案例,介绍农民开办公司可能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第二部分是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经营纠纷案例,针对个体工商户及合伙企业设立及经营会遇到与公司不同的法律问题;第三部分是经商税费纠纷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农民如何避免经商理财过程中的税费纠纷;第四部分是合同纠纷案例,该部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让农民学会如何签订、履行合同;第五部分是防范投资风险案例,目的是教农民学会防范投资风险。
  • 都市之唐门高手

    都市之唐门高手

    纨绔少爷的成神之路,阴诡的暗器?让人痛不欲生的毒药?诡异的身手?不好意思,我都有。
  • 大荒纪元

    大荒纪元

    苍茫世界,万族林立!神秘莫测的蛮荒地域,光怪陆离的海中群岛,古老而又强大的远古种族......这个世界,强者为尊!故事,要从一个偏隅之地讲起
  • 销售攻心术

    销售攻心术

    本书从读心术、攻心术、赢心术这三个方面呈现了销售中最实用、最有效、最核心的心理策略。内容涉及上不仅以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还汇集了大量相关的销售实战案例。
  • 邪气凌云

    邪气凌云

    沧月大陆的情圣叶林,在爱人背叛,朋友背后插刀,被整个沧月大陆,所有宗门派出的一千多位渡劫期高手追杀,身死横断山脉。离奇的重生在一个叶家弃子身上。为保仇,委身在一个大宗门之中。从此开始祸乱宗门,祸乱天下。
  • 冲喜千金重生路

    冲喜千金重生路

    官仓失火,做县丞父亲被人栽赃,重病祖父因此惊吓辞世。八岁弟弟遭遇瘟疫,命悬一线。伯父伯母乘机霸占房产。为了给母亲谋得一席之地,怀瑜被逼替嫁堂姐,去给奄奄待毙姐夫冲喜。冲喜功成,怀瑜却成了鸠占鹊巢之鸠,最终死在伯父伯父阴谋之下。重活一回,怀瑜决定步步为营,守护家人,拒绝悲剧,改变厄运。努力改变自己人生轨迹,为自己谋求一条康庄幸福之路!
  •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